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狮子岩游览时遇到好心人将我带到了苍坡村。
雨渐渐密集起来,才下午四点多钟,天已经微微暗了,乌云压境,青黛色的远山高大绵延,村口大片的空旷田野,近处的杂草和蔬菜鲜嫩碧绿,一片片开阔的稻田泛着即将成熟的黄色,白墙黛瓦的民居点缀其间,炊烟袅袅,如梦似幻,在沙沙的雨中如同油画般生动厚重。
村前有售票处,10元/人,如果晚一点进村子是不用买票的,询问售票的小伙子晚上回岩头在哪里坐车,他直接告诉我,他就是岩头的,如果一会还有往来的电瓶车可以在这里坐,如果没有电瓶车,景区5:30下班,我可以跟他回去。太好了,又是一个好心人,解决了后顾之忧,剩下来的游玩感到格外轻松。
苍坡原名苍墩,背依笔架山,面临楠溪江,五代始建,南宋重新规划,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村落占地200多亩,房屋50多座,村民全部李姓,是楠溪江流域耕读文化最为发达的村落之一,至今仍完好保留了耕读文化的具体元素。
苍坡以笔架山为地标,以文房四宝来布局整个村落:正对笔架山的一条笔直的石板路纵贯全村,称为笔街;村落中建筑面积最大的东西莲池为砚;双池边靠近笔街的地方各有一块条石,称为墨,而布局严谨方正分明的村子就如同田字格的纸张。
村子的大门始建于南宋,木造牌楼式建筑,屋顶是重檐悬山式结构,做工极为考究,端庄古朴,全部由木料建成,没有一枚钉子,车门上面有“苍坡溪门”四个大字,形态优雅,颇具田园风味。这道大门与日本“国宝级建筑”奈良东大寺的南大门如出一辙,但比它早了12年。
三级条石砌成的台阶叫三试阶,取意县试、乡试、会试,是古代读书人入仕为官的必由之路;三试过关后才算跻身进士之列,所以紧接着三试阶的是长约20米的“进士坦”,门楼下面是七级石阶,据苍坡宗谱记载,第十一世祖李仲因居官清廉,政绩显著而受朝廷器重,官位连升七级,为此村人特地修建七级台阶以此纪念。
进入门内往外望去,近处一片荷塘,莲叶田田,远处阡陌交通,绿野平畴,起伏流畅,错落有致。
“耕隐翁知勤稼穑,由来种田兼种德”。进村门两边的东西莲池,如同苍坡村的历史书页,左边的一页是西池,也叫砚池,山峦起伏,北岸民居倒映在水中,粉墙黛瓦,古朴无华,典型的江南山村水乡风貌,记载的是半耕半读的生活理想;右边的一页是东池,环绕有李氏大宗祠,仁济庙等,记载的是对高尚精神和美好品德的传颂和对神明的敬祀。
连接东西莲池的是一座条石搭成的古石板桥,朴素简洁,与众不同的是左侧为高一些的拱桥,右侧是低一些的平桥,原来此桥叫丁香桥,过去按照人不同的身份走不同的桥:农人贩夫从下走,读书人绅士在上走;男人在上行,女人从下走;贵客从上行过桥。
莲池旁边的李氏大宗祠是苍坡村的礼教中心,也是宗族聚会、庆典的地方,祠内有大戏台,每到祭祀先祖、重大节日时,李氏族人都聚集在这里,热闹非凡,经常昼夜演戏。
宗祠后面是三面环水,带有宫廷风格的仁济庙,檐角微翘,稍呈弧形,舒展大方,庙中供奉的是一位改邪归正的年轻人周处,是人们教育青少年改恶从善的楷模,现已成为楠溪江民俗馆。
仁济庙对岸是望兄亭,据说苍坡村对面的方港村有一个与此造型一模一样的亭子叫“送弟阁”,两个亭子隔着阡陌纵横的田野遥遥相望,诉说着一段兄弟情深的感人故事。
东池南头的寨墙上,有800多年前宋朝苍坡寨主李西斋亲手种下的两棵古柏,至今仍然生机盎然。村口停车场旁边的纪念碑上的“古柏古”就是指的这两棵树。
村中央是一片开阔的区域,坐北朝南的官厅由明万历年间太学生李明光带头捐资建起,是调解苍坡及附近李氏宗族纠纷的场所,砖木结构,中厅屏风雕刻精美,室内青砖铺砌,上铺小青瓦,古朴典雅,庄重大方,具有楠溪江地方民间建筑特色,因其性质与衙门里的公堂类似,村民称之为官厅,现为苍坡农村改革展示馆。
笔街往西靠近砚池的尽头有一口半圆形的古井,用鹅卵石垒成弧形井沿,已被岁月打磨的圆润光滑,旁边道路用条石与卵石铺就,不时有村民过来打水,井水清澈丰盈。打水的女人告诉我,这水是从后面1000米高的苍山尖上流下来的,水温常年不变,清冽甘甜,煮饭香糯,酿酒更是甘醇。井外有三个用来蓄积井中溢出清泉的小方池,各有不同的用法,顺序依次为:洗食物、洗衣服、洗马桶,不用担心他们会相互渗透,更不会倒流,这就是砚池的独特之处。
笔街北面是布局严谨整齐的民居大宅,各自以鹅卵石砌成的方正围墙包围成独立的庭院,围墙外的街巷纵横相连,层次分明,曲直回转有序,墙顶的绿植和院中的树木向外探出石墙,形成独特的街巷空间景观。
笔街往东有古街通往书院与水月堂。
水月堂被古建筑专家誉为楠溪江古建筑中的经典,重檐设计,古朴典雅,四面环水,有石板小桥连通,南面的镂空花墙尽显层次丰富而灵动,与普通花墙里外通透不同,站在院中,可以通过这面花墙看到外面的亭台池树、远山近水,但外面人却无法看到院内的一丝情景,是院墙中的经典之作。这里初建于北宋,是苍坡八祖李霞溪纪念为国捐躯的哥哥建造的,现在是永嘉象棋馆。
耕读是农耕时代人们的生活理想与现状,很多人因此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取得功名。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永嘉学派之大成者叶适,童年时曾拜苍坡人李伯钧为师,与李伯均长子李源一起读书,清嘉靖年间村民为了纪念他们,建成义学祠,现在这里是永嘉学派的展示馆。
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如今的苍坡仍保留着浓郁的宋代遗风,砌在村落四周的鹅卵石寨墙,铺满整个村落的卵石路,古朴实用的古宅老井,飞檐翘角的亭榭祠庙,遒劲茂盛的古柏古榕,一切容颜依旧,漫步在村中,触摸着古村近千年的历史,一砖一瓦都记录着曾经的故事,仿佛穿越到千年以前的“宋庄苍坡”。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自驾温州,寻觅楠溪江畔的诗画田园生活 15243
- 中国最美滩涂--2020年11月行摄霞浦小记 28619
- 你好,文成 | 温州山水胜境,文成最令人难忘 6350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