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亲爱的用户:感谢您对游记业务的长久支持。由于战略方向的调整,我们将于2025-11-30 23:59 停止游记业务的运维。您已发布的游记会继续保留,但不再提供“编辑”功能。后续您可以通过【发布笔记】,记录您的美好旅行。
2025.10.30

2025北游记|12. 九一八 这个特殊日子走进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

编辑
天数:6 天 时间:9 月

九一八,在乌兰浩特参观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

今天是九一八,我们从阿尔山坐车4个多小时,沿途透过斑斑点点的车窗,看到远山、草原、弯曲的小河,拍了不少“瑞士卷”和羊群,还在一个很不错的服务区停留,卫生间很干净。

终于到了乌兰浩特,直奔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

 

选择在九月十八日这一天,走进乌兰浩特的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完全是一种巧合,因为我们要坐下午4:30的航班回家。我想在这个刻满民族痛楚记忆的日子里,于这片最早宣告民族自治胜利的土地上,寻找一种答案,或是一种凭吊。

 

乌兰浩特的秋空,是一种极高极远的蓝,澄澈得像一块未经世事的琉璃。城市不大,安宁而从容。纪念馆的建筑群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宏伟大气,却又在周遭的辽阔天地间,显出一种异常的沉静。馆前广场空阔,风毫无阻隔地吹过,带着草原特有的干燥气息,竟有几分肃穆。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是为纪念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而兴建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兴建的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区域自治的纪念性展馆,也是内蒙古第一座民族解放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地区民族解放历程的纪念性展馆。纪念馆以青山为依托,建筑结构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四层平顶建筑。

 

入口处,“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几个大字在秋阳下熠熠生辉。

踏进馆内,时光仿佛瞬间倒流。展览内容包括内蒙古的民族觉醒与抗争、内蒙古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时期的内蒙古、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胜利、内蒙古全境解放等内容。主展厅设4个单元:震撼的春雷、抗日的烽火、胜利的曙光、永远的丰碑;英烈厅设4个单元:革命先驱、还我河山、为了新中国、英勇的铁骑兵。

 

步入纪念馆,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序厅内,一座名为“天降奇兵”的主题雕塑巍然屹立,内蒙古骑兵的英勇形象跃然眼前。他们高举旗帜,策马扬刀,仿佛正在冲锋陷阵,再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天降奇兵”是以内蒙古骑兵为原型制作的。1945年12月,绥蒙政府和绥蒙军区将大青山各路抗日游击队、起义部队组建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独立旅,成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领导的第一支民族武装。“四三会议”以后,内蒙古地区的武装部队统一改编为内蒙古人民自卫军,1948年1月1日,内蒙古人民自卫军改称内蒙古人民解放军。1949年5月,内蒙古人民解放军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乌兰夫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内蒙古军区所属部队统一编为骑兵1、2、3、4、5师和一个直属警卫团。

 

纪念馆的主展厅设计巧妙,布局精细,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内蒙古民族解放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进程。每个展厅都展现了独特的设计理念,充分展示了匠心独运的精髓,展厅分为不同的主题,清晰地勾勒出不同的历史发展脉络。柔和的灯光下,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那段峥嵘岁月。

 

开篇的展陈,便将我拉回了上个世纪风云激荡的岁月。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清晰地勾勒出内蒙古地区在旧社会的沉重苦难与不屈抗争。而所有的叙事,最终都汇聚向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各族人民如何同仇敌忾,最终走向了区域自治的光明道路。

 

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关于“五一会址”的复原场景和历史照片前。一九四七年的五月一日,正是在乌兰浩特这座城,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这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犹如在漫漫长夜中点燃了一支火炬。我想象着当时会场里的热烈与激昂,那种挣脱枷锁、主宰自己命运的喜悦,穿透了历史的烟尘,依然能灼烫我的心。

 

继续前行,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内蒙古”展区。这里,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一件件饱含历史的文物,生动再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自卫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骑兵们驰骋疆场、保家卫国的壮烈场景,让人肃然起敬。

 

然而,当我走到一幅巨大的东北地图前,看着上面标注的“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铁蹄疾速推进的箭头,一种极其复杂的情感攫住了我。那天是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沈阳沦陷,东北沦陷,整个中华民族被推入了深渊。而十六年后,几乎就在同一个季节,在这片曾经饱受蹂躏的土地的北方,一个民族却获得了新生。

 

