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4

五上黄山

        著名国画大师刘海粟自1918年首登黄山,至1988年93岁曾十上黄山,本人30多年间也已五上黄山,东、南、北门都走过,基本游遍山上山下各主要景点,不仅经历了黄山的阴晴雾雪,也见证了景区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

       黄山因峰岩青黑古称黟山,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玄宗样降旨,将其改名为黄山,一直沿用至今。黄山在中国名山中具有特殊地位,多少人为之赞叹不绝,唐代李白游黄山后写下:“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游黄山,称“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黄山慈光寺住持半隐敬奉《黄山图经》,康熙看后感叹黄山云海的壮美,曾御书“黄海仙都”,而清代雍正学者桑调元提出“六经读彻方执笔,五岳归来不看山”后,清末安徽歙县画家汪律本则称“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

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南部,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有36大峰、36小峰共72峰,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本人祖籍皖南,距黄山仅64公里,对黄山有一种特殊情感,第一次上黄山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从岩寺镇汽车站坐班车到黄山南麓的汤口,这里因汤泉而得名,是黄山汤泉水出山之口,当年汤口还只是小村庄,没有几户人家,后来随着黄山旅游事业的兴起,这里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新兴集镇,各类宾馆、饭店、商店、摊点林立,成为黄山的南大门。我首次上山时正值冬季,一场大雪,满山皆白,原计划从黄山东门的云谷寺坐索道上山,这是黄山景区的第一条索道,1986年7月建成投入运营,全长2809米,索道下站设在云谷寺门票房

迎客松

的西侧,上站设在白鹅岭,上下站高差近773米,是我国第二条景区交通索道,2006年因索道设备老化,且架设于游览步行道上空严重影响黄山景观,景区对云谷索道进行移线改造,新索道下站设在云谷寺北侧,上站设在白鹅岭东北侧,但我当年上去时因大雪封山,索道停开,只能走6.5公里登上白鹅岭,途中景观不多,记得当时身上穿着一件塑料薄膜雨衣,虽然严冬也走得满头大汗,还好当时年轻,如果是现在肯定是爬不上去的。到达北海宾馆后发现已客满无房,最后只能在一简易旅社度过一夜,第二天从前山走下来,路程也有6.5公里,到山下时腿都僵硬了,好几天缓不过来,那时还没有建玉屏索道,玉屏索道1996年才投入使用,2015年又进行了改造,下站在原有线路方向向下移动400米至温泉景区附近,那时刚设立黄山市不久,下山后我还去屯溪老街转了转,但由于年代久远,我对当时游览过的景点已印象模糊,而且当时条件有限,也没有带相机,所以未留下任何照片。

石笋缸

一晃二十年过去,第二次上黄山已是2007年7月,单位组织团建活动,是从黄山北麓坐太平索道上山的,太平索道建成于1997年,是黄山景区的第三条索道,仅比前山的玉屏索道晚一年,索道下站设在松谷景区的松谷庵,上站设在西海景区排云亭右侧的松林峰,上下站高差1014.5米,全长3709米,是当时亚洲最长的索道,单程最快运行时间为8分钟。我上山后先到北海再去玉屏楼,最后坐玉屏索道下山,这次上山天气开始阴沉,后来逐渐转好,而且留下了几张照片,这是我拍摄的第一批黄山风景照,但“梦笔生花”石上已不是600年的老松,而是2004年新移栽的50年新松了(见下图)。2015年6月合福高铁开通运营后,去黄山旅游就方便多了,这条800多公里的铁路,串起了九华山、黄山、婺源、三清山、武夷山等多个全国知名风景区,有“最美高铁”之誉,此后我又三次上黄山,而且都是采取自助游的方法。

“梦笔生花”

