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14

冬韵之黄山,景致更别样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发表于 2021-12-14 16:42

对于黄山,我们有太多的颂扬,关于它的美,也是早有耳闻,想必大家也是如此。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冬日前往过黄山,感受黄山别样的冬韵呢。不如跟着我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一、登顶黄山,看奇松


这次上山选择了玉屏索道,一路上像是行走在云端,玉屏索道位于黄山精华景区,下起慈光阁、上至玉屏楼,纵跨温泉、玉屏两大景区,天都、莲花两大主峰在其左右,迎客松近在咫尺。

玉屏索道全长2176米,高差752米,为自动循环吊厢式客运索道,主要机电设备从奥地利多贝玛亚公司引进,性能安全可靠。索道运行速度最高6米/秒,每小时单向运量达1000人。索道配备六人座车厢40个,乘坐舒适且便于观景。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赞美玉屏景区道:“黄山绝胜处”,并留下“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楼,两峰秀色,俱可手揽”等传世记载。


此条线路汇集了黄山风光最具代表性的雄、奇、险、幻著名景点,在这里,可远眺天都峰,近观莲花峰,俯瞰山涧溪流,时而可见波涛汹涌的云海,无不令人陶醉,使人流连忘返……

面对黄山的美,你不得不感叹自然的神奇力量,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把黄山打造得如此雄浑,如此瑰丽。每处景点,都有诉不尽的美和韵味,让人流连忘返,不忍拔步,啧啧称奇。

下面这棵松树就是黄山的镇山之宝——迎客松了。迎客松是黄山“四绝”之一,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

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从人民大会堂铁画《迎客松》至车站码头,都有它的身影。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迎客松周边,是陪客松。当然,除了这个之外,黄山其实有各种各样的松树,这也难怪,因为黄山素以奇松怪石而闻名,奇松就是它的一个标志性事物……

黄山松的生长方式很奇特,它们都扎根在岩石缝里,没有泥土,枝丫都向一侧伸展。不错,漫山遍野的黄山松就是生长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它们的根大半长在空中,像须蔓一般随风摇曳着,为的是能够更好的迎接雨露,拥抱阳光。


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无法留住很多水分。但它们却都能长得那么苍翠挺拔、隽秀飘逸!那么,是谁在滋养着这些无本之木?是云?是雾?还是黄山独有的自然环境?

为了生存,黄山松别无选择。它以惊人的坚韧、刚强突破了生命的底线,创造了奇迹。生命能够承受的底限到底是多少?也许十分,也许百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即便是自诩为世上最高级的动物的人类,也无法具体地回答这个问题。而黄山松却以它的隽秀飘逸告诉世人:生命的承受力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黄山松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黄山的松树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它们长在峰顶、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于是,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

这山石是有灵气的。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是有大道理的!



二、奇松配怪石,一路欣喜


登顶黄山后,心境的那种开阔和豁达,让我印象深刻。从黄山回来后,总会被我不经意间想起,想起山顶的风景,还有山谷飘荡的风。


虽然下了点小雨,但是阻挡不住人们一路前行的步伐,为大家点赞!

黄山除了奇松之外,就是怪石了,当然还有就地取材修成的这些山路,装点了整个风景区。

黄山怪石的命名,既各具不同的含义,也饶有趣味,主要体现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征,石名或与宗教仅相依联,带有浓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兽形象或以物件状态、人物行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对各种形态毕肖的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给静态的石景赋予了活力。

黄山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观的黄山峰海中。它们形态别致,或大或小,争相竞秀,意趣无穷。黄山怪石,有的酷似珍禽异兽,如“猴子望太平”、“松鼠跳天都”、“鳌鱼驮金龟”、“孔雀戏莲花”"天狗望月"……

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姿态不同的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

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黄山之美始于松。黄山松,生于危崖,立于绝地,是大自然优胜劣汰而生出的天子骄子;

在波澜壮阔的黄山峰海中,怪石嶙峋,星罗棋布,形态殊异,争相竞秀,可谓“峰峰无石不迷人”。

奇松怪石的搭配,可谓完美。

松石之间,浑然一体。迎面碰到一株迎客黄山松时,你会不自觉地对他肃然起敬,面对他的傲立挺拔,面对他顽强的生命力,石头的罅缝里也处处见他们的身影,迎着阳光雨露,朝气地生长着,不畏严寒,不畏酷暑。他不屈的身姿,不正是做人的姿态吗?不阿谀奉承,坚持做好自己,黄山松精神由此而来,顶风傲雪,百折不挠……



三、冬韵黄山,别样景致


黄山原名其实不叫黄山,叫“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不仅是一座美丽的自然之山,还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自古以来,人们游览黄山,建设黄山,歌颂黄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概括起来就是遗存、书画、文学、传说、名人“五胜”。

唐代诗人李白游览黄山时留下的“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诗句,至今仍在传诵。美丽神奇的黄山孕育了“黄山画派”,创立了以黄山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山水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一生十上黄山,采用独特的泼墨新技法,创作了大量以黄山为题材的艺术佳作。

虽然此刻还没有下雪,但是不久后,黄山会迎来第一场雪,那个时候,将会美出新高度。我给大家刻画一下吧!

