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5

2022防疫时期的旅行:逛温润文明之州 游雁荡灵岩灵峰

天数:2 天 时间:11 月 人均:1200 元 和谁:一个人

这是防疫时期系列游记的第三篇。结束福建泉州、福鼎太姥山行程后,乘坐动车来到浙江温州。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山、江、海、湖、岛、泉之大成,有“东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但市区旅资源不多,郊区景点又比较远,泽雅风景名胜区距主城鹿城区40千米,大罗山、洞头岛相距61千米,百丈漈、南麂列岛在100千米以外,来回不是很方便。所以这次在瓯两天时间,一天在市区,参观了温州博物馆,顺便看了看瓯江、中山公园、华盖山公园、温州天主教总堂;一天在乐清,游览了温州唯一的5A级景区雁荡山,感到山水人文俱佳,特别是不期而遇的“西鹣东鲽——欧洲文化之都艺术精品展”很有看头,觉得收获很大、不虚此行。

防疫时期的老规矩,下车后核酸“落地检”,凭健康码、行程卡绿码出行

在写这篇游记的当天(12月12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公告,12月13日开始下线“行程卡”服务。结合12月7日发布的“新10条”,说明防疫政策开始转向了。

温州的行程,从瓯江开始。

瓯江位于浙江南部,是浙江仅次于钱塘江的第二大江,全长388千米,流经丽水(龙泉市、莲都区、青田县)和温州(鹿城区、乐清市)等地。

瓯江温州段绵延八百里,奔流长不息,孕育了鹿城的温婉与繁华,见证了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江心屿,瓯江中的一个小岛,4A级景区,实际上是一个收费公园。因为时间关系,也因为网友评价不高,所以没有上岛游览,只是远距离参观,一刻钟打卡。

江心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宋、元、明、清年间多次重修。高30米,底径8米,六面七层砖塔。

江心西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明、清年间多次修缮。高32米,底径7米,六边七层中空砖塔。

岛上还有一个景点比较出名,江心寺大门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八个“朝”、八个“长”,虽然字都一样,但读音不同,意思也就各不相同。

天地之间分阴阳,我有核酸心不慌。亲朋好友如相问,就说大白有点忙。听见队伍中两人在闲聊,一个说:昨天商场里有两个人吵架,互相看了对方的绿码后,才放心地扭打起来。另一个说:上次我做完单管核酸,问医生什么时候拿报告,他说不用自己来,有问题他们会开车送过来,同时把我也接走。真是苦中作乐啊。

生活的烟火气,简单的幸福感。希望这样的日子更多一些。

全国很多城市都有中山公园,温州市中山公园位于鹿城区公园路,建于1930年。主要景点有中山纪念堂、白鹿雕像、文化走廊、登云桥、冽泉井、谢灵运纪念馆(池上楼)等。游览之后感觉人文底蕴深厚,但维护不是很到位,部分设施较为陈旧,水面也不是很干净。

白鹿雕像

中山纪念堂是浙江省唯一的孙中山先生纪念堂,建于1932年,1987年重新修缮。砖木结构,古式简瓦,双层屋檐,周体回廊,建筑面积488平方米。

展厅内以图文资料等形式,从少年求学、立志救国(1866~1894),致力革命、推翻帝制(1894~1911),创建民国、捍卫共和(1911~1922),誓师北伐、鞠躬尽瘁(1922~1925)四个阶段,介绍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

这个水面……唉,似乎没人打理

谢客岩,为纪念谢灵运而建。谢灵运(385-433年),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时候被寄养,小名“客儿”,人称谢客。东晋至南朝刘宋时期大臣,中国山水诗派鼻祖,曾任永嘉太守。

冽泉,温州“二十八宿井”之一。井深2.8米,井壁以方块石垒砌,井栏为青石透空棱形格,上压青条石。“冽泉”两字为清光绪年间温州知府戴启文题写。

留云亭,位于海拔38.7米的积谷山顶,又名积云亭。1987年重建,攒尖顶,黑简瓦,六角形钢筋混凝土结构。

登云桥,原为登临留云亭的必经之路,故名。五跨蹲式石梁桥,明万历十九年(1611)重建。

东山书院,温州第一所书院,宋皇祐年间(1049~1053)永嘉王景山在此设塾讲学,对后世的永嘉学派影响深远。最早的地址在华盖山,因该山旧称东山,故名东山书院。门台石刻“犖(luò)确”,为明嘉靖雷州卫指挥佥事王廷辅题写,意思是怪石嶙峋。