                                                                                      二

        2018年7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黄山天都峰年内将封闭轮休,5年后才会重新开放,于是又启动第三次黄山之旅,坐高铁至黄山北站,出站右拐200米就是汽车客运枢纽,前往黄山南大门汤口镇的班车很多,54公里全程高速,1个小时到达汤口车站,附近有很多酒店餐馆,上山的景交车也在此始发。次日一早坐玉屏索道上山(见下图1),半途中没什么雾,还能看到周围山景,但山上天气不佳,到处大雾弥漫,下缆车出站向右,很快到达玉屏楼,除了近处的迎客松依稀可见外,四周白茫茫一片(见下图2)。

玉屏索道
雾中迎客松

由此向下过蓬莱三岛(见下图1)到达老道口,这是个位于玉屏峰和天都峰之间的岰口,也是个大风口,虽然已是7月中旬,在此站久了仍然感到有些冷。这里是个三叉路口,上天都峰向左,全是大段陡峭的石梯,我借助铁链急步快登,20分钟到达“鲫鱼背”,这是被称为黄山最险处,但现在四周云雾弥漫,根本看不到下方的峭壁深渊,所以并不令人胆颤心惊(见下图2),

雾中“蓬莱三岛”
雾中“鲫鱼背”

过“鲫鱼背”后很快到达天都峰顶,这里是黄山第三高峰,海拔1810米,但四周仍是白茫茫一片,原路返回时云雾渐渐散开,对面的玉屏峰露出真容,在此看玉屏角度正佳,这一带是黄山前山的精华,但不知路边左侧一块巨石何名,在网上也未查到(见下图1)。我上下天都峰仅用了1小时,回到老道口过蓬莱三岛登玉屏楼,途中回看天都峰,一条天梯高挂,游人微小如蚁(见下图2),到玉屏楼时这里已是人头攒动,迎客松也比较清晰了。

玉屏峰
“蓬莱三岛”处回望天都

离开玉屏楼再返回索道上站路口,向前过正在休养期的莲花峰麓,下百步云梯时发现路左也有一松酷似迎客松,我姑且命名为小迎客松(见下图),至梯底右拐后又是一大段的攀登,终于到达鳌鱼峰顶,由此山势渐缓,过西海大峡谷路口,阶梯向下不久就是天海休息站,游人密集,多在休整,我也在此午餐,同时考虑更改原计划。玉屏索道上站路口至此约3.5公里,上午我已走了9.5公里,此去前山、后山分界的光明顶虽然不远,

小迎客松

但光明顶离此行原定目标飞来石还有0.7公里,此时已过下午1点,早已人困马乏,返回山下汤口又是相同路程,而且此时山上大雾仍浓,下午也不排除下雨的可能,于是决定由此折返,此时云雾渐渐散开,再上百步云梯也是一段艰难历程(见下图1),但周围山峰已渐渐清晰,在百步云梯回望鳌鱼峰前,之字形的山道曲折迂回,我心想:如刚才攀登前无云雾遮掩,见此峰如此之高,可能就不打算上去了(见下图2)。

“百步云梯”
鳌鱼峰之字形山道

返回索道上站途中,远望天都峰虽略见全貌,但仍犹抱琵琶半遮面,今天竟走了13公里,而且几上几下,多为石阶,即使有多条索道,但登黄山仍难度不小。下午3点坐玉屏索道下山,在景区出口回望黄山诸峰,乌云压顶,不见天开(见下图)。看来此次上黄山没有选择一个好天气,而且半夜里竟下起雨来,直到天亮也没停,

第二天上午计划去山下的九龙瀑,黄山虽有三大瀑布,但人字瀑、百丈瀑经常无水,只有九龙瀑值得一看。九龙瀑是中国十大名瀑之一,也是黄山第一大瀑,全长600米,落差300米,一瀑九折,一折一潭,形成九瀑九潭的奇观,其中最高1级120米。九龙瀑位于古时上云谷寺的山道上,距汤口仅4.7公里,自古以来为黄山的东大门,现已成为一个独立收费的景点,但现在从汤口上黄山的游客,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山脚下还藏着这么个景点。汤口去九龙瀑虽近,但交通并不方便,只能在街上临时联系车辆,包车来回收费50元。进景区大门,迎面就见一瀑,此景本是龙女潭,原本平淡无奇,昨晚雨势较大,这里水量大增,也成一瀑(见下图)。

