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塔距离虎跑不远,要是步行的话,沿着虎跑前的林荫路一直向钱塘江的方向走,到江边后拐一个弯,再走一程就可以看见六和塔了。
六和塔就在钱塘江边,登临到塔顶是看江水的好地方。夏日雨后,杭州的温度不高,但湿热难耐,真有挥汗如雨的感觉。到了塔顶的时候,上衣湿透不说,头发都是湿漉漉的。好在高处风比较大,加之衣服是潮湿的,所以还颇感觉有些凉了。
六和塔是单独售票的(要先买票进入景区),不过票价便宜,而登临的人并不多:我来六和塔不止一次,每次都没有遇到太多游人,这与西湖边的雷峰塔更是“天壤之别”。六和塔虽然从外面看有很多层,但是在塔内并却没有那么“复杂”,大约也只有七层(不过有的台阶还是比较陡的,而且塔内的光线比较弱,上年纪的人需要特别注意)。清朝乾隆皇帝曾为六和塔每层题字,分别为:“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六和塔的塔顶像是一个葫芦,名叫塔刹,是元代的作品。塔刹顶部有一个三叉戟(佛教的标志性法器之一),在佛教中寓意无边的法力,可以驱除种种障碍,消灾祈福。
六和塔下有一口六和泉,据说它的水源和虎跑泉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没有人在这里汲水了,而在虎跑的时候可以看到有人带着工具取水。
六和塔后面的小丘上有一处御碑亭,“收藏“着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候的“御笔”。绕过碑亭向上走就是一块平地,可以看到一口大钟,据说是“六和钟声”,其实只不过是后人应景的“道具”而已。不远处有几尊雕像,分别介绍了鲁智深,武松,钱王射潮和智昙大师(六和塔在北宋末年毁于方腊时期的战火,南宋时期由智昙大师重修)的故事。如果还有精力,可以继续往后面的小山丘上走,那里有分布在中国各地有名的各类佛塔的“模型”,如果仔细看看,还真是做的不错呢!
早年,六和塔旁边是开化寺,清乾隆时期达到鼎盛,民国时期倾颓。早期的开化寺早已不见踪迹,只有解放后发现的南宋时期寺庙的基石还在,开化寺所在的地方已经被辟为优雅的茶室了:茶室在北方似乎再精致也无法和江南的茶室相比,特别是这江水,小雨,绿树和古塔交融在一起,更是北方所难寻的...
在六和塔的这段时间,天空断断续续飘着小雨。从六和塔景区出来到钱塘江边散步,雨后江水混浊,不远处就是当年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钱塘江大桥,即便是现在看,也感觉十分雄伟和壮观。天空一直不放晴,阴沉沉的,钱塘江水浩浩荡荡,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迷迷蒙蒙...
距离六和塔景区不远,有一处“幽静“的所在:杭州解放纪念碑。纪念碑后有一巨石,上面“书写”了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杭州的历史。雨后的纪念碑附近青草吐翠,松柏常青......
这就是杭州的六和塔和我的一段夏日小记。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杭州蓝之莲酒店美好下午茶时光 19990
- 江南的秋色呀,秋不醉人人自醉。 218173
- 宁波深度游 1日动车来回杭州打望晓书馆 1934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