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的福州 雾里的岚岛
福州离汕头四百多公里,不远不近,却不知怎的一直未列入出行名列。种草却是源于一道美食--佛跳墙的介绍,孤陋寡闻之我, 一直以为佛跳墙是来自高大上的北京皇宫,再后来偶见某真人秀节目做了一期福建的南音,又一次让我对福州的古原有点好奇,加上一些介绍福州自然环境及绿化的碎片,脑海里给福州一个古朴的画像。阳春三月,疫情结束,春暖花开,正是出游好时节,这次选择动车出行,免开车泊车之负累。
福州是全国几个被遗忘的省会之一,名气比不过厦门,经济赶不上泉州,虽说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却也难掩如今的尴尬地位。而历史的痕迹无法磨灭,上下杭中西合璧的建筑和三坊七巷的明清故居,诉说着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也吸引着无数游客走近福州追踪寻访。那我也从这里开始吧。
都说走过三坊七巷也就走近老福州了。闲步于福州老区街头,随处可见古榕遮阴,榕城之称非浪有虚名。
往三坊七巷的路上,无意经过乌山公园。
走进三坊七巷,扑面而来的是商业街的腾腾人气,南后街两边商铺林立,人头涌动,空气中弥漫着煎炸烹煮各式美食的香气。
这里是老福州旧时达官贵人聚居的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塔巷、黄巷、宫巷和吉庇巷)。以南后街为中轴,从北到南依次排列,一个三坊七巷半部福州史,走进深巷,寻访名人旧迹。
窄窄的小巷,或弯曲或笔直,白墙黛瓦,屋檐精雕,大同小异,修旧如旧,就连舶来品麦当劳、星巴克也脱下洋装,入乡随俗。
走在石板路,感觉与其他古镇没多大差别,只因有英雄林觉民,名人林则徐、严复、林徽因、冰心的加持注入时代的脉搏而熠熠生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别于其他古城的灵魂吧。
故居古宅基本是免费参观的,有点差评就是严复故居居然要收费。当下我们在弘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爱国教育吗?
花灯初上,古城换上金装,一排排红灯笼映衬着古色古香的民居,褪去人浪的后街,恬静了许多。回望老街,街口的古榕酷似一颗大爱心,伫立在两边古屋的交汇处,沐浴在柔和的灯光里,瞬间空气有股浪漫的味道。
迷离的灯光穿透繁密的古榕,榕须随意散落墙沿,一股松弛感让你忘却脚下匆匆的步履。
如果说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之源,那上下杭则是福州的十里秦淮。初识上下杭是晚上九点多,从戏台方向漫无目的走进主街。
经过片仔癀体验馆、会馆、商会、旧厂房、仓库,霓虹灯照射着红砖墙,古榕树,脚下映射着片片银杏叶子,五彩斑斓,春风不燥,人流不多不少,一切恰到好处,相比于三坊七巷的古民风,这里更西化。
灯光下的金银里有点旧使馆的味道,初初感觉像置身广州的沙面。
走过金银里、漫步星河巷,闽江穿过,老榕参天,根系如瀑布般横挂于江面,灯光穿过月亮桥,倒印在水中,摇曳多姿。
两旁酒吧咖啡馆林立,河岸客栈或西式或古朴,灯笼或明或暗,空气中不时飘过一阵阵桂花香,打击乐、流行曲、民谣声声入耳。真是“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
因朋友去酒店找我们,意犹未尽匆匆结束上下杭的夜游。打算白天再来有一次。
因对其念念不忘,两天后我们又重游这里。白天的上下杭,褪去了霓虹灯的盛装,显得朴素很多。虽说楼房仓库,多少有点西化,但其实门窗墙角线条还是比较简洁单调,这反而跟他历史上航运商务定位更匹配一些。如果说晚上的上下杭是舞台上盛装的歌者,那么白天的上下杭就是不施粉黛的邻家女孩,朴素清新。
平潭岛,据说一个大陆距离台湾宝岛最近的地方,住在海边的我,本来没有打算去平潭岛。江生说天气好的话去看看也可。无意发现香格里拉酒店后面五一广场每天都有旅游大巴往平潭岛,临时报了个一日游的团,权当到此一游,打卡《爸爸去哪儿》第五季的取景地。
有点天公不作美,全程阴天,雾里观海。
虽说在我们汕头南澳岛也是风车成片,但第一次看到碧海风车,一座座风车立于湛蓝的海水里,错落有致,有种工业文明与自然景观浑然融合,美丽动人。
北部湾廊道轻松走走,领略海的壮阔和山的秀美。可惜天公不作美,海上风车一片模糊。随拍两张。
平潭岛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是风车田和北港村,令我向往的是猫头乾村,最没意思的是海坛古城。
北港村虽说是整个环线觉得最商业的地方,但是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海岸线,与众不同的山石田海,吸引了很多摄友爱好者,看,《国家地理》在这有个拍摄点。
独特的海岛也吸引很多文创团队在这建民宿,有格调各异的民宿加持,让这个平平的石头村文艺很多。
这次本想打卡传说中的风中旅行文创民宿,出自台湾的文创作品,据说漂洋过海的漂流木、海玻璃、碎瓦片,随缘来到这里,成为民宿的建造素材,透过民宿主人的双手,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足迹,促成人文差异的结合,住客能够透而外的欣赏这些与众不同。听起来有点禅也有点令人神往,可惜来时大门紧闭,也许只对住客开放吧,只能在门口拍几张图,权当到此一游。
