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一个也许与你平时认知不太相同的东瓯古城
前言
这篇游记拖了近九个多月才开始写,有些回避,也有些一言难尽。
选择去温州完全是因为之前看到的一幅图片,对,就是大罗山的龙脊,太逼真了,忘记什么时候见到的,但一直在脑海中萦绕,想当面去验证一下。
相信在北方很多人像我一样,知道温州是80年代以后,从马路边修鞋、理发烫发的温州人开始的,后来随着温州民营经济的腾飞,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勇立潮头拼搏的精神让温州成为有钱人的代名词。从这次准备去开始关注,才发现自己对温州知之甚少,这个曾经的东瓯之城历史悠久、文化沉积深厚,自然、人文交相辉映,景观极其丰富,辖属区县个个都有不同的景色,除了最著名的雁荡山、楠溪江,温州老城区也非常有看点。相比之下,网上关于温州市区的记录相对较少,雁荡山、楠溪江的游览一般也是自驾或者跟团介绍,我一个人需要通过公共交通出行,这方面的许多信息不明确,因此温州之行其实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较之前去的衢州廿八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因为对龙脊的期盼,还是决定以温州为中心,一天雁荡山、两天楠溪江,一天大罗山,其他时间在温州市区浏览。因为篇幅关系,温州市区、江心屿、雁荡山、楠溪江、大罗山将分别独立成篇,分五次完成温州的游记,敬请关注。
温州古称瓯地,也称东瓯,简称瓯,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晋代著名文学家、训古学家郭璞卜筑郡城,见九山环列,形似北斗,即跨山为城,引水入渠,布局成山不转水转的斗转星移大山水城市格局,故温州有名曰“斗城”或“九斗山城”。传说在筑城时,有白鹿衔花急奔而来,把花吐在城墙上,然后化作一团祥云冉冉飞入天际,白鹿跑过的地方,一片鸟语花香,人们为取吉利,也称之为白鹿城或者鹿城。
对于温州市区的景点,我之前只知道江心屿,所以去温州首选的景点就是江心屿,查找机场到江心屿的路线,全部都是绕路到瓯北乘坐轮渡,仅有个别人说可以在鹿城区这边乘船,但非常模糊。所以第一天早上到达温州后,我打算先去市区码头这边看看,如果有船最好,可以直接坐船去瓯北,顺便把后面去楠溪江的路程也搞清楚。
从机场坐轨道交通S1进入市区,坐上去鹿城码头的公交车,打算在车上问问司机这边的码头究竟有没有轮渡。谁知道我一张口,满汽车的人都热情地帮我出主意,虽然他们的话我几乎听不懂,但他们表露出的热情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当时还是很感动的,每次独自出行都会遇到很多热情的人,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我无以为报,只能把这份感谢传递下去,在遇到需要我的人时,尽可能给别人提供帮助和方便。
大概看到我发蒙,一个老大姐把我拉过去,信誓旦旦地告诉我,就听她的,在前面*站下车,倒*路车,然后到达码头,现在唯有这一个码头开放等等。我非常感动,立即按照大姐的安排下车转车,等坐上大姐告知我的公交车,对照导航才发现这是去瓯北的公交车,原来我走了一条最远的路,本来想坐船去瓯北,最后还是公交车绕一大圈去了瓯北码头。我觉得自己的表述应该没有问题,就是想去鹿城这边的码头,打算坐船去瓯北,怎么现在搞成这样?问题是一个人这样说,一车人都这样说啊,难道是我的普通话他们听不懂?
