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2

曲阜三孔游记

编辑
天数:2 天 时间:10 月 人均:1500 元 和谁:亲子

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三孔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孔庙

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历代增修扩建。曲阜孔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孔庙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正对孔庙。现"万仞宫墙"石额,为乾隆皇帝御笔题写。

金声玉振坊,为进孔庙的起点,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建。"金声玉振"四字,是明嘉靖十七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

棂星门,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孔庙设门名棂星,喻义尊孔子如同尊天。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太和元气”四字为时任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至圣庙坊,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原为“宣圣庙”,清雍正七年易名伟“至圣庙”。

圣时门,明代孔庙的第一道大门 ,建于明永乐十三年。

弘道门,始建于明洪武十年,为当时孔庙的大门。

大中门,始建于金大定年间,系当时孔庙大门,明弘治十三年扩建。

同文门,始建北宋初期,系当时孔庙的大门,嘉庆二十年、同治十一年重修。

孔庙角楼

奎文阁,孔庙主体建筑之一,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初名藏书楼,金章宗在明昌二年扩建时改名为“奎文阁”。 奎文阁原来是收藏御赐书籍的地方,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藏书楼。

十三碑亭,始建于唐代,元代添建二座,清代添建九座,存有唐至民国碑刻50余块。整个碑亭布局南八北五,所以称十三碑亭,因为都是经皇帝批准立的碑,因此又叫御碑亭。

大成门,宋代时称仪门,在宋崇宁三年取名为大成门,显微清朝雍正二年重建。

先师手植桧,是位于大成门内东侧石栏围护的桧树。据记载,古桧原为孔子亲手所植,今存桧树为清雍正十年于古树桩下复生的新枝长成的。

杏坛,在孔庙大成殿前。始建于金代,元世祖至元四年重修,明代隆庆三年改造重檐方亭。

大成殿,孔庙主体建筑,为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现存大成殿为清代雍正年间重建。大成殿重檐歇山,面阔九间,用黄色琉璃瓦,殿前檐柱用十龙柱10根,高浮雕蟠龙及行云缠柱,为它处殿宇所少见。大成殿与泰山岱庙天贶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殿。

寝殿,孔庙主体建筑之一,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

圣迹殿,是以保存圣迹图而得名的大殿。

后土祠,供奉土地神之处。

东庑

家庙

崇圣祠,宋代为斋堂,金代为金丝堂,明弘治十七年重建后为家庙。清雍正元年追封孔子上五代祖先为王爵后,改为崇圣祠。

鲁壁,在孔庙诗礼堂后。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儒家经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明代为纪念孔鲋保藏儒家经书的功绩而刻制鲁壁碑。

孔宅故井,在曲阜孔庙后部东路诗礼堂之后,传系当年孔子所用。

诗礼堂,为孔子当年教其子孔鲤读《诗经》学《礼记》的地方。

孔府

衍圣公府,俗称"孔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我国现在唯一较完整的明代公爵府。孔府的现有规模形成于明弘治十六年,留下的明代原物主要是内宅以外的部分建筑物,其余均为清代重建或增建。

孔府大门。门上“圣府”匾额,相传为明相严嵩手书。

圣人之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

重光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

孔府大堂,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方。

二堂,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

红萼轩,位于孔府西路,是衍圣公读书、写字、作画之处 。

忠恕堂,是衍圣公学习会客的地方。

安怀堂

奎楼,即避难楼。

内宅门

戒贪图

前上房,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 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

前堂楼,是七间二层楼阁,室内陈设布置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

后堂楼,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

孔府内眺望孔庙角楼

花园,建于明代弘治十六年。又名铁山园,占地五十余亩,假山、池水、竹林、石岛、亭台、水榭、花坞、曲桥、香坛、客厅等一一俱全。

五柏抱槐

汉魏碑刻陈列馆

汉魏碑刻陈列馆,是我国著名的汉魏碑林,中国三大碑林之一。著名藏品有北陛刻石、五凤刻石、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史晨碑、张猛龙碑等。

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522年)。该碑是北魏碑刻中最享盛誉的作品,为精严雅正书风的代表。

陶洛残碑

孔褒碑

熹平残碑

孔彪碑

史晨碑,是刊刻于东汉建宁二年)的一方碑刻,又称"史晨前后碑"。其书法含蓄蕴藉,健劲遒逸,结构左顾右盼,上下启承,疏密匀称,提按得法,风韵自然跌宕,飞彩凝晖,法意俱全,是汉隶的代表碑之一。

孔宙碑

礼器碑,是刊刻于东汉永寿二年的一方碑刻,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是东汉隶书的典型代表,书法价值很高,历来被金石家、书法家奉为隶书楷模。

乙瑛碑,是刊刻于东汉永兴元年的一方碑刻,又称“百石卒史碑”“孔龢碑”“孔和碑”等。它被近人推为东汉绮丽书派的代表,是汉隶成熟的标志碑之一。

五凤刻石, 是刊刻于西汉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的一方石刻,又称“鲁孝王刻石”“鲁孝王泮池刻石”等。

汉石人

孔林

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和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

万古长春坊,位于孔林的林道上。庑殿顶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初建时所刻。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

至圣林坊,建于明代中期,清康熙年间重修。

于氏坊

洙水桥,建于金代以前或者金代。因桥为平型,习惯称为"东平桥"、"西平桥" 。

子贡手植楷

孔伋墓

孔鲤墓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孔子墓东边为其子泗水侯孔鲤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伋墓。此种特殊墓穴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 。

子贡庐墓处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曲阜三孔游记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