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5

第6107回:梦繁杂琐事尽蹉跎,醒奔波尘世皆茫然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12 月 人均:400 元 和谁:和朋友

【黃劍博采風追影】【迭代际遇臥龍崗】【皇氏古建築大全】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6107回:梦繁杂琐事尽蹉跎,醒奔波尘世皆茫然

人是目光短浅的狭隘狂妄之物,易喜易悲,自从上周轻松地在三小时内登顶大鹏半岛七娘山顶峰并往返后,我开始鄙视着座山峰了,以为它是易如反掌的一叠小菜,以为之前在大鹏半岛爬山迷路的群众都是笑柄,但今天的探路之旅证明,大鹏半岛还是危机四伏的蛮荒之岛,

尽管山脉局部被晸府开发成了地质公园,但绝大部分区域还是人迹罕至的,极易迷路的。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一周以来深圳都是阴雨连绵的阴雨天气,今天到之后的一周继续维持阴雨天气,显示阴盛阳衰明显,阴天主导的天气并不适合户外活动,故昨天我就纠结了很久,到底要不要推迟活动,但考虑到今天是妇女节日,而很多报名参加活动的都是妇女,如果推迟活动,似乎不合时宜。

早上六点左右起床,洗漱完毕就出门,抵达集合地点南澳街道办才八点不到,九月丽子和柒柒柒柒柒等已经先抵达了,不久其他队员也陆续抵达集合地点,报名参加的人员分别是iBear,nanyuerong,九月丽子,苏玲珑,山下野人,瑶妮2014,柒柒柒柒柒,tussore,高上,Venus327,动画鱼,apple123456,likeyou99,houcaitao,实际到达12人,其中山下野人因为迟到而选择独自从官方台阶自行登顶,

而瑶妮2014和houcaitao等因为各种原因退出了活动,这次红牛集团赞助了一箱饮料,这样平均每位参加活动的群众都可以分到2罐左右的红牛功能饮料。

队员中有位行事低调的协作北极熊(iBear),我其实跟他行山达四年之久,期间他的名字换了好几个了,而我八年来一直使用paradiserain这个不容易被人记住的磨房用户名ID,很多新人,特别是不懂英文的老同志经常问我paradiserain是什么意思,为何用一个老长的洋文名字?为何不换个容易记住的中文名字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就跟我的手机号码十多年不变一样,我崇尚的是一种执着专一的精神。

我们本来计划乘坐M274公交车一起抵达下一个集合地点南澳杨梅坑的,但有人建议包车比较妥当,也能节省时间,在协作北极熊的协调下,我们找到两部车,分别载着12位队友驶往杨梅坑,50多岁的司机驾驶技术非常好,很快我们就抵达了面目全非的杨梅坑,几年前这里还非常原生态,如今成了人满为患的旅游景点,沿街全是等待出租的自行车,餐馆林立,

我们在桥边下车,分配完任务就开始出发,沿小巷抵达一片临时菜市场,有小溪流淌,溪水较干净,再走就到达一个临时泡潭子的地方,空无一人,我们翻过一截矮墙,上了村边小径,有菜农种植的蔬菜,再行不久就抵达了杨梅坑小溪的入海延伸处,

我们今天溯流而上的溪谷俗称响水河,此处并非七娘山唯一的溪谷,放眼整个山脉,大的溪谷数量应该在十多条左右;大鹏南澳半岛本来是一个孤立的小岛屿,因为南澳镇旁边的海岸升起后让岛屿跟大鹏连接在了一起,如今成了一个半岛,岛屿左侧是鹅公湾,右侧是大亚湾,南侧是西涌湾,西侧是大鹿湾,东侧是大深湾,而杨梅坑则位于半岛的东北侧,

杨梅坑是一条溪流汇聚而成,溪源头在三角山及七娘山主峰附近,山顶巨石林立,几亿年前曾经是火山喷发形成的一个侧坑壁,七娘山,梧桐山和香港第一峰大雾山之间的海湾则曾经是火山坑。

所以七娘山有很多巨石就不足为怪了,七娘山以前经常出现群众上山迷路的情况,故政府多年以来一直封锁该山,即便到了今天,大鹏地质公园已经对外界开放,但大部分原始区域依旧不对群众开放,山上的保安会阻扰群众冒险登山。

