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法:摄影,自驾,自由行
发表于 2025-08-28 10:47
Day 1:基督城的暖意开场,南岛序章缓缓写就
前一晚从奥克兰飞往基督城的航班意外晚点,落地后找班车司机沟通,说原定取车的门店早已闭店,心里暗自懊恼 “出师不利”。好在租车公司那位华人小哥很nice,沟通清楚情况后,第二天一早竟直接把车送到了酒店门口,省去了我们奔波的麻烦,也让南岛之旅的开篇多了份温暖的人情味。早晨的基督城,带着新西兰特有的慵懒气息。我们沿着街道随意散步,脚步不自觉地被沿途的风景牵引:先是走进莫那花园,园内的花卉错落有致,露珠还挂在花瓣上,微风拂过便簌簌落下;接着逛到海格公园,草坪修剪得整齐柔软,偶尔有鸽子踱步,一派岁月静好;再到基督城植物园,参天的古树遮天蔽日,空气里满是草木的清香,连呼吸都变得轻快起来;最后驻足纸壳教堂,这座由纸板与木材搭建的建筑,在阳光下透着简约而坚韧的美,静静诉说着城市的过往。
途中,复古电车 “叮叮” 地穿梭在市中心的街道上,红棕色的车身与欧式建筑相映成趣,像是从老电影里驶出的场景,为这场 “热身” 增添了几分浪漫。
因为接下来两天要往南走,需要储备足够的物资,我们开车直奔“黄超”。推着购物车在货架间穿梭,把牛奶、面包、水果和零食一一放进车里,等满载而归时已近下午两点。稍作休整后,我们正式启程前往奥马鲁,3小时的车程里,窗外的风景从城市渐变成开阔的田园,成片的绿草地延伸到天际线,偶尔能看到牛羊散落在草地上,像撒在绿毯上的珍珠。傍晚时分抵达奥马鲁,入住的汽车旅馆干净整洁,推开窗就能闻到淡淡的青草香,一天的疲惫也随之消散。
聊起租车,还有些小细节想分享:租车店小哥特意提醒,若计划去库克山等高海拔地区,最好选 SUV 加防滑链,应对复杂路况更稳妥;像我们这样主打 “温和闲逛” 的行程,普通轿车便足够。我们租的是一辆四年车龄的卡罗拉,车况还算不错——个人感觉它的悬挂比国内的卡罗拉更有韧性,跑起山路来侧倾较小,还算稳健。不过车身有不少细小的划痕,估计新西兰修车成本不低,这些小伤大多是 “攒着” 不处理的。保险方面,我们提前在携程买了全险,华人小哥全程没推销其他险种,还车时他绕车看了一圈,只说了句 “没问题”,省去了不少扯皮的麻烦,这点特别省心。
另外一个有趣的发现:南岛人超爱日系车,日系车里超爱丰田,丰田里超爱RAV4,不管是新款还是老款,路上随处可见;当然,我大长城和比亚迪也偶尔能看到,每次遇见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Day 2:奥马鲁的海与石,藏着不期而遇的惊喜
奥马鲁的夜晚比想象中冷,裹着被子睡了一夜,清晨推开房门时,冷空气扑面而来,却也让人精神一振。散步时,意外遇到了汽车旅馆店主养的羊驼——它浑身毛茸茸的,毛色是淡淡的浅棕色,见人走近也不躲闪,只是歪着头看我们,偶尔甩甩尾巴,模样憨得可爱,瞬间治愈了早起的困意。
沿着小路开车到奥马鲁海边,眼前的景色瞬间开阔起来:湛蓝的海水拍打着礁石,卷起白色的浪花,海鸟成群地在海面上盘旋,偶尔落在沙滩上,见人靠近也不飞走,反而歪着头像是在 “打量” 我们。早就听说奥马鲁的小蓝企鹅会在黄昏归巢,可惜我们下午要赶路,没能等到它们——不过也算有意外收获:远远看到几只海豹慢悠悠地从海里爬上礁石,肥嘟嘟的身子在那蠕动,偶尔翻个身,样子真是笨拙又可爱。
爬上小镇的山顶观景台,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整个奥马鲁小镇尽收眼底,红色的屋顶错落有致,远处的山脉连绵起伏,山脚下的海洋泛着粼粼波光,山、海、小镇交织在一起,像一幅色彩清新的油画,随手拍一张都是壁纸。之后去了维多利亚遗迹区,这里保留着不少19 世纪的欧式建筑,石板路、复古的路灯、雕花的门窗,处处透着典雅的气息,而且游客不多,适合慢悠悠地逛,随手拍几张照片,都像是自带复古滤镜。
