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
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因为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携美女西施在这里赏月而得名。这样说起来,这座古村的历史可不得了。不过明月湾的规模不如陆巷,或许是因为这里没有出过位极人臣的状元郎吧。
我们担心今天游客众多,停车场车满为患,正在一处路边的停车场犹豫,对面出来一位村民要收费10元。我很意外,这里原来分明是免费的!况且,石公山和明月湾停车场的收费向来很便宜,只要5元,难道近半年来涨价了?距离景区还有三四百米的样子,我们还是直接把车开过去,竟然很幸运地找到了最后一个停车位,收费5元,不知道那边村民收费有没有物价局的标准。紧接着过来的一辆车就没这么幸运了,收费的保安笑着说我们来得巧,我们也暗叫幸运,不仅少走了三四百米,还省了5元钱,虽然这里买支冰棍也要6元、8元。
明月湾有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两街之间又有多条横巷,这种纵横交叉的格局,人称棋盘街。街面以花岗岩条石铺设,下面是沟渠,排水效果极好,“明湾石板街,雨后穿绣鞋”的说法,下雨天走在这条街上,软底的绣花鞋都不用担心会湿了鞋。
走进大门,小伙伴就发现门票不知道什么弄丢了。好吧,至少还进了门,虽然里面的小景点去不了,至少能看看这座古村落的样貌。小伙伴本身对这些古建筑的兴趣也不是很大,所以很爽快地表示可以自己在街上转悠。其实,他来古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品尝特色美食,至于明清古建筑,兴趣是真不大,所以他一点儿都没有懊恼。
进门不远,我们就看到一株高大的古樟树,枝繁叶茂自不必说,它的姿态也很优美,树干微微倾斜,枝干便覆在道路一侧的小河上,如同一位美女正临水照影。这株樟树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我原来只知道西山的古樟园,没想到这里还藏着一株“高龄”古树。
大树的一侧有座清风亭,说是亭子,其实有点像轩,只是墙少了点,只有一面,其余三面是敞开的。正中供奉一块碑“后土之神”,想来这就是土地庙了。柱子上有一副对联:“凉风善待多情客,明月愿伴有义人”,情和义都有了。
旁边的草地上放置着渔船,虽然不大,但也有船舱,能够供人吃住,也算是一个小型的房间。渔民们打渔的话,还能在船上小憩。
走进狭窄的月洞门,这里就是明月湾的居民区了。石板街建于清乾三十五年,总长度1140米,用4560余块花岗岩条石铺就。两侧辅以青砖,整条街道都显得古色古香。两侧的民居有的经过翻修,有的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格。
黄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坐北朝南,分为前后两进,占地930平方米,门厅和享堂等是原来的建筑,有的石刻已经损毁不全,透露着历史的沧桑。这里要验票,小伙伴只能在门外街道闲逛。
走进去,里面是一组四合院落,砖木结构,由门廊、门厅、辅房、花园等组成,大致呈长方形。
永思轩面阔三间,抬梁式结构,单檐悬山顶,砖雕、木雕、石雕都很精致,是西山现存最完整,也是规模最大的祠堂。柱子上有一副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倒是很直白。
墙两侧挂着八幅版刻画,大概是黄氏祖上的人像,下方有人物介绍。这些人物我们都不认识,但是落款却无一不是名人:欧阳修、文天祥、柳宗元、苏轼、唐寅、文徵明……看来黄氏的祖上也是声明显赫啊。
堂内没有相关介绍,我们立马上网搜索,原来黄氏原籍福建邵武,南宋明经博士、著作左郎黄明善为迁山始祖,其八世孙黄铳山于明初迁居明月湾,直到今天,黄氏也还是明月湾大族之一。
后堂有一条长桌,玻璃桌面,下面是柜子,放着一些碑刻,不知道是关于黄氏家族的,还是历年收集而得。
后面一进堂屋很宽敞,居然有三副对联,我最喜欢的大门口的那一副:“人居东晋风流后,家在西山湖水间”,看得让人羡慕明月湾村人的居住环境啊。
墙上挂着图文资料《明月湾史迹介绍》,是从诗文、家谱、碑刻及口碑等资料中筛选整理而成的。这里留传着许多关于吴王的传说和遗迹,原本这里就是吴越相争时吴国的前沿阵地。而西施的故事,更是为这里又凭添了几分浪漫。
出了宗祠,旁边有一条逼仄的小巷,青砖铺地,看着很幽深的样子。这里不用验票,所以小伙伴也欣欣然地跟着我们一起进去了。
经过一段缓坡,二楼有几张桌子,但看着像是久没有人坐的样子。一座圆形的碉堡似的建筑物,不知道是作什么用的,难道这里曾经还作为军事基地?
书院可以参观,规模不大,窗户倒是很有特色,居然是彩色玻璃,看来建筑虽然有些年头,但也不会太久远。
室内是明月湾第一家免费博物馆,收集的物件看着很有年代感,大概是上世纪的东西,算不上珍贵,年纪大些的游客,估计小时候还使用过这些东西。
下来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刚才错过了一段走廊,墙面上有几幅涂鸦画,看起来像是儿童们的手笔,充满了童趣。从这条走廊可以通往碉堡似的建筑,墙面上的窗口是方形的,但其实看不到什么景色。
沿街继续往前走,可以看到一些建筑的外墙已经斑驳脱落,大多是平房。这一段路走来,游客很少,不知道他们都在哪里聚集,按说这里也是古村的主街道之一。
敦伦堂是明代普通农户住宅,又称姚家老屋,坐北朝南,占地190平方米,也是前后两进的格局。里面有一些曾经用过的物件,很有农村风味,我们以前在农耕园的时候都见过。
第二进是楼房,楼上用作卧室。原来的建筑物破损比较严重,局部经过了改建,还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床是架子床,框架上有着精美的雕刻。
范蠡文化馆是为了纪念范蠡,展示洞庭富商历史而建的。范蠡是中国儒商的鼻祖,后代许多生意人都供奉他的塑像。财神啊,哪个商人不爱?
进门就是一座石碑,上刻“福”字,顶部还有“天下第一福”五个字。按说这个“福”字算不得最大,不知道这个“第一”是指哪个方面。
这里的财神殿供奉的当然是范蠡,原来是明月寺的范围,不过现在寺已被毁,这座财神殿估计也是后来重建的。
刚才我们看到的福字碑是红色的字,这里有一块“财”字碑是金色的,上面还有“福禄喜寿”四个小字,也是金光闪闪。砖雕门楼很精致,每一层上下都有万字纹。
村里围着小块的地块,也栽种枇杷树,看来不是只有东山枇杷,西山的枇杷其实也挺出名,好像也是白玉枇杷的品种。
古码头把阳光
抻成长长的缆绳,
石阶在涨潮时
细数自己的骨节。
村口那株老樟树,
用一千年的时间,
还没有钓起
那尾受伤的月光。
吴侬软语在茶肆里
长出新枝,
黛色瓦当用斑驳
计算着年轮。
祠堂门轴转动,
六百年的“吱呀”声里,
缓缓游出半轮
湿漉漉的初月。
——现代诗
自驾游: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
6月盛夏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去苏州会玩的人,都喜欢到更地道的相城 49596
- 古韵今风,万象更新,活力四射苏州城丨苏州园区3日小众玩法 44587
- 苏州相城,蕴秀藏雅的活力之地 130889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