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1

台州版的“清明上河图”——紫阳老街,你去过吗?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在他的《为君叶叶起清风》里写道:我喜欢穿越森林,也喜欢沿着溪边散步。我喜欢在海滨聆听潮声,也喜欢在山顶上倾听鸟的鸣唱。如果有一天不走出家门,走入林间山树,走入山河土地,走近日月星辰,就感觉那一天是白白的逝去了。为了这一天不白白的逝去,我也像林清玄先生所说的那样,每天步出家门,投进大自然的怀抱。

仲夏伊始,夏至这天,当我再次走进了紫阳街,迎接我的不再是漫天飞舞的樱花雨,而是眼前看到的只此青绿!红与绿虽然不同,美却是一样的呀。我们爱其华,就要学着爱其芽;我们喜其清香,就要试着接受无香可闻的只此青绿,甚至是接受每一枝枯去的树枝。这样才是对花草树木的深情和包容。

镶嵌在绿荫中的古塔、和龙兴寺的黄墙、黛瓦相映成趣,进山牌坊边通往巾子山的石阶上,铺满了青苔和藤蔓,在时光中闪烁着幽幽的古意,引领着我跟随鉴真大师的足迹,踏进佛国神秘莫测的幽深世界里。

唐天宝年间,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扶桑弘法,在其第四次东渡日本前,曾住锡于龙兴寺。

清灵的佛乐,袅袅的香火,似在为天下苍生祈祷:疫尘不染待花开,山河无恙人间安!

巾山、塔群、古刹,长城,灵江的水,在城墙外静静的流淌。静卧于巾子山下,长城之畔的紫阳街,是古城的文化血脉,是古城遗制的缩影。

走进紫阳老街,嗅着光阴里的味道,寻找时光的痕迹。岁月沧桑和小城故事遗留在老屋起翘蜕皮的墙面上,遗留在高高挑起的飞檐上,处处洋溢着它的原始魅力。这里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铭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紫阳街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历史街区。药铺、染布坊、茶馆、酒楼等百年老店鳞次栉比。太平天国旧址,方一仁、同受和,这些百年老店、名人旧居、和街巷格局、传统习俗交相辉映,积淀了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

“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谢灵运、骆宾王、朱熹、戚继光、徐霞客、鲁迅、朱自清等诸多名人大家都在临海留下了历史印记。

“结庐在西门,卧听车马声”。古街上除了原有的鲁迅展馆和朱自清纪念馆,还有围棋学校,如今又新成立了巾子山诗社创作基地。府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每一处街角,每一座院落,有国粹的传承,有书香的浓郁。这在台州各城中是独一无二的少见。

台州第一家银行,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分行最早的就在这条街上。西洋元素的罗马柱、老门廊,传统的中式风格结合欧式的设计,让这个看似古朴的门面有着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建筑学上特别讲究风水,如果细看的话,还能发现顶上有细微的波浪纹,因为钱通水,有水寓意着有钱。是不是挺有意思的?

西大街的秦鸣雷“状元第”、台州府酒坊、粮站、台州府文庙、台州府衙遗址等保存完好。

这是一条真正的、鲜活的古街。鳞次栉比的店面民宅、错落有致的白墙黑瓦。无不彰显着光阴里的厚重和历史的沧桑感。

在紫阳街,遇见着古装戏服的穿越者,是很寻常的一件事。但我更喜欢细雨点洒时的紫阳街。被雨打湿的青石板,发着幽幽的清光,走在这样的雨巷,心,莫名的,就有了欢喜。

没有逢着雨巷里的娉婷,那么就赏赏老街里的人间烟火气。生活里有蛋清羊尾拿铁品尝,也需要面包油条豆浆的充饥。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雅俗共赏,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生。

美食也能在紫阳古街上寻觅到不少,蛋清羊尾、麦虾、马蹄酥、羊脚蹄、乌饭麻糍、糟羹、麦油脂、垂面饭、核桃姜汁、青团、青饼等等。

西大街糖店和九九海苔饼,还上过中央台。特别是九九海苔饼,几乎是门庭若市,天天排长队,今天不知怎的?竟然不用排队就可以买到了。

与城市里车水马龙的人潮汹涌相比,古街里的居民们习惯于不急不躁,过着属于自己的细碎的,悠闲的日子。

紫阳街历经沧桑,一座座木结构、砖头墙,泥瓦房的江南古代建筑与街面石板路,一起发出清香,如一首诗,一幅画,古色古香,向人们展示着无限的魅力。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老街是否就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台州版的“清明上河图”——紫阳老街,你去过吗?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