其实原因很简单,七娘山貌似才869米高,但它基本被大海环绕,是一座海岛丘陵,气候特征与大陆平原山脉完全不同,七娘山大部分时间被浓雾笼罩,很容易迷路,我们今天也遭遇了非常差的天气,阴天小雨外加浓雾,让溯溪上山变得非常危险,

首先是低温的困扰,七娘山户外树丛中的气温低于10度,爬山的群众感觉非常寒冷(体感温度极低),而溪水更是寒冷刺骨,一旦落水,就加速失温了;

第二是溪水遍布岩石,石头上不是苔藓就是湿润的雾气,导致岩石非常滑溜,给攀爬带来很大的困难,其次是七娘山溪谷陡峭的山壁非常多,很多溪谷段怪石嶙峋,无法徒手攀爬,树丛中又粗藤及带刺的灌木丛生,无论是走溪谷还是走丛林都非常困难。

七娘山大部分登山线路都没有被开发,也没有任何标识,进山迷路更是家常便饭。2002年5月19日52位群众登七娘山遭遇暴雨天气,龙岗出动近千名武警及消防员去营救,还调动了直升飞机,但还是有二人因为体力透支后失温死亡,但其实可能是因为在马料河溯溪时被山洪冲击而遇难,

人民日报责任编辑孙娟在2002年5月22日的报道中指出遇难者是“鲤鱼”云贵和旭晶电子公司的“蛋白质”周生,两人都是资深领队,出事后组织登山的约伴网站也被关闭了一段时间,当年的于总还专门作出了批示,要严格规范户外网上自助游活动。但当年8月,还是有群众走七娘山海岸线时不甚坠崖死亡;

马料河跟我们今天溯溪的响水河都位于七娘山,但马料河的长度更长,地势更险要,据说要乘冲锋艇抵达危岩后才能开始溯溪,因为曾经出现过山难,此后10年就很少看到关于马料河溯溪的活动了;

2003年6月29日13位宝安的登山发烧友就因为恶劣天气被困七娘山,当地发达100多群众彻夜搜救,经过12个多小时,在武警官兵的参与下,才找到被困的山友,加上之前频繁的迷路遇险,让晸府焦头烂额,最终在2003年开始严格实施封山,主要登山路口设置了路障和保安;

2006年3月15日又有4名群众登七娘山后迷路,被救后居然不知道自己在七娘山迷路了;

2008年4月,又有9人登七娘山遇险,有关部门彻夜营救才让被困者脱险;

归纳起来,登山并非只是一时冲动和热血来潮,登山其实是一门科学,严格来说,不具备高山地理知识,高山气象学甚至是医疗救助知识的人,是不适合搞登山的。

这次我们队伍有12人,有一个敢说了解登山吗?我认为没有,参加活动的新人都穿棉质衣服,有些还穿牛仔衣裤的,大部分的装备都不防水,除了我,北极熊,九月丽子,苏玲珑,山西的likeyou99携带了避雨用的冲锋衣外,其他人员都没有穿必备的户外防雨装备,大部分人员并没有备用鞋袜,大家认为这些预防措施是多余的,当然我在召集贴上没有强调活动的强度也是主要原因。

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过来参加活动,以为是逛街参观公园,但事实却是一次难度极强的七娘山溯溪之旅。我们队伍在9点30分左右正式开始沿溪谷攀爬,刚开始时溪谷以碎石为主,溪流不大,但没走多久就发现比人高的石头特别多,而且此线路鲜有人迹,加上以前封山十多年,这条线路更是人迹罕至了。

今天磨房有三个队伍来七娘山,其中一个是八哥兔组织的,另外一支队伍的终点恰好是杨梅坑,我们事后居然偶遇了。

沿溪谷没走多久,我就不小心踩到溪谷里面了,从此就穿着湿鞋子爬了一天的山,其后陆续有一些群众意外地滑入溪谷中打湿了鞋裤,不过最终我们在雨雾中穿梭竹林和丛林时,基本上没有几个人的鞋裤是干燥的,几乎所有的群众都湿身了。

苏玲珑最害怕在溪谷攀石头,全程溯溪段她基本走在后面,可能是胆小,抑或是人过于谨慎,云南的奇妙,高上及90后Venus327等都身手矫健,大部分时间都冲在最前面。这次攀岩对携带手套的要求很高,但很多人却不带手套,导致被灌木或石头刮伤手指。

