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4

2023秋冬季游江苏(三)苏州篇

天数:19 天 时间:11 月 和谁:夫妻

这次出行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赏秋,游过了南京、游过了扬州、再游过了无锡,本来打算返程了,可转头一想,正值天平山最美季,从无锡到苏州只有半小时的火车车程,加上天气不错,何不又顺路游苏州呢?于是乎12月3日傍晚我们来到了苏州,入住观前街附近的百德精品酒店,选择住这个地段的酒店是因为这里距离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平江路等景区都比较近,步行去景区也不远,而且这里离地铁站、公交站都不远,觅食也方便。我们在苏州玩足四天,还留下了不少景点下次游览,再见了,美丽的江苏,12月8傍晚我们平安到家,历时19天的江苏游结束了。

天平山风景区

苏州天平山风景区:天平山为国家太湖名胜区木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苏州城西约14公里,西距苏州古城8.5公里(公路里程为15公里)。占地面积77公顷,山高海拔201米,为天平、灵岩景区诸山中最高峰。因山顶平正,可聚数百人,故名天平山。枫叶满阶红万片,是以“红枫、奇石、清泉”三绝著称的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四大赏枫胜地是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长沙岳麓山、苏州天平山),又因历代皇帝、文人频频前来,且留有古迹,造就了名闻遐迩的天平胜景。在众多名人古迹中,尤其以范仲淹最为多而名,因此也成为了人们探寻名人踪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地。当阳光透过枝叶洒在仍旧翠绿的草坪上,如梦如幻的人间美景着实醉人心,亭台、碧波、奇峰、怪石镶于其间,即便不是仙境也胜似仙境,上百年的枫香树380余株,其中树龄大部分树龄超过四百年的更是成为整个景区的亮点,秋日经霜,层林尽染,树上、树下、地面、水中、铺天盖地的红叶、黄叶、绿叶是你满眼的风景,这里是上帝打翻了的调色板,这种色彩斑斓的美怎不吸引人们不远千里前来观赏呢?我们来天平山赏枫真是不虚此行啊!天平山赏枫不需登山,枫树都在山脚,山脚有几口池塘,枫树在水的衬托下更显灵动,四百多年的枫香古树,历经沧桑,红得灿烂、黄得妩媚!(门票:30元)

先忧后乐牌坊
古枫林
古枫林:这里有范允临从福建移来的古枫,树龄都有400多年,枝叶参天,叶子红时非常漂亮。
范仲淹纪念馆:里面介绍北宋范仲淹的生平和作品。
天平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
白云古刹也称白云寺,始建于唐朝。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范仲淹念祖墓在此,奏请为“功德香火院”。宋仁宗以山赐之,敕赐寺额,遂成范氏家庙。
美景当前,老先生也是醉了。
岁寒堂前有两棵松树,范仲淹喜之,取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之意象,故命名为“岁寒堂”,并赋诗三首,其一为《岁寒堂》,其二为《君子树》,其三为《松风阁》。
来燕榭、“范氏迁吴始祖唐柱国丽水府君墓门碑”石牌坊

图左边是来燕榭:因天平山有飞燕低徊之景,故取僧•斯值的“无风山自由,有主燕还来”诗意而名。来燕榭平面呈正方形,以亭为中心,亭内悬有“听莺阁”匾额。来燕榭下方便是翻经台,此处凿池为台,相传为范仲淹母亲晾晒经卷之处。

图右边是“范氏迁吴始祖唐柱国丽水府君墓门碑”石牌坊,进入便是立着石羊、石虎、石马的甬道和范仲淹高祖范隋墓。

范参议公祠
这棵枫香树的树龄已经有420多年了。
坐在枫香树下休息是很惬意的哦!
天平山山脚有好几个池塘,美景倒影在池塘里如人间仙境。
高义园的“高义”之名为乾隆念范仲淹创立义庄所题。屋正中悬有“高义园”乾隆御赐蟠龙金匾,壁间置御碑两块,上刻乾隆南巡御诗二首。
高义园牌坊
木渎古镇

游览完天平山,下午二点我们顺路来到了吸引乾隆皇帝到过六次的地方——木渎古镇,木渎古镇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木渎古镇,依山而筑,傍水而居,风景名胜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是江南唯一的中国园林古镇,有“吴中第一镇”之称。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淦先生故居严家花园,乾隆民间行宫的虹饮山房,灵岩山馆、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其中严家花园为江南名园,为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故居;虹饮山房是乾隆民间行宫,内有二十道清代圣旨,弥足珍贵。其深厚的文化蕴积,幽雅的园林环境,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深深吸引我们,可惜时间有限,我们只游览了严家花园。

木渎古镇
木渎古镇
木渎古镇永福桥
木渎古镇永安桥
木渎古镇
木渎古镇
木渎古镇明月寺:位于严家花园东侧,建于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迄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寺庙附近原有一大片梨树林,每逢初春,“千树万树梨花开”,成为古镇一景。明月寺建筑颇具特色,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的布局结构与近在咫尺的灵岩山寺相仿。
木渎古镇依山而筑,傍水而居。

严家花园介绍:

严家花园,地处木渎镇山塘街王家桥畔,为清光绪年间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祖父)的故居。花园占地16亩,中路为五进主体建筑,依次为门厅、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和眺农楼,其中第三进的尚贤堂为苏州罕见的明式楠木厅,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严家花园的厅堂建筑宏敞精丽,园区建筑精巧活泼,楼阁亭轩廊榭错落有致,体现出造园者精湛的造园艺术。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努力,前后历时一百七十多年,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底蕴,都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名园风范。1935年,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两赴此园,流连忘返,对严家花园的布局与局部处理极为推崇,认为是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门票40元)

严家花园门厅

严家花园的前身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古诗源》编者沈德潜的寓所。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有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诸胜,一时题咏颇盛。龚自珍对此园有"妙构极自然,意非人意造","倚石如美人"等溢美之句。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渎首富严国馨(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祖父)买下端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

严家花园怡宾厅

怡宾厅介绍:三间坐北朝南的建筑是羡园轿厅,厅内后步梁上挂着“怡宾厅”匾额,意指轿厅是接待宾客之处。轿厅屏风上挂有一幅《羡园揽胜图》,两边墙上陈列着《严氏家族史馆》的资料。

海棠花轿

海棠花轿分轿顶、轿身、轿座三部分。全轿由六百五十块银杏木雕花板拼接而成,全部木榫衔接。轿身镂雕有“百子闹春”、“五子夺魁”、“麒麟送子”等吉祥图案,四面镶嵌的玻璃上配有“鲤鱼跳龙门”、“鹤麓同春”等吉祥彩绘图纹。

