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徒步军都陉(太行八陉之八)2025年5月1日-3日 全程92公里

编辑
天数:3 天 时间:5 月 人均:200 元 和谁:和朋友

徒步军都陉

军都陉是著名的太行八陉最北一陉道。太行八陉是京晋冀豫横穿太行山的八条古道,由南及北依次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和军都陉。经书《尔雅》的“释山”篇中的定义“陉”是,“山绝,陉”,即山脉中断之处,或说是两山之间的山口,英文为“mountain pass”。军都陉是以太行山北缘和燕山山脉的交汇处的军都山边上的一条古陉。军都陉的南端是现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南口镇,在南口镇西南9公里的土城村,现还有“军都古城”的石碑和遗留的土城墙。军都陉,军都古城,和军都山,谁先谁后已成历史悬案了,但军都古城的历史记载从战国末期已有,属于上古郡。战国燕昭王姬平29年(公元前283年)建上古郡于现在的张家口市怀来县小南辛堡镇的大古城村北。其范围包括现今的北京延庆区,昌平区,河北张家口市的怀来县,宣化县,涿鹿县("涿",zhuo4,当地人也念“逐”,一个解释可能和河北方言有关,另一个解释是读成”逐鹿“更有豪情),赤城县,沽源县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天下分为36郡,上古郡就名列其中。北魏末年,尤其是孝明帝的正光6年(公元525年)上古郡城的农民起义中,毁于战火,以致废弃。

军都陉分成两段,一段为南北走向,从今天的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南口村(居庸关南)到八达岭的这段。这一段是在由西边的太行山和东边的燕山山脉所形成的峡谷,称为关沟峡谷。另一段为东西走向,这里有两条线,南线是从八达岭一路向西过东花园,官厅,到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涿鹿县矾山镇。北线从八达岭继续北上到坂泉村,再转向西,走怀来的沙城,终点在鸡鸣驿。笔者这次徒步的路线是从南口,到八达岭,转西走南线。

关沟的南端是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的南口村。南口村在南北朝的北魏时(公元386 - 534年),因位于关沟的南口处,称为“下口”。北齐时(公元550 - 577年)称为“夏(“下”之谐音)口”。金贞祐元年(1213年)改称“南口”至今。南口村村北保留有明代城墙券门,正对着券门的有一堵被”装裱起来且保护的很好的明朝原城墙。出南口村,走入关沟,从沟北吹过来的风,明显的比刚刚在村里的温度低了几度。目测此处,不到500米的宽,两边是崇山峻岭,中间建有京藏高速(G6),216省道(G6辅路),京包线铁路,京包线高铁线。可以想像明朝的《西关志》作者王士翘写到,“南口城历来为京西北惟一能通车马的大道要塞,为军事上必争之地”。这是一个在历史上没极少被从北面攻破的关峡。走在双向单车道的G6国道的辅路(S216)上,不知道应该面对车走还是应该顺着车走,似乎怎么走都不对,各种交通工具都有,汽车,大载重车,大型客车,电瓶车,摩托车,自行车,还加上徒步的,可以想像军都陉即使在战争年代可能从来没有这么繁忙的被使用过。

从南口村北路处南口村,上S216省道(G6辅路),沿辅路一路向西北方向,前后路过花椒园村,西园村,姚店村,东园村,南站村,四桥子村,居庸关村,来到居庸关长城的南入口和北关城楼。路过四桥子村,看到村中路边有栽于唐朝的一棵银杏。其直径超过2米,枝繁叶茂,华盖约有20米的半径。当地的记录是每年还产100斤左右的银杏果。这颗银杏树,还是关沟72景之一,是关沟第一古树,距今已有1,200多年。

过居庸关北关一公里左右,遇一个三岔路口,往左走就继续走S216省道,往右是四沙路。四沙路从G6京藏高速公路下面穿过,有一段风景优美又很安静的路。走在上面,蛮有进京赶考的味道(虽然走的是相反的方向)。偶尔开过的一两辆车,提醒我们所在的时代。四沙路上有些像“居庸叠翠”这样的关沟72景的景点。徒步的话,不能在四沙路上“贪走”,在过了三桥子村之后,要在三岔路口转左,不能直走(直走的话,路的尽头是一个地图上未标明的小水库。可能是水关和关沟峡谷之间的水库)。向左转,会走到G6京藏高速公路和S216之间,再过S216到S216的左边,汇入S216,重新走上G6辅道。