之前看攻略提到的蒸汽朋克总部,亲身体验后感觉有些普通:投币后,复古的火车头会发出 “呜呜” 的声响,旁边的飞艇模型也会缓慢转动,算是还原了蒸汽时代的场景,但可能是期待值太高,总觉得少了点惊艳。相比之下,我更偏爱不远处的圣路加圣工会教堂——教堂的外观简洁大气,内部的彩绘玻璃在阳光下透着柔和的光,安静地坐在里面,能让人心里变得格外平静;还有教堂附近那条有点陡的斜坡,走上去时能看到小镇的部分景色,风从耳边吹过,带着海水的咸湿气息,很是惬意。
下午驱车前往摩拉基大圆石,沿途的风景依旧很美,只是心里多了份期待。抵达时,正好赶上下午的阳光不那么刺眼:几十颗巨型球形石散落在沙滩上,有的完整圆润,有的表面有裂纹,像是从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 “宝石”,静静地躺在海边,被海水冲刷得光滑细腻。据说黄昏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圆石上,会让整个场景变得更奇幻,可惜我们没能等到那个时刻,但光是眼前的景象,已经足够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在沙滩上闲逛时,遇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子,他笑着递过手机,让我帮他和大圆石合影。拍完照后,他特意叮嘱我早点去酒店,最近这边不太平,还发生过谋杀案。虽然也大概了解是因为当地人纠纷起了冲突,但听完心里还是有点发怵,于是不敢多停留,趁着天还没黑,赶紧开车前往但尼丁。抵达但尼丁时,天色刚好暗下来,入住酒店后,只想好好休息,为第二天的行程养精蓄锐。
Day 3:但尼丁的风与建筑,皇后镇的灯火终相逢
但尼丁的早晨,是被海边的风 “叫醒” 的。走到沙滩上,细腻的白沙从指缝间滑落,踩上去软软的;海水是纯粹的蓝,远处的海平面与天空连在一起,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只是风实在太大,吹得头发乱飞,连呼吸都要费点劲,裹紧外套还是觉得冷——后来才知道,但尼丁的 “风” 是出了名的,当地人都调侃 “这里的风能把人吹跑”。
从海边径直去了但尼丁火车站和第一教堂,这两处是南岛苏格兰风格建筑的典型代表。火车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在使用:黄色的外墙透着温暖的色调,屋顶的雕花精致细腻,走进站内,复古的吊灯、木质的座椅,处处透着当年的繁华,让人忍不住联想到这里曾经的淘金热——或许百年前,无数人就是从这里出发,去追寻 “黄金梦”。第一教堂的外观更显庄重,黑色的尖顶直插云霄,内部的穹顶很高,阳光透过彩绘玻璃洒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斑斓的光影,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因为我一直很喜欢爱丁堡的建筑风格,所以在但尼丁,能在壮丽的自然风光中看到熟悉的欧式建筑,格外觉得有趣 ——一边是辽阔的海与山,一边是典雅的复古建筑,这种 “自然与人文” 的碰撞,让人印象深刻。
从市区出来后,我们先去Pak'n Save补充了物资,然后直奔奥塔哥半岛。沿途的公路蜿蜒曲折,一侧是陡峭的山坡,一侧是蔚蓝的海洋,碧海蓝天与远处的岛屿组成了一幅壮丽的海岸线画卷,每一个转弯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忍不住放慢车速,生怕错过这份美好。公路的尽头是半岛顶端的泰瓦罗瓦角,站在这里,能看到海浪拍打着礁石,海鸥在天空中翱翔,远处的游轮缓缓驶过,景色壮阔得让人失语;而信天翁中心更是将这份美推向高潮——在这里能看到信天翁展开巨大的翅膀,在海面上低空滑翔,那姿态优雅又自由,让人忍不住感叹 “这才是真正的海鸟之王”。
离开奥塔哥半岛后,我们火速赶往皇后镇,全程大约4小时车程。随着天色变暗,最后一段山路更是在黑夜中行驶,格外刺激:山路蜿蜒,弯道很多,对面偶尔会有车灯亮起,需要时刻集中注意力。途中一辆埃尔法从后面追上来,车速很快,我索性跟在它后面,借着它的车灯看清路况,一路以80 +的速度过弯,不知不觉中,右驾的熟练度竟提升了不少。
