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2

天府游历三——拜水问道

编辑
天数:11 天 时间:9 月 人均:7000 元 和谁:夫妻

       

       有话说“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拜水问道”就从都江堰的“蓝眼泪”开始吧。      

民宿几何酒店

       10月2日晚,我们自驾离开高铁三星堆站,大约19点到达都江堰市,入住民宿几何酒店。酒店别致,条件一般,讲究与都江堰景区距离近,步行一刻钟即到景区南门离堆古园出入口。

       放下行李,我们步行到都江堰南桥附近找吃食,吃的是兰香村土菜馆。       

南桥
南桥人流如潮
南桥街巷
兰香村土菜馆

       吃食很有川味特色,但主要的不是吃,而是看到了都江堰的“蓝眼泪”。南桥位于都江堰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一座廊式古桥;南桥下游300多米是天府源廊桥(仰天窝水闸),在这里看到了“蓝眼泪”。       

南桥桥下涌出的“蓝眼泪”

       

白天的南桥内江

       夜幕下,两岸灯光齐射,只见蓝水从南桥下喷涌而出,再到天府源廊桥上,周围霓虹灯绚丽装点,耳畔响着河水的湍急声,江水从桥下奔腾而过,水面泛起深蓝色的光泽,如同两条流动的缎带翻滚向前。有人从歌曲《蓝眼泪》中得到启发,把她比喻为蓝色的眼泪。人们广泛认可,约定成章,“蓝眼泪”几乎名传天下。天府源廊桥下两行“蓝眼泪”如何形成?是岷江流经这里,一变二、二变三使然。当年李冰建造都江堰,在鱼嘴经宝瓶口把岷江分成内、外两江。仰天窝水闸再把内江分为两河,走马河、柏条河就成了两行“蓝眼泪”。

走马河、柏条河成了两行“蓝眼泪”(网络图片)
白天的天府源廊桥
白天的走马河、柏条河

        “蓝眼泪”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浪漫的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2300年前,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率众开凿都江堰,使长期苦于水旱灾害的川西平原成为富庶一方、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都江堰仍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10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居民生活用水。如果说,流经这里的未经处理的还有点狂暴危害的是岷江“生水”,那么,是都江堰把这个“生水”变成了神水、圣水!“蓝眼泪”以她的应有之义,以她的特有姿态,感念先贤的丰功伟绩,使这一方水得到升华,也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人们对这一方水的崇拜之情。

       拜水要到都江堰景区。3日上午,我们出门准备乘公交车到秦堰楼,即从都江堰北门进入景区。

       这样走对全面直观了解观赏都江堰的过往今身、伟大奇妙之处效果更佳。同时,可以顺道先去看看大熊猫雕塑和灌县古城。

       拜水不急。且随我们的脚步到一下大熊猫雕塑所在地,去领略灌县古城的风采。

       出几何酒店向北走200多米就是大熊猫雕塑所在地,大约再走一刻钟就可到达灌县古城。

       大熊猫雕塑设在下沉式的仰天窝广场,据称是全球最大的大熊猫雕塑,与“天府游历一”中说到的成都太古里大熊猫雕塑相比,是大巫见小巫,这尊“卧佛”长26 米、高12 米,重 130 吨。“大熊猫”憨态可掬,他四脚朝天,举起手机,跷着巨大的熊掌,摆出自拍的样子,实在呆萌可爱。特别是他“躺平”的姿态,直接反映了当代四川人随和的性格和放松的生活。“躺平”的大熊猫已经成为都江堰市的新地标,游客们纷纷来这里打卡留念。 

熊猫广场

       灌县是都江堰市的旧县名。灌县古城2009年底开始打造,2012年5月正式开城。我们从宣化门入城,正逢古城举行国庆期间的庆典活动。人们敲起欢庆的锣鼓,随着鼓点的节拍,人扮的熊猫、狮子尽情表演,游客纷纷驻足观看,烘托了节日气氛。我们在古城沿街行走观赏,来到“楼外楼小吃街”,看到一家太平张缪糟总店,欣然走了进去,品赏了不少小吃。

灌县古城
都江堰“闭水三脚”模型
在古街上走一走
楼外楼小吃街
古城财神阁

       

品尝特色小吃

       到都江堰景区已是下午1点钟,游客很多,我们从秦堰楼进入。

秦堰楼

       秦堰楼因都江堰建于秦国而得名,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一幢5层楼的现代仿古建筑。毛泽东主席曾于1958年3月21日站在这个位置,观看都江堰。秦堰楼依山而立、雄峙江岸、结构精巧、峻拨壮观。这里也被称为“观景台”,为拜水最佳之处。“5·12汶川地震”中,秦堰楼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到严重破坏,经过专家论证,决定拆除重建,新修建的秦堰楼基本保持了原貌。