谢灵运纪念馆(池上楼)。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句,所咏原址位于今温州实验中学内,后毁。后人在此凿池建楼以作纪念。清道光初,邑人张瑞溥辞官回归故里,在此增筑春草轩、怀谢楼、鹤舫等,取名“如园”。

纪念馆旁边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这个水面……

池草诗廊

感觉没多大意思,走人。这天是星期一,工作日,按理说公园里面人应该不多,但进来时中山纪念堂门口一群大妈在跳舞,转了半个多小时出来,9点多了他们依然在跳舞,而且人数比刚才还多。心中不禁感慨,城里人真幸福。

华盖山位于中山公园对面,海拔56.8米,因山形如华盖,故名。

工农兵雕塑,新中国成立后温州第一座公共雕塑。1954年落成,高7.4米,宽2.6米。工农兵三人英姿飒爽,气宇轩昂,具有浓郁的1960年代风格。

大观亭,位于山顶,木石混合结构,六边攒尖顶式。原名江山一览亭,温州老城最大的古亭。

石柱上的楹联“已观江月升沧海,遍览云山入画图”

锻炼,休闲,聊天……没有疫情干扰,正常生活真好

古城墙遗址

谯楼,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温州刺史、吴越王钱镠之子钱元瓘建造,是温州内城仅存的遗址,1994年按原貌复建。楼内有“建炎警跸”匾额,说的是历史上唯一来过温州的皇帝赵构。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第一个年号为建炎(1127~1130年)。1129年二月,他通过该谯楼到达温州衙门,改州治衙门为行宫,谯楼为朝门,驻事温州55天,后北返杭州,正式定都临安。

温州天主教总堂。1877年初建,1888年重建,包括保禄大堂、圣心堂、神父楼、圣母亭等建筑。保禄大堂的装饰和图案很漂亮,主立面从上到下分为三段,粗壮的桩墩,坚挺的线条,精美的玫瑰窗,红灰相间的色彩,充满哥特式建筑风格。

最佳观赏位置在教堂南门对面的温州市人民医院停车场

接下来是此次行程的重头戏之一:温州博物馆

温州博物馆位于市府路世纪广场西侧,国家一级博物馆,设有历史馆、书画馆、陶瓷馆、工艺馆、自然馆五个常设陈列,各类文物4万多件(套)。主要看点为瓯窑瓷器,如五代瓯窑青釉瓜形带盖小执壶、北宋瓯窑褐彩蕨草纹执壶;白象塔出土文物如北宋彩塑菩萨立像;以及东晋朱曼妻薛氏买地券、东晋双体独木舟、西汉虎钮青铜錞于、南宋金叶子、清代朱子常黄杨木雕等。

这里还有一个意外之喜,不期而遇的特展“西鹣(jiān)东鲽(dié)——欧洲文化之都艺术精品展”,让我大饱眼福,妥妥的一场艺术洗礼,感觉是“与文艺复兴最接近的一次”。

一楼大厅有9幅巨型铜雕壁画,分别是神农伏羲、精卫填海、燧人取火、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禹治水,表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展览区集中在二楼三楼,一楼是临时展区。这几天的临展是曹湾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展,通过35件陶器和有关图片,展示距今4000~4500年的“好川文化”代表性遗址曹湾山遗址文物,回望东瓯先民一步步走来的远古足音。

二楼为历史馆、陶瓷馆、书画馆、工艺馆,三楼为自然馆。

历史馆为主陈列,以温州5000年文明发展史为脉络,从“瓯居海中”“一郡之巨会”“一片繁华海上头”“海涌波澜”“敢为人先”五个单元,展示“温州人——一个生存与发展的故事”。

温州古称东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5000多年前,先民在此地劳作生息;2200多年前,东瓯王在这里主政建都。千百年来温州人砥砺奋进,吃苦耐劳的生命禀赋,敢为人先的拼搏奋斗,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成就了历史上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石犁(新石器时代晚期)。犁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人类第一次借助外部力量从事农业生产。

