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05

江西铅山三日游,这里是万里茶道的起始点

天数:3 天 时间:10 月 人均:3000 元 和谁:和朋友
玩法:美食,摄影,自驾,人文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铅山
河口古镇
石塘镇
鹅湖书院

发表于 2021-10-24 14:22

一、说说这次旅行:

铅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辖县东近浙江,西接赣中,南邻福建,北望安徽,境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全县森林覆盖率超过70%,山林,竹林面积广阔,水能蕴藏量巨大,是一个地产富饶的地方。除此之外,铅山县的古镇保护完好,充满了闲适与安静,比如石塘古镇,河口古镇等。铅山的红茶也很有名,北宋时,铅山的周山茶、白水团茶、小龙凤团茶等就是贡品,明清两代,铅山河红制作技艺更是传遍全国红茶产区,俗有“铅山河红传四方,河帮茶师遍天下”之称。

二、出发前的准备:

1,身份证,学生证,以及各种有效证件、现金、信用卡。

2,照相机,内存卡、充电器。手机、充电器,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带上笔记本。

3,毛巾、牙刷、牙膏,虽然这些酒店都有,但还是建议自带。


三. 美食

铅山烫粉

铅山烫粉是江西省上饶市传统特色小吃,上饶铅山境内的米粉经煨烫后加入汤料而成的米粉。铅山烫粉具有熟而脆,香而不腻的特点,集鲜、香、辣、滑于一身,有弹性,深受民众喜爱。

灯盏粿

灯盏粿那酷似古代油灯盏的粿胚,五花肉、豆芽、香菇、鲜竹笋、墨鱼等配上水淀粉的果馅,再加上青蓬草特有的清香味与翠绿色,让人吃一口就难以忘怀。别说是上饶人,就是临近的福建、浙江的朋友也是常常跨省跑到铅山来吃这道香软可口的小吃。

除此之外还有肉圆粿、熬笋、河红茶等等。

四、交通:

在上饶客运中心站07:00——18:00,每隔一小时有一趟去铅山的客车,大概半个小时就能到。

五、行程安排:

第一天:河口古镇——夜宿葛仙村;

第二天:葛仙山——石塘镇——共产主义大学——夜宿西坑村;

第三天:篁村——仙山岭——鹅湖书院——返程;

六、本文作者:

落榜进士: 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旅游杂志撰稿人、旅游网站旅游达人、摄影及游记经常见诸于各类报刊杂志,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中国国家地理风景审评师、酒店体验师,曾接受过河北电视台、 河北电台、新浪山西 、 南海网、台旅会、 台湾 TVBS、 日喀则 电视台、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的专访。
【摄影器材】:相机: 佳能5D3、索尼A7;镜头: 16—35,24—70,70—200;

DAY1: 河口古镇,被誉为“万里茶道第一镇”

中国的古道很多,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无疑是最出名的两条,除此之外,还有一条“万里茶道”,曾经风光无限,可如今却久久沉寂于人们的视野之外。被称作“万里茶道第一镇”的河口古镇位于江西省铅山县,历史上有着江西四大名镇的美誉,镇上那条曾经商铺林立、车马喧嚣的明清古街如今幽深安静,却是地地道道的江西第一古街。

明清河口古街位于河口镇北部,是明清时期以河兴商、以商兴街的最典型代表。古街原长五华里,是明清时东南地区百货集散地,南来北往的人汇聚在这里,各式各样的商铺、作坊、娱乐场所拔地而起,如今走在街上,还能看到那些建筑,有的依然保留完好,有的已经满身沧桑。

昔日喧闹的街市变得静悄悄,许多商铺被民居代替,人们居住、生活其间,坐在街边发呆,或是隔着小巷子聊天,让这条街少了商业气,多了烟火气。如果你厌倦了灯红酒绿、人声喧嚣的古镇古街,一定会喜欢这里恍然隔世的气氛。

行走在青石路上,高墙旧屋中仍有许多老字号旧址,红灯笼已布满灰尘,窗户也早就破损脱落,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昔日的繁华。

别被这老旧安静的外表迷惑,你若仔细打量,高低不平的路是曾经车马往来压出的痕迹,狭窄幽深的巷中,一座接着一座都是旧时茶楼酒肆的所在。

车门口破损的石狮、倚墙而立的老式自行车,仿佛都还停留在岁月深处。位于一堡街的邮政局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1909年增设电报支店,翌年改为电报局,属武汉交通邮政局和江西省电报局双重管理,解放后也一直在使用。

邮局建筑外观古香古色,走进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老物件,让人不由分说就想起了从前车马慢的日子。

