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古称汴州、汴梁、汴京。开封由启封城的名称沿袭而来。启封是指战国至唐代初年的古开封城,位于今天开封县朱仙镇东南约5华里的古城村,当时郑国在此筑城,取“启拓封疆”之意,故名“启封”。西汉时为了避讳景帝刘启名字,以开代启,更名开封。
开封位居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历史上先后有夏朝、魏国、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和金朝等在这里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因而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开封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一幅弥足珍贵的社会民俗生活长卷,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到寂寞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至舟车里的钉铆,摊贩陈设的货物,市面招牌上的文字,真实而概括地描绘了开封作为北宋都城的社会生活、市井风情和城建格局。专家评论说,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现属国宝级文物,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就像今天的乡村赶集、城市节日集会,人们籍以参加各种社会商贸活动。千年以前,张择端把它从现实绘进了画卷,千年之后,现代人再把它从画卷还原回为现实。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造的清明上河园,就坐落在开封风光秀丽的龙亭湖西岸。工作时到访过开封,时间紧,任务重,无暇游览,这次中原春季旅行才了了夙愿。
郑州到开封不过七、八十公里,1个小时的车程。3月9日由阴转晴,给我们第一段行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凌晨5点起床,先沿着金水路、商务外环路和如意湖边慢跑运动,冲完凉、享用早餐后,8:30从建国饭店出发,9点多抵达后,在司导祁青的陪同下,聚精会神地听,全神贯注地看,专心致志地游,三、四个小时下来,已算了然于心。
从迎宾门进入景区,一座两层楼高的张择端手捧卷轴雕像迎面而立,雕像的身后,是《清明上河图》浮雕。张泽端像高9米,浮雕宽16米,高3米,浓缩了《清明上河图》上的各类人物和风情,表现了张泽端将巨幅长卷奉献给汴京人民和各位游客面前。清明上河园的建筑和景观,大多是依据《清明上河图》还原出的北宋都城汴河岸边的景象,唯有张择端的造像完全出自现代人的想象。
走过迎宾门,一条古香古色的街道,锁定我们的游览方向。街道上的建筑全部北宋风格,商家店名和招牌也是大宋特点,就连工作人员,从船工、伙计、商店服务员到景区保洁员,甚至是“乞丐”,都是宋服着装,所有的节目表演都来源于宋朝的史实和故事,仿佛让人有“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时光倒流感觉。
街道左侧有一条河,这就是从清明上河图中复原的汴河。汴河始于战国,通于隋,畅于宋,上起河洛入淮泗,直通长江,为北宋南北贯亘之动脉。汴河是都城的建国之本,运东南之粮,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唯有沿汴河为最盛。再现的汴河长3800米,蜿蜒于园区内,舟桥横陈,垂柳弱风,碧波满目,映衬一园美景。
九龙桥把清明上河园分为南苑和北苑。南苑展现了北宋时期的市井百态和民俗风情,在这里可以了解民间工艺的出奇魅力,体验市井百态的多姿多彩,感知民俗文化的深厚内涵。北苑集中体现了北宋时期的皇家园林及宫廷娱乐。在这里可以感受皇城内廷的神圣巍峨,领略皇家园林的美轮美奂,感叹北宋皇城的瑰玮壮丽。
清明上河园里有许多表演、街头实景短剧和大型动作短片,表演如杂技、踩高跷等,情景短剧如王员外招亲、大宋科举等,大型动作片如枪挑小梁王、汴京大战等,各种演出分布在园区不同的地点,每天定时定点进行。除了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等需要买票外,大多都是免费观看。
时近中午,太阳很辣。我们根据游览的行进路线和演出的时间安排,有选择地观看了杂技表演和王员外招亲后,来到岳飞枪挑小梁王演出场地,一边歇息,一边等待。忠肝义胆的热血男儿,精忠报国不敢稍忘,那一年的武举科考,岳飞成为传奇,从此踏上“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卫国征程。演出以战马、扬沙、炮战、飞箭,全景式的电影表现,到处弥漫的战火硝烟,给人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看完演出,走下九龙桥,来到丹台宫,走马观花。这里的前身是少府监,相当于皇家科学院。歇山,懸山听堂,曲折迂回游廊,点缀以小桥、水池、奇石、花木,是一所严谨稚致的园中园。园内分隔为几个大小、形状不一的庭院组合,分别为造纸宫、织锦院、司南坊、大宋官窑、火药库等。
位于园区最北端的是宣德殿和宣和殿,其三楼是当年大宋皇帝和皇后接见国内外贵宾和外国使臣的金銮宝殿,里面摆放着特别制作的当年皇帝和皇后的龙凤宝座,供游人免费参观。可以穿上龙袍、朝服,体验做皇帝、皇后的感觉,不过这是自掏腰包的项目。登上宣德殿和宣和殿,全景清明上河园尽收眼底。
走出清明上河园,专家争论的声音回荡于耳。仅就题款而言,如果说“上河”是当时一种民间风俗的话,那么“清明”一词究竟是指“清明节”“清明坊”,还是“清明盛世”呢?有专家认为“清明”是作者进献画卷,请帝王们赏识时所作的颂辞,也有人认为画卷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尽管场面热闹,表现的并非繁荣市井,而是一幅带有隐患意识的“盛世危图”。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把千年之前的画中情景复制到今天的社会,又意味着什么呢。
(中原春季旅行日记7 2021.4.6写于珠海)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低风险地区的八日游 19988
- 开封旅游,走进清明上河园,一朝步入画卷 一日梦回千年 117321
- 赏菊展,看演出,清明上河园48小时漫游记 7851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