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深秋自驾向南行-宜兴

天数:11 天 时间:11 月 和谁:夫妻

      今天的目的地是宜兴市,之前对宜兴了解甚少,只知道那里出产的紫砂壶很有名。邳州与宜兴同在江苏省,相距近500公里。对于自驾游而言,属于长短适中的距离,跑在路途多半天,到达目的地后还有精力和余暇游逛一番。路上经停几个服务区,并非都是阳澄湖服务区式的高大上,在陈集服务区休息并就餐,印象不佳。

     下午13:41,驾车驶过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此大桥连接镇江扬州二座历史文化名城。1919年,孙中山先生曾在他的《实业计划》一书中,设想建造两座长江大桥,一座在中游的武汉,另一座即在下游的镇江、扬州之间。

润扬长江大桥

     15:15到达预定的宜兴大酒店宜兴市地处沪宁杭三角中心,位于太湖西岸。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改荆邑为阳羡县。宜兴出产陶器,尤以紫砂最为有名,享有“陶都”美誉。

     宜兴大酒店,给人第一印象很好,大堂豪华气派,员工彬彬有礼,停车场很大,车位充足。

     免费升级了房间。

      休息后去往市区的龙背山森林公园。16:23,天空的云朵异常漂亮,已有夕阳的霞光浮现。

龙背山森林公园

    龙背山森林公园位于宜兴城区南侧,占地550公顷,是沪、宁、杭地区最大的城区生态公园。园内丘陵起伏,植被茂密,上万平方米草坪绿意盎然。

     导航定位在龙背山公园停车场,从主路右拐弯下来,在一道大铁门前被保安拦停,原来这是进出市政府大院的路,旁边紧邻的一条路才是去往公园的。

      停好车,步入公园,沿路前行。此时的天空格外漂亮,蓝色的天幕上布满了呈鱼鳞状排列的云朵,编织成一幅超大的美图,夕阳西斜,金光熠熠。

     我们在此路口盘桓、拍照,加之北方人的话音,引得一位路过的男士停步,微笑着与我们搭讪,如数家珍一般向我们介绍龙背山公园,公园有三个大门,他就住在附近,每天来这里走步健身,神态和话语中透着对家乡的喜爱与赞美。

     宜兴虽然只是个无锡市代管的县级市,但各方面实力超群,荣膺多项荣誉称号,略举几例:2020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2020中国百强县;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2020年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高大的摩天轮是龙背山游乐园,这里是孩子们最爱之地,有多种游乐设施。

     柏油路面的“健康步道”环绕整个公园,特别适合健身、散步、休闲。

     林荫大道蜿蜒起伏,苍松翠竹浓荫蔽日,潭池溪涧碧水清冽,生态环境优良,四季溢彩流香。这里当之无愧地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后花园。

     文峰塔原名承云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787年),后毁于清顺治九年。新建文峰塔位于筱岭之颠,塔高九层,标高108米,为公园制高点。登塔四眺,可饱览宜城氤氲、西氿胜景、铜峰秀色和太湖烟波。

    一汪碧水,名曰砚池,湖光山色辉映,亭台楼阁交互。

       今天的晚霞美得出奇,烧红了半边天幕,只是我们到的稍晚了一会儿,错失了开始部分的精彩进程。

      道听途说,龙背山公园的清晨也很美,一篇游记写道:路面腾起薄薄的雾,缕缕阳光透过树林洒下,空气格外新鲜,摩天轮在早霞中显示出别样的美丽。

    

晚餐

      回到酒店,刚刚18点,天已大黑,跑了一天,不想再满大街去找饭辙,直接去酒店2楼餐厅。

     餐厅有一溜大包房,间间爆满,酒香飘逸,散客大厅倒是食客不多。

竹笋烧肉。

    银鱼是太湖特产,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骨、无刺、无肠、无鳔、无腥味,为著名的太湖三白之一。

银鱼炒鸡蛋。
鱼丸馄饨

    乌米饭,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油亮清香。采集野生植物乌饭树的叶子煮汤,用所煮的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乌米饭,最初以为是天然生长而成,非也。