严家花园尚贤堂

严家花园尚贤堂为苏州罕见的明式楠门厅,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木础石质,典雅古朴;楠木直柱,圆润柔和;雕刻简洁疏朗,色调淡雅素净,具有实用和审美功能。

严家花园尚贤堂屋顶雕塑
严家花园尚贤堂

尚贤堂系明朝建筑,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木础石质,典雅古朴,楠木直柱,圆润柔和,雕刻简洁疏朗,色调淡雅素净,具有实用和审美等功能。堂名“尚贤”,寓意园主追慕前贤之意。严家花园的厅堂建筑宏敞精丽,堂堂高显,显示出严正的气度和性格。

严家花园楼阁亭轩廊榭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体现出造园者精湛的造园艺术。
严家花园楼阁亭轩廊榭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体现出造园者精湛的造园艺术。
严家花园楼阁亭轩廊榭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体现出造园者精湛的造园艺术。

假山是四季小景区的一大重要部分,分别用青石和黄石堆砌而成,特别是夏景区里的假山体量最大。园中的假山都模仿自然山水形态,表现峰峦崖壁、洞壑沟谷的天然形象,属于堆秀流派。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

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3.5公里,海拔34.3米,景区面积72.8公顷,核心景区面积15.97公顷,向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已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标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国家重点公园。(门票60元)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为旅游者到苏州的必游之地。景区主要分三个部分,千山、千人石和山顶。每个部分都有很多值得观赏的风光、人文景点,最为著名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岩寺塔及断梁殿、埋有吴王阖闾墓葬之谜的剑池、汇集苏派盆景精华的万景山庄、剑池和千人石。

苏州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
二山门(又称断梁殿)为元代建筑,其结构尚承袭了宋代建筑的特色。

断梁殿:就是虎丘二山门。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重新修整虎丘山寺,新建有“断梁殿”之称的二山门。此山门粗看也就是普通的山门形式,但是在门内仰头一看,发现此山门的正梁是断开的,有明显的接缝。细看断梁殿会发现从正梁之下生出二十四根“琵琶木”,把整个屋顶的重量分解到立柱和墙体上,构思极其巧妙。明摆着,这建筑师在显本事。这样的建筑全国只此一家,独一无二。这不能不叹息前人的敢想和巧思。

二山门
二山门的脊桁为两段圆木相接而成,故俗称“断梁殿”。
拥翠山庄

拥翠山庄:建于清光绪年间,在墙虎丘拥翠山庄的二边刻有“龙、虎、豹、熊”行草大字石刻四方,苍劲有力,气势磅礴。相传为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桂林陶茂森所书,由他处移置于此。拥翠山庄是苏州唯一一座无水的园林,它是晚清赛金花丈夫、苏州状元洪钧发起兴建的,这座建筑总平面呈纵长方形,占地一亩多。结合虎丘山的天然山坡所建,为台地园格局,依山势分四个层次,每层布局不同,景色富于变化,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

冷香阁

“冷香阁”这三个字是华阳冷香阁洪衡孙所书。冷香阁是虎丘喝茶观景的最佳场所,在庭院里种植上百棵红绿梅树,每到初春的时候一阵阵香味迎面扑来,风味情韵不在光福香雪海之下,因这里面积比香雪海小,故又称“小香海”。

第三泉

第三泉:相传被封为“茶圣”的陆羽在贞元年间来第三泉到虎丘,挖了一口井,以这口井中的泉水作标准,对比各地水质,写了我国第一部《茶经》,由于井水清冽、味甜,被陆羽命为“第三泉”,这池四周石壁赭色,纹理天然,秀如铁花,所以取苏东坡“铁华锈崖壁”诗句又称它为“铁华崖”。

石观音殿遗址

北宋天圣年间,湖州石观音殿遗址臧逵臧宁兄弟侍奉双亲十年如一日。臧逵积劳成疾,经济拮据。他洁斋诵观世音菩萨名号,晚上梦见白衣人针其耳,毛病马上好了。臧逵善画,臧宁精刻,俩人发愿雕观音像,但不清楚具体的模样,有一天臧逵又梦见了白衣仙人,醒来连忙追忆,所绘大士容貌清秀,慈祥可亲,体态健美,神态庄重,使人肃然起敬。时人看了无不称好,谓之应梦观音,传为佳话。

石观音殿遗址
二仙亭

二仙亭:在千人石北侧,得名于陈抟和吕洞宾曾在此下棋的神话传说。石亭原为宋代建筑,清嘉庆年间重建,全用花岗岩石材。石亭雕刻精细,亭内石碑刻有陈抟、吕洞宾二仙的神像,亭石刻挂落有双龙戏珠等浮雕精品。

虎丘剑池

“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是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书。颜体素有“蚕头燕尾”之称,造诣极深。当年他写这四个大字之后,经过很多年“虎丘”二个字逐渐断落湮没,到了明代苏州太守马之骏命令著名的石刻大师章仲玉将虎丘二字进行描摹扑刻,但是后人看来总觉得“虎丘”二字没有“剑池”二字写得那么好、那么漂亮,所以有“假虎丘真剑池”之说。

剑池石壁上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崖左壁有篆文“剑池”二字,传为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

 进入“别有洞天”圆洞门,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气象为之一变。举目便见两片陡峭的石崖拔地而起,锁住了一池绿水。池形狭长,南稍宽而北微窄,模样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当阳光斜射水面时,给人以寒光闪闪的感觉,即便是炎夏也会觉得凉飕飕的。水中照出一道石桥的影子。抬头望去,拱形的石桥高高地飞悬在半空,此情此景显得十分奇险。石壁上长满苔藓,藤萝野花又像飘带一样倒挂下来。透过高耸的岩壁仰望塔顶,有如临深渊之感。这就是名闻中外的古剑池遗址。据方志上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唐代李秀卿曾为“天下第五泉”。

双井桥位于虎丘剑池上,建于南宋,为单孔拱桥,桥面由块大青石板铺就,高悬剑池上方十数米处,桥上有两个并列的圆孔,可以用吊桶向下提水,是虎丘著名的历史景观。

千人石

千人石在虎丘山剑池旁,相传南朝 ,梁代高僧"生公"说法于此。这千人石还有两个传说:一说是,晋代高僧竺道生云游到虎丘,在此讲经说法,有千人列坐听经,遂取名"千人石"。由于太守下令不准百姓前来听经,生公"乃聚石为徒",继续讲经。其时百鸟停鸣静听,虽时值严冬,白莲池中千叶白莲一齐开放吐香,群石点头。所以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成语。另一传说是,吴王阖闾葬后,怕工匠泄漏秘密,杀工匠千人于此,故名"千人石"。