河口明清古街原本是如今“商业街”的定位,在百年前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老字号药店“吉生祥”建于民国初年,现在已不再营业,但从精美的外观、精雕细琢的石刻中,依然能想象它当年的风光。

建于明清时期的建筑无不散发着底蕴厚重的文化气息,其中不乏中西结合的样式,无论哪一种,都能在细微处得见华丽考究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走入古街仿佛走进了另外一个时空,两侧古香古色的建筑让人逛着逛着,眼前就出现了香气氤氲的场面,身边的人都变成了时光中的人,人们喝着茶听着戏,聊着天发着呆,恍惚间又重回明清。

穿上古装,在这充满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中,复古的背景瞬间便勾勒出古典韵味。

街上许多房子墙面都已发霉,陈旧得像坛老酒。漫步于此,仿佛进行着一场古今对话,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斑驳的墙壁,古旧的建筑,一条河水曲曲绕绕将古镇的辉煌叠加上去。历史在这里似乎从不曾走远,一切还保持着最初的模样,多少年过去了,那些车马人声还在岁月里回响。

夜幕降临,属于葛仙山的旖旎夜晚开始了。山脚下的房舍、楼阁亮起灯火,灯光烘托出华美的氛围,让原本冷清的深秋夜晚热闹喧哗起来。

山脚下的梦幻水幕电影《归真记》正在上演,演出依山傍水,演绎了仙人葛玄一生的故事。

银色的银河,峡谷的草仙村景,火树银花的夜神,云蒸霞蔚的葛仙山……跌宕起伏的剧情,华美的舞台设计让人们沉浸其中,早已忘记今夕何夕。

美轮美奂的灯光秀,惊心动魄的实景演出,葛仙山夜晚的精彩还未停止,行走在花灯装饰的街巷中,穿上古时服装,或提灯夜游,或水边漫步,体验到的是十足的古典韵味。

街巷灯光璀璨,仿佛银河掉在了凡间。这里就是许多人梦中的朝代,而你就是其中的主角。

在灯光的装点下,古朴的建筑散发着神秘色彩,像极了某个电影里只存在于时光之外的小镇,有种遥远而美好的风情。

夜色渐深,人群散去,街巷两侧的店铺依然挂着灯火,坐在路边的人三三两两,似乎仍在回味盛宴的精彩段落。

DAY2: 石塘镇,被誉为武夷山下“小苏州”

清晨的万仙山仿佛仙境一般。很难得见到一座山脚下竟有如此亮的房舍。这些房舍外形统一、规划齐整,和自然生长的古村落那种随意选址建房截然不同,明显是经过了细致思量和考虑的,古典雅致的建筑和一方美丽的山水合奏出清新悠远的小调,宁静致远,治愈人心。

葛仙山距上饶市区约1小时车程,是武夷山的余脉,主峰海拔高达1096.3米,这里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道教仙山。

相传东汉末,道教灵宝派鼻祖葛玄在此修行成仙,因此又被称为“中华灵宝第一山”。

山上的道教葛仙祠是当地人举行祭祀、典礼、参拜的地方,始建于北宋年间,后经历过几次损毁重建,不管外形如何,这里一直人气兴旺。

道教总给人带着一股仙气的感觉,葛仙山也总是云雾缭绕,仿佛这里天生就是为道教而生。葛仙祠时隐时现于云雾之中,即便总是人来人往、香火旺盛,却依然给人神秘玄幻感,仿佛随时会如海市蜃楼般消失。

从山上下来,便从清净世界一脚踏进了花花尘世。暗红色的木质楼阁依靠在山脚下,依偎在碧水旁,整个景区从山上蔓延至山脚,让来往的游客从高到低,从早到晚过足了瘾。

每一座有历史的小镇都有说不尽的故事,位于江西上饶铅山县的石塘镇也不例外。这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曾是古代造纸业中心,因盛产“连四纸”名扬天下。站在古镇牌坊下,透过巍峨的建筑,依然能想象到小镇曾有的风光。

石塘古镇素有武夷山下“小苏州”美誉,在古镇里走一走,会发现这个称号可谓当之无愧。整个古镇如同从中国水墨画中走出,群山葱茏,碧水环绕,粉墙黛瓦,街巷幽深,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韵味。

一栋栋古宅、一座座宗祠诉说着古镇悠久的历史,每一座建筑背后都藏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放慢匆忙的脚步,问问生活在这里的老人,那些故事怕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经历了千年时光的古镇,有着苍老踉跄的古代脚步,也有艰苦光辉的近代印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革命老根据地之一。如今在古镇中还能看到红军留下的痕迹,有标语口号,有革命旧址。