龙女潭

从此沿溪向上,进入峡谷,过青龙涧到慈母岩,真正的九瀑从这里开始,先是九、八、七瀑,再六、五瀑,一路飞流溅雪,景致不错,尤以五瀑惊心动魄(见下图1-3),最后登上百级台阶,观瀑亭是观瀑布最佳处,我在此终于看到最高处的四瀑、三瀑,其中最高的三瀑落差为120米,但大雨过后水势凶猛,不能近前,下方已设了围档,并有人在此看守,防止游人进入(见下图4)。峡谷到此已是尽头,为何只见到七瀑,路口有一牌子答复了我的疑惑,一瀑、二瀑路程更远,而且还未开发,一般的游客只能到此止步了。

青龙涧
九龙瀑之五瀑
九龙瀑之五瀑
九龙瀑之四瀑、三瀑

                                                                                            三

         第四次上黄山是2020年3月,计划从黄山区的北门上山,黄山北站旁的客运枢纽已来过多次,虽然号称客运枢纽,建筑规模也不小,但实际上只有5条班车线路,甚至没有专门的候车室,和餐饮购物区混在一起,汽车时刻表电子屏幕显示有车至黄山北门,全程80公里都走高速公路,但实际上是中途拐进汤口再出来,路程约100公里,满满一车人在汤口基本下完,继续前行时车上仅剩4人,可见北门上山游客之少。黄山区位于黄山北麓,实际就是原来的太平县,相对比较偏僻,改名后当地人仍称太平,下午5点多车到达太平客运站,这里距中心城区还有2公里,比较冷清但乘车方便,工作人员说明天上山的车最早一班也要上午11点多,我选择在站旁小店住下,临睡前再查光明顶24小时天气,预报显示晚12点后至明日9点山上有小雨,半夜在床上似乎听到晰晰沥沥小雨声,开窗伸手一探,果然下雨了。第二天起床后发现雨已停了,但我吸取上次黄山早晨雾大的教训,并不急于上山,在街对面吃早饭后回到站前已近10点,路边的士车不少,上山报价60元,在松谷庵票房买好门票后,加10元的士送至太平索道下站。上山索道前半程还是满眼大雾,但穿云破雾后天空豁然开朗,远处群峰毕现,山谷风起云涌,景观极佳(见下图),从地图上看这一带应为东海,可能还未开发,到索道上站后右拐去西海大峡谷。

东海群峰
东海群峰
东海群峰

西海大峡谷是2000年新开发的景区,入口距太平索道上站很近,但没走多远就遇到一个往外走的游客,称西海大峡谷封闭未开放,我心里凉了半截,但仍不死心,一人继续向前,很快就在路边看到景区的告示木牌,称西海大峡谷4月1日后才开放,无奈只好往回走,而且眼下峡谷中大雾弥漫,下去估计什么都看不到,现在只能改为经飞来石至光明顶了。经过排云亭继续向前很快来到一个三叉路口,路牌显示直行则前往北海,右拐去飞来石1.7公里,去光明顶2.2公里,接下来便是漫漫登山石阶,俯看右侧的西海大峡谷,云雾深锁,一片白茫茫(见下图)

西海大峡谷
西海大峡谷
西海大峡谷

经过大约1小时的攀登,终于来到飞来石前,只见路边一座柱型石台上,斜立着一块片石,两石之间并不相连,宛如天外飞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称奇。我沿着凿成的窄窄的石阶登上石台,俯视下方深崖,仍是一片云雾,深不可测,虽有栏杆倚靠,仍使人胆颤心惊,不敢移步,近处怪石嶙峋,远处的峡谷内仍被云雾笼罩(见下图)离开飞来石继续上行,山势已缓,路较好走,不到半小时就来到光明顶,此时云散雾开,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视野极佳,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我的心情也豁然开朗,充满阳光。光明顶为一宽阔的大平台,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仅比莲花峰低4.8米,在此可观东海远景和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以光明顶为界,黄山可分前山、后山两大块,虽然大多数游客都是从汤口前山上来,但去飞来石、西海大峡谷,则要走不少路,而且全都是上行石阶,而从北门上来则是最好的选择,路近阶少,省时省力。

