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2

晨光中的施与受 -- 老挝琅勃拉邦清晨布施

编辑
天数:7 天 时间:1 月 人均:8000 元 和谁:夫妻
琅勃拉邦清晨布施

天尚未明,我便醒了。这醒并非自然,而是被一种莫名的期待所催迫。琅勃拉邦的清晨布施,早已在旅行者的口中传为神话,我虽不信宗教,却也对这仪式生出几分好奇。窗外还黑着,只远处寺庙的金顶在微光中隐约浮动,如同悬在半空的幻影。

琅勃拉邦清晨布施

六点整,我踏出旅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潮湿的清香,是夜露与鸡蛋花混合的气味。街道上已有人影晃动,多是如我一般的旅人,睡眼惺忪却又神情肃穆。小贩们早已沿街摆好了矮凳和糯米饭,一篮篮用芭蕉叶包裹的米饭整齐排列,价格从两万到五万基普不等。没有参加这商业味道极浓的活动,只是默默地站在一边。

琅勃拉邦清晨布施

天色渐亮,蓝灰色的晨雾中现出橙红的线条。街道两侧已坐满了人,多是妇女和孩童,膝盖上铺着白布或竹席,面前摆着饭食。游客们则局促地挤在后方,举着相机,像一群闯入圣地的野蛮人。忽然,远处传来铃声。那声音极轻,却仿佛有穿透骨髓的力量。街上的低语立刻止息,连最聒噪的游客也闭上了嘴。铃声渐近,伴以赤足踏地的沙沙声。一列橙红色的身影从雾中浮现,由老至少排列,每人托着一个铁钵,目不斜视地缓步前行。

琅勃拉邦清晨布施

第一位僧人走过,他是个少年,眉眼间尚有稚气,铁钵却已锈迹斑斑。坐在小凳上的老人捏起一团米饭放入钵中,那少年僧人却并不抬眼,只微一颔首便移步向前。他的沉默中有种令人心惊的力量,使得这些施予者反倒像是被施予了什么。队伍延续不断,有些僧人身后跟着小沙弥,不过五六岁年纪,走路尚且不稳,却已学会在受施时低眉垂目。他们的铁钵太小,放不下多少食物,便有施予者放些糖果与零食进去。

琅勃拉邦清晨布施

布施持续了约莫一小时。当最后一位僧人消失在街角,人群才渐渐松动。游客们忙着检查相机里的照片,本地人则收拾残余,低声交谈。太阳完全升起时,我走进旁边一家咖啡馆。窗外,几个小沙弥正将收到的食物分给街边的流浪狗。咖啡馆老板是法国人,他告诉我,真正的布施本应如此:僧人接受信众供养,再将多余的分给更需要的人。"但现在,"他耸耸肩,"很多游客只是为了拍照。他们买最便宜的米饭,施舍完后立刻去吃三十美元的早餐。" 

琅勃拉邦清晨布施

我想起僧人的沉默,想起偶尔抬头那平静的眼神。在这个清晨,我原以为自己是个施予者,实际上却是个接受者——接受了关于给予的真正意义的教诲。布施不是表演,不是交易,而是一种循环流动的善意,从信众到僧人,从僧人到贫者,最终又回到信众心中。

琅勃拉邦清晨布施

琅勃拉邦的布施仪式已延续六百余年。在商业化浪潮冲击下,它或许已不再纯粹,但那种沉默的力量依然存在。当橙红色的僧袍在晨光中流动,当赤足踏过积满露水的石板路,当铁钵中盛满的不仅是食物还有虔诚,这个古老王国的灵魂便在这一刻苏醒。 

琅勃拉邦清晨布施

我离开时,看见一位老妪正跪在寺庙门口。她面前摆着三炷香,香烟笔直上升,在朝阳中如同透明的丝线。不知为何,我想起了那个少年僧人铁钵上的锈迹——那是无数清晨的施与受留下的痕迹,比任何金漆都更珍贵。

琅勃拉邦清晨布施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晨光中的施与受 -- 老挝琅勃拉邦清晨布施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