玉垒阁
玉垒阁全貌(网络图片)

       我们站在秦堰楼最高层,从这里望去,可见都江堰最高建筑玉垒阁,都江堰的精华更是尽收眼底。从西向东,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水利主体工程依次横陈江中。就其功能,鱼嘴负责分水,飞沙堰负责溢洪,宝瓶口负责引水,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达到枯水不缺、洪水不淹的奇妙效果。

       鱼嘴位于岷江的弯道上,是一个鱼形狭长人工小岛,又叫金刚堤,是一座分水堤坝,堤坝顶端酷似鱼嘴,故名。鱼嘴古代以竹笼装卵石垒砌,如今用鹅卵石和混凝土浇筑而成。它将岷江一分为二,靠近玉垒山的是内江,另一边是外江。内江河床低河道窄,用来灌溉平原的农田;外江河床高河道宽,用来堆沙泄洪。

岷江弯道
远观鱼嘴
都江堰水利工程布局图

       上图布局清晰,便于理解都江堰的功能和作用。接着是飞沙堰。

       飞沙堰在内江河床以上2.05米,当流入内江的水,水位高过飞沙堰时,就能将溢出的水排到外江。且由于宝瓶口为收窄断面,在这里会形成漩涡回流,将大部分沙石从飞沙堰、人字堤排入外江,有效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由于现在水位高于飞沙堰,我们只能依稀可见。

飞沙堰依稀可见
活脱脱一个宝瓶
放大看一看
正前方中间是人字堤
毗邻二王庙
安澜桥
岷江分内外,造福感万民

       宝瓶口是人工凿成的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特,故名宝瓶口。宝瓶口开凿处原本是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李冰组织数十万工匠,火烧水浇,刀砍斧劈,硬是开凿了一条约20米宽的河道。而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称离堆。唐代诗人杜甫曾登临玉垒吟诵:“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我们在秦堰楼上看到的宝瓶口,形似神似,妥妥的“宝瓶”一枚。

       接下来要游二王庙了。二王庙紧邻秦堰楼,出楼即到。

       二王庙建在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建造者李冰父子的祀庙。二王庙原为望帝祠,继为崇德庙,宋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改称二王庙。

       二王庙有主殿三重,配殿十六重,庙台叠起,曲廊连环。殿宇布局呈合院式,因地制宜,依山就势,高低错落,起伏有序。建筑上下高差约50米,形成极有特色的“山门院落”。

       两千多年来,李冰父子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至今香火鼎盛,人们在这里怀念祭拜李冰父子。

财神殿

       从“二王庙”的小门进入,过财神殿,就是正殿。我们由上而下,逐阶游览。

李冰殿,供奉李冰夫妇塑像
二郎殿

       上叠有李冰殿和二郎殿,分别供奉着二郎神和李冰夫妇塑像。历史上,李冰没有儿子,百姓将二郎神虚构为他儿子,并供奉在大殿。殿前有二郎使用的兵器“三尖刀”,还有忠实的哮天犬铜像,据说摸一摸可以发财。正殿正门前,可以清楚看到“二王庙”3个金字,此为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写。

       再往下走,我们先后看到灵官殿、李冰治水六字诀“深淘滩,低作堰”石刻、邓小平题写的“造福万代”照壁。据说这“造”少了一点,代表对古人李冰治水的敬重。

灵官殿
李冰治水六字诀

       临近庙宇底部,是清末绘制的都江堰灌区流域图、三官殿、玉垒仙都、二王庙出口门殿等。

清末绘制的都江堰灌区流域图
三官殿敬奉的是天官‌尧帝、‌地官‌舜帝、‌水官‌大禹
二王庙出口门殿

       出了二王庙,应实地拜访治水工程了。得先过安澜桥。

       安澜桥是中外著名的古索桥,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长500米。因安澜桥而在民间流传着一个爱情故事,据说相爱之人只要走过此桥就能得到美满的爱情,所以有着“天下爱情第一桥”之称。

天下爱情第一桥

       史料证明,唐代时安澜桥就已存在,几经毁修重建。1964年7月山洪暴发,安澜桥再次被毁,重建时改为混凝土桥桩。1974年建外江闸,又将索桥下移100余米,桥长286.5米,竹索改为钢索,承托缆索的混凝土桩更为粗硕。我们现在要过的就是这座新桥。

排队等待过桥
排队的人们
过桥

       无耐,今天游客爆满,我们整整排队1小时才得以过桥。依次看了鱼嘴、宝瓶口、离堆,还有遗弃不用的旧安澜桥,这也算文物了!