当远处的皇后镇渐渐亮起灯火,密密麻麻的灯光像星星落在地面上,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沿着湖边的公路驶进镇里,瓦卡蒂普湖的湖水在灯光下泛着粼粼波光,远处的雪山隐约可见,这座被称为 “新西兰最浪漫小镇” 的地方,终于在夜色中揭开了它的面纱。
提醒下关于衣物的选择:但尼丁海边风大,体感温度很低,我是穿了 “羊绒衫+抓绒衣+ 防风外套” 的组合,多层保暖;中午气温会回升到 10 度左右,可以适当脱件衣服,但早晚一定要注意不要着凉。后来到了皇后镇周边,发现如果不出太阳,中午也会很冷,所以不管去哪里,都建议多带件外套,以备不时之需。
Day 4:格林诺奇的雪山湖,皇后镇的速度与浪漫
皇后镇的早晨,阳光格外明媚。一早出发去格林诺奇,沿途的风景堪称 “视觉盛宴”:瓦卡蒂普湖的湖水湛蓝如宝石,湖边的雪山巍峨耸立,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阳光洒在雪山上,泛着耀眼的光芒;偶尔有云雾缠绕在山间,像是给雪山披上了一层轻纱,美得像仙境。
途中,一辆黑色的RSQ8从旁边疾驰而过,这奇怪的胜负欲顿时被勾起,我也踩下油门,在弯道处尽量保持车速,试图追上它——可惜过了几个弯后,就只能看到它的尾灯,最后彻底消失在前方,只能无奈放弃,心里却忍不住感叹 “这才是山路驾驶的快乐”。
抵达格林诺奇后,我们沿着栈道散步:清澈的河流从脚下流过,河水能清楚地看到水底的石头;远处的山谷连绵起伏,植被茂密,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绿色;雄伟的雪山矗立在山谷尽头,像是守护这片土地的巨人。这里因《指环王》系列电影而闻名,电影中的 “洛丝罗瑞恩” 取景地就在附近,只是我们去看了传说中的 “小木屋”,却没能 get 到它的美——或许是少了电影里的滤镜,又或许是周围的自然风景太过惊艳,小木屋反而显得有些普通,倒是旁边小姑娘们,在木屋前反复摆拍,笑容灿烂,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中午返回皇后镇,直奔大名鼎鼎的Ferg Burger。原本以为会排很长的队,没想到运气不错,只等了十几分钟就拿到了汉堡。咬下第一口,就明白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现烤的肉饼外焦里嫩,汁水丰富,搭配新鲜的蔬菜和特制酱料,口感层次分明,再配上一杯冰可乐,简直是 “碳水炸弹” 的快乐。
下午的行程是陪孩子玩luge(斜坡滑车)——自从在新加坡玩过一次后,他就一直念念不忘,没想到这次在皇后镇,竟找到了luge的发源地。买好票后,坐着缆车上山,山顶的风景格外好,能看到皇后镇的全貌和瓦卡蒂普湖的风光。滑车的过程格外刺激:双手控制着方向和刹车,从山坡上往下滑,风从耳边吹过,能听到孩子的笑声和尖叫声,一圈下来意犹未尽,不知不觉就玩到了日落。
夕阳西下时,我们在鲍勃峰360 度的视野里,皇后镇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湖边,瓦卡蒂普湖像一条蓝色的丝带,环绕着小镇,远处的卓越山脉被夕阳染成了金色,雪峰在余晖中泛着微红,整个场景美得让人窒息。一直到太阳完全落下,天空变成淡淡的粉色,我们才舍得离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鲍勃峰上一直有年轻人在玩滑翔伞:他们背着伞包,从山坡上一跃而下,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翱翔,缓缓飞向地面。我站在旁边看着,心里既羡慕又紧张,忍不住为他们捏把汗,直到他们安全落地,才松了口气——不得不说,皇后镇真的是 “冒险爱好者的天堂”。
关于防晒:在南岛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即使是冬天紫外线还是非常强烈。所以糙老爷们别觉得冬日暖阳只有让人舒服的份,他老人家也会教训每一个不听劝的人,包括我。可能是租车行的车都不贴膜的问题,我曾经驾车在下午的山道上飞驰,直到面部发烫也浑然不觉,最后下车找了两块山石狠狠地给自己降了半小时温,到酒店还是有些爆皮。所以,防晒霜遮阳帽统统都可以招呼,别嫌麻烦。
