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过后见彩虹-黄山游记(于2019年最后一天发布)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2 天 时间:12 月 人均:1000 元 和谁:和朋友
玩法:自由行,穷游

发表于 2020-06-20 12:10

打卡世界双遗产(中国有四个)一直是我的梦想之一,之前已登过泰山,游过武夷山,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离梦想的实现又进了一步--游黄山。关于黄山的天气,众说纷纭,有一年有两百多天的雨天,能有幸在晴天的时候游黄山是幸运中的大幸运,也有因人而异的阴雨不定等,而我恰巧很不够走运,前一天在黄山市区游玩唐模呈坎以及屯溪老街都是晴天,反而次日准备登山时却下起了大雨,不过依然不能阻挡前进的步伐。此次,我是从厦门动车过去,四个多小时的路程相对于以前绿皮火车或者高速大巴等已经算是进步很大了。因为下雨天的缘故,也为了节省体力和安全考虑,因而此次选择缆车上山,一路往上,烟雨蒙蒙,缆车外的风景若隐若现,也增添了一些朦胧美。







缆车很快的到达中转站,正式开启黄山游览之旅。如预期中,山上也全是雾蒙蒙,犹如置身于仙境般,美轮美奂,其他驴友晒的黄山美景一律不复存在,全部娇羞的躲进雾里里,于总梦里花落知多少的错觉,只有少部分的景点在眼前转瞬即逝,相机、手机都不如眼睛来的快,而在眼科学中,描述我们的眼睛是像素最好的镜头,只是缺少定格的功能,但是印在记忆深处的模块是永不消失的。曾经有人提出过,一年四季各来一次,不管是季节上的还是气候上的,每次来总能有意外的收获,这话我信了,因为已经做好了再来一次的心理准备和行动计划,因此对于黄山又多了一些期待,只希望这次能有收获,不至于空手而归。


黑衣服黑皮肤的我,在这样的意境中特别像幽灵,哈哈。

黄山上到处都是雾气笼罩着悬崖边,既惊险又刺激,虽然没有人敢去,但是如果换做晴天,从悬崖边往下看,应该会是不错的美景,而此时更多一份对于黄山的畏惧。

走到高山草甸区,因为去的时候是十二月,因此草甸已经变黄了,在一片黄色的草甸中,一颗绿色的松树显得格外的显眼,而黄山又以松树多出名。

五颜六色的雨衣在雨中也是一道异样的风景。


剑指光明顶之巅,唯我独尊的气势,庆幸此时没有一道惊雷而至,否则将会像夜华一样经历渡劫。

山下买的鞋托,走在半路上破了就丢了一只,然后一只脚干的,一只脚被浸透了,那酸爽。下山后这双鞋和半只鞋套完全报废,直接处理了。

熬过了光明顶后,越往西走,雨势渐小,黄山的秀丽慢慢的显露出来,尖尖的个子,绿衣服穿在身上像一位少女屹立在大自然中,看尽人间冷暖。

不一会儿,雾气又上来了,把美景又挡住了。

很多去过黄山的人,对黄山赞美的词丰富多彩,有婉约派的,有豪爽派的,应有尽有,从古至今各种文豪都不吝啬他们的赞美之情,我这文采不好的就不献丑了,心中感想什么就写什么,真诚就好。(后面有惊喜)

中午发生了一点小情节,当天的时候一会儿雨,一会儿停,中午由于又下大雨,只能暂时去预订的酒店-黄山宾馆休息,顺便洗了一个热水澡和换内裤及袜子,然后把湿透的鞋子吹干,两点左右,雨势小了,心里有一股冲动,既然来了,就要坚持走下去,因为往西峡谷的道路都是下坡,对于下雨天来说,下坡路是不好走的,可是我内心那股冲动一直在提醒我。果然越往西走,雨势越小,直到半路上,天空出现了黄晕,白色的云海也渐渐的形成了。云海在夕阳的点缀下,甚是美丽。

走到仙人桥,两座大山中间要是没有这座桥,就无法通行,可见以前修建这座仙人桥的人是多么的气魄。两座本是独立的笋山,因为这座桥而产生了关联,而地下就是万丈深渊,远眺是风景绝佳的西峡谷,可惜全部雾气笼罩。

一枝独秀,犹如吞云吐雾,连山都变得有灵气,吐出松树。

在细细的秀峰顶,一颗松树屹立着,可见自然的生命的顽强。
黄山的美景真的是,一步一景,哪怕同样的景,往前看和回头看都会发现不同角度不同的感觉,果然古人说的好,“黄山归来不看山”,其他山跟黄山比,景色数量虽然没得比,但是依然盖不住它一山多看的魅力。就像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看人七分优点,三分缺点,看世界也是,可能感觉已经走到尽头,但是最后一步未踏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曾经有句古语:“看山不是山,看海不是海,山依然是山,海依然是海”,就看我们看山或者看海时的心境以及态度,心里拥有阳光,山是秀美,海是广阔;心里缺乏阳光,山是压迫,海是汹涌。

