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古树风采(二)

编辑

        2023年2月我曾在携程网上发表过一篇《古树风采》,从安徽黄山迎客松一直说到福建霞浦的杨家溪古榕树,主要介绍的是散生单株古树名木,且大多为人工种植。根据全国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我国现有古树名木散生的122.13万株,仅占总数的约24%,而群状集中分布的多达386.06万株,占总数的3/4以上,本文专门说一说我国几处野外群生状的古树群。

                                                                                       黄山名松

         安徽黄山松名列“黄山四绝”之首,历来有“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之美誉,松松皆不相同,各自独具特色,清康熙八年《黄山志》曾列出九大名松,大多位于玉屏楼、天都峰,现代又评出黄山十大名松,均为这群“松家族”中的精品,但具体哪十松网上说法不一,景区官网也无答案。黄山松为我国特有树种,是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两广、云南、湖南东南、西南部、湖北东部、河南南部、台湾中央山脉等地,生长在海拔600—1800米山地,常组成单纯林,喜光喜凉润,其特点是生长速度缓慢,针叶短粗稠密,树冠平整如盖,因为这一树种是在黄山首次发现,所以命名为“黄山松”。

黄山松
黄山松
黄山松

黄山十大名松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集中在玉屏楼、天都峰和北海始信峰两大片,玉屏楼除居于首位的迎客松外,附近还有望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蒲团松,其余集中于北海始信峰一带,如竖琴松、黑虎松、卧龙松、连理松、麒麟松、团结松等。我曾六上黄山,几乎将十大名松“一网打尽”,迎客松已作过介绍,本文不再敷述,这里专门说说其余各名松,送客松位于玉屏楼右侧道旁,与迎客松遥相对应,此松虬干苍翠,侧伸一枝形似作揖送客,故名“送客松”,树高4.8米,树龄约450年,后因自然规律而枯死,景区已为送客松选定了“接班人”,距离迎客松约50余米,树干挺拔,分枝合理,呈旗形树冠,与原送客松形神相似、体量略大,长势旺盛,

新送客松

依托的背景也与原树相同,均为莲花峰。陪客松位于玉屏峰前文殊台上,4棵古松亭亭玉立,姿态秀丽,既陪伴游人观景,又陪游人小憩,故名“陪客松”,树高5米,树龄约为 500岁, 其旁石上有“果然”二字题刻。盼客松位于天都新道,粗壮挺拔,巨臂前伸,姿态很像迎客松,只是僻居深山寂寞数百年,直至天都新道修通才展现风采,多年盼望的客人终于到来,因而得名“盼客松”,树高8.2米,树龄400年。望客松位于在玉屏峰至莲花沟途中石罅,枝叶苍劲,姿态优美,俯望游人似在点头致意,树高5.6米,树龄约450年。蒲团松位于玉屏索道上站附近,树高仅3米,树龄约350年,其胸径0.35米,冠幅直径10米,

蒲团松
蒲团松

投影面达78平方米,针叶簇集顶部,树冠铺展平整,然后平伸向北倾斜,状如僧道打坐、跪拜的蒲团,故名“蒲团松”,清《黄山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五。贴壁松在天都新道“试胆石”下,其枝干倾斜向一侧伸展,形态奇异,高11米,树龄400年,古松高大挺拔,主干紧贴岩壁,故名“贴壁松”。探海松位于天都峰顶,树高3.5米,树龄约500年,经过天桥可望见一棵古松悬在危崖上,即为探海松,一侧有长枝倾伸前海,犹如苍龙探取海中之物。

贴壁松(网络图片)

黑虎松位于白鹅岭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树高8米,树龄约450年,此松高8米,胸径0.8米,冠幅12.5米×10米,覆盖面积约百余平方米,高大苍劲,枝稠叶密,遮天闭日,传说狮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时,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后寻黑虎不见,只见古松高大苍劲,虎气凛凛,故名为“黑虎松”。团结松位于北海至西海的山路旁,树高17.4米,树龄约400年,古松铁根盘结,五干围抱,枝叶茂盛,团团簇簇,状若兄弟相互拥抱,故称“团结松”。

黑虎松
团结松

连理松位于始信峰途中,在离地2米处树分两干,亭亭直上,直至顶端,且粗细、高低几乎一模一样,并蒂齐肩如情侣相依,人们常以连理比喻夫妻,树高20.6米,树龄约400年。麒麟松生于北海至清凉台路边,树干1.5米处分作两枝斜展伸长,两翼高低错落,状如送子麒麟,树高4.6米,树龄约500年。竖琴松位于卧云峰北坡,主干挺直,顶状如伞,侧干伸出成倒“U”状,形似竖琴,树高8米,树龄约550年。

