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法:自由行,徒步
发表于 2023-07-21 17:44
广元之行,已经筹划了好久。因为广元有我早已向往的剑门关。
最早知道剑门关,是因为读了李白的诗“蜀道难”: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唐代的剑阁,也就是后来的剑门关。
我之向往剑阁,还因为另一个与剑阁有关的曲艺唱段——“剑阁闻铃”。据传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逃难,从剑阁进入四川,听到剑阁的铃声引发了对死去杨妃的凄苦思念。北方的大鼓和南方的弹词,都有这个唱段。而我最熟悉的是弹词开篇——“剑阁闻铃”:
“峨眉山下少人经,苦雨凄风扑面迎。逍遥马坐唐天子,龙泪纷纷泣玉人。”这几句唱词,由杨振雄用杨调唱出来,一波三折,令人心碎!
此外,三国演义中,姜维镇守剑门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个情节。因此我一直想去看一看现实中的剑阁。
剑阁的创建者,是三国时的诸葛亮。他见大小剑山之间有三十里夹道,而大剑山壁立千仞,形势险要,便在这里垒石筑关,以为屏障。当时称这里为剑阁,又称剑阁关。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都曾经过此地。
剑门关是入蜀咽喉,故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剑门关楼屡建屡毁,又屡毁屡建。
清朝重建的剑门关,用石块垒成石墙,上筑堞垛,城墙开有拱形关门,上额嵌“剑阁”二字。关楼为二层建筑,四周设围廊,正中悬挂“天下雄关”木匾。楼顶檐下,悬挂横匾,题曰“雄关天堑”。
1935年年,民国政府修建川陕公路时,将关楼拆除,改成通道。仅在关楼遗址右侧,树立石碑,上刻“古剑门关”四字。后来,石碑被毁,另立石碑,镌刻“剑门关”三字。
剑门关石崖上,原有许多历代名人碑碣,但已毁坏殆尽,今仅存“天下雄关”和清果亲王手书的“第一关”等石刻。
1992年,曾在川陕公路东侧崖底修建了关楼。2006年2月,关楼遭火灾焚毁。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四川地震后,又重建了剑门关关楼,这就是我们这次旅游的所见。
剑门关与山海关、潼关、嘉峪关、居庸关、友谊关、雁门关、紫荆关、娘子关、武胜关并称“十大名关”。其中,山海关、居庸关、雁门关和娘子关都已经到过。这次、能够再增添一处剑门关,也算是旅游经历中的一大收获吧!
5月18日,我们乘坐高铁离开太原到达广元,入住预定的酒店,与弟弟妹妹两家汇合。妹妹和三弟两家先期从上海出发。为了避免长途乘车的劳累,在西安停留了一天。当晚,大家在酒店晚宴,庆贺一段新的旅程开始。
5月19日一早,我们从广元包乘了一辆商务车直达剑门关。
剑门关的游览,有几种方式。原定计划是由北门进,南门出。但汽车司机却说,北门那边没有什么亮点,劝说我们从南门进,南门出,可以节省一些体力。于是直接到达了景区南门。
景区南门外,是一道商业街,饭店林立,十分热闹。果然,大部分的游客是从南门进入的。
入口处有导游图。游览路线是从南门进入,到达关楼,穿过关楼一路下坡,到达仙云客栈。然后根据体力情况,选择原路返回回到南门,或是继续前行到达绝壁长廊,然后原路返回。我们认为:与其原路返回,不如在绝壁长廊乘坐观光车到达索道上站,乘坐缆车到达景区北门。所以,我们将北门进,南门出的原定计划,反方向执行成为南门进,北门出了。后来的事实证明,还是原定计划比较好一些!
步行进入景区,来到剑阁石牌楼前。
牌楼为四柱三门五楼,上檐下的竖额题刻“剑阁”两字。中枋刻有一篇短文:“大小剑山奇峰如剑,北向壁立万仞,俨然城郭,豁然中断,天设险关为金牛道要冲,出入蜀咽喉,诸葛亮相蜀砌石立门于峭壁,凿孔架木而成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剑阁是故名焉。”
下枋刻有诸葛亮北伐行军图。中间石柱刻有楹联:“剑壁门高五千尺,石为楼阁九天开”。语出李白诗“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石柱背面也有楹联:“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出自岑参的诗“入剑门作”。
在牌楼前,大家合影留念,算是“打卡”。
穿过牌楼,一路前行。见崖壁上有石碑,题曰:“第一关”。
这是雍正十二年(1734年),果毅亲王允礼奉诏护送六世达赖喇嘛还藏,并巡视沿途诸省驻防,路经剑门关时,留下来的墨宝。
路旁有栈道,名曰“金牛道”。通道处有桥,名曰“金牛桥”。照片中的金牛道,是是2009年恢复重建的。
金牛道绵延千里,是古时从陕西进入四川的重要通道。之所以叫做“金牛道”,是因为战国时期的一个“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修路故事: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惠王想要进攻蜀国,但苦于没有进入蜀国的通道。于是谎称有石牛,其粪便尽是黄金。想送此石牛给蜀主。蜀王大喜,派五丁开道,引金牛入蜀。谁知金牛道一旦开通,秦王立即攻蜀!后人将这条因牛而开的通道叫做金牛道。
这里还有一座金牛桥。据传在五丁开道时,有金牛逃入金牛峡,蜀人为使金牛出入方便,在金牛峡上建桥,这就是金牛桥的由来。
摩崖石刻“直方大”。“直方大”语出《周易.坤卦。六二》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描绘大地山川的平直、端方、正大。这三个字,是从前四川大学的教授刘咸烦先生所书。
这一组石雕,是姜维守关像:蜀汉景耀七年,魏国派钟会、邓艾伐蜀。姜维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守关三月,坚如磐石。邓艾设计偷渡阴平,奔袭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姜维闻听后方投降消息,目瞪口呆。雕塑中的姜维拄剑而立,暗下决心,光复蜀汉。其余三将,悲愤欲绝,或低头沉思,或仰天长叹。后来姜维假降钟会。劝说钟会一起反叛,可惜以失败告终。
途中还有诸葛亮及刘备雕像,不再细作介绍。
望见了前方的关楼。通往关楼的山路满是游人。但怎么看,也觉得剑门关平淡无奇,没有丝毫雄关如铁的样子。后来才明白,这里是关内。作为守关一方,自然道路平坦!