黄山的冬雪,不是北国那种千里冰封的寂静辽阔之美。黄山冬雪之胜,在于雪与松、石的完美结合。冬日游人稀少,更有那潺潺的小泉流水声或左或右,一路相随,使得冬日的黄山更静谧。雪后黄山,洁白晶莹,处处是冰挂、雾凇和云海。

来到黄山,仿佛置身于冰雪的琉璃世界之中。雪之于黄山如同雅诗兰黛之于女人,雪给黄山增添了无限的奕奕神采:摩天而立的天都峰,宛如银妆的神女下凡到人间;壁立千仞的莲花峰,此时恰如其名,如同一朵雪莲盛开在万顷云海之上;冰雪覆盖的松林和群峰,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图画;此时再来看那只著名的石猴,头覆白雪,更加的俏皮可爱。

雨凇、雾凇、冰挂将会成为冬游黄山的主要景观。

看,这山间的小生命,如此顽强,这也是黄山的品质,坚韧而秀与外!

蜒崎岖的通天之渠,盘旋在蒙蒙天际,远远望去,似一条长龙横卧,首尾皆掩藏在缭绕的云雾里,只露出神秘的躯体,吸引着一颗颗渴求的心,想要一睹为快。

登山途中,每个人说的都是谎言,上山的人欺骗着瑟瑟发抖的下山人群,下山的人们强忍欢笑,哄着气喘吁吁上山的人们。关于距离,每个人都知道这是谎言,然而都心甘情愿的被欺骗,继续圆好这甜蜜的谎言。这只是关于距离,对于景色,人们都只字不提,默契的为对方留下前进的动力。

在一阵阵惊恐,呐喊声中攀岩着绝壁,脚渐渐逾越了千里,此时双腿不听使唤的颤抖,向上艰难,向下不甘。抬头看不见天,低头也看不到路,只能没有选择的向前。

用脚踏出了万级阶梯,也就沉积了未来。


匍匐着一点点蹭上了峰顶,首先看到翻腾的云海变幻莫测,气象万千。有时波涛汹涌,一落千丈,似万壑深谷,惊得你不由自主的倒退;有时候却轻柔平静,软绵绵的像一席幽帘,让你忍不住要伸手去抚摸。

若隐若现的山峰,变化多端的云层,相互嬉戏,彼此交织着似神来之笔,这一切都浑然天成,没有刻意的修饰和雕琢,也没有一点虚情假意。面对着狂风呼啸,不自觉慢慢的展开双臂,去拥抱这雄伟壮丽的山河,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近看黄山像浓雾,把那些奇峰异景遮的无影无踪,大风吹过,雾气飘散,种种奇妙景象又欣然展现眼前,原看朵朵白云像对对白色的蝴蝶,围绕山峦,翩翩起舞,高处看,则像波涛滚滚的大海,一座座青山只露出一个个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岛,时隐时现在云雾之中,使人感到如入仙境。

这冬日里的黄山,及时没有下雪,来点儿小雨,确实别有一番韵味。看,那边的云雾有开始缭绕开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傍晚下山,山下的阳光还没有散去,但已近夕阳,很美!


黄山旅游TIPS:

1.日出最佳地点:清凉台曙光亭狮子峰始信峰丹霞峰光明顶鳌鱼峰、玉屏楼。

2.看晚霞最佳地点:排云亭、丹霞峰、飞来石、光明顶、狮子峰。

3.看云海最佳地点:玉屏楼观前海、清凉台观后海、白鹅岭观东海、排云亭看西海、光明顶看天海

4.看雪景最佳地点:北海、西海、天海、玉屏楼、松谷、云谷和温泉。

5.风景区索道黄山风景区索道运行时间为冬季08:00-16:00,其他季节06:30-17:00。


交通:

1.铁路:皖赣铁路线贯通黄山市全境,有多个车次直达北京、上海、青岛、南京、合肥、景德镇、南昌、厦门、鹰潭、福州等地。

南方省份的朋友可选择在鹰潭或者杭州转车到黄山。北方的朋友来黄山,合肥是黄山旅游最佳的中转地。


2.水路:黄山的北面是长江,长江上游的省份如四川、湖北,可以乘坐江轮经水路来黄山,乘船到贵池上岸,再乘汽车来黄山。


3.公路:黄山周边的大中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芜湖都有直达的汽车班次往来黄山。


4.自驾:

里程表:

合肥-280公里-黄山区(国家高速G3,合肥-黄山区甘棠出口228公里)

黄山区-110公里-屯溪区 

黄山区-18公里-耿城(黄山风景区北大门,黄山太平索道站)

黄山区-48公里-汤口(黄山风景区南大门)

屯溪区-78公里-汤口(黄山风景区南大门)

铁轨伸向远方,我也该回去了,等到黄山的第一场雪降临,我再来看一看,到时候我们可以约伴,一起呀!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黄山1558
冬韵之黄山,景致更别样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黄山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黄山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黄山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黄山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安徽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