沿途我们看到了很多奇异的花卉草木,显示七娘山植被的多样性令人惊叹。很多花草树木都是其他山野无法看到的。越往上走,石头越滑,而且很多溪谷的石头绝壁过于陡峭,我们不得不从旁边的灌木丛中绕行,但因为北极熊定位是以溪谷为参照物,故我们大部分线路都不能偏离溪谷,否则会在大雾中迷路。

一个队伍上山探路,必须有二部GPS设备,这次北极熊和动画鱼同时携带了GPS卫星定位装备,当一个人的GPS没有信号时,另外一个人的设备还可以备用,队伍有三部对讲机,故而我安排携带对讲机的山西人likeyou99收队,他起初表现不错,但因为他较少参加溯溪的活动,最终出现体力透支的迹象,他说多次累得趴在石头上不想起来。

今天我们来七娘山溯溪时,我们的人品和运气都很差,所有没有想到的坏运气,最终都出现了,所有不可能出现的困难,最终都出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

溪谷的石头在大雾天全部都是滑溜的,踩上去就会滑,大部分溪谷段都很陡峭,一旦从石头上摔下来,不是断腿就是伤骨,故而队伍的行进速度非常缓慢,毕竟我们必须保证安全第一,现在队伍里面没有队医,也没有医疗专家。

很多人对七娘山溯溪的难度没有充分的准备,走到最终大家都非常气馁,一些群众出现了气急败坏的迹象,他们憎恨这些没完没了的石头,溯溪似乎没有尽头,从9:30分一直走到12点左右,我们还是在溯溪,说到底就是我们低估了恶劣天气,就好比你爬珠峰,天气晴好时攀爬高峰的难度只有恶劣天气时难度的三分之一。

之后我们挑了几块巨石停下来修整并吃午餐,九月丽子跟我们分享了热气腾腾的炒面,苏玲珑也拿出龙眼等水果与大家分享,北极熊一如既往地拿出炉子生火煮饭吃,其他人的午餐都非常简单。

我吃了一个鸡蛋,二个土家族烧饼及半个苹果,看到南粤榕只吃一罐八宝粥,我就给他一个鸡蛋。为了这次活动,协作北极熊非常重视,他提前一天抵达南澳,花费140元开了房间,早餐花费40元,他是准备最充分的队友了,因为北极熊早餐吃得好,为他后续的开路储备了很好的能量。

吃完干粮之后我们继续出发,上游的溪水更大了,出现一个分叉口,我们现在从右支流继续上爬,此处潭很深,高上临时扔了几块石头让大家过潭子旁边的峭壁,我带着几个人踩着石头过去了,等苏玲珑踩上石头时,那个石头居然松掉了,她差点滑进潭子,之后队友又扔了几块石头,最终我们才陆续攀爬而过,一路上比较险峻的地方非常多,需要体力好的队友去拉拽帮助体力较差的女队友。

最终我们抵达一个高约十米的悬崖峭壁,有瀑布飞流直下,动画鱼和likeyou99等男队员冒险从右侧的石壁上攀爬上去,但我们发现任何女队员均无法攀爬而上,而其它地方的灌木丛林因为荆棘丛生,我们也无法去冒然开路,加上没有携带砍刀,最终只能从左侧一段四五米高的峭壁攀爬过去,

北极熊先抓住古藤爬了上去,然后他拿出绳子系在一株树上,因为绳子太短,他把吊船系在绳索的一头,然后扔下去,让大家拽着绳子往上爬,先让几个男队友示范,高上等人都轻松地爬了上去,云南的奇妙大姐因为身形矫健,也很快爬了上去,之后几位妇女也陆续爬了上去,

等轮到少女Venus327时,这位身材高挑的广东女孩毫不畏惧地轻松攀爬上去了,人长得瘦还是有优势的。苏玲珑是最后一个等待攀岩的女性,她毕竟害怕,拽着绳子尝试了一次后失败了,我站在后面非常焦躁,心想其他人都能上去,她要上不去且不是拖队伍的后腿阿。

最终围观的群众给她打气,她又尝试了一次,借助藤条和绳索的帮助,勉强爬上了悬崖。之后轮到南粤榕了,照理说七八个人都借助绳索爬上了峭壁,那根绳子应该是可靠的吧?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南粤榕拽着绳子尝试爬一米高时,绳索居然脱节断掉了!南粤榕反应很快,当时就跳了下来,吓出一身冷汗!我站在下面一看,吊船用的绳子跟登山绳索绑在一起的地方松脱了,幸亏南粤榕只是开始爬的时候拽脱了绳子,如果他爬到三米以上的地方后绳子才断,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北极熊忙检查绳索,又重新打结,高上认为不保险,他又打了个愚人结,最终才把绳子重新扔给南粤榕,之后他才成功攀上岩壁。我是最后一个了,等我攀到半途时,我左手不幸拽在藤条的尖刺上,痛得我条件反射地甩开手套,