连理松
竖琴松

接引松位于始信峰,树高4米,胸径30.5厘米,冠幅3.5米×5.5米,树龄约500年,清《黄山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三,始信峰三面临壑,唯有东南与另一峰相隔丈许,早先断木为桥以渡游客,此松生于两峰隔谷边缘,似在接引游人,清人刘大櫆记述:“北岸有松,横枝直抵南岸”,后改木桥为石桥,名“渡仙桥”,游者仍扶此松枝过桥,其上还有卧龙松,树干分为两枝,附岩盘曲生长,顶枝反侧融为一体,

卧龙松和接引松

作昂首伏卧状,似苍龙角崭髯张,清《黄山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二,树高2米,树龄约300年。龙爪松也位于始信峰,树高12.5米,胸径0.5米,冠幅12米×5米,树龄约300年,只见5根粗大的主根裸露土表,呈扇形伸张,似苍龙之爪,苍劲有力,深扎岩中。上述黄山松只是有人命名的少数,其实黄山“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还有很多无名松姿态优美,有待游客自己发现。

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

                                                                               瓦屋山古冷杉林

        如果说黄山名松大部分低矮扁平,形单影只,四川瓦屋山的冷杉则高大挺拔,蔚为壮观。瓦屋山位于川南的洪雅县境内,与南部的大瓦山、东部的峨眉山呈三足鼎立之势,因顶平崖陡形似川西屋顶,故名瓦屋山。瓦屋山与一般的山峰不同,其山顶不尖而是平的,地理学上名为桌山,桌山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通常由沉积岩层或火山熔岩流形成,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从外貌上山体分成上下两个明显不同的部分,其上部平坦如同桌面,下半部分与普通山峰无异,四周悬崖峭壁似刀削,形状如同桌子故称桌山,我们在山下看更为明显。

瓦屋山顶平坦如桌

瓦屋山顶平台面积约11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桌山,仅次于南美洲的罗赖马山,这种特殊的地理形态人迹罕至,不仅造就了世界最高的1055米兰溪瀑布,也保存了山顶大片原始野生冷杉古森林,不仅未遭刀斧的砍伐,而且生长状态良好,树龄多在几百年以上,树干高大笔直,树型比较优美。冷杉属松科常绿乔木,生长于晚白垩世,经冰期与间冰期保留繁衍至今,为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我国四川大渡河流域、青衣江流域、乌边河流域、金沙江下游、安宁河上游及灌县等地,喜欢生长在气候温凉、湿润、腐殖质丰富的酸性棕色森林土中,

瓦屋山冷杉林

这里年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排水良好,冷杉树皮灰色或深灰色,裂成不规则的薄片固着于树干上,内皮淡红色,大枝斜上伸展,一年生枝淡褐、淡灰或淡褐色,叶枕之间的凹槽内有疏生短毛或,二、三年生枝呈淡褐灰色或褐灰色,冬芽圆球形或卵圆形,树冠圆锥形或尖塔形,枝叶茂密,四季常青,可作园林树种。冷杉树干端直,枝条轮生,高达40米,胸径1米,可以活500年以上,其全身是宝,树皮、枝皮含树脂,是制切片和精密仪器最好的胶接剂,为制造纸浆及一切木纤维工作的优良原料,

瓦屋山冷杉云道
瓦屋山冷杉云道

可作一般建筑枕木、器具、家具及胶合板。冷杉为高寒植物,生长于高纬度地区至低纬度的亚高山至高山地带上部,具有较强的耐阴性,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土壤以山地棕壤、暗棕壤为主,与性喜冷湿的云杉、落叶松、铁杉和某些松树及阔叶树组成针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常在海拔2000—4000米地带组成大面积纯林,以3500米以上地带生长最为繁茂,而瓦屋山顶的海拔为 3522米,正是冷杉生长的最佳位置,这里古木参天,寂静神秘,负氧离子含量高,使人神清气爽,呼吸顺畅。