中国三大百合(另有兰州百合、湖南龙牙百合)中,宜兴百合是唯一可入药者,具有润肺止咳、清脾除湿、补中益气、美容养颜、清心安神等功效,有“太湖人参”之美誉。

蒸百合,略带苦味,细细品来,则苦味变甜,甜而生津。

     一般而言,酒店餐厅的价格要比外面高一些,但环境好、食材放心,厨艺绝对不差。今日再次验证,果然如是。纯正的江南佳肴,色香味俱赞,吃到发撑,基本光盘。

清晨

     多年养成的习惯,初到一个地方,清晨总要外出散步,兼带领略当地市井民俗。

 酒店的停车场似乎是免费的,无人值守收费,眼见有人将车停好,并不进入酒店,往别处而去。

      更令人给酒店加分的是,酒店的保安无偿为客人擦车。与这位面容憨厚、朴实的老弟聊了几句,他曾在北京当兵十年,赫赫有名的8341部队,很容易地记住了他的名字:曾庆堂。

    漫步街头,街道整齐、干净,  人行便道和自行车道上划有很多停车位,配以醒目的提示牌,车辆停放规整、有序。小中见大,仅此一点,让人感觉宜兴的城市管理非常到位。

    氿滨大道,“氿”字,孤陋寡闻,之前少见。但在宜兴频频出现,大概无人不晓。氿,当今的字意相当于湖,宜兴市区有东氿、西氿、团氿,除此之外,宜兴还有氿滨大道、东氿大道、西氿大桥·····。

氿滨大道是纵贯宜兴市区南北的一条主干道。

     酒店往东走上百十米就是人民南路,站在路口向南看,几百米开外可见高耸的龙背山公园文峰塔。怪不得前一天酒店服务员告我们,步行20分钟即可到龙背山公园,人家指的是这条路。我们开车听导航指引,走的另外一条路,进的另一个大门(紧邻市政府的东门-陶都门)。

      人民南路尽头,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书龙背山森林公园,这是公园的阳羡门。牌坊后面是花团锦簇的百余米花圃长廊。后来知道,龙背山公园的荆溪门、阳羡门、陶都门在公园的北部由西向东依次排开,阳羡门是主入口,正对着文峰塔

      6:40,东方天际泛起暖意十足的红晕,令人心情格外愉悦。

     到此止步,返回酒店的路上,从行道树的缝隙中,露出刚刚升起的朝阳。

     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大楼漂亮,大门一侧有警务室。近几年出游,发现很多中小城市的学校建的非常上档次,似乎远超京城的不少学校。

     河岸水景民居,倒影中楼红柳绿。初来乍到、浮光掠影,就喜欢上宜兴,一座整洁、安静,不吵不闹的城市,一座不大不小,适宜居住的城市。难怪当年大文豪苏轼一眼相中了宜兴,在此买田筑屋,欲归老阳羡。

     开饭时间尚早,饶有兴致地在富丽堂皇的酒店大堂游逛、观赏。

     这块巨大的紫罗兰玉石,产自缅甸勐拱,历经千年风霜,依旧灵气逼人,是宜兴大酒店“镇店之宝'。紫色在中国被称为帝王色,紫罗兰翡翠也叫紫罗兰玉,颜色一般比较淡,好似紫罗兰花色。

 

     早餐在酒店一层圆形大餐厅,装饰风格同大堂一样气派,食物品种丰富,颇具江南特色。

宜兴竹海

      宜兴竹海风景区,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宜兴南部山区湖滏镇境内,近1.5万公顷竹林随山势而起伏,好似大海波涛翻滚,绵延不绝,蔚为壮观,有“中国第一竹海”之称。主要景点有“太湖第一源”、“苏南第一峰”、“竹报平安”、“镜湖秀色”、“索桥凌波”、“寂照禅寺”、“竹林飞瀑”、“翡翠长廊”、“悬空栈道”。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言: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久居京城,赏竹不易,虽然有些公园、庭院也有竹子点缀,大都呈细弱娇嫩之状,南竹北栽终归水土不那么相宜。这里可是竹的家乡,粗壮挺拔,高耸入云,汇成竹海,蔚为壮观。

     以前听说过蜀南竹海,慕名久矣,一直想找个机会去看一看。然蜀地遥远,去一趟不易,始终未能遂愿。今日来到号称“中国第一竹海”的宜兴竹海,也算了却一个心愿。

      岸边立有一座大茶壶的水塘叫九龙池。

     进入竹海景区,有电瓶车可代步一段,单程10元,往返20元。乘坐后发现,电瓶车走大路,呈之字形大拐弯。步行基本走直线,距离并不很长,坡度亦不大,而且穿越竹林,可一路赏景、拍照。    

     电瓶车到站,还需步行几分钟,穿过密密竹林中的小径,方能到达缆车站。如果不乘缆车,往右继续走20分钟到一处景点“海底”,即“竹海的底部”,海底处有路可步行上山。这里有块石头上刻着“太湖之源”,石下一潭池水,非常清澈。山上的泉水汇入太湖,所以得名“太湖之源”。

