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9

楠溪江的古村落之金山丽水岩头村

编辑
天数:6 天 时间:5 月 人均:1500 元 和谁:一个人

从苍坡村回到岩头,放下背包,换上凉拖去了丽水老街,老街就在住处旁边,已是晚上,没有人收门票,因为下雨,游客也非常少。

丽水老街入口
入口旁边的民居

岩头是楠溪江景区的核心部分,始建于五代末年,是金氏聚居村落,因地处芙蓉三岩之首,故名岩头,“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岩头是楠溪江唯一一座以纵横水利设施来布局的古村,坐西朝东,背山面水,村内亭台楼阁、街巷民居,石桥牌楼,布局井然。

从寨墙南门进去,门边高阶上有乘风亭可乘凉避雨,水边有一棵300多年历史的香樟树,遮天蔽日、古老苍劲。建于明嘉靖年间的丽水桥跨越丽水湖,由48根条石构成,表示岩头村属于四十八都,桥两侧的石条上分别刻有“丽水桥”、“明嘉靖戊午仲秋吉旦建”字样,经过400多年的风雨沧桑,古桥仍然坚固如初,连接着岩头的过去和现在。

南门的乘风亭
丽水湖
丽水湖
丽水湖,亮灯的就是老街
从这里进入村庄
古樟树
丽水桥
丽水桥简介

有竹排停泊在桥边,在风吹雨打中轻轻摇晃,与古亭、古桥、古树、古巷,古宅,组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

雨中景色

荷花池畔的花厅,又叫接官亭,重檐攒顶,朴素庄重,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接官,带有向往科举功名的一生,小小亭台中有对联曰“名师留奇迹,怪匠逗行人”,意为迎接赴考学子中榜荣归,蕴含着岩头古村的耕读传统。

接官亭
接官亭简介
从接官亭看古桥
接官亭对面
古桥、古树
古桥、古树

过石桥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古老街巷往村里面走,石墙也全部鹅卵石砌成,石墙、石宅、石路、石井在雨水的滋润下尽显灵动,水渠环绕,溪水从房前屋后流过,流水的哗哗声与雨滴共同奏响了一首交响乐章。

卵石垒成的村庄
进入村庄
丽水湖对面
水井
雨越下越大
石屋、石墙
石街
丽水湖边
返回入口

远山上文峰塔已经亮起了灯光,与山下的文昌阁遥相呼应。

文峰塔
文峰塔
文峰塔与文昌阁
文昌阁

雨越发大了起来,折回丽水老街。丽水老街,又名丽水长廊,建筑在丽水湖的蓄水堤上,随水势蜿蜒300余米,过去老街两旁只能建亭种树,不能盖屋经商,清代以后这里成为担盐客的必经之路,在此歇脚的人多了起来,逐渐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现在大约有店铺90多间,商铺前约2米多宽的道路全部由卵石砌成,屋檐披盖,可遮阳避雨,尽管外面雨滴密集,长廊下仍然清洁干爽,檐下一串串红灯笼与绿影婆娑的参天古树相辅相成,尽显古朴与惬意。

丽水老街
丽水老街
长廊
长廊简介
长廊夜景
卵石铺就的道路

廊下有农家晾晒的鲜姜之类特产,村中民风淳朴,商业气息不是特别浓郁,大部分商家早已闭户,仅有个别商店还亮着昏暗的灯光,长廊对面放出人造喷雾,缥缈宛如仙境。

只有个别店还开着门
晾晒的鲜姜
晾晒的鲜姜
宛如仙境
宛如仙境
宛如仙境
幽静的老街

沿长廊走到尽头,从镇中穿过,镇子说不上繁华,岩头村的正门是北门,称“仁道门”,与大宗祠、贞节坊和进士牌楼形成岩头的礼制中心,门里大街西侧是金氏大宗祠,祠前为进士牌楼,为明世宗赐给乙丑科进士金昭而建,牌楼是楠溪江同类建筑中气派规模最大的一座,与大宗祠隔街相对的是清嘉庆年间建造的石质谢氏贞节牌坊。

丽水老街
丽水长廊夜景

东门有一条街叫做横街,西段还有两条直街,他们之间有窄且的直小巷,指向附近的屿山,被称为“箭”。横街直巷间,分布着三进两院大住宅。

找了一家卖永嘉麦饼的店铺,没有吃过永嘉麦饼,等于没有来过永嘉,一句“爬爬山岭,吃吃麦饼”流传于整个浙南大地。永嘉麦饼原出自永嘉沙头,这里历来是舴艋停靠旅客歇脚候潮的埠头,麦饼用麦粉、鸡蛋、菜油,搅拌揉透成凹形,嵌入咸菜、鲜肉、磷虾、味精包拢后,用木槌捶成扁圆形,入在平底铁煎盘中两面白,在转到烤炉中焙硬,刚刚做好麦饼的果然松脆喷香,我个人比较喜欢吃霉干菜,对这类食品没有什么抵抗力,可惜其中的肥肉丁有些大,咯显油腻。更令人惊奇的是一张饼如此之大,估计四个人也吃不完。