这时身体失去控制,双手拽着绳索荡起了秋千,当时我的身子与岩壁成90度,一旦绳索断裂,我就头着地了,这种姿势是非常不专业的,幸亏我伸出左手又拽住另外一根没有尖刺的藤条,重新爬了上去,真是有惊无险的攀岩阿。

之后我们打算绕过溪谷的岩石地段,从丛林横切,但最终查GPS,发现我们偏远了设定的路线,为了安全,我们重新走进溪谷,又开始溯溪,石头越来越滑了,到了下午快三点了,我们居然还在溪谷里攀爬,可见湿滑的石头是极大阻扰了我们行进的速度。

如果天气晴好又气温很高,我们溯溪的速度至少比现在快三倍,但出发之前做行程设计时,极大低估了恶劣湿润雾天对行军速度的阻碍作用。

最终我们溯溪到了接近源头的地方,之后又碰到了峭壁,这段峭壁左侧有一道凿痕,有二位男队员胆子比较大,直接沿着峭壁左侧的凿痕爬了过去,但峭壁左侧的下方是十多米的深渊,一旦摔下来就绝对是凶多吉少了,为了安全,我们选择余下的队员从右侧攀爬,北极熊先借助杂草灌木爬了上去,之后高上在半途一个凹陷处接应,然后让女队友陆续往上攀爬,有些女队员胆子小,不怎么敢往上爬,

最后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帮助所有女队友爬上了峭壁。后半段就开始在密林中穿梭了,基本上没有现成的道路,我们本质上是在往山顶冲刺,但却是披荆斩棘地开路前进,因为我携带了2根结实的木棍子,最后就交给戴着头盔的北极熊和高上等队员,方便他们开路时拿棍子敲打灌木杂草,

丛林中有很大岩石,大量石头非常松,前面的队员踩掉松石头后,掉下的石头还可能砸到后面的队友。丛林中有些绿色的灌木,锯齿上都是尖刺,丛林密集,灌木上都是雾水,行进途中衣服全湿,汗水夹杂着雨水,让队伍根本不敢停下来休息,为避免失温,我让大家缓慢行进;

开路的群众也非常辛苦,北极熊戴着头盔拿着我的登山棍左挥右砍,在荒蛮的山野里杀出一条血路,冲出一条生路。上午溯溪时我们发现登山杖是累赘,所以大部分队员都把能伸缩的登山杖收了起来,但我携带的两根登山杖是木棍,无法伸缩,

故溯溪时我不得不一手拿棍子一手攀岩壁,很多人多次建议我扔掉这两个木棍,但我最终都没有舍弃,到了最后开路的时候,基本都靠我这两根坚实的木棍了,

因为我沿途捡拾了七八根木头去开路,全部都被敲断了,因为途中拿到的基本上是朽木;

我们通过对讲机,偶遇了从山顶望下冲的另外一个队伍,会师之后我告诉他们不要继续沿溪谷下山,建议他们原路返回,但可能他们下山时也是开路下来的,最后他们跟我们一样,都不打算原路撤退,但可惜的是那队人马下到溪谷悬崖时果断选择了放弃,然后找到另外一条山脊线下山了;

而我们队伍就没有退路了,只能往高处攀登。如果下撤走溪谷,那还得再走六个小时,如果找山脊线,则不一定能找到,因为我们之前没定位其他线路的坐标。北极熊做足了功课,把每个坐标点的卫星数据都记载下来了,但他的数据都局限在溯溪路段。

因为我们在密林中穿梭,大家不只是艰难跋涉,而且全身的衣服都被朽木灌木上的微生物搞脏了。之后根据GPS数据显示,我们已经很接近山顶了,离现成的登山径也不远了,如是大家鼓舞士气,继续突围,此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左右了,如果不能在白天抵达山顶,则我们可能面临在夜晚探路的风险。