      缆车索道 有“华东第一索道”之称,全长1500米,上、下站台落差400米,96个吊厢,每天可接待游客5000人左右。

    坐在缆车里仰望,山峰似乎并不很高,坡度也不算很陡,但感觉缆车前进的速度很慢,而且中途数次短暂停滞不动,说是行驶25分钟,回程时看了一下表,用时28分钟。

    坐缆车登山顶,一则节省体力,二则空中可饱览竹海全景,观赏竹波万里,竹浪涌动的磅礴气势。

     只是有雾气作祟,大气不够通透,景物不甚清晰,多少影响观感。

     下缆车后,需再爬一小段台阶路到山顶,在山顶的凌云阁可登高观景。

       凌云阁。

    登阁远眺,俯看满山遍野的竹翠,广袤的竹林像大海起伏的波浪,镜湖如同一块翡翠镶嵌其中。

       这里是鸡鸣三省之地,据说站在此处眺望,往北是江苏宜兴地界,往西是安徽宣城地界,往南是浙江湖州地界。

      距凌云阁不远处有一茶饮店-雨竹轩,好雅致的名字。

     也许不是旺季,不见有消费的客人,倒是在屋后观景台观景、拍照的客人不少,店家也不干涉,毕竟没有影响生意。

    玉女峰,苏南第一峰,海拔611.5米,是八百里宜南山区的最高峰。“玉女峰”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玉女来自天宫,奉旨与龙王之女一起下到人间打探,降临此峰,演绎出一段故事,后人称之为“玉女峰”。

      无意再登台阶上攀,趁着此时游客不很多,坐缆车下行。

     缆车下山,有风刮起,景物清晰了许多。但见漫山遍野翠竹涌动,好似海浪起伏,甚为壮观。只是缆车吊箱也随风晃动、摇摆,令人略感不安。好在连续下行,峰峦遮挡,终觉风力渐小。

     下缆车后,徜徉于林间曲径,竹林之外,小桥流水,红叶满树,好一处清幽养眼之地。

      虽然买了景区电瓶车的往返车票,我们还是选择了步行下山。实践证明,此乃明智之举,坡度极为平缓,丝毫不觉吃力,而且一路穿竹林,赏红叶,看湖光,观山色,风景超赞,悠然自得,多了许多乐趣。

       景区有一处景点叫“镜湖秀色”,大概此地是也。无论叫啥名字,眼前的湖光山色赏心悦目,百看不厌。

     湖岸对面的寺庙是“寂照禅寺”,无需近前,远观一眼即好。

     镜湖不大,但湖岸蜿蜒盘绕,勾勒出极其优美的曲线。

   湖中有一“”独钓蓑笠翁“”的造型,颇富诗情画意。

       七彩悬索桥,应该是“索桥凌波”了。

      悬索桥不远处还有一桥,本是普通的混凝土结构桥,但桥上架设了几何图形的彩色罩网,顿时华丽转身,成为游客必到的拍照打卡地。

       每年8-11月,镜湖中可观赏到5亿年前就有的腔肠动物“桃花水母”,其珍稀程度,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网上攻略介绍,竹海景区在宜兴的景点中当属 NO.1,果然名不虚传。虽然景区游览成本(门票+缆车+电瓶车)有些偏高,但物有所值。在此游览4个多小时,饱览了竹海的壮阔与园林的秀美,出景区已是13点多。

阳羡湖

     阳羡湖,最初叫“油车水库”,能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坝址位于湖滏镇的西涧,2011年建成后,水库更名为“阳羡湖”。

     水库建成后,千年川流不息的山涧溪水有了一个归属地,宜兴市民多了一个饮用水基地,湖滏镇也从此多了一处风景胜地。

   阳羡,是秦朝时宜兴的名称,但后人时常引用,这里改水库名为阳羡湖,龙背山公园有阳羡门,就连宜兴出产的茶叶也被叫作阳羡茶,唐朝时就定为贡茶。茶圣陆羽说“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明代唐伯虎写有“清明争插河西柳,谷雨初来阳羡茶”,也是推崇备至。

      湖光山色,景色秀丽,自然是宜居之地,附近建起大片别墅区。

    阳羡湖周边群山环抱,昼夜温差较大,黎明时分,整个湖区都被连绵不断、缓慢游走的晨雾笼罩,置身于此,宛如仙境;傍晚时节,又常常能在湖面的上空观赏到绚丽的晚霞。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绝对能延年益寿。

      不过眼下这大中午时分,顶光当头照射,水面反光刺眼,景色显得很一般,未多做停留。

团氿景区

     竹海游览归来,尚有空闲。看攻略对团氿风景区称赞有加,乃驾车前来。团氿风景区位于宜兴市区西部,占地面积4.5平方千米,其中水面占60%。

     东氿、西氿、团氿,俗称“三氿”,地处太湖以西,滆湖以南,铜官山北麓,宜城镇两侧。三氿相领,彼此通连,呈东向西串珠状,是长三角南缘的小型浅水湖泊。三氿如同镶嵌在宜兴的三颗璀璨明珠,是宜兴山水城市的点睛之笔,更是宜兴人的福分与骄傲。

