——多彩贵州行之十游西江苗寨、镇远古镇、下司古镇
黔东南,一直是贵州最美、最具神秘感的地方,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46个民族,且互相团结、友爱、和谐相处。
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座、名镇2处,国家级传统村落309个,数量均排名全国市州第一位。
全自治州被国家旅游列为第二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入选中国民族文化旅游最佳目的地TOP10。
苗寨、侗寨、古城、古镇等古色古香的建筑保存完好并加以完善,蜡染、刺绣、古法造纸、银饰锻造、山歌等传统文化活动依然在坊间传唱,绚烂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下黔东南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
这里因少数民族众多,从而拥有上百个民族节日,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的说法,著名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苗年、鼓藏节、姊妹节、侗族的三月三歌会等,且都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这里的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仅有的,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素有苗都之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这里的镇远古镇素有“滇黔锁钥”、“入黔咽喉”之称,历来为“黔东重镇”,被誉为“黔中迷宫”,是黔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而这里的下司古镇则被冠以“清水江上的明珠”、“世界名犬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龙舟冠军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之一,也是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还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走近这里仿佛来到了美丽的世界,集自然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于一体,春有花香满园,夏有山花浪漫,秋有秋景如画,冬有白雪缀景,总有一处属于你的诗与远方……。
于是,我便背起行囊,辗转数百公里,来到了黔东南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寻找我心灵深处那个诗与远方。下面,我就根据这次多彩贵州行在黔东南拍摄和了解到的景点和知识,写成《黔东南·“黔”景这边独好》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南贵村,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寨,全寨共有1400多户,6000余人,其中原住居民的99.5%都是苗族,占地面积5.5平方公里,号称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苗寨先后荣获贵州十大魅力景区、贵州挺有魅力民族村寨、国家4A级风景旅游名胜区,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 主要景点有观景台、西江苗族博物馆、鼓藏堂、芦笙场、西江夜景、风雨桥、田园观光区等。
整个苗寨为典型河流谷地,四面环山,重峦叠嶂,整修的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一条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由于耕地资源有限,苗族居民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起各种木结构的吊脚楼,千余户吊脚楼随地形起伏变化,层层叠叠,鳞次栉比,显得气势恢宏,蔚为壮观。
来到苗寨,首先见到的是迎宾礼,身穿苗族传统服饰的阿哥阿妹、阿公阿婆依寨门二边一字排开,一边是拿着芒筒、芦笙的男人在不停的吹奏,一边是配满苗族银饰的妙龄妇女在歌舞,欢迎远到而来的客人。
最前面的桌子上摆放着一碗碗拦门酒,当你来到苗寨旅游时,首先迎接你的必定是一碗香甜的酒,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可以喝上一碗、两碗或者一口、两口,这是苗家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寓意着祝福。
拦门酒用的酒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包谷酒,另一种就是糯米酒,这是苗家人用自己种的包谷、糯米酿造的,一般人喝完包谷酒脸庞会发红发烧,会立马产生一种顶天立地、豪气十足的男子汉剽悍气魄,这种酒一般都是男人喝,没有酒量的话,也不用担心,喝点苗家人自己酿制的糯米酒,酒汁浓、甘甜、味香、口感可人,男女老幼都非常适宜。
喝完拦门酒,你就可以开始你的苗寨之旅了,你可以逛逛商店,买点苗家的银饰、手饰,或者小吃、饮品等,也可以参观西江苗族博物馆、鼓藏头(苗王的屋子,屋内供着铜鼓),或者沿着白水河走一走,看看河上建造奇特并能遮风挡雨的风雨桥。