正当我们兴致勃勃地穿越一段原始丛林,看到很多高达的乔木后,我们认为胜利在望了,之后沿左侧行进不久,就看到一排竹林被人碾压的痕迹,显示这里之前有队伍经过,茂密的竹林被人抢先摊开过,再继续走了一会,皆能看到人迹走过的痕迹,但再走半小时,我们就看不到前人开路的痕迹了,再行不久就走出了丛林,到达另外一片竹林,GPS轨迹显示这里距离山顶只有几十米,应该说我们再走几十米就可以找到山顶的座标点了,

但我们的坏运气没有结束,就当我们要登顶时,发现离山顶才几十米的地方全部是巨大的石头,连绵的石头陡峭高大,很难翻越。无奈我们从左侧探路,竹林就在石头下面的土层生长,我们要把竹子用力往外侧压开后才能贴着巨石前进,左侧有一条极窄的山径指引我们抵达一块黑石上,

我跟北极熊攀爬而上,赫然发现巨石下面是万丈深渊,如果从这里攀爬上山,一旦出现滑坠则后果严重,无奈折返到右侧,继续勘测了半天,决定从一处竹林上方的黑石上攀爬,因为即便出现坠落,也会被下面的竹林抵挡住了。这一段的石壁非常陡峭,虽然困难重重,但大家都知道天要黑了,所以鼓起勇气让“12怒汉”相继成功攀上了巨石。

之后就穿梭在密集的竹林中,一直向上攀爬行进,速度虽满但目标明确,约几十分钟后我们成功抵达了山顶,这时差不多是下午18点了,也就是说,我们爬了一个白天的山,到了傍晚才抵达海拔八百多的山顶。

山顶腾云驾雾,雨雾聚集,非常寒冷,我们不敢久留,点名确认没有人群走失后,队伍继续行进,从这里开始,我们才能看到现存的登山径,先沿狭窄的路径走过竹林,沿途不少吊钟花盛开,再走一会又进入丛林中,开始下雨,因为丛林中没法撑伞,故没穿冲锋衣的队友都被淋湿了。

再走不久就到达了山脊上,这时云雾滚滚,寒风刺骨,狂风大作,我们艰难沿山脊草坡行进,没走多远抵达了第一个瞭望台地,不少队员还在浓雾中拍照,但山顶太冷,我叫大家火速前进,再行十多分钟雨势渐大,我叫队伍停下来穿衣服,

有雨衣或冲锋衣的都穿上,没雨衣的就停下来撑伞,Venus327是个新人,可能是初次参加溯溪活动,她只穿白色衬衣配短牛仔外套,根本不能抵御寒风雨雾的侵袭,故无奈之下她居然把一个透明的塑料一次性雨衣拿出来穿,颇耐风大,费了很大力气才在狂风中穿上薄如蝉翼的雨衣;

这再次说明,恶劣天气考研装备!likeyou99等队员则穿上了专业的户外雨衣,不久大家继续行进,走过一段山脊上,发现风突然停了下来,不知道何故,可能是我们走到了避风的山坳。

再继续走了一会就抵达了七娘山主峰,我们绕到山峰的前面,找到我上周上山时的登山道后,我们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沿这条官方的登山道下山的话,不用90分钟就可以抵达山下的马路了;

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这永远是户外登山的原则。但这次过来参加活动的人员,除了部分老驴外,大部分新人都准备不足,装备低端,干粮食物不足,很多人都不带头灯和手电筒,比如柒五女孩就是找北极熊借手电筒,其他没有手电筒的只能跟我们携带手电筒的人员一起下山。

当然,这次活动我没有携带砍刀也是不对的,但我也有苦衷,当我去市场上购买砍刀时,我的压力也很大,不少群众以为我会买砍刀砍不良人,但即便不携带砍刀,至少要携带一些类似瑞士军刀的刀具。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在七娘山溯溪时不慎被巨石压住手臂,如果没有锋利的刀具断臂自救,最终只能是死路一条了。北极熊和动画鱼等老驴都喜欢携带刀具上山,这是很好的习惯。

我想起美国青年Aron Ralston曾经在犹他州攀岩时被巨石压住了手臂,最终在被压127小时后,他无奈拿刀割掉了被压坏的右前臂,成功逃脱。

这次活动中,12人的队伍只有一根三米不到的救生绳,也是一个失误,作为领队,我是极大低估了溯溪的潜在风险,低估了天气恶劣带来的巨大困难。

我们沿台阶下山时,天气已经全黑了,七娘山地质公园就我们12个人在缓慢地摸黑下山,我拿出华芙饼给几个队友吃,下山时很顺利,柒五跟likeyou99走在最后面,九月丽子,高上,Venus327,动画鱼,apple等人走在最前面,我跟南粤榕,苏玲珑等走在中间。