      团氿景区的观光地带主要集中在东岸和南岸,湖边建了小桥流水式的园林,设有绿化带。

     宜园是近些年修建的仿古园林,亭台楼阁、流水假山错落有致。

    西侧伸入湖中的云溪楼是团氿的标志性建筑。

    同为宜兴市区的免费公园,龙背山森林公园靠林木、植被取胜,团氿风景区则以湖光水色见长,二者平分秋色,各领风采,令宜兴百姓的生活幸福感更高。

     

     不知此桥为何名?造型很像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

     团氿景区打造的初衷是充分展现宜兴的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宜兴山水园林成市形象,为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度假、文体活动的绝佳场所。匆匆一瞥,目标实现也,羡慕宜兴人民。

晚餐

      晚餐仍在酒店二层餐厅,总结昨日经验,点菜不敢过多,量力而行。昨日品尝了太湖三白中的银鱼,今天点了三白中的白虾,圆润饱满,晶莹剔透,柔韧Q弹,鲜美至极。其实太湖白鱼也很想吃,只是顾忌鱼刺,忍痛割爱。

      忘记了这个菜的名字,类似北方的锅塌豆腐,非常入味。

    砂锅炖白萝卜。

     生煎饺。

      蒸饺。

      宜兴特色菜肴中有一道咸肉煨笋(腌笃鲜)很有名,也应品尝。只是再点菜已无法消纳,只好留点遗憾了。

网上借用一张腌笃鲜的照片,的确很诱人。
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座落在宜兴市丁蜀镇东北隅的蜀山山麓,始建于宋代,虽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天灾人祸,但代代乡党重文厚教,募资悉心修葺,至今仍保存完好。

    门额上悬挂着书法家舒同题写的“东坡书院”四个大字。

    走进书院,映入眼帘的是一处雅致、小巧的江南园林,树木葱茏,鸟语啁啾,西侧栽有竹子、橘树、桂花树,东侧是太湖石堆砌的水池,一组石牛安卧,栩栩如生。

    按书院旧制,院中有一条东西向的泮溪,溪上有一座年代久远的泮桥,桥上石狮是宋代文物,桥后面植有两棵苍翠的雪松。 

    蜀山东坡书院,最初为“东坡草堂”,之后扩建为“东坡别墅”。元代在原址建起“东坡祠堂”,后废为僧舍。明代弘治年间,工部侍郎、宜兴人沈晖在此重建,更名为“东坡书院”,作为文人学士例行聚会,缅怀先贤之所。清代数次修缮、扩建、重建,光绪32年废除科举,改为“东坡高等小学堂”,再之后一直是东坡小学所在地。

     书院古朴典雅,七间四进。飨堂,是东坡在常州和宜兴活动事迹陈列馆,似蜀堂摆上了讲桌、课桌椅。

      院子中立有一柄一人高的紫砂壶,与宜兴竹海景区里的大茶壶异曲同工。

    正厅立东坡全身塑像,厅上悬的匾额为“东坡买田处”五个大字,立像后是一幅荆溪山水风景画。画卷两侧的对联是:玉女铜管溪山无恙七百年毓秀钟灵尽是东坡桃李,鹅湖鹿洞文字有缘六千里寻幽选胜依然西蜀峨眉。

     东坡先生手持毛笔,双目炯炯有神,令人肃然起敬。苏东坡乃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也很突出;他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很多创造性的贡献。 

     经历过人生无数次大起大落的东坡先生,真正做到了一生保持泰然的姿态,超然脱俗,绝世独立,不管遭遇怎样的坎坷,都能乐在其中,发自内心的笑出声来。他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

      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评介不敢苟同,但颇为独到,耐人寻味:“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讲堂”,梁上悬挂二块匾额,前一块写“讲堂”,后一块书“似蜀堂”。正面墙上是黄铜板雕刻的“苏文忠公治学篇”。

     丁蜀镇的名称得自于镇区的丁山和蜀山,蜀山原名独山,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买田筑室于独山南麓,拟终老阳羡。他在漫游独山时,看其独立于画溪之东,山势似四川眉山,顿生思乡之情,由衷叹曰:此山似蜀。后人遂将独山易名为蜀山。

     月洞门里是一个院落,靠墙建有一圈碑廊,刻有东坡手迹及后人怀念东坡的文章。

      书院一侧是东坡小学。

       东坡书院距宜兴市区十余公里,且游客不多,非常值得一看。

      离东坡书院,驱车向南,沿湖滨公路而行,去往太湖南岸的江南古城-湖州。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深秋自驾向南行-宜兴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