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了太多的山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沉醉。然而当我踏上福州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就被它征服了:福州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年轻的面容,奋进的脚步。
眼福
来到福州,怎能不去三坊七巷走一走呢?俗话说,“三坊七巷一条街,半部中国近代史”。这里是福州历史文化的源发地,是文化墨客的聚集之地,是“网红”的打卡地。
我漫步在古街的石板路上,撑着一把油纸伞,仿佛自己就是戴望舒笔下“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不同的是,我没有“丁香姑娘”“太息”一样的目光,而是有着一双看什么都新奇的眼睛。
一幢幢有着白色粉刷墙、黑色屋檐、马鞍墙的房子,一件件极具文化特色的产品,相得益彰,焕发出盎然的生机。我这里看看,那里摸摸,时不时地和店主攀谈两句。我在古街上悠闲地走着,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感受这份静谧美妙的时光。
口福
突然,我的眼前一亮,“佛跳墙”三个字闯进了我的视线。前段时间刚刚看完孙俪、罗晋主演的电视剧《安家》,剧中徐姑姑口中的“佛跳墙”,真的让人馋掉下巴。
据说,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为招待福建布政使,将鱼翅、鲍鱼、海参、干贝、鱼唇、鱼胶、蛏子、火腿、猪肚、蹄筋、冬菇等十八种名贵原料采用煎、炒、烹、炸多种方法炮制,然后煨于一绍兴酒坛,再辅以十二种佐料煨制多时,使得菜品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有的特色,吃起来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各食料互为渗透,味中有味。周莲吃后赞不绝口,取名“福寿全”,寓意“吉祥如意、福寿双全”。
后来,经过不断改良,“福寿全”味道更盛一绝,是官府、巨贾接待客人的首选菜品,美味轰动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品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即更名为佛跳墙。
难道,我今天能在这里大开眼界、一饱口福喽。我差点惊叫着冲进去,然而我还是“端上”掉下来的下巴,稳稳心神,重新看了看牌匾:“海文铭佛跳墙文化体验馆”。我款步走进体验馆,非常优雅地对着服务员说:“来份佛跳墙!”
“佛跳墙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光准备食材就要几天,文火煨制十几个小时以上,价格还高,只有提前几天,在大酒店才能吃到……”
“唉,真扫兴。”听着他的话我真是失望透了。没有预定,想吃闽菜之王,只能下次喽。我默默地摸着钱包,打算挥挥衣袖转身离开~
“不过,您可有口福了,在我们体验馆,您立等可吃佛跳墙啦。”小妹妹说话大喘气的样子都把我逗乐了。
在等待美食上桌的间隙,我赶忙到店门口那个能升能降的巨大“铭仔”佛跳墙坛子前补拍一张照片,再踱回店里,欣赏里面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
纯大漆工艺制作而成的漆器、漆画和漆塑,让我爱不释手。还有从戴望舒笔下“复活”的油纸伞,原来不只是江南古镇中的特有,福州的油纸伞堪称历史悠久。五代十国时期福州就有了水油纸伞呢。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来这里不知道,来到这里真是“涨知识”啊。
这又是什么东东,像贝壳,却比贝壳精美。仔细一看,它的名字叫平潭贝雕,是福州地区特产,是具有独特艺术的工艺品。它具有贝壳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国画的格调美。我摩挲着平潭贝雕,把它放在耳边,没有听到海浪的声音,却听到的美的赞叹。
正在我凝神欣赏时,一个小妹妹为我端来一杯茉莉花茶。轻轻呷一口,唇齿留香,沁人心脾。
佛跳墙的香气在鼻息间萦绕。我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着坛里的每一种食物,生怕像猪八戒吞人参果一样糟蹋了美食。我吃着、看着、品味着,尽情地领略着海文铭佛跳墙文化体验馆里的文化风采。
我大学时的外国文学老师曾经对我们说,人这一辈子, 享两种福就够了。一种是眼福、一种是口服。今儿我是在这里享福喽。
左手握着三坊七巷明信片,右手拎着佛跳墙礼包,我一步三回头地走出海文铭佛跳墙文化体验馆…...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用车轮丈量大地,驾红旗穿越四城,带着希望追求梦想 38913
- 有福之州 | 没想到福州这么好玩!3天2晚走进文艺清新的福建省城! 34353
- 三日时光,感受魅力滨海福州 1635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