鱼嘴
近看鱼嘴
旧安澜桥
金刚堤广场
走向人字堤
人字堤
玉垒阁屹立玉垒山
宝瓶口前形成水位落差
离堆
过索桥走向离堆出口

       最后,绕过人字堤,别离堆,走索桥,再经塑像长廊,就出景区南门了,步行回酒店。

离堆广场
国家风景名胜区石碑
丁宝桢
景区南门离堆古园出入口

       特别说一说塑像长廊中的丁宝桢。丁宝桢,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光绪二年(1876年9月),丁宝桢调任四川,任四川总督10年,对修筑都江堰贡献很大,石砌人字堤冲毁后,他带领一干官员,用自己的俸禄重新恢复了笼石拦水的古制,被后人深深感念。另外,川味名菜宫保鸡丁还是丁宝桢创制的呢。

       晚餐后,我们就移车青城山了,准备住青城山庄酒店,已提前预订。这里距都江堰景区10公里,青城山前山大门步行400米即到。

       7点多钟,我们接近青城山庄,坐标显示,还有最后1公里,谁知道路封控了,所有车辆只出不进,说晚9点才能放行。与已备案我们车牌号的酒店联系,与封控人员沟通,均无结果。按导航绕行,我们摸黑盘山,急弯慢行,抹着冷汗,绕到后山,近在咫尺了,又被道人拦住,说非道观车辆不得通行。我们的车在外转悠了1个多小时。看来,游客特别是自驾游客,对当地交通管理状况要提前知晓,做好应对。

       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四季常青,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青城山位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天师道的祖山祖庭。

       青城山前山景区以古常道观(天师洞)、上清宫为核心,宫观相望。老君阁最高,海拔1260米。

       这次我们主游前山。

       4日早晨8点,山门一开,华灯点亮,我们立即进入景区。天下着雨,青山不见,但游兴不减。   

青城山前山门殿
张爱萍题词:青城山幽子规啼

       进得山门,先是摆渡过湖,再乘索道上山。下了索道,首先看到的是慈云阁。慈云阁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建筑,始建于唐代,券门中间有“观大面丽如彩凤,望上清秀若云龙”的楹联。

山门后的石狮
上船
下船
渡船下客站
登上索道
慈云阁

       再往上走,经天一阁就到上清宫了。天一阁有百家姓宫灯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抬头在宫灯上找到自己的姓氏。还有许多景点印鉴供游客盖印留念。

天一阁
百家姓宫灯
百家姓宫灯
各种景点印章

       上清宫始建于晋代,现存庙宇为清同治年间所建,上有“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等摩崖石刻,宫门“上清宫”三字由蒋介石题写。宫内祀奉道教始祖老子。在这里可以通过生肖找到自己的太岁星君。太岁是每个人的本命元神星君,是每个人的守护神。

上清宫
上清宫有张大千故居
找太岁
杨仙大将军
徐单大将军

       离开上清宫,向上攀登400多米是老君阁。

大赤天宫
碧洞仙源

       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有“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势。老君阁高33米,九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 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阁内庄严耸立太上老君坐莲像。这时正好有人在老君阁建筑群的东华殿做法事,庄重肃穆,很有仪式感。站在老君阁晴天远眺,可览天下壮美景色。遗憾的是,今天免谈,“巴掌山挡住了双眼”。

做法事
老君阁台阶下的游客
雾茫茫一片
老君阁上一片朦眬

       从老君阁另有下行道到古常道观,途中可经过朝阳洞、五洞天。

       古常道观为青城主观,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现存殿宇建于清末。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十分幽静。观后的混元顶上有一个洞穴,相传张道陵曾在此修炼,最后羽化成仙,被封为张天师。古常道观也就成了“天师洞”。

       青城山号称仙都,当然仙人众多。在此修炼成仙之人,历代不绝。到青城山访仙问道当属首选之地。游青城山,我明白了,所谓道,核心是“道法自然”。风雪雨露,四时有序。今天雨雾交加,未见青山,也是一种“道”。道在心中,一切随缘。

下山
建福宫

       回到山脚下,打卡建福宫,下午在酒店休息。

景区大门,门殿背面上书:青城天下幽
下午冒雨进山游客依然很多

       这时候,来看看我们住的“山庄”,确实名副其实。首先“山庄”没有电梯,行李由酒店服务员扛上去;其次酒店房间别墅沿山坡层层叠进,错落有致;第三周围林木幽深,很有一种隐居的感觉,适合修身养性。若能修养心性、超脱世外,亦为大道。

青城山庄酒店大门
山庄
林木幽深

       5日去三星堆。

       且看下个单元:天府游历四——神话三星。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天府游历三——拜水问道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