在S216上走不到1公里,左手边有一条无名小道(可称之为“关沟峡谷小道”),这小道,会沿着G6京藏高速但离开S216,一路到八达岭水关,在过水关后1公里处,和S216会合。从地图上看,小道似乎应该是古时候军都陉的原路,因为一路沿关沟峡谷的河床走(这是中外古道的一个特点,想必长途跋涉中,水是必需品。另一方面,水流总是自动寻找最短最方便的途径)。而S216会沿着山延走。这一路有多个关沟72景,如五郎像(纪念抗金名将杨家将的五子杨延德),五桂头(谐音:乌龟头)山铜,听琴弥勒像,和弹琴峡。关沟峡谷中,沿军都陉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设计并任总工程师,由中国自己投资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连接北京和关外的张家口。很多桥墩和路基的结构,估计都还是原来詹天佑建的。沿这条路,看到北京城铁S2线,连接北京的黄土店站和河北怀来县的沙城站(这可以是另一个起始点的选择)。沿关沟峡谷小道在八达岭的水关和999县道(水关路)合并。一公里左右,再和S216合并,就开始走进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属于北京市延庆区的辖地,而居庸关是昌平区。

在八达岭长城的停车场,有通向八达岭的八达岭路(右手边),但(左手边)继续沿S216省道走就会遇到青龙桥隧道。青龙桥隧道全长2880米左右,是双向双车道双洞分离式的隧道。在S216和八达岭路的三岔口,犹豫走哪条路。两条路都有一些不确定性。如果走八达岭路,也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过八达岭长城隧道(G6京藏高速走的隧道),另一个选择是要穿过八达岭长城。因为实在不愿意因徒步而留下买路钱。所以就在青龙桥隧道附近犹豫。无论如何走,有两种情况要过隧道。而走隧道,似乎从来没听说过。更何况青龙桥隧道是一个2.8公里的隧道。在计划的时候,预先想到过这个问题。当初想象的解决方案是“搭车过隧道”。在现场问了几个保安和工作人员,大家都说青龙桥隧道可以走,但走到靠近隧道口,看到不能步行进入的标志。退回来,看到有公共汽车过隧道的,就上了车。即使人上了车,还不甘心,幸亏多问了司机一句,答案确定青龙桥隧道可以走人,就立刻下车,义无反顾的走进青龙桥隧道。走进隧道,才发现双车道被拦出了一个车道,那就不客气了,虽然有点浪费,但可以正大光明的占用资源。整个隧道,从身边过了大大小小几百辆车,都挤在另一条道上。而在这条道上走,除了我们两个徒步的,只见到有三辆电动车一辆自行车和我们同向,一个穿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反向。隧道壁上每隔100米都有明确的标志,也没有车和行人抢道。全程走的最快的一段就是在青龙桥隧道,2.8公里走了30分钟左右。虽然人在隧道中,没有卫星导航,但从离线导航中知道,上面就是京包铁路,京藏高速,八达岭长城,和八达岭野生动物园。青龙桥隧道在八达岭的南7楼的正下方190米之处。资料显示,隧道于2007年6月12日开始施工建造,2011年6月20日完成通车,历时1,103天(4年又7天),左线长2,882米,右线长2,885米,是S216省道的一段。选择走这条路,最大的缺点是错过了山上的八达岭长城和充满历史气息的岔道口。

岔道口是整个关沟峡谷的北垭口,本文开头谈到的南线和北线的分叉点就是岔道口。错过岔道口心里是有点遗憾。如果不是为了挑战走青龙桥隧道,也许岔道口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大部分情况下,步行通过隧道几乎没有可能。青龙桥隧道就放在你面前,可以允许你走过去,经历你从来没有过的难得的经历的。你会放弃吗?你又做如何的选择?人生就是如此,你选择了这条道,就只有放弃另一条道。岔道口只能看机会了。也许是另一个“终身遗憾”。

