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31

暑假溜娃,我为什么推荐您来曲阜?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2 天 时间:7 月 人均:600 元 和谁:亲子
玩法:美食,自驾,人文,自由行,周末游

发表于 2023-07-31 10:46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每一个中国人都很熟悉的话与一座不动声色的鲁西南小城有着特殊的渊源,她就是曲阜。“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曲阜”这两个字同,最早见于《礼记·明堂位》。降诞于尼山,成长于阙里,设教于杏坛,出仕于鲁都……曲阜是孔子的故里。也正因为孔子,曲阜,是山东的曲阜,也是中国的曲阜,更是世界的曲阜。

曲阜三孔:儒家文化的圣地

盛夏时节的山东曲阜,似火的骄阳没有阻挡住人们拜谒先哲的脚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每天8时,孔庙宫墙之下就会举行“晨钟开城仪式”,古老厚重的城门徐徐打开,寓意礼迎八方宾客。“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来到曲阜,必看孔府、孔庙、孔林“三孔”。“三孔”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夫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首创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因此,曲阜获得了“圣城”的盛誉,自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195年12月,以最高的太牢之礼亲自到曲阜祭祀孔子以来,无论太平盛世还是烽火连天,历代亲王都要亲自致祭,或派官员致祭。曲阜三孔,是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儒家文化圈的文化圣地。

孔庙始建于孔子死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弟子们将其生前“故所居堂”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只有“庙屋三间”,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其后,历代王朝不断加以扩建。孔庙的规模是在明、清两代完成的。置身孔庙,其中的名木古柏,满载着历史的沧桑;历代碑刻,使后人尽享天下文章;断壁残垣,聆听着世事万象;大成殿前徜徉,恍如呼吸圣人芬芳。

孔府是孔子嫡裔长孙居住的地方,旧称衍圣公府,也是官署和私邸,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衙宅合一古建筑群。孔子后代赐爵始于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随着历代帝王对孔子后代赐封的不断升高,孔府的建筑规模也不断扩大,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 开始扩建孔府,明嘉靖年间又改建,奠定了今天的规模,成为我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贵族府第。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子孙的墓地,是世界上持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氏族大墓群。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孔子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为“携子抱孙”以示人衍兴旺。孔子去逝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林内现有各类古树名木10万余株,上千类花草树木,争相斗艳。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

值得一提的是,“孔”姓是十分古老的中国姓氏。从2500多年前的孔子至今,孔氏族人已传承80余代。仅从明代起至民国时期,孔氏家谱中的辈份用字就增加了50字。“现如今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后裔约有400万人。”

孔府菜,满汉全席的前身

三套汤、带子上朝、鲁壁藏书、金钩银条、诗礼银杏……单看这一连串孔府菜中雅韵古色的菜名,就足以让人垂涎欲滴。千年传承的孔府菜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的典型官府菜,但如今早已“飞进寻常百姓家”。

作为周游列国的思想家,孔子有着更多机会接触到各地风俗和饮食文化,这位对饮食讲究的圣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饮食理念和主张,流传至今的金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以及“不时,不食”,“惟酒无量,不及乱”等等美食哲学,均记载于《论语·乡党》之中。孔子在2000多年前提出食礼文化,其后裔为继承祖德,恪遵庭训为己责,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为食礼文化理念,将此内化于心,用菜(宴)为载体外化于行,于公元前272年造就了天下无双的孔府菜。而该菜系中成规格的孔府宴,更是来到曲阜万不能错过的。

中华美食,宫廷菜太过,民间菜不及,而官府菜居于二者之间,恰到火候。有美食家曾经评价官府菜曰:人类饮食文明,到此为一巅峰。曲阜孔府菜、南京随园菜与北京谭家菜并称为中国著名的三大官府菜,孔府菜名列三大官府菜之首。中国有川、鲁、粤、苏、浙、闽、湘、徽八大菜系,只有鲁菜才是北方菜,而且鲁菜中的孔府菜还是唯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菜系。