站在门口,有点流浪的简朴浪漫却又有点温馨安稳。
海坛古城其实就是一个新建的商业城,如果自由行完全可以略过。
猫头乾很小,是游记民宿开发的第一个村落,石厝都是新修缮的,房子背山而建,高低错落,三面环海,青石古树,山海相依,偏处一隅,独守一份清幽,被称为平潭的“桃花源”。
百年古榕见证猫头乾久远的历史。
面朝大海,背靠青山,绿荫掩映,风貌古朴,碧海蓝天,清风月明。盛夏邀三五好友或爱人作伴,在这小住,或爬山或下海,或发呆,看日出观落霞,吹着海风仰望星空,运气爆棚还可以见证神秘的蓝眼泪,这是何等神往的地方。
看民宿游记录,这里有25栋石厝,有食堂。有咖啡厅、游乐场等等,也许还未到盛夏,还是因为疫情的缘故,今天看着一片萧条,村里一个人都没有,也没有看到有什么设施,临走时才看到有两个钓鱼人归来在处理海鲜。
夜游烟台山公园。
史书载元朝山上筑有炮垒,以扼闽江,明清两代复置烟台,故名烟台山。说是公园,其实是一个集人文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与异国风情于一体的商业街。
一条高低错落的石阶路,一座老洋房、一条林荫道、一个老教堂、听,似乎传来钟声。随处可见的情调各异的咖馆水吧,夜晚的灯光忽明忽暗,恰到好处,一个转角遇到爱、充满恋爱味道的街区。
烟台公园临江而倚,登顶远望,“南台明珠”之称中洲岛光芒四射,闽江绕城而过,解放大桥跨江川岛,还有周边的欧式建筑,在霓虹灯的交相辉映下,有点欧洲的既视感。
说到西湖,人们总会想到杭州西湖。其实除去人文典故,西湖不过就是湖光山色、拱桥亭榭,荷塘月色,风光旖旎,福州西湖与全国各地西湖大同小异,一样不缺。
千年古树沉淀着厚重的历史,却依然苍劲挺拔。
一桥之隔的左海公园与西湖连成一片,更拓宽了西湖的视野,杨柳依依,古榕遮阴,环境清幽,一座完美的古典园林。但没有白娘子,拱桥自然成不了断桥,没有雷峰塔、灵隐寺,自然没有传奇的故事,没有唐诗宋词加持,自然与杭州西湖相去万里,所以她也就一个市民溜达老人消遣的街心公园。
西禅古寺,大门坊柱上的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昭示着古寺久远的历史。我对佛教没有研究,寺庙基本是新修缮的,环境清幽,布局与其他寺院类同。
吸引我的是西禅寺独有的历史及国际地位,据说新加坡双林寺、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等寺院,都属其下院,至今仍由西禅寺派僧常住管理。因此,这里是福州与东南亚一带文化交流的窗口,每年许多国外高僧信徒登临参谒,这是古刹与众不同的地方。
法堂前的这颗宋荔,至今仍然开花结果,据说果子个大核小肉厚,十分优秀。
千年沉淀,我倒觉得她是一件内涵与颜值并存的极具观赏性的活历史艺术品。
这里算是福州一个不错的景点,唯一不足是福州少有的需要门票的景点,佛门圣地少了许纯粹多了一份世俗。
旅游总免不了寻味,关于福州美食,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佛跳墙了,出发前收藏的一家点评较高的店,虽说看起来有点预制菜的嫌疑,还是锚定要试一试这名菜的鼻祖,然这念头活生生被福州的朋友给掐灭了,甚至请我们吃饭还非要安排潮菜,说闽菜我们肯定无法下咽。
至于名声在外的鱼丸和肉燕,吃下去也是一言难尽。一碗几十大洋的捞化类似于汕头的粿条汤面汤,可搭配的食材就比汕头的海鲜促肉逊色多了,味道更不在话下。
倒是一碗简单便宜的连江锅边给我留下不俗的印象,类似汕头的粿汁,加分点在于手工现做,还特别便宜。
专门滴滴寻深巷里的百年古早味道--无牙伯甜点,藕汤、花生汤还有芋泥,芋泥还是略显粗糙,没有我们汕头的丝滑,比较特别的是花生汤,花生软糯,汤汁乳白、清甜,毕竟花生是福建的特产,这个值得推荐。
请原谅我对美食的吐槽,喜欢旅游的你们欢迎到我们汕头来寻味,保证舌尖有不一样的体验。
香格里拉体验还是可以的,特别是地理位置佳,去景区步行即达,酒店后面的五一广场是一个交通中转地,去周边都有大巴或者一日游可供选择。
早餐还算丰富,毕竟价格也不便宜。
作为老牌的星级酒店,硬件卫生还是可圈可点的,唯一要吐槽的是订的双人大床房,床居然是两小床垫拼接的,真的够大,一家三口都没问题。好在床垫质量还行,要不真的拉低了体验感。
三天的福州行匆匆就结束了,对于福州的印记,感觉比想象中现代,却也没想象中的慵懒松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倒是第一次见面的福州朋友,淳朴热情,虽客居他乡,言谈举止深深的认可这座城市,还有土著的爱人。也许福州有我未曾探寻的味道,我想,有家和爱人在的地方就是每个人心里的远方,祝福朋友们幸福快乐。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用车轮丈量大地,驾红旗穿越四城,带着希望追求梦想 38932
- 有福之州 | 没想到福州这么好玩!3天2晚走进文艺清新的福建省城! 34359
- 三日时光,感受魅力滨海福州 1635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