飞来石
西海大峡谷
西海大峡谷

我稍事休息并简单午餐后,奔向观景台眺望东海,只见近处怪石峥嵘,尖岩嶙峋,远处群峰在云雾中时隐时现,美不胜收;南面天都、莲花两峰巍然屹立,直插蓝天,鳌鱼峰上的巨龟也清晰可见,光明顶真是个观景的好地方,而下方不远处就是天海休息站,前年来时我就止步于那里。再看西海,群峰并列,山谷间云雾飘渺,时起时落,人常说云以山为家,山以云为衣,我认为山无云不美,如果始终都是睛天,恐怕效果差得多,所以这次还是选对了日子。下午1点后开始原路下山,左侧有多个豁口可俯看西海大峡谷,此时谷里的云雾渐渐消散,西海群峰展现出陡峭挺拔的身姿,与前山风韵大不相同,我又拍到不少好景致,看来走回头路也有新收获,观赏到上山时被云雾遮住的真面目,西海大峡谷虽未去成,但也得到了部分补偿(见下图)。

西海大峡谷
西海大峡谷
西海大峡谷
西海大峡谷

坐3点半缆车下山时,我未再看到上山时所见的美景,没有云雾的山谷显得非常一般,出索道下站就有景交车等候,20元直接送到太平客运站,但大部分下山的人都在松谷庵票房下车转去南门。太平客运站去黄山市区每小时一班,站内还有私人中巴拉客,每半小时1班,司机称可送到黄山市区公交站,10分钟就可到高铁北站。

                                                                                              四

        第五次是2021年11月,也是乘合福高铁至黄山北站,先到客运枢纽坐班车至宏村,游玩后再去黄山,这里到汤口仅29公里,每小时有1班车,交通还是比较方便的。我原计划仍从北门上山,但行前听说北门的太平索道11月初开始检修,此事在黄山景区官网上得到证实,于是临时改为南门上山。第二天我上午乘景交车20分钟到达云谷寺,只见左侧一座白峰耀眼,在蓝天下分外醒目(见下图1),30多年前我首登黄山也是在此上山,但当年是徒步攀登,这次是索道上山,路边的索道广告词是“步行上山3小时,索道上山15分钟”,当缆车临近山顶时景色突现,群峰竞秀,怪石嶙峋,(见下图2-4)

白峰耀眼
群峰竞秀
群峰竞秀
群峰竞秀

到了海拔1670米的白鹅岭的索道上站,更是天高山低,风光无限,路边站满拍照的游客,镜头都一致面对着东方,此时是上午8点半,远处层峦叠嶂笼罩在稀薄的晨雾之中(见下图)。 这一带各景点之间高差不大,从白鹅岭索道上站到西海大峡谷北入口数公里之间,高差均不超过90米,最适合步行游览,这也是我选择从云谷索道上山的原因,而南面的玉屏索道上站海拔1630米,北面的太平索道上站海拔1664米,与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均有200米的高差,前者还需两下两上,行程长达4公里,登山之路辛劳而艰苦。

层峦叠嶂
层峦叠嶂

位于光明顶与始信峰、 狮子峰、白鹅峰之间的北海景区,又称后海,是一片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山开阔地带,也是黄山景区的腹地,汇集了峰、矼、坞、台和松、石、云等奇景,其景观毫不逊于玉屏楼,自古有“ 黄山之雄甲宇内,幽秀灵齐聚后海”之誉。30多年前我虽然来过北海 ,但记忆早已被岁月洗涮模糊,今天首先看到的第一景便是号称“ 黄山第一奇观”的石笋缸,只见前方奇峰峥嵘,怪石林立,如十八个高矮胖瘦、形态各异的罗汉,(见下图)