↗三孔石刀(新石器时代晚期)。记得今年9月在安徽博物院见过十三孔石刀,是孔数最多的石刀,发现于潜山薛家岗遗址。

↗原始青瓷尊(西周)

↗虎钮青铜錞于(西汉),古代军乐器。这件文物铸造精良,器表除个别地方有少量铜锈外,历经2000多年整体仍然完好,在全国各地已发现的同类器物中属于精品。

↗硬陶匏壶(西汉),一种礼器

↗告祭汉东瓯王文并序石碑(明代)。东瓯王驺摇是越王勾践的后代,因“率越佐汉灭楚”有功,汉高帝封王于越。温州民间已将东瓯王信仰融入民俗,这一现象为温州独有。

↗相传东瓯王墓墓砖(西汉)

↗青釉瑞鹿衔花纹瓷洗(北宋)

↗青釉莲瓣纹瓷鸡首壶(南朝)。南朝时期的鸡首壶,器物瘦长,乌冠高耸,器腹较深。

↗北流型青铜鼓(南朝)。这类铜鼓主要出土于广西北流县,特点是体形厚重硕大,鼓面伸于鼓径外,主导纹饰为云雷纹,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

↗十二地支铭文四神博局纹铜镜(东汉)。四神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博局纹源于古代围棋盘,有局戏棋盘花纹。加上十二地支,该铜镜的功用主要是辟邪。

↗朱曼妻薛氏买地券(东晋)。买地券是古代民间用于冥世土地买卖的一种随葬契约文书。这方买地券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块东晋篆书碑志,刻在长30厘米、宽17.2厘米、厚8.5厘米的石板上,画有网格线,共8行106 字,一至七行每行14字,第八行9字,为研究篆书字体向隶书字体演变提供了重要实物。

↗双体独木舟(东晋)。每艘独木舟由整木刳(kū)成,方首方尾,内底由中间向首尾逐渐变浅变圆。首尾两端对称分布方形卯眼,用以穿绳捆扎,固定两艘舟体。单体独木舟体小而不稳,载运量有限,双体独木舟则增加了行舟时的稳定性和载运量。

↗青釉瓷鸡首壶(西晋)。西晋时期的鸡首壶,鸡首无颈,鸡首状的流不通壶腹,不能用于倾注。肩部两面有弧形双系。

↗青釉点彩瓷鸡首壶(东晋)。点彩是青瓷制作中的一种装饰手法,色料以褐釉为主,又名“褐彩”“褐斑加彩”。从这件器物可以看出,东晋时期的鸡首壶,造型更加秀丽,颈部比西晋时要高,鸡冠加高竖挺,鸡首下有颈,鸡口圆张,肩部为桥形系。

↗虎形瓷灯座(东晋)。通高30厘米,造型呈跪卧虎形,虎背上竖有一根竹节状的空心长管。

↗青釉狮形瓷烛台(西晋)。肥胖狮子呈跪卧形,背毛纷披,腹部两侧刻有云状羽翼。春秋时期古人将带羽翼的狮形神兽,称为辟邪。

↗“一刀平五千”(上图左下方)。前几天在泉州博物馆也见到这种王莽时期的钱币。“平”是“值”的意思,表示一枚刀币抵五铢钱5000枚,堪称虚值大钱之王。因王莽篡汉在位仅十六年,这种货币的存世量较少,所以非常珍贵。

↗温州路总管府铜权、信州路铜权(元)。权即“秤砣”,是各朝征收赋税、称量财物、支付黄金及铸造钱币的必需之物。元政权统一后,在全国设行省,下设“路”。温州路、信州路属于江浙行省。温州路总管府铜权铸造于延祐六年(1319),扁长六面体,高83厘米,底径46厘米,重300克。正面铸有“温州路总管府”、左面“提调正官”,右面铸“校勘”,背面有“延祐六年造”,是温州路官方标准衡器。