麦饼老店
店里做好的霉干菜饼
永嘉麦饼
永嘉麦饼

对昨晚在温州吃的鱼丸念念不忘,又找了一家鱼丸店要了一碗鱼丸,吃饱后回去休息,在一夜忽大忽小的雨滴声中睡去不提。

鱼丸

第二天一早睁开眼,好像没有了雨声,赶紧掀开窗帘,果然雨停了。

再次来到老街,先继续沿着昨天的道路向村庄内走,雨后鹅卵石的古街古屋少了水润光泽,却多了生活的气息,河道里的水流明显比昨天大了许多,带着雨后的激荡和浑浊,清晨的村庄刚刚苏醒,旁边的山峰半掩在云雾中,空气格外清新,弥漫着栀子及各种花香,鸟儿成群结队自由自在在街上觅食,偶尔传来一声鸡鸣犬吠,更显出四周的静谧。

第二天一早再次来到老街
再次来到老街
再次来到老街
再次来到老街
再次来到老街
古桥与雨后浑浊的水
雨后浑浊的水
古樟树
雨后浑浊的水
石砌的村庄

转过街巷,最南端是水亭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格局方正,环境优美,庄严凝重,正堂前是一个大水池,池中央有亭,尚存石板基座。水亭祠原为楠溪江流域规模最大的一座书院——琴山书院,与其南边汤山上的文峰塔都是由金姓第八世祖桂林公根据山水地形而建的,站在书院里的映月亭中向南望,云雾缭绕中的文峰塔影正落在水池中,正合了楠溪江村村追求的“文笔蘸墨”的风水格局。

转过街巷是水亭祠
水亭祠
水亭祠
水亭祠简介
水亭祠
水亭祠
不知谁在墙边种的菜
水亭祠

往村子深处走,路边全部环绕着水渠,古村的水利设施从元代开始兴建,至明嘉靖三十五年完成,引溪水入村复出村,融灌溉、饮用、洗涤、养殖、消防、造景等多功能于一体。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河水中浣洗衣物,水大的几乎漫上路面,鸭子也嘎嘎叫着摇摇晃晃往水中走,透过石砌的矮墙边密密麻麻的竹林缝隙可以看到院子的情景,有早起的姑娘在摘栀子花。

雨后村庄
民居
民居
水系环绕
水系环绕
民居
水系环绕
嘎嘎入水的鸭子
矮墙后的竹林
雨后村庄
山坡上盛开的花
探出石墙的栀子花,后面有姑娘在摘花
水系环绕
水系环绕
水系环绕
水系环绕
水系环绕

从村子出来,来到丽水湖边著名的塔湖庙风景区,一湾绿水环绕着水中半岛——琴屿,西端有一座初建于南宋,扩建于清顺治年间的塔湖庙,门面朝东,三进两院,后进有楼,楼上供奉着卢氏尊神、袁氏娘娘等守护神。庙外戏台,是一栋独立建筑,古朴典雅,

戏台
古亭

这里可以看到岩头村以护城湖、丽水湖为主体打造的“金山十景”中的八景:长堤春晓、丽桥观荷、清沼观鱼、琴屿流莺、笔锋耸翠、水亭秋月、曲流环碧和塔湖印月,寄托着乡村文士的山水情怀和耕读理想。

湖水虽不甚清澈,水面却依然平静如镜,远近云雾缭绕的险峰奇岩,山间树丛中文峰塔若隐若现,水中游船在风中微微飘荡,村屋古树皆成水中画影,好一幅唐风宋韵的山水画卷,让人流连不舍。真羡慕这里的村民,可以住在画卷中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山水画卷

从这里绕出来到岩头的街道,重新返回丽水长廊。

旁边的池塘
从村中绕出
从村中绕出
村中的教堂
村中的教堂
丽水老街
清晨的丽水老街
清晨的丽水老街
清晨的丽水老街
清晨的丽水老街
清晨的丽水老街
返回岩头

提前完成了预定旅程,虽然只是粗略游览,好多地方没有来得及去,楠溪江的诗情画意仍然圆满了我儿时的向往,这是一个适宜居住、值得回味的地方。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楠溪江的古村落之金山丽水岩头村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