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9

双林访桥

天数:1 天 和谁:一个人

无意中看到浙江湖州双林三桥航拍图片,三座形制相似的古石拱桥万魁桥、化成桥和万元桥并列在双林塘河上,蔚为壮观,遂有实地一窥之意。2024年6月8日,端午假期,特地前往双林。

在上海虹桥客运西站乘坐上午9:18前往湖州的长途客车,也许是因为端午假期第一天早晨,高速路上有些堵,车开得有些慢,中途又嘉善服务区停留了差不多二十来分钟,到南浔泰安路汽车站已近12时半。在南浔泰安路汽车站我先买了当天最后一趟17:50返沪的长途汽车票,等了一会儿,乘坐南浔120路公交车前往双林。在沈家兜下了车,前行数十米来到东双林大桥向西远眺文昌阁和更远处的万元桥。

双林历史悠久,据说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汉唐时已成村落,名为“东林”。南宋时,北方商贾随宋室南迁集居于此,故又称“东商林”。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与其西二里的西林村合并,更名为双林镇,一直沿用至今。双林原属吴兴县,现属湖州市南浔区。双林古镇更多的保持了江南古镇未旅游开发前乡村集镇的村野气息,当然近些年双林也开始古镇旅游资源的修葺,开始对一些江南水乡集镇风貌保持较完整的地段加以修缮,打出“在双林遇见另一半江南”的广告语。

双林塘横亘镇北,上接余杭,下注太湖,通达湖州、嘉兴、杭州、上海等地,为双林镇水上交通要道。

不知为什么,一水之隔,三桥相连,双林塘南岸是集镇区域,北岸则是村落模样。

双林塘北岸的村落为东双林村,沿双林塘北岸西行。走过东林大庙,看上去是近年新修的庙宇,我没有进去。继续西行,沿路农家的田园犬不时吠叫。

经过水镜寺,寺前双林塘河面变得开阔不少,形成一处湖面,河中上有一处分水墩,有曲桥连接河岸。

湖北岸有东岳庙,我特意入内看了看,是老庙新修。

离开东岳庙,继续前行,来到南北向横跨双林塘上的万元桥。

万元桥始建于明代,据说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曾遭倭寇破坏。清康熙年间架木桥,名福成桥。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砌石桥,改名万元桥。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重建,至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落成,历时七年。

万元桥高7米,长51米,宽3.5米。在双林三桥中,万元桥最为挺拔雄伟、坚固稳重。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用五根长系梁加固。

两堍各有石阶44级,栏板末端设有抱鼓石,桥顶护栏用花冈岩凿成吴王靠,供行人歇足。

桥上护栏石间有望柱二十根,饰刻姿态各异的石狮十对,形象栩栩如生,憨态可爱。

为了从高处眺望双林三桥并列的壮景,我特意过万元桥。来到双林塘南岸,东行前往文昌阁。

登阁西眺,万元、化成、万魁三桥同跨塘河并峙鼎立,气势雄伟,为中外桥梁史所罕见的景象映入眼帘。

可惜文昌阁还是有点低,三桥并列的壮观景象未能尽现,看来只有航拍才能真正领略和尽现。

万魁、化成、万元三桥均为三孔薄墩薄拱实腹石拱桥。2005年3月16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过万元桥,来到双林塘北岸继续西行,回望万元桥,长桥卧虹,景色可观。

南望塘河对岸,双林古镇风貌也有可看之处。

西望不远处就是化成桥。

化成桥又名塘桥。始建于元延佑年间(公元1314-1320年),古朴典雅,是双林三桥中建造最早的一座。

此桥原为塘口化成庵二僧所建木桥,故以“化成”两字为桥名。至明嘉靖年间改建为石桥,此后在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清乾隆五十八年 (公元1793年)两度重修。此桥以砌石重建算起,距今已有430多年。

化成桥桥形结构与万元,万魁桥相同。化成桥全长46米,宽3.4米,高6.6米,拱券采用分节并列式砌置法。

桥顶护栏置吴王靠共行人休息,石栏板与16根望柱相接,其末端置抱鼓石,并雕有一对伏狮。

化成桥桥南与街道连接,商店林立。桥北附近有基督教堂,应该是上世纪初所始建。化成桥上石阶两侧浇灌水泥便道,可供行人骑电瓶车或自行车通行。由于桥高坡陡,骑车上桥有些吃力,快到桥顶时有的还不得不下车推行,下桥则一骑飞驰而下,稍有点惊险。

