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这天计划看完易县景点后,走京环线到紫荆关,然后赶到涞源县入住。
易县隶属保定市,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易县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易县的名字源自易水,历史上曾是燕国的都城,荆轲在此地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易县在2005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千年古县”,是全国首批千年古县之一。
吃过早饭,上午9点离开酒店,先去看道德经幢。
龙兴观道德经幢,又名唐玄宗注道德经幢,易县道德经幢,俗称八棱碑,唐开元廿六年(738年)建立于易县城西开元观。幢身为八角形,由上下两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平面为八角柱体,各面镌刻老子《道德经》。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看完道德经幢去燕都古城看看。古城建得挺好,但人气不旺,里面几乎没人,商铺基本都关门。
去河边看看。
看完燕都古城,开车去荆轲公园。
去荆轲公园主要是去看荆轲塔(圣塔院塔)。
圣塔院塔创建于辽乾统三年(1103年),不久塔与寺俱毁,明万历六年(1578年)重建,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重修,现仅存塔和清《重修圣塔院记》石碑一通。塔建于山上,清碑上又有“寺与塔为山而设,为荆轲而设也”等语,故又称荆轲塔。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开易县,走京环线去紫荆关。京环线从长城中间穿过,只能登上紫荆关远望长城。紫荆关就在公路边上,随便参观。
万里长城-紫荆关,坐落在易县城西北45千米的紫荆岭上,始建于战国时期,秦、汉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宋、金称金坡关,元代以后称紫荆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 自古便是进出太行山的交通要冲,位于“太行八陉”的第七陉“蒲阴陉”,天下九塞之第四塞,是兵家必争之地。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离开紫荆关长城,上高速,下午3点到达涞源县城入住。涞源的酒店网上评价不高,还贵,我们找了一家民宿入住,小院花园般很是漂亮,不太好找,感觉在村庄里。
到的时间比较早,准备去看兴文塔。问老板不是很远,步行去。
兴文塔,位于县城中心泰山宫内,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年),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住泰山宫道人吉录保与干佛寺僧人徳丹共同修缮。 兴文塔结构式样符合辽代建筑特色,与辽代极为盛行的密檐式砖塔所不同的是,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阁楼式,似乎吸收了部分唐代精致巧妙的风采。自明初以来,佛道两教先后在塔侧建立寺观,塔侧为道教所在地。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涞源县城还有阁院寺,知道关闭,但还是想去打个卡。
阁院寺,位于县城广昌大街西侧,创建于东汉,唐时重修。其文殊殿始建于辽代应历十六年(966年)。 阁院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建有天王殿、文殊殿、藏经楼,两侧有东西配殿及禅房等。文殊殿是该寺主体建筑,是中国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寺内存有一口铁钟,是中国现存唯一有明确纪年的辽代大钟。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客栈途中,想找一家有当地特色的饭店吃饭,吃饭的地方不少,但没找到合适的,进一家超市买水果,问了一下,附近有没有档次稍高一点的饭店,店主推荐了我们住宿的附近的粗粮王酒店,正好顺路,就去那吃,这家店就餐环境还行,吃饭的人也多。
去看文兴塔和阁院寺再回到民宿,走了几条街道,感觉涞源县城比较小,城市建设规模不如易县,走过的地方没看到有宾馆、酒店,这可能也是住宿贵的原因之一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