下山时,山上非常安静,除了山腰有一盏应急灯外,其他地方都是漆黑一片的。我现在明白了,为何七娘山上有成百上千的保安对那些企图不走常规路线的群众围追堵截,其实都是为了阻止冒险的群众出现迷路的情况。

我们今天的行动是完全自找虐的,有人说是吃饱了撑着了。的确,放着官方修建好的常规登山道不走,为何选择去偏僻原始的杨梅坑溯溪而上呢?但问题也很简单,如果我们走常规路,那么登山道上通常都是人山人海,而且我带队爬七娘山,选择走官方的登山道,则只能爬台阶,没有别的选择,沿台阶上下七娘山顶,顶多只用三个小时,事实上因为迟到而独自登顶七娘山的山下野人在上午11点不到就登上了海拔870米的顶峰,但他除了马上下山,还能继续享受原始丛林的乐趣吗?

不走寻常路,才能收获别样的体验。如果群众每天都去晸府规划好的地方反复攀爬,那跟动物园里的动物有什么区别吗?那探险的乐趣何在?

如果我有话语实施权,我会把七娘山,三水线,金龟村,排牙山,梅沙尖和梧桐山等连在一起开发出一条类似香港麦理浩径那样全球顶级的山野登山路线,而反观深圳东莞广州等国内城市,连贯绿道的现状却令人扼腕,只要是被驴友开发过的山野,晸府都像管理动物园一样,分散分割管理,画地为牢,圈起一块小地方再建个台阶后就让群众进入限定的区域玩耍,感觉像是耍猴。

现在我发现很多群众周末的娱乐不是玩手机游戏就是打麻将看脑易残电视,一些专家就煞有介事地说这样的生活不健康,还鼓动群众去户外锻炼,但问题很简单,到那里锻炼?还有那些山野没有被破坏??

还有,怎么锻炼?去户外锻炼有二个前提,第一是有闲,第二是有钱。如果去过欧美的人都知道,那里的群众每天都只工作几个小时,然后其它时间不是喝咖啡就是出门玩户外,滑雪的打猎的飙车的登山的,基本上每天都可以进行,像瑞典和挪威的群众,基本上每天下午二三点下班,然后开车带小孩去郊外野游,

对比之下我们必须思考,为何澳洲和加拿大群众一年到头都悠闲玩乐却收入福利极高,为何穷国群众一年到头都辛苦劳作却收入卑微福利稀少?难道发达国家是极之乐世界的外星球?穷国是人间的炼狱?

所以说,我们与其天天嘲讽群众只知道一天到晚玩游戏打麻将,不如说群众的收入相对太低了,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玩专业户外的。发达国外的富裕群众如果住海边的,到了周末就可以开游艇出海玩,那你们说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有多少这样的群众有这样的资本去开游艇玩呢?

好,没有游艇就爬山吧,但有几座对外开放的名山是没有修建台阶供人爬楼梯式的锻炼的呢?虽然今天的活动非常艰苦,但我相信每个参加了活动的女性都会印象深刻,都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三八妇女节。

下山时队员陆续给家人电话报平安,有些队员的家人还给我拨打电话,询问我们是否安全下山。约20点30分,我跟北极熊等抵达山下的公路那里,先到的群众已经等候多时,因为很多人要赶最后一班E11公交车,我就让北极熊等住得比较远的队友先上第一部车去南澳街道办,

我则跟南粤容等留下来等收队的柒五跟likeyou99。过了一会他们两人也过来了,我们忙上了第二辆车。这次一共包了四辆车,花费180元,每位队员支出15元,没有其他公共开支。

事后才知道大部分队员都成功地赶上了21点整点发车的那班E11末班公交车,算是给今天的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与苏等坐队友的顺风车返回小区,在工业区吃饭, 拿出手机看新闻,发现一个石破天惊的噩耗,说是载着二百多名群众的飞往北京的马航三七零航班失去联系了!飞机从雷达消息的时间是今天三八妇女节1时20分,之前未发出求救信号。机上载有239人,其中有227名乘客,飞机失去联系地点在马来西亚和越南的重合海域,之后我国、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美国、泰国、澳洲和英国等十国派出飞机和舰船在可疑海域搜救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第6107回:梦繁杂琐事尽蹉跎,醒奔波尘世皆茫然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