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参观整个这条河上的风雨桥,我是从一号风雨桥(龙潭桥)开始,到景区入口处的七号风雨桥(回龙桥),看完并拍照了五座桥,中间漏掉了二座桥,发现每座桥建造的风格统一,但长度各异,均为混凝土加木材的混合结构。
每座风雨桥,均冠名为“××僦”,据说苗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往往对汉字的苗族读音进行汉注(再造或选用一个冷僻的汉字),“僦”、音“jiu”,就是汉字“桥”的苗音汉注。
寨子里还有一处方便游客观景的观景台,上去也非常方便,有景区观光车接送,从寨东一号风雨桥乘车点四、五分钟即可到达,在这里可以观看苗寨的全景,特别是夜幕降临,苗寨灯火辉煌,灯光与山峦交织,如梦如幻的景色美丽极了,令人终身难忘,流连忘返。
镇远古镇
镇远位于贵州东部,地处湘黔两省三地交界地区,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古镇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在中国最美十大古城中占有一席之地,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镇历史悠久,物阜境优,舞水河呈“S”形从中穿过这座近7平方公里的古城,北岸为府城,南岸为卫城,历代许多名人如:王阳明、张三丰、林则徐、何昭基、李烈军、冯玉祥等名人、诗人都游历过镇远,并留下了许多墨迹、诗篇。
城内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余家,主要景点有青龙洞、祝圣桥、和平村、周达文故居、天后宫、四宫殿、府城垣、卫城垣、吴王洞等,以及大片的古民居院落、古巷道、古码头等,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多元民族民俗文化风景图。
城东的青龙洞非常有名气,是一组规模极其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其间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且都是建在悬崖峭壁上,被誉为“入黔第一洞天”、“中国第三大悬空寺”、“南方悬空寺”,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典范。
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使其呈现出洞中建楼、楼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扬先抑、底层吊脚、阁楼悬空的独特风格,同时是一处全国独有的中原建筑形式与贵州苗侗吊脚干栏式建筑巧妙结合的建筑群。
这里还有一处耐人寻味的景点天后宫,特别之处在于它远离大海,地处内陆,却祭祀海神,而且将闽南建筑风格与苗、侗吊角楼建筑风格结合在一起;天后为海神,是中国沿海省份信仰的神灵,由于舞阳河在历史上曾是楚、黔、滇一带的水上要道,有很多来自福建的商人在镇远居住,他们在远离大海的高原内陆上修建了这座天后宫,也称“福建会馆”,是镇远历史上“八大会馆”之一。
这里除了以上著名景点外,还有四官殿、祝圣桥、镇远博物馆等也比较有名气;四官殿里供奉着镇远的镇城之神,分别是战国时期四位声名显赫的战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祝圣桥为七孔青石拱桥,桥中央有一个三层三檐八角攒尖顶楼阁建筑,被称为“状元楼”、“魁星阁”;而博物馆陈列围绕镇远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主题,内容有小镇的发展、民族风情、民族节日、民居撷萃等,供游客参观游览。
下司古镇
古镇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西偏南部,凯麻同城段,地处清水江上游,是“古苗疆栈道”东线主线区域,是古时黄金水道的“末端良港”,素有“小上海”、“清水江上明珠”等美誉,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古镇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自设立翁袍蛮夷长官司始,至清代嘉庆13年(1808年)下司被正式辟为商埠,民国初年发展为闹市,明清两代属平定长官司的分司治所,因地处平定下游,得名下司。
景区以清水江为纽带,集自然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为一体,有景物52处,主要景点有:古码头、苗族吊脚楼、夏同和状元第、禹王宫遗址、观音阁、文昌阁、江西会馆、广东会馆、阳明书院等一批历史文化和古建筑物。
这里虽然历经沧桑,街巷及古建筑基本保持完好,居民以苗族、仫佬、畲族等少数民族为主,在建筑上却融合了江南院落、徽派建筑、闽南建筑、苗侗建筑等,非常有特色且又极具神韵。
走进古镇,这里的环境非常清幽,古风依旧,青瓦木楼沿江而建,隔江相望,当你漫步在卵石花街、茶马古道上时,你可以独享古镇神韵,欣赏沿江风景和水镇风光,并感受这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总之,这里的景色别具一格,风景这边独好,如果你想欣赏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和侗寨,或者喝喝拦门酒,或者尝尝数十张桌子摆成的长桌宴,那就来西江千户苗寨;如果你想欣赏“入黔第一洞天”、“南方悬空寺”且儒道佛三教合一,还能凭借此城威镇远方,那就来镇远古镇吧;如果你想在某天或者某时寻找古色古香的古镇,欣赏青砖黛瓦的王宫、雕梁画栋的馆所,以及飞檐翘角的古戏台,那就来下司古镇吧,这里的景色无以言表,还是用余秋雨先生对她的评价最贴切——“以美丽回答一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