这一石头搭建起来的形状,不懂是何含义?无法猜测,心存敬畏即可。

穿过仙人洞和仙人桥,即将看到惊喜。


雄雄的太阳终于冲破云层,傲然盘旋在云端之上,让大地俯首称臣,使得整片天空蔚蓝干净。
远处的彩云,映衬着金色的阳光,滚滚流动的云层像潮水般将整片大山完全的覆盖住,形成一片壮观的云海,而这也是黄山的奇景之一-黄山云海。只见那些带着高端相机的摄友们,拿出长枪短炮对准了远处的云海,猛烈的按着快门,记录下此刻非凡的画面,就怕这变化多端的反复无常。


远处的山,近处的树从朦胧中终于露出本来的真实面目,山体变得金黄,从黑白的水墨画升级为油彩画。美景总是转瞬即逝的,没停留多久,天空渐渐的暗了下来,只留下一抹朱红色,告诉人们,今天他来过,而眼前的景色变得十分层次感,从远到近色彩鲜明。第一天就在风雨以及夕阳中落下帷幕,很不好的就是,当天晚上山上又下起了大雨,使得我们对第二天的天气和景色产生了担忧感。

果不其然,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已经八点了,雾气将整个酒店包围,可视度非常低,想着反正出去也什么都看不见,看山不是山,看树不是树,赖到十点,肚子饿了,而且想着当天要下山了,据酒店的工作人员说,根据经验今天一整天都将会是这样的天气,除非在山上多住几晚,等到天气好了再走,但是我们根本没有这么长的假期允许我们在山上多住几晚。十点整,洗漱完,吃完早餐,背起行囊继续出发,酒店在山顶,因此出门就是下山,酒店旁边的路一片白茫茫,只能顶着雾气下山。还好可见度也没这么糟糕,只要没下雨就慢悠悠的一步一个台阶的下。

黄山下山的方式跟其他山不一样,他是多个山体组成的下山的路,因此名为下山,实际上一会儿爬上上坡,然后再下坡,连绵不断,想着如果没有下雨,如果没有大雾,风景应该是绝美的。可惜,天不随人愿。

断断续续的在下山的过程中,也能碰上一些驴友,大家会根据缘分各自结伴同行,说说笑笑的消磨时光,不然如果独自一人行走在这迷雾中,会感觉自己走的不是人间的道路。

颇有一种鬼谷天堑的感觉

远处看不到近处的景色,穿越迷雾后,映入眼前的则是黄山的奇松怪石嶙峋。






走了也不知道多久,终于来到黄山的地标-迎客松,由于拍照的人员众多,于是乎匆匆忙忙的的拍了一张游客照,然后就让位了。曾经在书本上,看到的迎客松,不知道是不是PS过的,眼前的迎客松没有课本上形容的:“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在我看来,这颗迎客松就是老态龙钟之像,没有傲然挺拔的姿态,如果没有摩崖石刻凸显他的文化底蕴,其实也就是一颗普通的松树,只是由于阳光的关系,树干和树枝为了吸收阳光的能量,而努力的向外区伸张,才形成了如今这颗“迎客松”。

欣赏完富有传奇色彩的迎客松,接下去就是要去见见送客松了,而根据导航显示,从迎客松位置到山下需要步行三个半小时的路程,足以见得黄山的神奇。

迎来送往历来是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古人将黄山的美景通过拟人的手法来塑造出一种符合中国文化的礼仪之邦,使得黄山扬名海内外。

无法用任何文字来形容眼前这个美景,山在雾中,路在山中,像极了仙境。这是下山途中,难得一见的美景,当我拍完照继续向前行的时候,这个美景又笼罩在大雾中了。然后一整天都在大雾中穿行,时而看见美景,时而一片雾茫茫的。

摩崖石刻











如果换做平时边看景边走路,可能需要三个半甚至为了拍照而需要四个小时的路程,由于大部分都是在雾中行走,什么都看不清楚,因此下山的路程会比平时更快一些,一路上就一直走呀走呀,走到怀疑人生,甚至觉得如果长期下去,会走到抑郁症。

奇怪的是,越往下走,能见度越好,可能山上的水汽太重了,导致雾气一直散不去,反而到半山腰,甚至山脚下时,抬头望去,视野会更好,只见远处一团大雾。很快的,我们就走完了下山的路程,进入一片竹林,



直到走到山脚,才看到立着一块石碑,写着“黄山登山古道及古建筑”原来这条下山的路也是一条上黄山的另外一条古道。看着这片竹林,让我想起来西游记里的黑熊精就是从竹林中走出来,也幻想着如果走出一个黑熊精,我是上前拥抱他呢还是赶紧拔腿就跑。

最后在慈光寺的和世界地质公园的石牌前来一个游客照,标志着黄山打卡结束。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黄山1558
风雨过后见彩虹-黄山游记(于2019年最后一天发布)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黄山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黄山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黄山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黄山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安徽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