点头石

点头石:是我国晋代著生公讲台名高僧竺道生,当时他主要阐述涅磐经,宣扬“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和“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但是为旧学所不容,遭到排挤,将他贬出京城,于是他到处云游来到虎丘,在这里讲经,当时听他讲经的人很多,当他讲到一切恶人皆能成佛时,其中有一块石头突然之间向他微微点头示意,意思仿佛是说“我懂了。”这块石头就是池中的点头石, 当时正直严冬,但池中的白莲花却竞相开放了,池水也盈满了,所以有“生来池水满,生去池水空”,“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白莲花开”的说法。

走进“入解脱门”就到剑池上方飞悬在半空的拱形石桥上,这座桥叫双井桥,站在双井桥上俯瞰剑池、千人石等景点。
穿过此门即可到虎丘塔
虎丘塔

虎丘塔(云岩寺塔)现残高48米,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腰檐、平座、勾栏等全用砖造,外檐斗拱用砖木混合结构。现塔顶轴心向北偏东倾斜约2.34米,塔身最大倾斜度为3度59分,据专家推测,因塔基岩在山斜坡上,填土厚薄不一,故塔未建成已向东北方倾斜,但斜而不倒屹立千年,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虎丘塔(云岩寺塔)现残高48米,为八角仿木结构楼阁式七层砖塔,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腰檐、平座、勾栏等全用砖造,外檐斗拱用砖木混合结构。现塔顶轴心向北偏东倾斜约2.34米,据专家推测,因塔基岩在山斜坡上,填土厚薄不一,故塔未建成已向东北方倾斜,但斜而不倒屹立千年,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御碑亭

宋时称”御书阁“,元时为妙庄严阁,后毁于大火。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改建为御书亭,康熙、乾隆两帝南巡,皆驻虎丘山,奉有宸墨,就此处建御碑亭,现亭中有御碑三块,分别是康熙、乾隆的御制诗文。

御碑亭中有御碑三块,分别是康熙、乾隆的御制诗文。
五贤堂是为了纪念唐宋五位贤人而建的。所谓“五贤”就是指唐朝的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和宋朝的王禹偁、苏轼。
大殿

大殿:是虎丘云大殿岩禅寺现存唯一的一座佛殿,原先这里是宣扬禅宗的场所,这里现在是以小乘教的陈列方式排列的。大家一起往下走,一共要走五十三个台阶,有这么一个说法“五十三参,参参见佛。”也就是说无论你走在哪一个台阶,或台阶的哪一层,回头都可看到中间的这位菩萨。据说善才童子一心想成佛,他向每一位师傅跪头求教,但是拜了五十二个都未能成功,后经文殊菩萨点化,拜观音菩萨为师,终于成佛,这正好是第五十三个师父。

试剑石

试剑石:相传,春秋时期,吴王阖闾为了争霸天下,召来了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师干将 莫邪夫妇为他铸剑。满期那天,他提着“莫邪”剑来到了虎丘山,将此剑献给了阖闾,阖闾为了试其剑的锋利,对着这块石头手起剑落,就将这块石头一劈为二,这就是有关试剑石的传说。当然我们大家都知道再锋利的剑也不可能把这么一块石头一劈为二,事实上,这块石头是典型的火山喷出岩的凝灰岩,久经风化,沿着裂隙形成这样一条大缝,酷似剑劈。

憨憨泉

这里有一段憨憨泉美丽的传说,憨憨是我国梁代著名的高僧,当时他的眼睛不好,患有目疾,也就是现在说的“白内障”,虎丘山的方丈因为可怜他,收他做一个挑水和尚,但是当时挑水的路很远,有一次他挑水途经这里,因为感到累,于是就坐在这里休息,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在梦中它梦见一位高僧对他说这里有一泉眼可通大海,醒后他就用双手触摸这片地,在这里摸到了一些青苔,他想有青苔就说明这地下一定有水,于是他用挑水的扁担在这里挖,大约挖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一脉泉眼涌了出来,治好了憨憨的眼睛,因这口井是他所挖所以取名为“憨憨泉”。

万景山庄

万景山庄:在虎丘山东边山麓,为近年新辟,又称“盆景园”。园内陈列有数百盆娇娆多姿的古桩、水石盆景,集苏派盆景艺术之大观,园内地形起伏多变,岗岭边绵,松声塔影,景色优美,堂榭轩馆,亭台廊阁,与自然山林融为一体,富有园林雅趣。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包括2006年起开放的新馆和太平天国忠王府古建筑(旧馆)两部分,整个博物馆就像一座小园林。在新馆内,可以看到从远古到近代的陶器、玉器、书画等文物;在忠王府内,还能看到秀丽典雅的“苏式彩绘”。馆内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4个富有苏州特色的常设展览。这里收藏了许多发现自虎丘塔和瑞光塔的文物,其中不得不看的是陈列在“吴塔国宝”的两件镇馆之宝,一是“越窑秘色瓷莲花碗”,由碗和盏托组成,大瓣莲花浮雕十分高雅,晶莹润洁;二是“真珠舍利宝幢”,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璀璨夺目。参观游览苏州博物馆不需要购买门票,但需要提前到苏州博物馆官网预约,凭身份证入场。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大门是入口,这座新馆建筑,它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有着传统的苏州园林风格,高低错落,深灰色屋面与白墙相配,清新雅致。屋顶上金字塔形的玻璃天窗让博物馆内充满自然光线,在大门、天窗廊道、凉厅及各展厅都可以看到这个特点。馆中还有庭院、水池、石桥,既传统又现代。漫步在新馆庭院中,蓝天、白墙、绿竹、清水,十分惬意,走在石桥上还能看到白墙下用砂石堆砌而成的画,很有特点,游人纷纷驻足拍照留念。

走在石桥上可欣赏这副在白墙下用砂石堆砌而成的画,山、石倒影在水中,宛如穿越前方的名山大川。
走在石桥上可欣赏这副在白墙下用砂石堆砌而成的画,山、石倒影在水中,宛如穿越前方的名山大川。
真珠舍利宝幢