1938年2月,闽北各路红军游击队五六百人奉令下山,在石塘集中,成立了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旧址就在古朴的东祝宗祠内。

置身于街巷中,秋雨连绵、青砖素瓦,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俨然一派徽派民居的素净优雅。

古镇总是有许多老街,那些老街的名字大多取自古籍,“预则弄”取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纸业同心馆原是石塘古镇最著名的纸行——裕康号,如今辟为展馆,讲述着石塘纸都的历史故事。暗黄的灯光从门内透出,还未进入就已感受到了浓浓的历史氛围。

石塘古镇地处武夷山北麓,造纸所用的原材料竹丝取之不竭,丰富的水资源更为制料抄纸提供了优质的水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这个江南甚至全国的造纸业中心。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一书中所指的铅山造纸业也就是在石塘镇,明清时期此地纸商云集,繁盛至极。石塘出产的手工纸曾达到20多个品种,其中的连四纸质地洁白如玉,细嫩坚韧,永不变色,素有“寿纸千年”的美誉。

一座古镇,珍藏了诸多历史,其中不乏苦难。上饶集中营在中国集中营革命斗争史中具有独特地位,如今来到集中营士兵大队旧址,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沉重,让人对曾被囚禁在集中营的新四军战士、共产党员增加了许多敬佩之情。


《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的词创作者姚筱舟就生长于石塘,如今古镇内有专门的展馆,记录着他的生平经历、歌曲的创作始末,那些背后的故事总会吸引人们的脚步。

关于石塘的故事很多很多,别具风韵的建筑中,单是那些展馆旧址就已串联出古镇的不同风貌,她是古老风雅的,也是革命激荡的,直到现在,她还在继续演绎着传奇。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是个有些陌生而神奇的名字,那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只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来江西上饶旅游,如果喜欢历史,不妨到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来逛一逛。

大路两旁伫立着参天大树,它们默默生长,默默注视,忠实地记录着时间的脚步。灰色的建筑掩映在树木下,有些孤寂有些苍老。

在校园中徘徊,有种闯入了电影《芳华》的感觉。那是一代人的青春岁月,那份青春充满了昂扬斗志,那种精神延续到现在,让每个来访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开始缅怀起自己的旧时往日。

建筑墙壁上的标语清晰可见,有着那个特别年代的特征。江西共产主义大学曾经在全国声名远扬,也曾出现在电影镜头中。虽然终究被时代淘汰,校园早已废弃,却因为记录着老一辈人的奋斗青春而充满魅力。

和现在的高校不同,当时来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上学的大多为农民,这所大学最初兴建也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为目的。人们在这里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入学的第一天并不是拿起书本,而是拿起锄头、斧头等工具。这样的模式,在现在衣食无忧的大学生看来,或许多了许多艰难和辛苦。

从1958年到1980年,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走过了22年岁月。随着时代变更,它的脚步戛然而止。如今校园内的校史馆中,有着曾经的历史,也有着老一辈人的许多回忆。

学校共培养过22万余名人才,分校达到了一百多所,如今江西农业大学的前身就是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而共大曾是国家重点大学,名声远比现在的江西农大大得多。

这是一所师生共建的学校,从选址、平地基、烧砖瓦、烧石灰、砍木材,到砌墙、架屋、修校舍,全部是师生通过勤劳的双手兴办起来的。即使不是专业建筑人才,这些房屋依然被建造得坚固结实。

一张张黑白照片中记录着当年学生神采飞扬的模样。如今学校已不复存在,但它当年宏大的办学规模、与众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都让人印象深刻。

保留了原样的教室带着满满的回忆感,从漫长的历史来看,20多年不过是昙花一现,然而对于那些曾经在这里就读、劳动的老一辈来说,这里曾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地方,难以忘怀。

西坑村,是“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这里地处华东第一峰黄岗山下,属于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四周高山耸立,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溪流纵横,环境得天 独厚,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是天然的大氧吧。


DAY3: 仙山岭,这里是万里茶道第一站


篁村位于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脚下,高店水库库尾,村庄建立在武夷山大峡谷断裂带之中,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篁村村不一样的气象气候。

由于篁村位于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脚下,让这里的气候有别于其他地方。在夏季,这里经常云遮雾绕,时雨阵阵,此时,篁村村就如一幅水墨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唐代诗人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绝句中,可以寻到篁村村名的由来。

在2014年11月17日,篁村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中国人对茶的喜爱自古有之,人们将茶和诗意生活相关联,喝茶变成了品茗,而探访茶叶的生产地也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方式之一。位于江西上饶铅山的仙山岭以产高山茶出名,产出的茶叶清香味十足,回味悠长,喝过了这样的茶,再到出产地游览一番,是一番相当特别的体验。