出青龙桥隧道就是南园村,在1.8公里处右转进入古长城西路。沿古长城西路北上,右手边的小山坡上,还可看见100米左右的古长城的残垣。古长城西路全长1公里左右,但在靠近北端,称为西残路。左转重新回到S216上。这段路和G6京藏高速完全平行,是G6的辅路。从这里开始的37公里,一直到接近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的施庄村以前,基本上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重回S216向西以后,遇到的第一个就是元朝在京外屯兵安营的营城子村。村子虽然几经改名,但最后回到元朝起始的名字,也算对历史有个传承。再往西走2公里左右,就到了外炮村。外炮村和里炮村在石峡关附近,是明末清初李自成进京在关沟峡谷受挫之后,改道攻破石峡关后过长城进京。

夜宿外炮村的民宿,民宿是个有二三十个房间的大民宿,作为只是睡一晚的落脚点,应该是很合适的。附近有不少民宿也可选酒店。但徒步旅行,住酒店就有点不伦不类的。办理登记入住的时候,来了一位骑自行车的。一交流,才知道是邮电大学昌平校区的学生,出发点和落脚点几乎是一摸一样的。小伙子骑了整整4个小时,我们走了整整8个小时。

这第一段徒步从南口到居庸关的8公里是上坡,但坡度并不太陡。居庸关到八达岭之间有些起伏。第二段从外炮村到官厅大概40公里左右,这是第二天的挑战,所以希望早起早出发,可以完成长距离的徒步。

但世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如意之一就是第二天早上5点多被窗外的大雨声吵醒。只能翻身给隔壁的同伴发了个短信,又回去睡了。实际上,人虽躺在床上,耳朵却枝在窗外。到7:45,雨慢慢的小了,下决心走了。

走回S216,继续西行,下一个村镇是康庄,从东面由西官路(S216)进入康庄镇,西官路变成了著名的“康庄大道”。在康庄大道和兴隆街的西北角,有个KFC。在KFC稍作休息,继续走传说中的康庄大道。这个KFC据说是北京市在这个方向上最远的一个。离开KFC,有点“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悲壮。重新整装上康庄大道。这里的康庄大道是“康庄”的“大道”。经书《尔雅》的“释宫”篇如此论述,“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所以“康庄大道”非特指康庄的大道,而是指四通八达之道。

S216沿东南-西北走向的康庄大道大约1公里,向回到东北-西南走向的西官路。右手边的南曹营村是一个1956建的村,村民都是当时建附近的官厅水库时迁移来的。虽然这个村的历史只有70年,但所在的地方是原来的名噪一时的榆林驿站。据元代学者周伯琦在《榆林驿》中描述,“此地名榆林,自汉代传旧”。从战国时代燕国的上古郡,军都陉作为蓟城(现北京宣武区广安门一带)和长城内外的交通要道,到元始祖忽必烈将大都(今北京)和上都(和林)两个都城中间,设居庸,榆林,和土木三个驿站,榆林驿站不只是邮件的转运站,还是官员过路的留停住店。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时期,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就在榆林驿站落脚。可惜的是,榆林驿站现在留下的只有在上世纪大跃进年代拆剩下的一些残垣断壁和在路边的新立的“榆林驿城遗址”一块石碑。如果2000多年前的被火山覆盖的意大利庞贝古城可以复原,希望榆林驿站留给后代的不只是石碑一块。有趣的是,在“榆林驿城遗址”石碑的对面,是新建的北京邮电大学昌平校区。北邮在榆林驿站边上设立新校区,可见用意非凡。