真珠舍利宝幢介绍:1978年在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中发现,存放在两重木函之中。黑色外木函正面有两行白漆楷书“瑞兴院第三层塔内真珠舍利宝幢”。内函四壁彩绘四大天王,内壁墨书“都勾当方允升妻孙氏十娘”等题铭和“大中祥符六年四月十八日记”等题记,证之为北宋遗物。宝幢主体部分由楠木制成,分为须弥座、幢殿、刹三部分。两件镇馆之宝之一。

越窑秘色瓷莲花碗

越窑秘色瓷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凸起,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造型工致,端庄有姿,釉色捩翠融青,莹润内敛,呈现出美玉般的温润感,就如陆龟蒙所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秘色瓷莲花碗被定为五代秘色瓷标准器和代表作。两件镇馆之宝之一。

碧玉蟾

碧玉蟾介绍碧玉为材,玉质细腻致密。立体圆雕蟾蜍,双眼鼓突,肌肉有力,三足着地,全身满布瘰疣,惟妙惟肖。整器取材硕大,造型自然生动,刀工圆润、琢磨考究。蟾蜍常被古人视为神灵,可使人羽化成仙、超然物外,三足蟾又被传为利财生金之灵物。此件由整块碧玉雕琢而成,重达25.5千克,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一直被供奉于苏州玉业公会周王庙内。

苏州博物馆展品
苏州博物馆展品
苏州博物馆展品
苏州博物馆展品
苏州博物馆展品
长三角非遗系列之朱炳仁熔铜艺术展
苏州博物馆旧馆: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是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座太平天国王府建筑。
苏州博物馆旧馆: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是保存至今最完整的一座太平天国王府建筑。
太平天国时的古建筑(古戏台)
此植物树龄已经有480多年了,由文衡山先生亲手栽种于苏州博物馆旧馆内。
栽种于苏州博物馆旧馆内的古木瓜树,树龄326年。
太平天国忠王府是在拙政园旧址上兴建的,整个建筑雄伟壮丽,布局严谨,曲折宽敞。现在忠王府大门是苏州博物馆的出口,也就是说: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入口,旧馆是出口。
寒山寺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四百余平方米。寒山寺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名僧寒山、希迁两位高僧创建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因唐代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而闻名天下,历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是有名的祈福胜地,每天来寺中撞钟进香、祈求平安的信徒络绎不绝。我最初对寒山寺的认知也是来自《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古诗。(门票:20元)

普明宝塔是“一寺标帜”,是塔院的主体建筑,是寒山寺的最高点,远远就可看见。

普明宝塔塔顶的塔刹高9.6米,相轮直径2.4米,由覆钵、仰莲、相轮、华盖、三花蕉叶、宝珠、刹链,风铎等组成,重约12吨,黄铜铸就,外贴金箔,日光映照,光华夺目。

寒山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十里枫桥西南不远处。座东朝西,门对古运河,旧临官道今属江苏苏州金阊区枫桥镇。

寒山寺主要由大雄宝殿、钟楼、碑廊、藏经楼等建筑组成。大雄宝殿内高大的须弥座以汉白玉雕筑,座上安奉释迦牟尼佛金身佛像,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是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在碑廊可见到“江南四大才子”中的文征明、唐寅所书碑文的残片,还有岳飞、康有为等名人的诗碑,而清末知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枫桥夜泊》更是寒山寺中的经典。寺内的钟楼更是“夜半钟声”的来源之处,宏亮悠扬的钟声是寒山寺的象征。

”寒山“二字由祝枝山写的,方丈请祝枝山题词,祝枝山要一字千金,方丈只有两千金,所以,祝枝山只写了两个字,后来陶渊明的后人陶浚宣写”寺“字是免费的,但条件是在后面写上他的名字。
寺院以普明宝塔为中心,它是四方五层的阁楼式唐风建筑,“层阁复叠,翼然若飞”,引领着寒山寺的天际线,也是建筑中的精华,有人评价是“伽蓝之妙,以此为最”。
寒山寺钟苑为寒山寺景区新延伸区域,苑内有大钟大碑两个建筑。形成以普明宝塔、大钟楼、大石碑为主线的南北中轴线。其中大钟楼内安置华夏最大的108吨佛钟一口,高度达16米高的诗碑。皆为吉尼斯纪录。凭寒山寺参观券免费参观!
寒山寺正殿

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总共有四间房,房高12.5米。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角舒展。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这里包含着一个宗教传说:有一次中国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纷争,较量看谁的经典耐得住火烧。佛徒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安然无损。为颂赞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资纪念。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居士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须弥座用汉白玉雕琢砌筑,晶莹洁白。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神态安详。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乃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佛像背后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画像中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都是被头散发,憨态可掏,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的真迹。

藏经楼介绍:藏经楼系原收藏陈放经书处,楼屋顶有《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的雕塑像。一楼内墙壁上嵌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系禅宗),还嵌有董其昌(1555一1636,上海松江人,明代杰出的书画家)等人的书法碑刻。

寒拾殿介绍:寒拾殿位于藏经楼内,楼的屋脊上雕饰着《西游记》人物故事,殿中立有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其中寒山执一荷枝,拾得捧一净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乐状,显得喜庆活泼。塑像背后嵌有千手观音画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状元石韫玉的篆书“现千手眼”,殿内左右壁嵌有南宋书法家张即之所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中国佛协赵朴初赐题塔名: “普明宝塔”,塔内供奉有佛祖的塑像,每层有楼梯可上下通达。我们拾级而上,登至塔顶,凭栏远眺,远山近水,山村城郭,吴中美景尽收眼底。

普明宝塔介绍:普明宝塔是“一寺标帜”,是塔院的主体建筑,是寒山寺的最高点。普明宝塔于1996年10月30日重建竣工开光,总高42.2米,占地约3000千方米,平面呈回字形,它是四方五层的阁楼式唐风建筑,“层阁复叠,翼然若飞”,引领着寒山寺的天际线,也是建筑中的精华,有人评价是“伽蓝之妙,以此为最”。普明宝塔使我国绝迹多年木构唐塔在中华国土、吴中胜地再显盛唐风采。塔外四周塔檐下悬挂有108个风铃,阵风吹过,铃声悦耳,增添了几分动感和灵气。东南西三面塔上挂着“拈花微笑”、“无量寿佛”、“明心见性”、“无上菩提”、“佛光普照”、“如入禅定”等牌匾。

中国佛协赵朴初赐题塔名: “普明宝塔”
法堂

普明宝塔北对法堂,法堂坐北朝南,堂前池水环绕,水上凌空架露台,露台有桥与宝塔相通。

法堂前池水环绕,水上凌空架露台,露台有桥与宝塔相通,游人可在露台上欣赏、投喂池里自由自在的鱼儿。
寒山丈室
碑廊里有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重点保护。
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

