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01-21 17:58
蛇年新春临近,许多眼尖的游客发现,在北京、上海、西安、哈尔滨、成都等地的机场与高铁站,一抹来自千里之外的南国喜庆红色,吸引了大家目光的聚焦,引发去广东过大年的热议
享暖冬、泡温泉、游乐园、逛花街、赏民俗、看大戏、品美食、戏海浪,广东文旅“八张名片”,向全国人民发出“请到广东过大年”热情邀请!
广东的春节有着千般风情,你可能还不知道,新春佳节来到广东,可以实现一次性过“三个年”——广府年、潮汕年、客家年。各擅胜场却又美美与共,在融合焕新中带来年味最浓郁、民俗最热闹的“广式新年”
广府年:广布恩信,府库平康
溯源而上,广府文化起源于秦汉时期的广信县,取“广布恩信”之意,作为曾经的边远之地,鲜受战火纷扰,知足常乐,平和安康成为文化底色。自唐宋以来,频繁的海上贸易,又为广府植入了开放、创新、兼容、多元的基因,形成了现如今广府文化实事求是、热情好客、兼容并包的形象,喜迎八方来客,这种好客在广府春节尤为显著。
丰年留客
丰年留客足鸡豚,丰盛的饮食文化给了老广十足的底气,用花样百出的美食“拴住客人的胃”,共贺丰年。一年四季都用凉茶“镇压”热气的老广,却在每年腊月下旬抛开清淡饮食的“铁律”,架起满满一锅油,炮制蛋散、油角、煎堆等油炸类小零食,用于正月时待宾迎客。
在一声声“炸喜炸喜”此起彼伏中(粤语“喜”音同“起”),金黄酥脆的油角、松化可口的蛋散、外酥里糯次第出锅,在令人愉悦的滋滋热油声中“发”起,沥干油花后散发着让人身心熨帖的满足感。这些让老广顶着上火热气的压力在新年必吃的喜庆美味,是属于广府春节的热辣滚烫,是与亲友客人共享的节日喜悦。
如果说一锅满油体现不了广府人对“过个富足年”的执着,那就让盆菜上场来展示。鲍鱼、海参、鱼片、花肉、豆腐、冬菇等各种想得到或想不到的鲜美食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层层叠放在一个大盆中,经过足时的慢炖煨煮,使得各种食材味道相互融合,浑然天成。丰富而融洽的味道,是广府对饮食的智慧,也是对家庭和睦兴旺、团圆美满的祈愿。
谈广府美食,“鸡”必须单拎出来讲,可见其在广东饮食中的重要地位。“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用以表达田园朴实风貌的诗句,而今成为了广东的“最高规格待客礼遇”,会为吃饭有没有停车票、纸巾收不收钱而斤斤计较的老广,会为一只“果园走地鸡”或者“山地散养鸡”开上百公里车去“接驾”。春节期间,广东的清蒸、白切、豉油、葱油,浑身解数只为了让这只鸡以最好的“精神面貌”上到饭桌,来赢得客人一句“鸡有鸡味”的最高评价。
春风得意
春风得意马蹄疾,但寒冬里的长安可没有花,要想赏花还得是来广府花街。逛花街是广东人过春节的“例牌”活动,当北国只有梅花“凌寒独自开”之时,万千繁花已经在广东的暖阳下争奇斗艳,广东人当然不甘于让这抹艳丽仅在室外绽放,阵阵幽香的水仙、国色天香的牡丹、娇艳欲滴的芙蓉……千姿百态的繁花被老广带回家里,用“花开富贵”的美好寓意装点屋舍,增添节日喜庆气氛。有了春节买花的需求,杂糅了鲜花、年货和各种新春饰品的“花街”自然应运而生,逛花街也就成为了广府春节的重要风俗了,同时也是一家人难得的共同“逛街欢聚”的时光。
写下“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人雪莱,也就是没来过广东,这满街的红色挥春,哪里有冬日严寒萧瑟的感觉。写挥春是广东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家家户户或自己写,或请人提笔,把“阖家美满”“一帆风顺”等美好期望汇成对仗工整的春联,贴出一年的精气神。现如今广府挥春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吉祥语,也有富有创意的现代词句,尽显广府人海纳百川、敢于创新的胸怀。
“年廿八,洗邋遢”,扫屋去秽让广府春节更具“仪式感”,相比于平时的打扫卫生,这更像是全家参与的“合家欢”节目,当墙角的蛛网灰尘被掸去,窗玻璃被擦得“咯吱”响,小孩罕见地被允许赤脚走在刚仔细拖过两遍的地板上,证明广府人已经收拾好精神面貌,去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扫榻相迎,繁花相邀,请到广东来,过一个繁花暖阳的广府新年。
潮汕年:潮升海涌,汕有嘉鱼
要想成为潮汕的“胶己人”可是有“门槛”的。“潮”代表“在潮之洲”,“汕”本意为群鱼游水之意,又引申为抄网类的捕鱼用具。潮信迭起,渔人捕鱼,不可谓不贴切。所谓“风浪越大,鱼越贵”,千百年弄潮搏浪,使潮汕人养成了敢想敢干的精气神,出海经商的身世浮沉,又凝聚起强烈的宗族子嗣观念,共同交织出独特的潮汕文化和节日庆典。
添灯祝酒
灯火在潮汕的年俗礼节中是光明喜乐的象征,特别是元宵佳节,绝对少不了灯。元宵是日,人们会提着灯笼,到乡中庙宇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屋头,这叫做“吊喜灯”。
此外,因潮语“灯”和“丁”同音,添灯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认为添灯即为添丁的佳兆。如果去年元宵以后家中有添丁,农历正月十三起家人就必须挑起一对红灯笼,并在灯屏下贴着红纸写上姓名,挂在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以此象征着家中添了丁。每晚家人要抱着孩子到祠堂中,往自己的灯笼里点燃蜡烛,使灯笼愈发明亮,并接受周围乡人的祝贺。