Day 5:瓦卡蒂普湖的晨光,瓦纳卡湖的温柔
皇后镇的早晨,总是带着惊喜。一早去瓦卡蒂普湖边散步,湖水比想象中更清澈,湛蓝得像一块纯净的宝石,阳光洒在湖面上,泛着粼粼波光;四周围绕着南阿尔卑斯山的壮丽雪峰,峰顶的积雪在晨光下泛着银白的光芒,随着太阳慢慢升高,雪融后又透出淡淡的微红霞光,与湖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偶尔有水鸟掠过湖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打破了湖面的平静,却也让这份美多了几分灵动。
中午离开皇后镇,先去了箭镇。这座小镇以秋天的红叶闻名,虽然我们去的时候不是红叶季,但依旧能感受到它的宁静与美好:街道两旁的欧式建筑色彩鲜艳,每家每户的门口都种着鲜花,偶尔有马车驶过,“哒哒” 的马蹄声像是穿越了时光。在小镇上找了家餐厅吃饭,之后在一家皮具店买了一张小牛皮,手感柔软,纹路清晰,算是给自己的纪念品。
离开箭镇后,沿途路过海耶斯湖,看到路边有停车区,便顺便停下来休息。湖不大,但景色很别致:湖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湖里的小鱼游来游去;湖边的草地上有几只鸭子在悠闲地踱步,偶尔把头扎进水里找食物;远处的雪山倒映在湖面上,像一幅静止的画。这里人很少,适合静静地发呆,晒晒太阳,享受片刻的宁静。
傍晚时分,抵达瓦纳卡湖。入住酒店后,迫不及待地走到湖边:瓦纳卡湖比瓦卡蒂普湖更显温柔,湖水是淡淡的蓝绿色,湖边的树木郁郁葱葱,远处的雪山若隐若现。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把湖水染成了金色,偶尔有小船划过,留下一道长长的水痕,美得像一首诗。
关于加油,我也有些小体会:一路上 91 号汽油的价格从 2.45 纽币到 2.88 纽币不等,皇后镇、瓦纳卡湖这些景区的油价会贵一些,可以出景区后再加油;另外,山区的路况复杂,油耗也没有想象的低,车辆油表的显示又不熟悉,所以尽量保持油量充足。
Day 6:瓦纳卡之树的清晨,特卡波湖的银河之夜
瓦纳卡湖的清晨,光线柔和得刚好。一早便起床去看瓦纳卡之树——这棵孤独地生长在湖中的柳树,是瓦纳卡湖的标志性景观。之前总听说它 “孤独”,可到了才发现,它其实并不孤单:从清晨开始,就有不少游客拿着相机来拍照,有的蹲在湖边找角度,有的遥控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大家都想记录下它的美。
我找了个没人的角落,静静地看着它:柳树的枝条垂在湖面上,随着湖水的波动轻轻摇晃,远处的雪山倒映在湖水中,与树木的倒影重叠在一起,画面格外和谐。清晨的光线不刺眼,湖面像一面镜子,把天空的蓝、雪山的白、树木的绿都映在里面,按下快门的瞬间,仿佛把整个瓦纳卡湖的温柔都装进了照片里。
中午在瓦纳卡小镇闲逛,小镇不大,却很有生活气息:街边的咖啡馆坐满了人,大家晒着太阳,聊着天;书店里的书籍摆满了书架,偶尔有孩子在里面安静地看书;店里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打招呼,让人感觉很亲切。
饭后,我们启程前往特卡波湖,车程大约2小时。沿途的风景依旧很美,只是越往南走,天气越冷,到特卡波湖时,已经能感受到明显的寒意。入住酒店后,简单休息了一下,便开始期待夜晚的星空——特卡波湖是世界上第一个 “暗天保护区”,这里的光污染很少,是观测银河的绝佳地点。
凌晨时分,我们被窗外的星空吸引,一路走到好牧羊人教堂。教堂不大,白色的石头建筑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圣洁,旁边的特卡波湖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刚开始天空还有些云,可没过多久,云层渐渐散去,无数的星星慢慢出现在天空中,越来越亮,最后,一条淡淡的 “光带”出现在夜空里——那就是银河!