好吧,我也是醉了,一上午都在城内转着找路,真的是出游以来最无语的一次。
到了瓯北码头,确定两岸有轮渡通航,顺便搞清楚后面去楠溪江的长途车,瓯江两岸轮渡通航对我很重要,如果坐车绕路需要多花好多时间,大家看看温州城区地图就会很明显,而且轮渡对一个旅游者显然是不一样的体验。从瓯北2元坐轮渡回温州市区,船舱里面空间很大,行人、自行车、摩托可以一起上,已经五月中旬,这边气候挺热,轮渡空气也不流通,很闷,几乎是满头大汗。
到达鹿城这边,原来这个码头叫安澜亭码头,看好去江心屿的轮渡,温州市区的行程基本可以确定下来,先去吃饭,回住处,然后在附近转一下,傍晚不太热的时候再去江心屿。
从安澜亭码头出来已是中午,过马路就是老城区,顺着朔门街、打绳巷、解放路和府前街往五马街走,长长窄细的街巷还保留着过去的痕迹,两边是老居民区。
找了一家干净温馨的小店,要了一份温州著名的小吃糯米饭,一份冰爽杏仁腐,共计21元,温州的糯米饭是普通的糯米饭加油条碎、榨菜碎、肉沫香菇等用猪油拌在一起吃,跟粽子的南北方咸甜之争一样,南方的糯米饭大多也是咸味的,我挺喜欢这个味道,甜味作为点心偶尔吃不错,但当做饭吃,还是咸味比较适合胃口。杏仁腐是冰镇的,很清爽,有点像水果加果冻,这边很多店都在卖,不知道是不是温州的特产。
老规矩,为了方便晚上游玩,住在五马街,到住处放下背包稍做休整,出来先在附近游逛一圈。
老城区最著名就是五马街,古称五马坊,相传始于东晋,因王羲之乘坐五马齐驱的马车往返于此而得名,唐宋沿袭不变,清改名五马街,街两侧拥有十四条小巷,现在已开辟为五马街-墨池历史街区。
进入五马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老香山,这是老温州的标志性建筑,创建于清同治年间,一百多年来,老香山药店知名度和美誉经久不衰,以货真价实的地道药材和“卖药积善,经商行德”的宗旨,岿然屹立在五马老街巷口。
沿五马街往西走,这里曾经是温州师范学堂旧址,现为温州八中校园。
正前方建有一座巍然矗立、弧形镂空的高楼,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曾经的温州地标性建筑新国光大厦,中间镂空部位露出马路对面九山上的净光塔,据说跟苏州的东方之门异曲同工。
折回往东走先去如园—谢灵运纪念馆,谢灵运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曾被贬谪任永嘉郡守,在温州的一年间,这位酷爱自然,神游山水的诗人头戴曲板笠,脚穿谢公屐,不畏险峻幽僻,游遍东瓯山水,吟诗作赋,在温州留下众多足迹。
谢池巷,旧称谢池坊,千年前谢灵运及其后人曾居住于此,因谢灵运及巷底的谢池而得名。可惜如园因为整修闭园了,顺着园区环绕,打算看看有没有其他通道可以进去,没有发现入口,但走到谢池,在谢池上意外发现了一座古桥——登云桥,继而又发现了旁边的积谷山,也算是对我的一份安慰吧。
登云桥重建于明万历年间,因是登临积谷山留云亭的必经之路,故名登云桥,桥墩用条石砌成,敦实厚重,桥两侧有青石栏杆,上面刻有莲花纹。
桥下面水不多,但青草萋萋,山岩壁立,与周边盘根错节、郁郁葱葱的树木相映成趣,这就是春草池,由谢灵运所开凿,中国山水诗代表作《登池上楼》中的千古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就出自这里,站在桥边,可以看到如园内伸出的楼阁,不知道是不是著名的池上楼。旁边还有月带桥、小赤壁、冽泉等景观。
积谷山,又名飞霞山,是温州古城九座山中的一座,原为龙门列岛外缘一个著名的小岛,因山形像一囤积谷而得名,山上名胜古迹,历代摩崖石刻众多,山景清幽,有“山之胜,甲一郡”之誉,山顶一亭如斗笠,名为留云亭。
穿过小石门,过东山书院遗址东南行数百米就到了飞霞仙洞遗址,相传东汉刘根在此修炼时,曾乘赤霞至天台山访紫灵君,故有飞霞之名。洞口旁原有一株横生的樟树,后人凭此修建了卧树楼,残壁上的一副回文对联“卧树楼台楼树卧,飞霞洞口洞霞飞”非常有名。因为没有提前做功课,好多地方没有走到,好多地方一带而过,也没有拍照,回来后才知道自己遗漏了很多看点,只能期待以后再游了。
谢灵运之后,此地成为历代诗人朝圣之地,李白、苏东坡、张又新、司空图都曾在此留下大量诗词。现积谷山周边已开辟成为中山公园,与北面的华盖山连在一起。作为不合格的谢粉,追随谢公的足迹漫步在山水幽径间,仿佛穿过这一片诗情画意的景色看到当日的热闹与繁华。