作为对祝贺的答谢仪式则称为“做灯酒”。在早些年,潮汕乡村凡上一年生过男孩的人家,元宵夜还要在祠堂设宴请客,以庆“出丁”。宴客时有两种席式:一种叫“龙船席”,即是用好多只方桌连结起来,客宾围在两旁吃饭,形同划船;另一种叫“走马席”,即无论亲朋疏厚,还是不认识的人都可以进来吃,吃完就走,主人再重新摆上菜色,等待另一批客人的来临,接连不断。到现如今新时代,潮人虽仍有元宵办丁桌的习俗,却变成了招待宾客亲友,共聚喜乐的美食宴会。坐拥沿海丰富的物产,菜品多是生蚝、虾蟹、鲍鱼、龙虾等丰富海鲜,辅以时令鲜蔬,还原极致的鲜美海味,令人食指大动。
欢度潮年
在“中国民俗保留最好的地方”,潮汕的年俗在互联网上频频出圈爆火,网友们戏称梦幻程度不亚于“霍格沃茨魔法学院毕业典礼”,也是春节到广东过大年不可错过的体验。
全国过完年时,潮汕的年才刚开始,营老爷、游花灯、舞龙舞狮、英歌舞等各种庆祝活动轮番上演,一直持续到农历三四月份,成为潮人欢聚热闹的“狂欢节”,这些演绎者大多是普通人,为了汇演排练,放学的小孩、下班的年轻人、操持完家务的长辈都会来到祠堂“免费加班”,只为呈现出最精彩的表演,这些传统年俗文化也就是在潮人全民参与的热烈欢腾中传承下来,成为让全网羡慕的美好庆典。
鱼龙欢舞,海味迎宾,请到广东来,过一个喜庆热闹的潮汕新年。
客家年:客居千年,家风自守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的这句话,同样也是千年前客家先祖的心声,南迁路上的最后一次回望中原故土,沉重的眷恋让他们千年来以“客”自居,在这片曾经的“百越之地”艰苦创业,筑起的围屋如城如郭,厚实的外墙给予他们安全感,回廊相连的内设维系起他们团结一致的情感,也更容易拢起新春的火热。
耕读传家
在华夏的千年历史里,“高山流水”的士子向来不事农桑,客家人却是例外。先祖望族的自傲和背井离乡的坎坷,逐渐形成了客家人“耕读传家”的重要家风,这种风尚同样体现在客家人春节的年例风俗中。
在客家传统文化里,灶神掌管着家庭的饮食和福祉,是家中的“老大”,因此,客家人每年春节都会举行祭灶仪式,农历腊月廿三入夜后,客家人会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至除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寄托来年富足的美好期望。
客家人会在年廿九中午早早用柚子叶洗漱并换上新衣服,寓意“干干净净过年”,除夕夜吃团圆饭时,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爱幼。吃过年夜饭,客家人会围坐在家中守岁,或共同回忆过去一年的辛勤劳作和学习收获,或挑选一本名著小说,由长辈为孩子们讲经典故事,培养后辈勤俭节约和阅读学习的美德。
山肴野蔌
要想体验客家年味,当然还是落在“吃”字上最有参与感。生活在岭南山区的客家人,善于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制作出各种美味的山肴野蔌,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因时而食,因地制宜,新鲜脆嫩的冬笋、余味悠长的梅菜、酸爽可口的腌芋荷、温润清香的酿豆腐,都是客家人“搜山寻珍”的烹饪智慧。
要选出最能代表客家山野饮食特色的“必尝”吃食,非客家擂茶莫属。特制的擂钵口径约50厘米内壁有粗密的沟纹,擂棍则是用山楂木或油茶树干加工制成,擂茶的风味之道尽在其中。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用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添些芝麻、花生仁增香。茶汤制作完毕,还要准备各种野菜、炒米等配菜小料,随洗好加入茶中。喝一口擂茶,舌尖上先是茶叶微微的清苦,然后各种小菜的香酥可口,茶汤入喉后,嘴中泛起浓浓的回甘,令人口舌生津,回味无穷。
茶香沁人,山珍待客,请到广东来,过一个富足安康的客家新年。
广式人间烟火气,最是花香年味浓。广府、潮汕、客家年俗文化当然不能代表广东所有的过年方式,更多精彩还需朋友们亲自来发现。追寻一场“广式粤味春节”,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潮流,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所选择。请到广东过大年,解锁专属于你的“广东年味”吧!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部分图片或文字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遇到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审核、更正或删除,谢谢。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 2023-01-26 7回答
-
广东的仔仔准备自驾去贵州,想去贵阳,镇远古城,肇兴侗寨,荔波小七孔,梵净山,要怎么安排路线比较合理呢
2024-03-24 5回答 - 2023-09-19 1回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