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9日(星期日)下午,结束杜甫故里的游览,离开了巩义市前往登封市。
登封市,河南省辖县级市,由郑州市代管,位于郑州市西南部,距巩义市约50公里。到达嵩山脚下的酒店约下午3:00,时间还比较充裕,就前往“少室阙”、“太室阙”、“启母阙”看看。
“阙” ,在古代汉语中与“缺”同义,作为一种建筑形式,其形似牌坊,但“中间阙然为道”,没有横梁,由左右孤立的两阙构成,作为宫殿、祠庙、陵墓前的象征性大门。
少室阙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登封市区西北环山旅游公路与207国道交汇处,是中岳青山少室神庙前的门,是中华民族山岳崇拜,祖先崇拜的实物见证。
作为国家首批重点文保单位当中的002号古建筑,它建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属子母阙,阙体高约四米,两阙间隔近七米,用方正的石灰石叠筑而成。阙体表面的文字,因年代久远,所余不多,却是中岳汉三阙中图案最为清晰的一处。剩余的60余幅刻象中,有驯兽图,蹴踘图,拜谒图,狩猎图,青龙自虎图,交龙车马出行图,鹭鸟食鱼图,斗鸡图,比翼鸟,奔鹿图等,图案多用减地平雕的手法,线条精炼,兼具写实与写意之美,典型的反映了秦汉时代石刻造像的雄劲大气。
太室阙位于登封市嵩山太室山前中岳庙南约500米处。
太室阙始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为当时的阳城长吕常所建,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庙阙,同时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山岳祭祀实物见证之一,代表着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的典范。
太室阙 是太室祠前的神道阙,太室祠后来演化成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岳神庙宇--中岳庙,太室阙也顺势成为其庙阙。太室阙分东西二阙,两阙对称,形制相同。每阙均由基座、阙身、屋顶三部分组成,两面刻有各种纹饰图案。西阙南面上方有篆书题额,现存“中岳泰室阳城”6字。题额下方还有不少文字,内容主要是赞颂“中岳神君”的灵验感应,以及修建此阙的缘由。
启母阙位于登封市太室山南麓万岁峰下,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庙因启母石而建,颖川太守朱宠建造于东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两阙相对如门,是启母庙的象征性大门。东西两阙结构基本相同,西阙高3.17米,东阙高3.18米,两阙相距6.80米。每阙均由基座、阙身、屋顶三部分组成,阙身由相连的正阙和子阙组成,子阙低正阙高,阙身屋顶刻有瓦垄,正脊和垂脊。阙身浅浮雕幻术、马技、骑马出行、杂技、驯象、郭巨埋儿、夏禹化熊、狩猎、果下马、蹴踘、斗鸡等画像六十余幅。西阙北面保存两方铭文,一方为开母阙铭,堂豁协撰文,文为篆书,记述夏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另一方为堂裕典崇高庙请雨铭,在启母阙铭下,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刻,记述堂豁协之子中郎将堂豁典来嵩山祈雨的故事。其上的画像和铭文十分精美,形态夸张,富有浪漫气息,是汉代艺术风格的集中反映。
在启母阙北面100多米有启母庙遗址,位于嵩山太室山南麓万岁峰下。据《汉书.武帝本记》载“至于中岳,见夏后启母石” 。遂建启母庙。据此可知后母庙始建于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今两千余年, 是嵩山最古老的庙宇之一。
启母庙原名启母祠是西汉时为纪念大禹王之妻,启的母亲涂山氏协助丈夫治理洪水的功绩而建造的一座庙宇,东汉时,因避景帝讳,改名开母庙。庙前有启母阙, 后有启母石。启母阙是庙前的神道阙,象征庙的大门。启母庙自西汉创建以来,历代均有兴废,唐时高宗李治携则天皇后幸嵩山敕令重修。元、明两朝逐渐毁废,今仅存庙后的启母石和庙前的东汉石阙。经调查获知: 启母庙遗址以两阙体中心点向东西各60米,向北340米,占地近4万平方米。该区域内散存着大量的汉、南北朝、唐、宋时期的建筑材料,以汉、南北朝时期的砖、瓦残片为最多,由此可窥当时之盛况。
沿台阶上,到亭子向右走没多久便见到启母石。
启母石,《淮南子》载:“禹治洪水,通?辕山,化为熊。先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惭而去,至嵩山下化为石。方孕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启母阙向西步行约10分钟便见崇福宫。
崇褔宫初名万岁观,创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宋代更名为崇福宫,先后在此著书立说的大臣、名儒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朱熹等30多人。崇福宫不仅是名儒云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道教学者栖身传教之所。
崇福宫现存面积约5000多平方米,保存古建筑30多间,古树名木50余株,历代碑石10余品。现存建筑和碑刻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2019年10月7日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殿,建于清己巳年,为三间灰色筒瓦歇山房,四角有四大组转角斗,后檐和两山各施五组,前檐施有八组,斗均用砖磨制雕刻而成,淳朴坚固。
玉皇殿,三间灰色筒瓦硬山房,内供玉皇塑像,像后有背靠式的背光三层。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这个夏天,感受最美好的厦门 49746
- 感悟禅道、圆梦武侠,舟山,我们后会有期 77488
- 【南岳衡山赋】及南岳衡山的十二种玩法攻略 27057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