过榆林驿站,就从北京的延庆区进入河北的怀来县了。一路过东西榆林村,大南辛堡村,新太师庄,到东花园镇。北京段的西官路(S216)在榆林村附近变成了康祁公路(G234)。新太师庄以后,康祁公路基本上和官厅水库平行了,官厅水库也是一路若隐若现。过了东花园镇,达子营村,白庄村,康祁公路和G6交汇处,军都陉可以向北跨过官厅水库,走土木镇到沙城。这是军都陉南线的另一条路径。达子营村是一个可以溯源到元朝驻兵点(鞑子营)。据记载,明朝洪武21年(公元1388年),两个南姓兄弟(兄名文,弟名武)从山西洪洞县因明朝“洪武大迁移”(或称“洪洞大迁移”)至当地,因兄嫂刚到达这里就得子,将鞑子营改成了达子营。当地现在南姓氏村里的最大姓氏。

过康祁公路和G6交汇点,不远就是大古城村。紧靠着水库边,有始建于战国时期燕国北部的上古郡遗址。遗址的大部分已经没入官厅水库的水线之下,部分残存的城墙据说还能看见。前面是小七营村,过小七营村2公里以后,康祁公路一边是天漠自然风景区一边是官厅水库。过颜家沟村和施庄村,就会遇到官厅水库大坝。这是1949年以后,中国修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库(即官厅水库)的一部分。过了堤坝后,康祁公路转向西北,5公里处是官厅镇。

夜宿官厅镇的民宿。民宿可以提供晚饭和早饭。晚饭是当地出名的官厅铁锅鱼,早饭是油炸饼小米粥。是个住宿比吃饭还便宜的地方。也是一个一大早公鸡鸣,母鸡咯,边上火车哐哐叫的一个地方。遇到五个从承德路过的摩托车骑手,个个慓悍健壮,讲起话来,整个屋棚都在震动的那种。房东夫妇两加一个帮手,忙不停在照顾他们,把我们撂在一边。我们也(不得不)自得其乐,猜他们是干什么的。一个共识是,他们是做公安警察。声音洪亮,腰板笔直,虽目中无人,但观察人和做事都很细微(把头盔的雨水擦干,且仔细的将鞋搞干净)。第二天早上我们吃好早饭离开的时候,他们知道我们是徒步的,还专门录了段像。

出门穿过整个官厅镇的珠窝堡村,接上康祁公路(X457),过南浩营村,和南李官营村,来到一个八卦村。过八卦村,就来到军都陉的终点,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的矾山镇。矾山镇西1.5公里处,是黄帝城遗址。那是“涿鹿之战”(炎黄合战蚩尤)和“板泉之战”(炎黄之战)的地方。

历史对黄帝,炎帝,和蚩尤的研究,似乎不是一个徒步旅行可以解决的。从南口到矾山,我的军都陉是走完了,但是不是当年的军都陉,还是稍稍有一点点的疑问的。但这条路可以是穿过太行北端,从关沟峡谷处入京肯定是可行的,路过的一些地标村名,不是和做官的有关,就是和行军打仗有关,也说明了这条路是一条官商军常用的路。如果说这是原来的军都陉,我也不会有太多的怀疑。更多的可能是,从南口村到岔道口这段的关沟峡谷应该是可以确定是军都陉的,至于出了岔道口,军都陉应该走南线还是北线,到了白庄村(G6和康祁公路的交汇处),究竟是北上过官厅水库(1956年间水库之前,这里可能只是一条河)过土木镇到沙城,还是继续西行到矾山。这些都是不同的选择。也许这三条线都算,这也是另一种可能。

以军都陉为代表的太行八陉,是我们的古人勤劳努力走出来的,是那时的高速公路。虽然很多标记都不可能再现,但当初走靠人出来的路,靠马踏出来的路,自然的成为后人在上面筑的马路,再变成公路。也许现代的高架高速公路,像京藏高速G6的建设,少受原来路的限制,但或多或少,要考虑到和原来的公路网的整合,也会不自觉的有军都陉的影子。愿我们珍惜历史,而不只是沉浸在历史的传奇(legend)中,更不希望我们的历史,成为传说(tale)。

居庸关长城
康庄大道遍的白杨树
南口村北村口的照壁
榆林驿站
詹天佑设计的铁道下的疏水洞
詹天佑设计的桥洞
关沟峡谷第一古树,1200年的银杏树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徒步军都陉(太行八陉之八)2025年5月1日-3日 全程92公里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