瓦屋山冷杉林
瓦屋山冷杉林
瓦屋山冷杉林
瓦屋山冷杉林
瓦屋山冷杉林

由于瓦屋山顶四周悬崖峭壁,这片原始野生冷杉古森林长期不为人知,首先发现这里是英国著名旅行家、植物学家亨利 · 威尔逊,1908年9月威尔逊一行从乐山出发,登上瓦屋山进行考察,成为造访瓦屋山的第一个外国人,回国后写下《一个博物学家在中国西部》一书,其中以《瓦屋山纪行》为题记载了考察过程,详细记录瓦屋山的生态环境,威尔逊被西方誉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现景区在山顶的象尔旅游服务中心建有一座威尔逊塑像。

亨利 · 威尔逊塑像

                                                                                   剑阁翠云廊

         说起四川广元市的剑阁县,知道的人应该并不多,而提到剑阁南部的剑门关则几乎无人不知,但大部分游完剑门关就打道回府了,其实剑门关附近的翠云廊也值得一游。翠云廊是一条古柏长廊,实际上是剑门蜀道的一段,位于位于剑阁县和梓潼县境内,为古蜀道主干线的金牛道北段,以剑阁境内为主体部分,共分南、西、北3段,东南至阆中,西南至梓潼,向北至广元昭化,总长近300里,相当于现在的行道林,清代曾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如今尚有古柏8千多株,其中多为三国时期巴中太守张飞率兵所种,

翠云廊古柏分布示意图
翠云廊
翠云廊
翠云廊
翠云廊
翠云廊

时间为建安二十年至章武元年(公元215—221年),故被民间称为“张飞柏”。北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宋仁宗下诏在此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植柏,这也是有历史可考的由皇帝下诏种树的唯一事例,因此这里也有一些宋柏。翠云廊以剑阁至阆中的南段最密,沿途40多公里达4千多株,最大的须8人合围,小的也要3—4人方可抱拢,是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一,翠云廊景区仅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且名称也很有诗意。

张飞植柏塑像
翠云廊
翠云廊
翠云廊
翠云廊

柏树也是我国特有树种,原产于中国西北部,广泛生长于亚洲大陆,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北部、伊朗北部,在我国也分布很广,在浙江、福建、贵州东部及中部、两广北部、云南、西藏等地,多生长在路边、山坡、山坡疏林、杂木林、针阔混交林、石灰岩向阳山坡。柏树也是一种长寿树种,喜寒耐旱,分枝稠密,小枝细弱众多,枝叶浓密,树冠完全被枝叶包围,多为墨绿色的圆锥体,树皮红褐色,已作为观赏树种而被广泛栽培,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分布着8千余株古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柏林,与剑门蜀道的规模不相上下,其中轩辕手植柏号称“世界柏树之父”,树高20米以上,胸围7.8米,虽经历了5000余年的风霜,至今干壮体美、枝叶繁茂,树冠覆盖面积达178平方米。北京很多皇家坛庙园林、帝王陵寝以及古寺名刹等处,都有苍老遒劲、巍峨挺拔的古柏,

黄帝陵古柏

如社稷坛、太庙、天坛、北海、景山、中南海、故宫的御花园、颐和园、香山、八大处、十三陵等处的古柏群举世闻名,树龄在500年以上的约有5000多棵,占北京一级古树的绝大多数,大多种植在辽金时期至明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唐朝。天坛回音壁外西北侧,矗立着一棵堪称“世界奇柏”的古柏,高达18米,干周长达3.8米,是明永乐十八年种植的,距今已580多年,奇特之处是在其粗壮的躯干上,完全是突出的干纹从上往下扭结纠缠,好像数条巨龙绞身盘绕,又似拧着捆捆钢筋,所以得名“九龙柏”。上述柏树多见于城内皇家园林,生长于荒野古道的较为少见,我们在剑门关南门坐上黄色小巴,很快来到距10公里外的翠云廊,这里古木参天,林木森森,

翠云廊
翠云廊
翠云廊
翠云廊

在别处看到一棵几百年的古树都很稀奇,但这里上千年的古柏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多以三国人物命名,如柏分三枝象征刘、关、张故称结义柏,当年刘备始设剑阁县治地在此,树抱汉砖故称“汉砖柏”,蜀被魏灭后刘禅被迁往洛阳,途中曾在树下避雨故名“阿斗柏”,还有树形如诸葛亮鹅毛扇的“羽扇柏”等,其中最著名的“剑阁柏”高27米,胸围3.64米,树龄已有2300年,而且干如松、皮如柏,专家认定为柏树珍稀新种,全世界仅有一株,因在剑阁县首次发现,故定名为“剑阁柏”,2018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树之一,2020年又被评为四川“十大树王”。