↗保佑坊一两金叶子(南宋)。纵10.2厘米,横7.5厘米,重37.9克,纯金箔制成,薄如纸,状似书页。金叶子货币是南宋货币中的贵族,存世量极为罕见。

↗活字印刷《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件(北宋)。宽13厘米,残高左8.5厘米、右10.5厘米。可辨认出166个宋体字,专家认为具有活字印刷品的特征,但对于是否为活字印刷尚未达成一致意见,如果确定,应是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2014年,韩国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上提出“韩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温州博物馆听闻后,向媒体出示了这件文物,证实它比韩国宣称的最早印刷品——1239年印刷的《南明泉和尚颂证道歌》早了一个多世纪。

↗木活字(清代)

↗青釉褐彩瓜棱瓷执壶(唐代)。唐代执壶是在隋代鸡首壶的造型基础上演变而来,短颈,直流,曲柄。

↗青釉瓜棱瓷执壶(北宋)。宋代执壶器身更修长,具有较强的飘逸性美感。

↗浙瓯同兴款江心屿图柳叶形锡温酒器(清代)

↗金漆木雕牡丹如意(清代)

↗朱子常黄杨木雕《捉迷藏》(清代)。通高25厘米、长29厘米、宽18厘米,樟木雕刻园林为座,园林以假山为主。空地上有一孩蒙目伸臂,欲捕捉他孩,一孩隐匿于石旁,近处有一孩忍息躲避,亭中有一孩跪栏观望,其余三孩作随机应付。形象逼真,形态各异,是朱子常的代表作。朱子常(1874~1934),温州黄杨木雕创始人之一。该作品曾获巴拿马赛会二等奖。

↗朱子常黄杨木雕观音像(清代)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性理、倡导务实事功的学说奠定了永嘉学派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永嘉学派是宋代温州富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流派,主张通商惠工,农商一体,务实创新。这种学术思想对南宋温州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被视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

↗叶适《水心文集》(清光绪)

↗石刻天王像阿育王塔山花蕉叶(北宋)。呈长条三角柱形,高90厘米,底部宽30厘米,厚30厘米,两侧雕刻护法天王像,怒目圆睁,双手合十,造型栩栩如生。

↗彩绘木胎泥塑太白星供养立像(北宋)。高30厘米,座高8厘米。头梳扇形髻,面颊丰满,柳眉小口。身穿赭红色交领襦衫,腰系同心结绦带,白色长裙曳地。作舞蹈动作,立于须弥座上。线条明快流畅,色彩浓艳,人物神态闲适自若,具有北宋造像世俗化的特点。

↗彩塑水月观音半跏坐像(北宋)。通高44.5厘米。面部圆润,弯眉细目,直鼻红唇,两耳垂肩,饰花形耳珰。身穿石绿色右袒襦衫,胸饰璎珞。外披贴缀深兰色盘花广袖天衣,下系罗裙,赭红结带。左手抚膝,右手残缺。跣足,一足盘膝,一足踏莲花,半跏趺倚坐于座上。

↗瓯窑青釉蕨草纹瓷执壶(北宋)。由壶身、壶盖两部分组成,壶身呈直口,长筒形颈,腹部呈瓜棱形,颈部和肩部之间一侧为宽扁泥条柄,另一侧置长流。壶盖呈塔式,子母口,顶部置一宝珠状钮。壶盖面上,壶身肩至腹部饰有釉下褐色蕨草纹。柄部模印缠枝花卉纹及“七何”二字。造型端庄挺拔,纹饰繁复秀丽,具有浓郁的西亚金银器风格。

↗龙泉窑粉青釉堆塑龙蟠瓷瓶(南宋)。明器。通高22.3厘米,口径6.6厘米,足径9.5厘米。直口,短颈,瓶身呈四重宝塔式。肩颈部堆塑一条体态矫健的龙纹,龙前塑一火珠。下腹部刻仰莲瓣纹。瓶盖作平面式,俯卧鸟形钮,子母口。堆塑龙纹瓶是南宋龙泉窑继承自北宋时期青瓷五管瓶而创烧的新器型,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仍保留北宋龙泉窑多管瓶的许多细节特征。

↗长沙窑青釉褐彩模印胡人宝塔纹瓷执壶、葡萄狮子纹瓷执壶(唐代)