在寒山寺的碑廊里,有一块石碑上面镌着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块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诗碑,已成为寒山寺中的一绝。寒山寺诗碑高约3.5米,宽约1米。

寒山寺对面

 

枫桥是一座横卧在古运河上的单孔石拱桥,与寒山寺前的江村桥遥相呼应。《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枫”指的是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夜泊处
枫桥夜泊处

这里是当年张继客船夜泊处,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刻于此是由明初著名书法家沈度所书的真迹。明初书法家沈度是最早书写《枫桥夜泊》的名家。

在寒山寺外的枫江景区望普明宝塔
铁铃关紧邻枫桥及大运河,毗邻寒山寺。关门外即为枫桥和大运河。

铁铃关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西郊,紧邻枫桥及大运河,毗邻寒山寺,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关门外即为枫桥和大运河。

铁铃关由城楼

铁铃关由城楼、关台等组成,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又称枫桥敌楼,为苏州"三关"之一(另两处为浒墅关、金阊关,今已毁),是明代抗倭斗争的重要遗迹。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次年改建上层为文星阁。其后年久失修,阁楼颓毁,雉堞、女墙、射孔等都已倾圮无存。1949年4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85、86师击溃了枫桥、铁铃关一线的守敌后,由此进入苏州城。1963年铁铃关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后,曾维修加固。1986年至1987年大修时加固关台拱门,重砌雉堞,并建单檐歇山顶单层楼阁3间于关台上。关台正面宽15米,纵深10.2米,高7米。正中辟拱门,门洞上刻"铁铃关"三字。关门内南北壁面均辟大小拱门各一,内砌登关砖级,并有驻军洞。关门外即为枫桥和大运河。

铁铃关
铁铃关正中辟拱门,门洞上刻"铁铃关"三字。关门内南北壁面均辟大小拱门各一,内砌登关砖级,并有驻军洞。
西园寺

西园戒幢律寺,简称西园寺,坐落在苏州城西阊门外,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距今已有700年历史。寺内古木幽深,梵宇重重,绿茵曲水,鸟语花香。现存殿宇多为清末民初所建,是苏州市内规模最大的寺院。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有面阔三间的牌坊、山门、金刚殿、放生池、大雄宝殿、藏经楼。出金刚殿东侧有观音殿,西侧有罗汉殿。寺中还有念佛堂、法云堂、客堂、斋堂、库房等建筑。藏经楼中藏有完整的《龙藏》四部,后送给香港宝莲寺一部,元朝善继法师血书的《华严经》等佛经八万余册。西园寺是一座规模完整、殿宇宏伟、佛像庄严,又兼有园林特色的大型寺院。(门票5元)

西园戒幢律寺,简称西园寺。
拙政园

苏州拙政园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园林,位于苏州市市区东北部的环城东路。拙政园原名耦园,始建于明朝乾隆年间,是一位名叫姚馥的财主所建。后来,该园先后经过多次改建和扩建,成为一个规模宏大、格局精致的园林,被誉为“江南园林之冠”。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一座,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又与狮子林、沧浪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占地面积约为14.3万平方米。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位于苏州平江区东北街,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园以山水为主,西园以林木为主。整个园林的布局主题是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整个园林的设计十分精巧,游览起来可以说是“一步一景”,处处体现着江南水乡的韵味。园中小径曲折,从一重重门廊、镂空图案的石墙,到每个亭子、每扇窗户都不雷同,而且与树木花草搭配得恰到好处,构成一幅幅如画般的风景。(门票70元)

兰雪堂
兰雪堂

兰雪堂介绍:取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北向饰翠竹图。

缀云峰

缀云峰介绍: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

拙政园里可遇到很多穿汉服的游客,很有穿越的感觉哦!
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回廊
听雨轩

听雨轩介绍: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在这里无论春夏秋冬,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玲珑馆

“玉壶冰”横匾摘自南朝鲍照“清如玉壶冰”之诗句。馆内窗格纹样及庭院铺地均用冰裂纹图案。馆内还挂有晚清王文治所撰一联“林阴清和,兰言曲畅流水今日,修竹古时”。玲珑馆是拙政园的枇杷园中主要建筑,坐东朝西。南向有曲廊通向听雨轩小院。馆侧栽有凤尾细竹。这一风景格局颇有宋人苏舜钦诗“月光穿竹翠玲珑”之意境。

绣绮亭

绣绮亭亭柱有 “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 之劝世联文,亭墙窗额复有 “晓丹晚翠”之匾,两侧还有“露香红玉树,风绽紫蟠桃”这样的应景之对。泛泛楹联匾额,远不如东墙之窗,总将枝枝琅玕,逸笔草草写将入亭。绣绮亭山下,编竹为篱,筑成花圃,内植牡丹只数十枝,等姹紫嫣红开遍,独登斯亭,犹可默吟绣绮亭的旧联——“人远忽闻清籁起,心闲频得异书看”“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感伤仕途险恶人生富贵,似这般,都付与假山假石。                                                  

笠亭

笠亭介绍:在扇亭后的土山上还有一小亭,称“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浑圆形,顶部坡度较平缓,恰如一顶箬帽,掩映于枝繁叶茂的草树中。

枇杷园:
塔影亭

塔影亭介绍:在留听阁,回头望塔影亭,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远香堂

远香堂介绍: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

波形廊

波形廊介绍:是位于西花园与中花园交界处的一道水廊,是别处少见的佳构。从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环池布局,分成两段,临水而筑,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

小飞虹景点

小飞虹介绍: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松风水阁

松风水阁介绍: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 当风吹过,松枝摇动,松涛作响,色声皆备,别有一番风味。

卅六鸳鸯馆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介绍为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 南厅因曼陀罗花即山茶花,而得名。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浮翠阁

浮翠阁介绍:为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阁”。

倒影楼

倒影楼介绍: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年间特建此楼以资纪念。此处倒影如画景色绝佳。

与谁同坐轩

与谁同坐轩介绍: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

波形廊
宜两亭

宜两亭介绍:宜两亭居于别有洞天左边的假山之上,是一座六角亭。当年,拙政园的中园和西园分属两家所有。西园主人堆山筑亭,可以在亭中观赏到他十分羡慕的中园景色,而中园主人在中花园亦可眺望亭阁高耸的一番情趣,借亭入景,丰富景观。一亭宜两家,添景更添情,传为一段佳话。