出中山公园过马路,一段古城墙赫然出现,因为对温州历史不熟悉,如果不是古城墙在路边可能就与华盖山擦肩而过了。
华盖山为九山中最高的山,因遥望山形如华盖得名华盖山。
温州城墙最早用砖石垒就,北边沿瓯江修筑,经华盖山等小山则依山就势,逶迤曲折,雄险壮观,随着历史上多次修建,城墙演变为中间夯土,两边包砖结构,后逐渐损毁,现仅存华盖山南侧古城墙遗址。这是温州旧城的历史见证,在温州城市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绕过华盖山,继续通过县学前、花园巷教堂、兴文里、县后巷,作为温州最古老的居住地之一,这边现在仍然居住着大量温州原居民,细长的马路两边摊位、小店密集,小吃、鲜蔬、百货、土产、五金各种商品无所不有,充满烟火气息。
小巷里竟然藏有一个东瓯王庙门台。东瓯王庙门台为纪念东瓯王驺摇而建,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现存门台为清代重建,多种砖石砌成,色彩斑驳,略成八字,门额中嵌有“东瓯王庙”青石匾,庙中有清末翰林余朝绅撰联,院内四周民居环绕,极其幽静,成为闹市中的一片净土。
对面是墨池公园,里面有一石块垒成的水池,其中一角凸出一小长方形,相传东晋永和三年(347年)王羲之任永嘉郡守,临池作书,洗砚于池,故称墨池,周边环境古朴,古树参天,遮天蔽日,很是凉爽。
这里还是玉介园遗址,玉介园是明福建布政司左参议王澈的次子王叔杲于明嘉靖年间借助东山修建的,山中有园,园里有山,景园之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堪称温州的大观园。王叔杲还协同其兄王叔果为抗倭共同修建了永昌堡,这也是我最后一天想去的地方,可惜没能成行。
这一片古老的城区真的是宝藏地带,很值得你穿梭在其中,寻找东瓯人的生活印记。
从这里出来坐船去了江心屿。从江心屿回来,天已经黑了,路上吃了另外一种温州小吃:猪脏粉,类似肠旺粉,也是由大肠做成的,简简单单一碗,15元,没有异味,非常好吃。
第二天一早起来坐高铁去雁荡山。晚上从雁荡山回来,路过谯楼,谯楼俗称鼓楼,建于五代时期吴越王钱氏子城城墙上,当时是温州子城的南门,元时废毁,仅存谯楼,清顺治年间又因兵祸而毁,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建,是温州内城仅存的遗址,现存谯楼由城门、门洞、拱券、城台等组成,正面悬挂着“东瓯名镇”牌匾,整个建筑古朴厚重,飞檐雕栏,青瓦红柱,气势非凡。
谯楼两边的街道保留着过去的建筑风格,道路也还保持着青石板路,收藏着历史的痕迹和古老的传说。
晚上去吃陈辉鱼圆,他家曾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是每一个去温州的人都要打卡的地方,温州鱼圆并不是我们习惯的圆圆的团子,而是不太规则的长条状,用新鲜的鮸鱼、黄鱼、马鲛鱼等刮成鱼茸,加入调味料后,用手指挤入锅中,汤里面有淡淡的醋味和胡椒味,中和了了鱼肉的腥,偶尔还会从里面发现一根细细的鱼刺,证明了其材料的新鲜、真实。他家还有一种打蛋冰淇淋,据说加的生鸡蛋黄,是温州人独特的吃法,味道也很赞。鱼丸22元,打蛋冰淇淋15元。
又在小吃街品尝了灯盏糕,就是放在容器里油炸的面糊,里面包了萝卜之类的馅料,味道也还好,稍显油腻。
第三天再次从安澜亭码头乘船去瓯北游览楠溪江,当天住岩头,因为楠溪江游览比较顺利,第四天早上回鹿城,直接导航到了大罗山,大罗山之行远比我想象的艰辛,险些与龙脊擦肩而过,但总算意愿完美达成。
晚上换到信河街这边住宿,据说温州古城中,如果说五马街最具商味,公园路最具文化味,那么信河街就是最具有市井烟火味的一条老街,准备去来福门吃美食,也方便旅程最后游玩永昌堡和洞头,可惜出了一些意外,导致温州之行戛然而止。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自驾温州,寻觅楠溪江畔的诗画田园生活 15265
- 中国最美滩涂--2020年11月行摄霞浦小记 28683
- 你好,文成 | 温州山水胜境,文成最令人难忘 6351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