石笋缸
石笋缸
石笋缸
石笋缸

有的矗立峰头,有的静坐松下,有的手持雨伞,有的携杖缓行,形态各异,谈笑风生,如同去南海朝拜观音菩萨 ,故名“十八罗汉朝南海 ”。由此再向前不远便是海拔1680米的始信峰、卧云峰,在此看石笋缸视野更佳,康熙年间太平县令陈九陛初登黄山 ,以为徐霞客言过其实,到了始信峰后方为山景所折服,始信徐霞客所言不虚,遂于狮子林的客堂壁书“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妙绝,到此方知”,这就是始信峰名的由来。(见下图)

石笋缸
石笋缸
石笋缸

始信峰虽不如天都、莲花峰高,也不在36大峰之列,但雄踞险壑,竖立如削,三面临壑,悬崖千丈,而且这一带名松甚多,如黑虎松、双龙松、卧龙松、连理松、麒麟松、大王松、团结松等,有“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之说。我首先看到的是团结松和竖琴松,在始信峰右侧的悬崖上,还有一上一下古松二株,分别是卧龙松和接引松,去北海宾馆的途中还看到龙爪松、连理松和黑虎松等(见下图) 。

连理松
竖琴松
卧龙松和接引松
团结松
黑虎松

我在此右拐上山,先到被称为“北海风景窗”的清凉台,台呈长条状,绕以石栏杆,突出在三面临空的危岩上,游人可凭栏远眺,这里有“ 黄山第一台”之称,是观云海的理想之地,住在北海的游客,一般也都到此观看日出(见下图)。日出常有,云海却难见,虽然每年秋冬是观赏云海的最佳季节,但据说黄山平均一年中只有51天可以看到云海,概率极低,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完全凭运气。

清凉台
北海奇石
北海奇石

继续上行,最后我来到一处凹凸不平的观景台上,这里的海拔为1690米,在此可远望著名的“猴子观海”,只见前方深谷一座平坦的峰顶上,有一石如猴独坐,似乎正在观察山下动静,但由于距离较远,我看得不太真切(见下图1),拍照后返回,一路下坡,经过狮子林大酒店、西海饭店、排云楼宾馆,很快来到排云亭前,因西海时有云雾在谷中升腾,扑至石亭前大多消散,故名(见下图2),此方形石亭建于1935年,据说是宋美龄捐建,附近有“仙人晒靴”、“仙人晒鞋”等石景,也是看西海云海的最佳地点。(见下图3)

“猴子观海”
排云亭
“仙人晒靴”

                                                                                        五

        从排云亭上行约700米,便是西海大峡谷的北入口,前年3月我曾从太平索道上山,因峡谷冬季封闭而止步于此,这也是我再上黄山的原因之一。西海大峡谷是由近旁的石柱峰、石床峰,右前方的薄刀峰、飞来石,对面的丹霞峰、松林峰和左前方的九龙峰、云外峰等所围成的空间,是黄山各景区中开发最晚的景点(见下图),为了开发这个峭险奇特的峡谷,1983年景区组织一支6人探险队,由两位老药农带路,对西海深谷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终于揭开了大峡谷的神秘面纱,

西海大峡谷
西海大峡谷
西海大峡谷

在谷中放眼四望,但见峰套峰、石叠石,层次分明,轮廓清晰,令人叹为观止,绝非黄山已开发的景区可比,一、二期旅游步道建成后于2000年11月开放,至今也已整整20年了,这里既有千仞壁立、万壑峥嵘的磅礴气势,又有群峰竞秀、巧石如林的奇观美景,远处光明顶气象塔高高耸立(见下图),