见山楼

见山楼介绍: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上层为见山楼,取自陶渊明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楼上远眺,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

见山楼
荷风四面亭

荷风四面亭介绍:亭名因荷而得,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一家人穿着汉服游拙政园就是一道很美的风景。
天泉亭

天泉亭介绍: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

狮子林

1、狮子林简介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景区多山,西北景区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2、建筑特色

狮子林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院燕誉堂甫以白、紫玉兰和牡丹花台为春景庭园。堂北庭园植樱花二株。小方厅为歇山式,厅内东西两侧空窗与窗外腊梅、甫天竹、石峰共同构成“寒梅图”和“竹石图”,犹如无言小诗,点活了小小方厅。九狮峰院以九狮峰为主景,东西各设开敞与封闭的两个半亭,互相对比,交错而出,突出石峰。再往北又有一小院,有黄杨花台一座。(门票30元)

门厅

门厅介绍:狮子林的门厅朝南,宽近20米,中有将军门,门槛高达94公分,两旁置有抱鼓石、浮雕狮子戏绣球和刘海钓金蟾。大门上方悬挂红底金字的乾隆御书“狮子林”匾。

大厅:原来的贝家祠堂。

大厅介绍:大厅是原来的贝家祠堂,厅前木栏杆上刻有凤穿牡丹图案,寓意“富贵无边”。正面是十六扇海棠花窗格和落地窗,裙板 上刻有花卉和蝙蝠捧寿图案,寓意“多福多寿”。廊左右分别有“敦宗”“睦族”的砖额,家族和睦相处的意思。祠堂屋檐上方有三个神仙,分别代表福、禄、寿三星高照,右边还有一个小孩,寓意子孙发达之意。

祠堂屋檐上方有三个神仙,分别代表福、禄、寿三星高照,右边还有一个小孩,寓意子孙发达之意。
大厅正中张挂巨幅国画《苍松图》,翠松扎枝,气势磅礴,为张继馨创作。画中松有五棵,隐含狮子林曾名五松园之意。国画上方“云林逸韵”四字为顾廷龙楷书,是赞扬狮子林的设计者之一倪云林的设计有虚静清逸的韵味。
燕誉堂

燕誉堂介绍:燕誉堂,取自《诗经》中“式燕且誉,好尔无射”。“燕”意为安闲,亦通宴;“誉”通豫,意为欢,即此为“宴请宾客的安乐之所”。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著名的鸳鸯厅,前厅常为招待贵宾,内“堂”为密友聚谈,女眷欢聚的地方。燕誉堂是全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

御碑亭介绍:乾隆共六次游览狮子林,此碑系乾隆第二次南巡(公元1757年),首次游览狮子林时所题的诗。
九狮峰

九狮峰介绍:九狮峰,由太湖石堆砌而成,因有拟态的九头狮子造型而得名。其整体气势雄伟,涡洞纵横,玲珑奇特,妙趣横生,不愧为狮子林众多湖石峰的代表之一。

指柏轩

指柏轩介绍:指柏轩,全名是“揖峰指柏轩”,为两层楼建筑,指柏轩体态高大,四周围廊,有栏杆围合。轩前古柏数株,与假山石峰遥相呼应,为狮子林主景之一。

指柏轩
指柏轩门口的假山:狮子林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狮子林内石峰林立
狮子林内石峰林立
暗香疏影楼

暗香疏影楼介绍:暗香疏影楼,取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楼依湖而建,一层为通道。上楼南面可欣赏到园内梅阁、五叠瀑布、听涛亭及400年的古银杏树组成园西部景区,古朴而幽静。

卧云室介绍:卧云室,出自元好问诗句“何时卧云身,因节遂疏懒”。整体为凸字形,两层,上、下各6只戗角飞翘,造型奇特,苏州园林中独此一“室”。楼阁周围空间极狭,似在石壁重重的山坳中。

真趣亭

真趣亭介绍:亭上方所悬“真趣”匾额,为乾隆御笔,亭内装饰金碧辉煌,绘有凤穿牡丹图案,雍荣华贵。三面设吴王靠,可在此小坐 ,悉心欣赏湖心亭、九曲石桥、石舫、飞瀑和连绵的假山远景。

真趣亭
石舫

石舫介绍:石舫即旱船,人称“不系舟”。系二十世纪20年代最后一任园主所建,中、后舱均为两层,四周安有86扇镶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

湖心亭:狮子林园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是布局精致、气息典雅、文化深蕴的寺庙园林。
狮子林的假山
见山楼介绍:见山楼,倚山临水而建,为两层建筑,登临此处可尽览园内山水佳景。
狮子林内的这棵银杏树的树龄已经有400多年了,枝繁叶茂,金灿灿的叶子,衬托着这古老的园林,更显典雅与华丽,焕发出勃勃生机。
飞瀑亭:建在瀑布旁,为方形卷棚歇山顶,置身亭中,流水潺潺,如闻涛声,故又名“听涛亭”。

 

留园

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合称中国四大名园,园内亭台楼阁、奇石曲廊,加上满园的绿意和一汪碧水池塘,一步一景,景致很是秀气。在这里,可以体会一种园林山水之间的平淡气息。

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僕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当时称“东园”。清乾隆末年被刘恕所得,扩建后改名“寒碧山庄”,时称“刘园”。清光绪初年,官绅盛康买下此园,改名为“留园”。

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小池塘)见长,围绕小池塘分布着可亭、远翠阁、曲溪楼等;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有佳晴喜雨快雪之亭、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等十数处建筑小品,号称“留园三宝”的冠云峰(太湖石)、楠木殿和鱼化石都在东部。下面重点介绍一下“留园三宝”:1,冠云峰形状瘦长,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是北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2,楠木殿位于五峰仙馆,殿内的柱子用楠木制作,但在抗战时受到了破坏,后来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3,鱼化石是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表面的纹理像一副山水画。(此宝因拍照水平问题,没能与大家分享,致歉)。

留园的北部和西部相对开阔。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池塘南部的涵碧山房与明瑟楼,是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总的来说,留园综合了江南的建园艺术,以建筑群划分空间,花园景色高低分布恰到好处,是一处小而精的园林,我个人很喜欢这里,如果是只能游玩苏州一个园林的话,我一定是推荐留园。虎丘、留园、木渎古镇这三个景区的游览路线相距不远,如果时间比较紧张的朋友可以一日游完。(留园门票40元)