↗粉青釉模印菊花纹瓷高足杯(元代)。素淡的粉青釉,内底饰一道弦纹,弦纹内模印一从菊花,花朵清丽。高足杯是受蒙古族文化影响的一种极具时代特征的饮酒器,也称马上杯、靶杯、把杯,是蒙古族入主中原的产物。

↗龙泉窑青釉划花荷叶形盖瓷罐(元代)

↗磁州窑褐彩花卉纹荷叶形盖瓷罐(南宋)

工艺馆以“白象塔的故事”为题,专门展出白象塔出土的文物。

白象塔坐落于温州瓯海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北宋咸平年间进行了第一次大修,以后历代有过几次修缮。1965年2月,在从上到下的逐层拆卸中,发现了众多文物,有庄严的佛像、慈悲的菩萨,有沉思的罗汉、威武的天王,也有恭敬的供养人、虔诚的僧侣,还有各种珍贵的汉文佛经,为后人讲述了佛教东传及其中国化的故事。这些出土文物,一部分放在浙江省博物馆,大部分留在温州博物馆。

↗彩绘木雕菩萨立像(北宋)

↗彩绘木雕菩萨立像(北宋)

↗彩绘木雕菩萨坐像(北宋)

↗砖雕菩萨像(北宋)

↗彩绘菩萨立像(北宋)

↗彩绘陶菩萨立像(北宋)

↗砖雕菩萨(北宋)

↗彩绘木雕罗汉坐像(北宋)

↗彩绘高僧坐像(北宋)

↗彩绘木雕供养人立像(北宋)

↗彩绘天王立像(北宋)

↗瓯窑青釉观音像(北宋)

↗舍利子(北宋)。直径2.5毫米,这么大的尺寸,说明这座塔的地位很尊贵。

↗乾元重宝,唐代铜质铸币,“安史之乱”期间的大钱,从开始发行到退出流通,仅短短五年时间。

↗彩塑木星供养像(北宋)

↗彩塑菩萨立像(北宋)

佛塔

陶瓷馆以陶瓷发展的时间分区布展,突出瓯窑地方特色。这次正好遇上《胜似春光——时空映照下的繁花之美》展览,感受了独有的“宋韵瓯风”。

“胜似春光”展分为石开万象、缘木而生、花意渐浓、金玉嘉美四大板块,以花为媒,按时间顺序由今即古陈列80多件各式石雕、木雕、锡器、瓷器、扇面等非遗作品及文物珍宝,展现温州“满园春色”。

↗温州非遗传承人陈顺德的《温州童谣十二月令》石雕系列——正月灯

↗二月鹞

↗六月六晒霉臭

↗十月末水冰骨

↗朱地漆绘荷花盖花鸟纹木酒埕

↗荷叶托荷花莲蓬玉挂件(清代)

↗镂空玉兰花双耳青玉杯(清代)

↗黑漆描金凤凰牡丹纹木五子盒(民国)

书画馆正在陈展《盛世华章——温州博物馆藏织绣精品展》,通过近百件织绣精品,展示各地域绣种和大师代表作。这方面看不大懂,所以一经而过。

自然馆以动植物标本为主,展示丰富多样的地球生命形态,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北极熊

三楼的“西鹣东鲽——欧洲文化之都艺术精品展”,是此次行程的意外之喜。36件欧洲古典雕塑、油画和家具作品,让我大开眼界,感受到真迹的魅力,受到一次艺术的洗礼。

“西鹣(jiān)东鲽(dié)”出自《文心雕龙·封禅》“然则西鹣东鲽,南茅北黍,空谈非征,勋德而已”,泛指四海珍异之物。主办方通过这简短的四个字,表达了展览的主题:促进文化交流,提高艺术品味。展品提供者为法国温籍华裔、罗丹博物馆中国馆负责人吴静,是18~19世纪欧洲雕像作品重要的私人收藏家之一,收藏有200多件欧洲雕塑作品,被誉为“汉白玉女王”。

让我们屏住呼吸,一起来欣赏吧……

↗《克里斯托费·哥伦布向天主教君主们敬献新大陆的宝藏》(约1845年),作者〔德〕埃马纽尔·高特列波·落兹(1816~1868)。画中表现的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受到国王和王后接见的场景。画框精致华美,四个角的装饰为代表天地四方(非洲、美洲、亚洲、欧洲)的人物头像。