张飞柏
结义柏
千年古柏
阿斗柏
羽扇柏
汉砖柏
剑阁柏说明牌
剑阁柏

                                                                                  林芝古树群

         林芝市西距拉萨约400公里,在地理和气候方面都是西藏一个极其特别的地方,市区海拔仅2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地区,大部分人在此都不会有高原反应。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这里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是西藏暖气候条件最好、水汽来源最充沛的地区,拥有全国最大的原始林区,到处山清水秀,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高达68%林芝,虽然其土地面积仅占西藏不到1/10,森林面积却占西藏80%以上,拥有不少古树名木群,

千年核桃王景区

大多都有几百岁了。林芝市区北部5.3公里有个公众村,“公众”是藏语,意为“果实丰盛”之意,因为村里繁盛的山野树木和丰产的野果而得名,现已成为集特色藏餐、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藏域文化民俗村,这里有一个千年核桃王景区,内有100多棵野生核桃树,其中一颗树龄达1600多年,核桃树为乔木,高达20—25米,树冠广阔,树皮幼时灰绿色,老时则灰白色而纵向浅裂,小叶通常5—9枚,稀3枚,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形,

千年核桃王景区
千年核桃王景区
千年核桃王景区
千年核桃王景区
千年核桃王景区
千年核桃王景区
千年核桃王景区

花期5月,果期10月。核桃树原产于中亚地带,生于海拔400-1800米之山坡及丘陵地带,喜肥沃湿润的沙质壤土,适应湿润和气候温暖凉爽的生态环境,我国平原及丘陵地区多有栽培种植,常见于山区河谷两旁土层深厚的地方,种仁含油量高,可生食,亦可榨油食用,木材坚实,是很好的硬木材料。我们从景区南门进入,这里门可罗雀,不见一个人,首先看到一座核桃雕塑,方知没有走错地方,右上方有一老树,我们误认为就是核桃王,

核桃雕塑
千年核桃王景区
千年核桃王景区
千年核桃王景区
千年核桃王景区
千年核桃王景区
千年核桃王景区

但走近一看才290年,附近一棵也仅有320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问路,才知“核桃王”位于村部北侧,胸围达8.3米,树龄达1600多年,树前有一石碑,上有汉、藏文“千年核桃王”5字。据说在林芝西南部的朗县,还有一片千年核桃林,年龄最大的有2100多岁,每年还能结出核桃2000多公斤,也被当地人誉为“核桃王”。

千年核桃王
千年核桃王
千年核桃王
千年核桃王
千年核桃王碑

距林芝市区东南7.7公里还有一座巨柏园林,是自治区级柏树林保护区,面积约20万平方米,内有参天巨柏900多棵,平均树高30米、直径1米,最大一棵高50多米,胸径近6米,需12个人合围才能抱住,树龄达3000多年,被誉为“世界柏树王”,是当地藏族群众心目中的圣地,传说苯教开山祖师辛饶米保的生命树即是巨柏,藏语又称为拉辛秀巴,意指神树。林芝巨柏又称雅鲁藏布柏木,柏科柏属,是西藏特有的树种之一,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1974年才在西藏东部发现,分布区域较为狭窄,仅生长在印度洋潮湿季风沿雅鲁藏布江峡谷西进的路径,特产于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下游,仅在海拔3000—3400米的沿江河谷里可见,为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我们走进山脚的巨柏园,到此游玩的人还不少,从入口处看似乎地方不大,但进园后却发现里面大有乾坤,园内木栈道纵横交错,巨大的柏木比比皆是,树干挺拔,满目青翠,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在高耸入云的巨柏周围,很多小柏树郁郁葱葱,缓缓蔓延至尼洋河谷。从巨柏园的导游图看,这里仅树龄2000年以上的就8棵,我们只看了最下方的3棵,一棵为2044年,另一棵为2543年,最后来到“世界柏树王”前,巨柏昂然挺立,树根盘龙卧虬,树干粗大遒劲,胸径5.8米,高达57米,树冠投影面积1亩有余,为中国十大千年古树之一,其左侧有一石碑显示:2015年经西藏大学以生长锥法测定,此树树龄竟高达3200年,而树上还有一落款2022年的木牌,更将树龄具体到3210年。

图中红旗处为2000多年巨柏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巨柏园
世界柏树王
世界柏树王
世界柏树王
世界柏树王
世界柏树王
世界柏树王
世界柏树王
世界柏树王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古树风采(二)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