留园大门口

留园大门口很小,一不留意会以为是一般居民家的门口。也许这就是园主人追求的大隐隐于市的低调吧。

留园门厅

门厅的中屏上镶嵌着一幅缀玉的留园全景图。这是1986年纪念苏州古城建成2500周年的时候,由扬州工匠用2500枚各类玉石薄片镶缀而成的。背面刻着的是俞樾先生所书的《留园记》。

看到上图中的“吴下名园”就显示了留园的不凡了。留园的身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由太仆寺少卿徐泰时修建,当时他买了两块地,百姓习惯称为“东园和西园”,后来徐泰时的儿子将“西园”捐给了戒幢律寺,由于人们习惯就叫成了“西园寺”。现在的留园是在“东园”的基础上修建的。后来徐泰时去世,“东园”也就渐渐荒废了。在清朝乾隆年间,刘恕得到此园,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理解,并改名为“寒碧山庄”,时人认为不太好记,就习惯性叫“刘园”了。后来盛康、盛宣怀父子得到了“刘园”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园子,依旧留下了“刘”的读音改为“留园”,意为留住园中之景,给人以无限遐想。今天的留园就是盛康、盛宣怀父子修建的留园为主。

五峰仙馆

五峰仙馆:留园的会客厅。这里的陈设体现了清朝的典型风格。此厅堂号称“天下第一厅堂”这是因为整个厅堂的柱子包括家具都是用上好的金丝楠木建成。但在抗战时受到了破坏,后来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留园三宝”之一五峰仙馆的楠木殿
“留园三宝”之一五峰仙馆的楠木殿
林泉耆硕之馆的北轩

林泉耆硕之馆介绍:林泉者,指山林泉石,游憩之地;耆,指高年;硕,有名望的人。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游憩之所。馆为一屋两翻轩,南北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南为圆梁,无雕花。窗及地坪方砖也有所不同,故又称鸳鸯厅。厅为四面厅形式,单檐歇山造,其北两角飞檐上塑有凤穿牡丹图案。建筑三开间九架屋,并环有走廊。馆为盛氏时所建。馆内有两匾,南“奇石寿太古”,北“林泉耆硕之馆”。“冠云峰赞序”屏门对着冠云峰

林泉耆硕之馆的南轩
林泉耆硕之馆
冠云峰

上图就是“留园三宝”之冠——冠云峰。冠云峰是一块太湖石,冠云峰高6.5米,因石巅高耸,四展如冠,取名“冠云”,它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是北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岫(xiu)云峰

岫(xiu)云峰在留园冠云峰的西北侧,是盛康时期从别处移来的。“岫云峰”即峰峦入云之峰,亦如乱云出岫,云雾缭绕的峰峦。该峰峰石高耸,肥瘦相宜,峰石上青而下白,峰奇若云绚,尤以透漏见长,石上孔洞若断若连,相互呼应,下面连成一弯曲深壑,曲折连贯,石上弹涡蜂洞众多,石体右上方携有“岫云峰”三个字。

这棵古树叫“广玉兰”,树龄130多年。
又一村

又一村介绍:“又一村”三字盛氏时即有,开始系指东面一片,即“花好月圆人寿轩”,“少风波处便为家”,“亦吾庐”这一范围,后开辟西部,通常指西面一带。因广植梅林,并有绿杨、桃杏、菜畦、豆架,富有田园风味,故名。

涵碧山房

涵碧山房是中部花园的一个主厅,“涵碧”取自于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的诗意。因为前面是临荷池,通常也称之为“荷花厅”。

雨过天晴图

雨过天晴图:有没有一种水墨画的感觉,这其实是一块大理石。这块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省的苍山中,直径1米左右,厚度仅有15毫米,是一块纯天然形成的大理石,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小蓬莱

小蓬莱介绍:此处在水池当中,蓬莱是传说居于海中的仙山,故借以为名。二面曲桥相连,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此处有黄石,刻有“小蓬莱”三字,系解放后新题。

至乐亭

至乐亭介绍:《阴符经》“至乐性馀,至静则廉”。昔王右军生平笃嗜种果,谓此中有至乐存焉。盛氏时亭外皆植果树,园主取名“至乐”,即袭此意,主人能兼永叔右军之乐,主人之乐至矣。今果树虽无,但此处景物疏朗,使人胸怀宽畅,心情快乐。亭为六合舍顶,系仿天平山范祠御碑亭略变形而成,解放后重建。

曲溪楼

曲溪楼介绍:曲溪,亦即曲水,此处为借用。建筑临水,二层,单檐歇山造,楼只有前半爿,下为过道,狭长,进深仅 三米 左右,南北长十余米。其下刘氏曾名“攸宁堂”,楼名曲溪,曲溪之名沿用至今。

断霞峰是留园众多湖石山峰中的精品之一,旁边的银杏树也不简单,树龄已经500年了。
500年树龄的银杏树。
古亭与古树交相辉映
盆景园里,有500多盆盆景,苍松古柏,栽在小盆里,虬枝横斜。
留园的盆景园旁有一片枫树林,美极了。
七里山塘街

苏州七里山塘景区又名七狸山塘,正式名称为山塘街,是江苏苏州金阊区一条有将近1200年历史的步行街,西起虎丘山下席场弄,东到阊门外古运河上的渡僧桥,全长3829.6米。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苏州人民为了感谢这位为民造福的大诗人,将山塘街称为“白公堤”。

自古山塘街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乾隆帝对七里山塘情有独宠,回京后在颐和园后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样修建了苏州街。

山塘街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商贸重地。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苏州逐渐成为我国东南地区的经济中心。而山塘作为沟通苏州城与京杭运河的要道,也一跃成为苏州比较繁盛的商贸重地。乾隆年间画家徐扬的《盛世滋生图》生动再现了当时苏州的繁荣市面。此图重点描绘了一城、一村、一镇、一街,其中的一街就是山塘街。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横跨河上的古桥有7座,竖贯堤上的古桥有8座,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此景区与西园寺较近,可顺路一并游览。(免门票)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
真趣园
古戏台

山塘古戏台是仿唐式的建筑,刚开始是以便祈祷万事亨通,国富民强而祭神的社戏演出场地,之后慢慢演化为庆祝传统节日,举行庙会的娱乐平台所。戏台两侧宅子橱窗陈列着世界自然遗产昆曲的剧图、脸谱和服装,戏台上还经常出现名人、票友摩肩接踵,为游人奉上精采的昆曲演出。