银河比想象中更壮观:无数的星星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天空中,像撒在黑色丝绒上的钻石,银河的光带横跨夜空,清晰得能看到里面的星云,偶尔有流星划过,瞬间点亮夜空。站在教堂前,仰望着银河,感觉自己渺小得像一粒尘埃,却又无比幸运,能亲眼见到这样的美景。虽然寒风刺骨,手和脸都冻得发麻,但当看到银河的那一刻,所有的寒冷都值得了。
关于拍星空也分享点小经验,也是从其他人那里泊来的攻略:如果懒得带专业相机,手机也能拍出不错的效果。首先要带三脚架或能站立的自拍杆,避免手抖导致照片模糊;其次,打开手机的长曝光模式,ISO 调高到1600-3200(根据光线调整),曝光时间控制在25-30秒;另外,拍星空最好有参照物,好牧羊人教堂就是绝佳的选择——教堂的轮廓在夜色中清晰可见,与银河相互映衬,能让照片更有氛围感。
Day 7:特卡波湖的宁静,新布莱顿海滩的句号
特卡波湖的早晨是宁静的。
再次来到好牧羊人教堂和特卡波湖边,阳光已经升起,湖水湛蓝得像一块宝石,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教堂的白色石头建筑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圣洁。站在湖边,没有了夜晚的寒冷,只有微风拂过,带着湖水的清凉气息,让人心里格外平静。
“宁静”,是我当时唯一能想到的词汇——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游客的喧闹,只有湖水拍打岸边的声音,偶尔有小鸟的叫声,一切都慢了下来。我找了块石头坐下,静静地看着湖水,心里满是不舍:七天的南岛之旅,就要结束了,那些见过的风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都成了难忘的回忆。
因为晚上要赶去奥克兰的航班,我们不得不启程返回基督城。4小时的车程里,一路回顾着这七天中基督城的温暖、奥马鲁的海、但尼丁的风、皇后镇的浪漫、瓦纳卡湖的温柔、特卡波湖的银河…… 每一个瞬间都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让人忍不住感叹 “时间过得真快”。
抵达基督城时,离航班起飞还有一段时间,于是决定去新布莱顿海滩看看。海滩上的沙子细腻柔软,踩上去很舒服;栈桥直直地伸入海中,像一条通往大海的路,站在栈桥上,能看到远处的海平线,海水湛蓝,天空清澈,偶尔有海鸥飞过,画面格外治愈。
沿着栈桥慢慢走,吹着海风,看着海浪拍打着沙滩,心里的不舍渐渐被平静取代 —— 这场南岛之旅,没有赶时间的匆忙,没有密集的打卡,只有随遇而安的惬意和不期而遇的惊喜。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栈桥上,把影子拉得很长,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前往机场。
飞机起飞时,透过窗户最后看了一眼基督城的夜景,心里默默说了句 “再见,新西兰南岛”——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还会再来,再走一遍这些路,再看一遍这些风景,再感受一次这里的风与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