这两个“九月十八日”,在历史的坐标轴上,形成了一个残酷而光荣的对照。一个代表着沦丧与屈辱,一个则紧邻着新生与希望(自治区成立于五月,但其筹备与斗争,正是贯穿了从九一八开始的漫长岁月)。这绝非巧合,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正是在巨大的民族危亡中,各族人民才更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跟随正确的方向,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与自强。

 

“内蒙古民族解放斗争史”展区,通过大量的实物、文献和多媒体展示,生动再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反抗封建压迫、抗击日本侵略,到参与解放战争、建立自治政府的全过程。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蕴含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纪念馆还设有互动体验区,通过AR智能导览眼镜,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与先辈们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侮、争取自由的场景,为你提供一次身临其境的历史之旅。在多媒体互动屏前,只要你轻点屏幕,便能查阅到详尽的历史资料,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可惜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它互动。

 

纪念馆的结束部分,展现了今日内蒙古的繁荣景象。高楼林立的城市,一望无垠的草原上风车转动,现代化的交通网络纵横交错。从“九一八”的屈辱,到“五一”的欢庆,再到如今的祥和盛世,这是一条多么艰难而又辉煌的来路!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平台,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伟大,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午时分我走出纪念馆。广场上,一位身着蒙古袍的老人正牵着孙儿的手缓缓走过,背影安详。我身后的纪念馆像一座巨大的丰碑伫立。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于此地所感受到的,已不仅仅是对于一段区域历史的了解,更是一场关于民族命运的整体沉思。它让我明白,纪念“九一八”,除了铭记伤疤,更需珍视这来之不易的愈合与新生。乌兰浩特的风,吹过纪念馆,也吹过无边的草原,它带来的不再是当年的血雨腥风,而是和平年代里,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沉稳呼吸。

最后提出几点改进建议: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展馆内关于参展流程的提示信息不够清晰明确,且馆内各区域导向标识设置不足,导致参观者在实际参观过程中难以按照既定顺序有序观展。以本人实际体验为例,因方向指引不清晰,曾多次无意识重复进入同一展厅。

 

下午两点半,我们到达在乌兰浩特机场。其实早在昨日,手机便已收到航班动态提醒——原以为只是常规中转,谁知在武汉天河机场竟要经停足足五个小时。凌晨十二点半才能从这里起飞的航班,最终抵达广州白云机场的时间预计会是19日凌晨两点半;如果航班没有延误,按计划该是18日深夜十一点半就落地广州白云机场的。一想到要在武汉天河机场枯坐五个小时,连出隔离区透口气的机会都没有,心里便有些发闷。

好在全陪导游早早把延误险填报小程序发到了群里,总算让人心里多了些底。

所幸乌兰浩特到武汉的航段一切正常,晚上八点多,飞机穿透暮色降落在天河机场。刚下飞机准备换领临时登机牌时,机场工作人员边发临时登机牌边说:"飞往广州的某某航班旅客先别走远,统一安排去酒店休息。"

 

我们跟着引导牌聚到指定区域,由工作人员带着穿过廊桥,拐到机场大巴停车场。夜色里,一辆大巴安静地停在航站楼的落客区,我们鱼贯而上。几分钟车程后,车子停在了天河机场皇冠假日酒店门口。大堂里,酒店工作人员核对着机票信息帮我们办理入住——两人一间标准间,还发了一盒速食面和一瓶茉莉花茶。抬头打量这酒店,水晶吊灯映着大理石地面,服务生推着行李车穿梭其间,大概是五星级配置吧?这还是我头一回因航班延误享受到送酒店待遇,后来琢磨着,也许是为了避免赔付延误险的"妙招"?

可惜好景不长,在酒店柔软的床榻上辗转不足两小时,我们便又提起行囊回到大堂办理退房。再度登上驶往机场的大巴,重新走过安检、候机、登机的流程,一切仿佛循环,却又真实地推着时间前行。直至十九日凌晨零时三十分,飞机的引擎再度轰鸣,划破寂静的夜幕,冲向云端;两小时后,舷窗外渐次亮起广州的地标灯火,如星辰洒落大地,我凭窗俯瞰这座熟悉城市的璀璨夜景,心底不由涌起一句:终究还是广州好!

凌晨两点,航班平稳地降落在白云机场的跑道上,一路奔波终于尘埃落定——回家了!

(3300 图47 2025/9/26)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游记目录

暂无目录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2025北游记|12. 九一八 这个特殊日子走进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