孔府菜形成于西汉,是由宋仁宗宝元年间开始正式建府后出现的,到清朝乾隆年间发展到鼎盛阶段成为官府菜。随着孔子后裔政治地位的升迁,至明、清朝时期“衍圣公”曾官居一品,班列文官之首,享有携眷携子上朝之殊荣。皇帝“朝圣”祭祀活动频繁,皇室成员每次来曲阜,必以盛宴接驾。长期以来,因受门第观念的束缚,孔府内眷多来自于各地的官宦之家,这些大家闺秀出嫁时,有的带来“陪嫁”厨师,有的常从娘家带厨师到孔府来。他们之间的礼尚往来,使众家各馔佳肴得以荟萃一堂,各呈特色,互为补益,促使了孔府和宫廷,孔府与官府,孔府与民间的烹饪技艺的不断交流。加之千百年来孔府名厨巧师们的潜心切磋、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烹饪技法全面、制作精致的风格。

据史料记载,从乾隆十三年(1748),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9次巡幸曲阜,祭拜孔子。中国第一桌“满汉全席”出现于康熙帝前往曲阜祭孔时,衍圣公府中首次将196道满菜和汉菜(孔府菜)放在一起款待康熙帝,很快这种融合了满席野味和汉席典雅韵味的满汉席就在宫中流行开来,后来的乾隆在宫廷宴席中首开了将满汉席合为一席的先河,其用意不乏有标榜满汉平等的意思。宫廷是当时时尚的风向标,民间看到这种情况后,纷纷效仿,各地推出了“满汉全席”。满汉全席称谓最早出现在乾隆时期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书中提到满汉全席由于能够满足满、汉两族的需求而备受青睐。

尼山圣境,溜娃的不二选择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古代中国的孔子、古代印度释迦牟尼等一大批思想家几乎同时出现在东西方历史舞台上,人类文明呈现出思想之花竞相绽放的璀璨盛景。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

“轴心时代”的伟大思想家孔子,诞生于曲阜尼山。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扬遐迩。孔子因为尼山而得名仲尼,尼山因为孔子“集大成”而成为中国文化源头的重要标志之一。这里,五川汇流,浩浩汤汤,五峰并峙,毓秀钟灵。山环水抱之中,孔子父亲生活过的鲁源村,孔子母亲的故里颜母村,孔子出生的夫子洞,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圣父、圣母、圣人的圣境格局,“尼山圣境”由此得名。

尼山圣境位于曲阜市东南25公里处的尼山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内。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尼山因此闻名遐迩。在弟子们眼中,孔子的境界令人高山仰止,举手投足间尽显君子风度。“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是《论语》述而篇中孔子弟子对他最直观的描述。尼山圣境宫像区北倚尼山,东邻尼山书院—夫子洞,南眺圣水湖,核心建筑为孔子像和大学堂。孔子像,高72米,由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先生主持设计,以唐代画家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图》为参考,按照“可亲、可敬”、“师者、长者、智者”的形象定位进行塑造,统领尼山圣境文化空间制高点。

依山而建的大学堂位于孔子像左手侧,整体呈退台式形制,建筑外观大气磅礴,建筑风格“拙朴、自然”,包含集贤厅、大学之道、七十二贤廊、仁厅、义厅、礼厅、智厅、信厅、礼乐堂等有序的、仪式化的文化空间,凝结着中国几千年建筑文化与古典工艺的精粹。泥塑、刺绣、木雕、瓷板画、漆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品之作在此大放异彩,书写出古典东方美学的万千气象。七十二贤廊是大学堂最重要的文化空间之一,此处陈列的泥塑是根据《论语》、《史记》、《左传》等古典典籍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等典型故事创作的,是东方哲学和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成为研学游的重要场景之一。

大学堂礼乐堂的《金声玉振》演出,共三篇九章。分为太荒,开智,授读,加冠,大婚,举贤,仪典,明礼,大成。将诗、乐、舞等中国古典艺术形式与当代艺术的舞台装置、大型机械、全息影像等手段相结合,以四季更迭、人生九大阶段所涉及的重要仪式为主轴线,展现普通人在圣贤思想的指引下不断成长的过程。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总制片人、G20峰会《最忆是杭州》总制作人沙晓岚担任《金声玉振》艺术总顾问。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曲阜803
暑假溜娃,我为什么推荐您来曲阜?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曲阜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曲阜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曲阜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曲阜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济宁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