来到了关楼前。见重建的关楼仍为二层建筑,两出檐歇山顶。下檐悬挂横匾,题曰“天下雄关”。关下开拱形门洞,门额为砖雕的“剑阁”两字。
从左侧山坡上的台阶可以登上关墙,然后绕行关楼一周。俯瞰关外,顿觉居高临下,在冷兵器时代,可以固若金汤矣!
穿过拱门,来到了关外。这时再回看关楼,因为仰角的增大,关楼的态势确实显得雄奇得多了。关楼下檐也有“天下雄关”横匾,而上檐下又多了一块匾额,是近代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题写的“眼底长安”。
坡道旁的立石,上题“剑门关”三字。大概就是从前修建川陕公路时留下的标记。许多人在这里摄影留念,也是到此一游的打卡点。
一路下山,再一次回看剑门关,感觉关楼高居坡顶,形势无比险要。据说剑门关从未被正面攻破过,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来到了这座架设在雷鸣谷上的吊桥——雷鸣桥。
剑门关山高谷深,每当山洪奔泻,濤声如雷。李白《蜀道难》诗云:“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所以取名“雷鸣”。
过了雷鸣桥,开始登山。很快来到平台上的仙云客栈。
仙云客栈是供游人住宿的仿古院落。仙云之名,语出唐明皇的诗《幸蜀题剑门》:“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客栈大门两边有楹联:“仗此高山秀水,何处去寻仙府;视其悬峰峭壁,这里就是桃源。”在近人所撰写的楹联之中,这一副可算是佳作了。
从仙云客栈一路登山。我们一行中年龄最小者,也已年过古稀。登山之累,不言而喻。这时,我们都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应该从北门进,南门出。因为乘坐缆车上山以后,这里一行尽是下坡矣!不过,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我的解嘲是:下山之路,对膝盖不利也!
好不容易来到了绝壁长廊,但却发现今天的电瓶车停运!
本来可以乘坐电瓶车的1公里半路程,又变成了步行。失望之情,难以言表。而且这一段路上,没有什么景点,只是看看山景而已。
快到索道上站之时,可以看到绝壁高处的鸟道。游人挤在绝壁凌空的狭窄山路上缓慢前进,不时发出喊叫之声,使我们这些老人望而生畏。
剑门关景区的探险挑战项目——鸟道和猿猱道并非古剑门关原有,而是在景区建设时新开发的项目。鸟道和猿猱道的取名,出自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鸟道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道路最窄处仅有半尺宽度,鸟道全程总长度2080米,海拔落差近400余米,最大坡度近96度。
猿猱道更加惊险、刺激,全长440米,落差500米,道路宽度仅30厘米左右,最窄处仅15厘米,而且外侧没有护栏,只有牵引攀爬的铁链。游人在进入猿猱道之前需要测量血压,并且穿戴安全帽和安全带。
我们步行到达1#索道上站,乘坐缆车到达景区北门。然后乘坐包车,回到景区南门,挑选一家饭店午餐。
剑门关的美食是当地有名的豆腐宴。所谓豆腐宴,乃因宴席的每道菜都用豆腐制作。相传豆腐宴是三国时镇守剑阁的姜维提倡的。姜维镇守剑阁对抗钟会和邓艾率领的蜀国大军。因为后勤困难,姜维号令百姓家家磨豆浆,制作豆腐。然后变着花样作各种豆腐菜肴,犒赏三军,用豆渣喂养战马。很快使士兵和战马恢复了体力。解救了剑阁之围。
平心而论,豆腐宴实在不怎么样。无论如何,豆腐总还不过就是豆腐而已!
午餐之后,乘坐包车离开剑门关,完成了剑阁的游览。下午的游程是参观昭化古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