仙山岭位于江西铅山县武夷山镇乌石村,是万里茶道第一站,自古以来就是江西进入福建的交通要道,也是由闽入赣第一村。这里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周围的山峦基本海拔基本都在千米以上,整个村子环境优美,生态优越,产出的高山茶品质相当高。

仙山岭,仙人居住的山岭,单是村名就已经带足了仙气。加上海拔高,村子和周围的山峦常年云雾缭绕,整个村庄和茶田都笼罩在一片仙气中,走入其中,如入仙境。

这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地方,没有人工修筑的阶梯,没有机器搭建的栈道,一切都出自自然,都是纯粹的原生态,而高山茶也只有在好山好水的地方才能有好品质。

高山茶的名字如同其生长的地区一样——高山,是对所有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上茶叶的统称。产高山茶的地方,风景和空气都格外好,空气含氧量低,气温也相对偏低,日照时间长强度大,极适合茶叶生长。

站在高处极目远眺,让人生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顿感心旷神怡。居住在这样环境中的人,感觉身上都会带着灵气。

从高空俯瞰,茶园齐整,房舍俨然,山峦叠翠,草木葱绿。白色的民居覆盖着灰瓦,显出水墨画的雅致和诗意,远处的薄雾笼罩群山,宛若缥缈仙境。

房舍散落在山腰,层叠而上,房前屋后是茶园风光,云雾缭绕的景象总让人以为看到了只存在于梦中的村庄。

隐匿在高山上的村庄恍若和世界隔离,拥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如果你也喜欢慢生活,不妨来仙山岭小住几天,观光茶园、游走茶马古道、品味特色小吃,用脚步丈量一片叶到一杯茶之间的距离。

在我国历史上,位于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是和一系列耀眼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的“鹅湖之会”影响深远,辛弃疾、陈亮的“鹅湖之晤”为文坛争色。而这些,都发生在鹅湖书院。因此,当人们来到这里时,看到斑驳陆离的粉墙,字迹不清的题字,就已能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上饶铅山县鹅湖山麓,是我国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走进书院不远便看到一座相当古朴的石牌坊,四柱,上书“斯文宗主”四个大字是后人对理学之宗朱熹最到位的评价。飞檐上的雕刻造型尤其引人瞩目,远看仿佛一只只凤凰仰头看天,栩栩如生。

到过一些书院,发现书院的建筑规制有许多固定模式,比如它们总是和一池湖水、一座石桥配套。这桥的名字总是叫“状元桥”,状元桥也总有一样的吉祥寓意——从桥上走过,便能学业有成、金榜题名。桥下的池水碧绿幽深,不由得让人想起"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意境。

书院内收藏有许多明清时期的石匾和碑刻,其中明代碑刻6通,清代碑刻8通,内容各异,以重建书院碑记为主,一路看下来,鹅湖书院的历史也一目了然。

不是为附庸风雅而在近几年新建的书院,鹅湖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间,后几经兵祸几次重建,这些幸存的碑刻上记录着道不尽的世事更迭和岁月沧桑。

讲堂是书院传道授业解惑之所,红黑白色调为主,整体庄重简洁。最前方设有讲台,两侧壁书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为仿朱熹字体。站在讲堂里,凝神屏气,仿佛能看到学子来往穿梭、长歌对答的身影,能听到朗朗读书声。

古朴的建筑躲藏在茂盛的树木下,一切都是老的格局,处处弥漫着古朴、幽深的气息。

房子和人一样,都喜欢把心事藏在表情下,把岁月藏进皱褶中。宋时的风从此地路过,留下了“欲说还休”的婉转;明清的雨从此地飘过,留下“山一程,水一程”的诗意;智者哲人从此地走过,留下闪耀后代的思想。

那些发生在岁月中的故事,如今成为轶事,它们穿越时空,让人们为之赞叹感慨。

书院里的石雕重现了“鹅湖之会”的场景。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吕祖谦、朱熹、陆九渊和陆九龄等人齐聚江西省铅山县鹅湖山鹅湖寺,历时三天进行了一场“理学”与“心学”的激烈交锋。

往事越千年。从高空俯瞰,鹅湖书院并不大,参天的树木,清澈的池水,飞架的石桥,灰白相间的建筑一起搭建出读书人的世界,小小的体量内深藏着光耀后人的历史。(全文完)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铅山47
江西铅山三日游,这里是万里茶道的起始点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铅山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铅山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铅山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铅山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上饶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