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墟古镇,总有几分乡愁在心头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1 天 时间:9 月 人均:100 元 和谁:情侣
玩法:摄影,自驾,人文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苏州

发表于 2021-09-01 12:12

文图/应志刚

芦墟古镇,老得像我已经直不起腰的老外婆。

桥头树荫下,纳凉的阿婆,手里的蒲扇摇了又摇。

身下的老藤椅一阵咯吱,笑颤了起来。

“小时候,我的外婆也是这么说的”。

芦墟古镇有多老?

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打仗,这里是边界。

那座一进古镇就能见到的观音桥,南宋时就有了。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又重新翻建,一晃也快300年了。

市河两岸,两树枝叶勾连,好似华盖覆于河道之上的香樟树,手指头掰掰,每一株也有上百岁年纪。

芦墟古镇很破,却是随处能勾起乡愁的地方

笔直的一条市河穿镇而过,两岸好似建筑博物馆。

建造于明清、民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建筑,一栋挨着一栋,一间靠着一间。

夹杂其间,还有这两年翻建的小洋房,新开的铝合金窗户,抵着长满瓦松的旧屋棚。

罗马式的阳台,望着老宅院里雕砖的门楼、长满蕨类的天井、破了相的雕花窗棂。

住在旧宅里的老人,依着墙门放了把老藤椅,悠哉悠哉乘着风凉,嘴里自言自语,“有铜钿还是住新房子惬意”。

却是无心地随口说说,眼里不见丝毫的艳羡。

新苑里的年轻夫妇站在阳台讲闲话。

男的说,“我跟姆妈讲,老房子推推倒重新再起,伊讲还是老房子接地气,好讲歹讲全不肯答应。”

女的嗑着瓜子,接道,“依伊的心想也蛮好,空调吹的骨头疼,还是小辰光的穿堂风风凉。”

男的点点头,“灵咯。”

生在江南,没有弄堂的童年是遗憾的。

芦墟古镇的弄堂有几条?外人怎么数也数不清。

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也要想上一阵,依着典故一条条掰着手指头跟你说。

“老早里厢有混堂(澡堂)的,叫混堂弄;七拐八拐的那条叫做九曲弄;南黄家弄么,是以前做糕点的‘黄生禄斋’一家人住的;石牌里,早年间弄堂口有石牌坊……”

古镇的弄堂很少有直挺挺的,一头钻进去,九曲十八弯,明弄套着暗弄,胆小的人就不敢往前走了。

弄堂里也是搞不清方位的,七绕八绕出来的时候,或许离你进来的弄堂口不足百米,却有了不知身在何处的茫然。

有的弄堂会从人家的堂屋穿过,小孩子调皮,三五结群从里面闯过,嘻嘻哈哈吵到了里屋睡觉的主人。

那人大喝一声,“小棺材!”

小孩子连忙捂着嘴,相互挤眉弄眼,蹑手蹑脚蹿出去。

到了外面又放肆起来,故意放大了嗓门,喊那家人的绰号,叽里哇啦笑着又撒腿跑远。

弄堂“闯关”的游戏,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一代代人乐此不疲的童年。

家里的大人自然不会担心小孩子会迷路,古镇的弄堂不管你怎么走,总归有一头是朝着大街的。

芦墟古镇曾经阔气过!老人们说到祖上的荣耀时,肯定要拿保存至今的两座跨街楼说事。

从宋代起,芦墟就已经成为繁华的市贸集镇,宋元明三朝都设有汾湖巡检司署衙门,至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

古镇上商铺民宅的门户,都朝着市河的方向建造,原先为照顾下雨天买卖方便,商家在大门与河岸之间搭起廊棚,供人避雨。

后来,生意做大了的商户,干脆把廊棚改做了两层楼房,楼上住人或是堆放杂物,楼下留出道路供人行走,于是形成了跨街楼。

历经岁月风霜、战乱天灾,芦墟古镇现在仅存许氏和沈氏两幢过街楼。

靠河的一侧,还留着往年泊船运输货物的河埠头,另一侧依旧做买卖。

针头线脑、五金工具、南北杂货,城里超市买不到的玩意,还能从这里淘到。

这里的过街楼我不曾上到二楼看风景,却勾起我对少年的一些记忆来。

那时,我所生活的小镇,也有一处过街楼。

孩童顽皮,欺负楼下住的是个孤寡的哑巴,不打招呼就从他家爬上楼去。

楼上无非是些无人要的杂物,年节时唱戏班子暂存的道具,逼逼仄仄周转不开身子。

情窦初开却不懂表达的年纪,总是站在过街楼上,推开窗户,等着心仪的女孩经过,发出夸张又怪异的声响。

女孩总是低着头匆匆跑过。

后来同学聚会,她还“记着仇”,“那时你真是讨厌,还拿瓜子壳砸我!”

苏州的民间美食很怪,大都藏在巷弄老街犄角旮旯的地方。

时光在芦墟古镇兜转了2500年,要是找不出一二美食,也实在说不过去。

对于吃,我并不在行,只是那日有当地朋友热情相邀,“有家馄饨味道特别赞,是我们这边的网红美食。”

面食,我一向是不感冒的,但做人不能太孤僻。

吃货的道理是,“什么都能放下,但不能放下筷子。”

我的道理是,“不负如来不负卿”。

打小在古镇长大的朋友,说起芦墟的美食来,都不带打个格楞的。

腌菜心、鸡汤笃面筋、笋干烧肉,东南街跨街楼一带的小吃店,馄饨、油条、生煎包。

我们去的是一家叫做“大块头”的馄饨店。

馄饨是按个卖的,以前八块钱可以吃十个,现在是一块钱一个,榨菜、炸排骨、荷包蛋另外收费。

朋友说,这家的馄饨他每周都要来吃一趟。

这馄饨,皮厚,但馅料满足的,成年人一般要十个就吃饱了。

或许真的是没有美食家的底子,囫囵吞下,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

朋友还在细嚼慢咽,我无聊地四处打量。

店铺保持着五六十年代的装修风格。

几张长桌,几条长凳,吊扇在头顶咿咿呀呀旋转。

老式的电视机挂在墙上,播放着很有年代感的《神雕侠侣》。

到了夜晚又重回了一趟古镇。馄饨店还开着,老旧的房子,昏昏的门窗透着黄晕晕的光。

没来由的,有了一种归家的感觉。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苏州10052
芦墟古镇,总有几分乡愁在心头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苏州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苏州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苏州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苏州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江苏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