桥旁电线杂乱,有碍观瞻。双林三桥中,周边景观化成桥是最不理想的,有待整治。

化成桥应该是双林古镇标志性地标。据清人吴若金《双林志》记载:“化成桥在石漾东,其地即东双。桥畔常缆客舟,多乘夜航,谓之夜航埠。桥上设立灯杆,烂燃如昼,四方商贾,望杆而集。”看来古时化成桥畔是航运码头所在地,这一传统在上世纪还存在,至今桥西侧桥堍附近还有装卸货物铁制塔吊遗物。化成桥航船埠头应该是清代遗迹,2011年被双林航船埠头公布为湖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化成桥位于双林三桥居中,三桥相距不到400米,居中的化成桥东距万元桥225米,西离万魁桥122米。站在化成桥上,东西两望,万元桥、万魁桥风景如伯仲似姐妹。

过化成桥,来到塘河南岸集镇区域。化成桥南堍西侧有古戏台,木质结构雕梁画栋,戏台楼阁的藻井、梁枋和牛腿的雕刻,栩栩如生,可圈可点。

沿塘河岸西行,来到万魁桥。

居“双林三桥”之西的万魁桥,原为木桥,至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砌石桥,至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建成,历时七年。清乾隆五十五(公元1790年)改建,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与化成桥同时落成。

万魁桥长而高大,桥栏雕刻精美,万魁桥桥长51米,宽3.2米,高6.8米。桥顶设吴王靠,桥栏板与24根望柱相接。

双林三桥桥下曾经百舸争流,河岸泊舟众多,水运繁忙。近些年为保护三桥,在万魁桥西浇制了防护墩,阻止水上通行,但小舟倒还可以行驶。

登上万魁桥东望,化成、万元两桥远近相接,古桥遗韵依稀。

回到化成桥,沿桥南的塘桥路南行,左转沿横街东行,见一处小河两岸有临河廊棚之类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景观,与南浔相似。

遂沿街北行,来到与双林塘河交汇处,那里有一座单孔石拱桥。此桥为金锁桥,始建于清康熙乙卯年(公元1675年),民国十九年夏重修。

金锁桥一带也是一处风景眼,周边景色不错。

过金锁桥沿双林塘河南岸东行,在览春酒坊前临河小歇,坐看不远处的万元桥,别有一番恬静悠远的意味。

不觉时间已过下午4时,动身踏上返程。沿建德路东行,前往双林二中车站。途中遥见南侧河上有单孔古石拱桥,河两岸也有水乡古镇风貌景观,遂折向南行,来到这座名为虹桥的古石拱桥前。发现其旁边东侧还有座小石拱桥望月桥,两桥垂直相接,构成双桥景观,河水清澈,是双林三桥之外最值得驻足的所在。虹桥西侧附近还有座名为蔡宅的传统民居,因时间关系,我未前往观瞻。

虹桥因“每当晚霞西,水光环照如虹”,故名虹桥。始建于元至大戊申年(公元1308年),当时为砖桥,明洪武癸亥年(公元1383年)易石,清康熙甲戊年(公元1794年)重建。桥为石拱桥,长22.37米,宽3.44米,高4.7米,拱券石采用纵向分节并列砌置法,桥两侧置素面栏板,末端安抱鼓石,桥顶栏板凿成吴王靠。

望月桥和虹桥相接,故又名小虹桥,长15.63米,宽2.35米,高3米,拱券石也采用纵向分节并列砌置法,桥两侧置素面栏板,桥顶栏板凿成吴王靠。望月桥重建于清康熙戊子(公元1708年),清乾隆年间修,清光绪庚子年(公元1900年)重建。虹、月二桥相依成犄角之势,虹大月小,高低相就,据说在“古历八月中旬,皓月初升、映照水面,冉冉移至桥洞下,天上波中,团圆相似,如以石子掷入中流,波纹动荡,则水中之月,有似玻璃塔影”。两桥之间有一座还金亭,亭、桥浑然一体,“虹桥夜月”成为双林名胜。

走马观花,归期已近,已无时间徜徉双林。来到双林二中车站已近下午4时10分。等了十来分钟,正考虑花40元打的赶往南浔泰安路车站时,南浔120路公交车来了。乘车到泰安路车站已过下午5时10分,距返沪大巴车发车时间只有不到40分钟。原本还想去南浔古镇区驻足重游一下,显然来不及了。到车站稍加歇息,自湖州方向而来的大巴车到站,上车返程。车开得很快,不到1个半小时就到了上海虹桥客运西站,结束了双林之旅。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双林访桥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