山塘古街

山塘古街总长360米。虽仅有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确是山塘的精粹所属,被称作“老苏州市的真实写照、吴文化的窗口”。 古街当中店肆众多、会所聚齐,具有苏州老字号采芝斋、五芳斋、乾生元等快餐店;也是吴韵茶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黄花梨木雕、石雕工艺品、刺绣图案等特点铺面,再现了当初山塘的繁荣昌盛。

通贵桥

通贵桥位于山塘河东端,山塘桥西北,是明弘治初建造的单孔石级拱桥。相传曾经有五彩祥云在桥上显现,一度名为“瑞云桥”。清光绪六年(1880年)虎丘清节堂、昌善局重修。现在保持重建后的古桥风貌。

通贵桥
玉涵堂

玉涵堂介绍:玉涵堂为明朝南京市吏部尚书吴一鹏故宅,始建明代嘉靖十年,至今已有五百年多的历史,占地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苏州市城边最大的古建筑群。吴一鹏故宅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房子现分四路五进,除主厅玉涵堂为明朝遗构,其他全是清朝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其大门临古街水巷,客厅亭台楼阁完备;庭院和主体建筑映衬,内有荷花池、庭院假山、船厅等,为江南地区名宅的楷模之作。 吴一鹏(1460-1542)是苏州山塘街人。明代弘治六年,吴一鹏考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之后干了正德皇帝的教师,嘉靖年间官至礼部尚书。

 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

几座弯月般的石桥,和两岸各一片白墙灰瓦的古宅。河边的宅院都依次挂出红灯笼,红灯笼同拱桥的身影一起映照在河水里,轻轻地荡漾着,让你不由得一声轻叹:这就是苏州。

岭南会馆

岭南会馆介绍岭南会馆位于山塘街136号,是苏州最早设置的会馆之一,明万历广东商人创建,清代重建,民国重修。《岭南会馆重修记》碑,现存市碑刻博物馆,建筑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清代的建筑风格。该会馆曾为惠群小学(后即山塘中心小学)校址,现为“江南制造府”使用,展示丝绸织造、刺绣桑蚕等非遗技艺。

冈州会馆

冈州会馆介绍: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创建,冈州,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新会商人在苏州主要从事芭蕉扇、葵扇生意,故俗称扇子会馆。2005年重建。

辣酱铺
姑苏美食——梅花糕很受游客青睐。
傍晚五点左右游客越来越多了。
御碑亭:清乾隆帝壬午年(1762年)游江南,到七里山塘曾御笔书写“山塘寻胜”;如今山塘寻胜御碑亭仍然保存完好。
山塘老街
来山塘街拍古装照的年轻人不少。
穿越
度僧桥

度僧桥介绍:位于北濠弄南,跨上津河。据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渡僧桥石刻”条考证,此桥始建于北宋至道年间,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僧元恺募款重建。桥西侧犹存桥联云:“天垂玉蝀同濠堑,地近金阊重股肱。”现为钢筋混凝土梁桥。

朝宗阁

朝宗阁介绍:朝宗阁既是寻根者的朝宗场所,也是“洪武赶散”移民文化的展示馆。阁内有阊门寻根组图、姓氏图腾展板、大型磨漆画洪武赶散图、迁徙线图等,门前还刻有99个各种书体的“根”字,寓意九九归一、认祖归宗。

唐少傅白公祠

唐朝宝历元年(825)大诗人白居易来苏州担任刺史。他组织民工疏通山塘河并顺势拓展了河提,供车马往来驱驰,自此,兼具交通旅游双重功能的山塘街就横亘在市区和虎丘之间了。如今在街道南端能看到百姓为感念白居易所建的白公祠。

山塘街夜景
山塘街夜景
山塘街夜景
山塘街夜晚,古城内的万家灯火将河道“点亮”,退却了白天的喧闹,更为幽静与古朴,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苏州阊门城楼

苏州阊门介绍:古时城中之西门,要塞之地,明清时期城门一带曾是全中国最繁盛的商业街。壮观的城门楼耸立在悠悠河水之上,下方车水马龙,船只来往,一派繁忙景象;周边经典的苏式建筑和悠久古迹,使得阊门地段的蕴涵更为丰富。作为苏州古城的必经之路,阊门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兴盛,成为游客们固定的经典拍照留念地点之一。

金鸡湖景区

金鸡湖,传说有金鸡落于湖中船上而得名。湖面面积7.4平方公里,水深平均2.5至3米,是中国最大的内城湖泊,盛产鲢、鳙、鳊、鲫等鱼类和青虾、河蚌等水产品,为苏州市重要的水产基地之一。金鸡湖景区是“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的集中展示和核心区,与园林古城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苏州旅游”古韵今风“的双面绣。金鸡湖景区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分为文化会展去、时尚购物区、休闲美食区、城市观光区、中央水景区五大功能区,金鸡湖景区蓝天碧水,绿地连荫、高楼倩影,拥有十大景观,14公里的环金鸡湖步道串连其中,还有5座风格迥异的水上浅桥,可让市民游客在湖中观景,游览湖畔风光,感受低碳生活,是本市居民和游客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们傍晚时分来到了李公堤,欣赏金鸡湖美景。       

金鸡湖
金鸡湖
金鸡湖
金鸡湖
李公堤游船码头
遥望国金中心
李公堤

李公堤介绍:李公堤是苏州金鸡湖中唯一的一条湖中长堤,全长1400米,建筑面积近二十万平方米。李公堤整体风格典雅精致,目前已成为苏州滨水景观休闲行业的新地标和苏州市区首家“中国特色商业街”。

金鸡湖
金鸡湖
金鸡湖
金鸡湖
东方之门
平江路

平江路历史街区在拙政园以南,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苏州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街区。整个街区以平江路为中心,这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全长1606米,东西两侧有悬桥巷、大儒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新桥巷等小巷,尤其东边还保留了多条水巷,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很有江南水城的特色。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中国大运河遗产点。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平江路很多评弹馆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苏州美食

苏州美食对广东人是非常友好的,口味基本相近,作为旅游城市,到处都有美食品尝,下面仅分享两家店铺及个人喜好的几种美食。

该店位于临顿路,他们家出品的生煎真心好吃,皮薄脆馅超多,味道很好。
小园楼大酒店:菜品品相好、味道佳,地道的苏州菜,很适合广东人的口味。这是我们几年前游南疆时结识的一对苏州朋友,他们在小园楼大酒店与我们相见,老朋友开怀畅饮,分享旅游心得,分外开心,珍惜友谊,感恩相遇。感恩旅行、感恩、感恩。。。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2023秋冬季游江苏(三)苏州篇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