西海大峡谷
西海大峡谷

下峡谷全程约3公里需3个小时,途中还有两处环形道,我下行1公里便到一环路口,这里有左右两条下山路,网上有人称一环向左走景更美,在此值班的保安也是如此说法,但行前攻略时发现大多数人选择走右边,不仅有悬崖栈道,而且怪石多,被网友评为“风景极佳”的5星级,而左边只是4星级的“风景佳”,于是我排除干扰,向右下行,只见陡崖高耸,下临深谷,一路奇景,美不胜收(见下图)。

西海大峡谷

到探海亭三叉路口时与左路下山的人汇合,不久后又到二环路口,这次又要改为左行,全程一路下坡,有几处比较陡峭,需手抓着固定在石崖上的粗缆缓缓而下,其中“通天塔”有一小段穿洞而过的地方非常险要,令人胆战心惊,需弯腰低头一阶一阶地慢慢往下挪动(见下图4、5),但景致的确很美,往下看峡谷中处处奇峰怪石,往上看岩壁如刀似剑,西海大峡谷值得一游。前年我来时只是在飞来石一带向谷中眺望,崖下谷底云雾笼罩,难见峡谷真面目,这次终于如愿以偿。

西海大峡谷
西海大峡谷
“通天塔”险道
“通天塔”险道

在途中遇到一驴友,称其已三上黄山,旁人问为何要来多次,他说每次都有新的感受,我不也是如此吗?!从入口到谷底的排云溪我用了2个半小时,这里海拔1209米,与大峡谷的北入口高差达近400米,难怪走最后一段下山路时,我的小腿都开始酸痛颤抖了,三天后才得以缓解。到谷底后需坐地缆车上山,我原以为要排长队等候,其实可以直接进站上车(见下图5),至此黄山 4条索道、地缆车我都已坐过,其中地缆车是黄山网红打卡地之一,有人花200元坐个来回就为了与地缆车合个影。

西海大峡谷
西海大峡谷
西海大峡谷
地缆车

到地缆车上站后向前均为平路,路边有康熙所题的“黄海仙都”(见下图1)、刘海粟所题的“ 黄山是我师”石刻,过白云宾馆后便是天海休息站,我第三次上黄山便是止步于此。前面是丁字路口,左拐上山500米是黄山第三高峰光明顶,右拐便是去玉屏楼的路,我下鳌鱼峰(见下图2),登百步云梯,再从莲花峰的山脚掠过,只见黄山最高峰横空出世,直插蓝天(见下图3)。继续向前,透过黄山松可见对面高耸的天都峰,但目前正处于5年期的封闭修养中,我第三次上黄山登天都峰时云雾弥漫,现在却历历在目,一览无余(见下图4)。

康熙题刻
鳌鱼峰
莲花峰
天都峰

坐玉屏索道下山,回望黄山群峰,也是岩如白雪(见下图1),但前年下山到此时,在同一地点回看山上,却是一片昏暗,阴晴使黄山面貌各异。这次上黄山看的景点最多,也是一日游的最佳线路(见下图2),在山上从东到西、从北到南逛了一大圈,走了整整8个小时,计步器显示行程为14公里,虽然我选择一条平路和下坡为主的线路,但运动量仍不小。此外,作为我国著名景区,黄山的门票可不便宜,上下索道和缆车更是一笔大开支,还有来回的景交车费,三项加起来超过500元,在全国景区中名列前茅,尽管如此游客仍纷至沓来,早上在换乘中心乘车上山的人排成了长龙,下午回来时在换乘中心外的电子屏看到,今天上黄山的游客达6千多人,节假日应该更多

回望黄山
黄山景点分布图

        后三次上黄山时,我也结合游览了山下附近的西递、宏村、潜口、呈坎(见下图2)、塔川、花山谜窟、徽州古城、查济古村、徽杭古道、棠樾牌坊群等景点,并东至浙江的千岛湖,南至江西的婺源,西至天柱山,北到九华山,将周边的大部分景区“一网打尽”。我已是三到汤口、五上黄山了,会不会还有第六次也未可知,毕竟黄山的最高峰莲花峰我还未上,而且2024年3月又将进入为期5年的轮休!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五上黄山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