↗《圣女热纳维耶芙援救被围困的巴黎》(1870),作者〔法〕保罗·菲力克斯·加列高(1819~1895)。圣女热纳维耶芙(423~502)是高卢罗马贵族家庭的独生女,传说她凭借沉着、坚定和对上帝的信仰,成功阻止了匈牙利人在451年对巴黎的入侵。公元471年,巴黎再次被包围,城中居民面临饥饿威胁。她决定沿塞纳河上溯至奥布省寻找给养,以拯救巴黎人民。画中表现的是她在城墙下离船登岸,耐心宽慰俯伏在地的士兵和市民。

↗《悲伤的女人》(1885),作者〔法〕欧仁·路易·舍弗罗。画中描绘的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一位女人倚坐在广场边,悲伤地目视前方头戴蜡菊花冠、身披三色旗的斯特拉斯堡雕像。黑色衣裙表明她已经失去了亲人,旁边空空的座椅,不知是不是在等待那个回不来的人。

↗《安德雷·维尔·格兹小姐》(1904年),作者〔法〕弗雷德里克·海涅,又名弗雷德里克·瓦莱·比松(1862~1949)。画中描绘的是法国骑士勋章获得者、汽车俱乐部成员路易·维尔·格兹(Louis Weill-Goetz)的女儿。精致的妆容,华美的服饰,路易十五时期的沙发,这些细节表明她生活在富裕阶层。从白色丝绸裙上的淡淡橙色,可以推测这是冬天壁炉反射的火光。

↗《浴女》(1923年),作者〔法〕安德烈·特雷布歇(1899~1962)。这幅画反映了作者的大胆和超前。20世纪初,女性裸体一般借助希腊神话,现实题材中直接画出的非常少。

↗《戴面纱的女人》(约1853年),作者〔意大利〕朱塞佩·克罗夫(1810~1869)。这尊雕像惟妙惟肖,透明的面纱,紧闭的双眼,给人以朦胧之美。

作者对“纱”的刻画很真实,开始以为脸上真的蒙了一层纱布,走近一看,才发现这个纱布居然是用石头雕刻的,可见刀功之深!克罗夫还有一件作品《戴面纱的修女》,被华盛顿美国国家艺术馆收藏,区别在于那尊雕塑的眼睛睁开着,发型也略有不同。

↗《阿方斯·博丹,人民代表》(1879),作者〔法〕让·卡里耶斯。雕像的主人公阿方斯·博丹,是一位为坚持信念而牺牲的政治英雄,也是反对拿破仑三世专制政体的共和派代表。作者尽力追求形神兼备,除了在相貌上与真人相似之外,还力求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绪。

↗《王子和他的爱犬尼禄》(1865),作者〔法〕让·巴普蒂斯特·卡波。描绘的是拿波仑三世9岁的皇太子。这件受皇室委托完成的官方作品,革新了君主肖像的制作传统,传达了一些个人元素,如王子身着西装而非军装,去除了传统的王室标志荣誉军团勋章的大项链等。细心的观众会看到狗颈上有一条金属链,这不是“穿帮”。当年雕塑完工后,皇奶奶也非常满意,因宠爱孙子,就给爱犬戴上了狗链。

↗《渔童(带鱼网版本)》(约1870~1875),作者与上面是同一个人,巴普蒂斯特·卡波(1820~1875),雕塑大师罗丹的启蒙老师。这件雕像采用写实主义手法,记录了前一年夏天他在那不勒斯街上观察到的情景。一位小男孩戴着渔民帽,手中拿着贝壳贴近耳边,倾听里面传来的回音。面露微笑的同时,准备起身奔跑,欢欣愉快的神情中带有一种村野的质朴气息。《渔童》是卡波最著名的作品,借此成功后,他被介绍到皇室创作了《王子和他的爱犬尼禄》。

上下两件雕塑也是巴普蒂斯特·卡波的作品。上面《让·拉芭隆贝拉》表现的是作者爱慕过的姑娘。学生时代的一次偶遇,他被芭芭拉的美丽折服,但为了自己的前途不得不放弃。后来芭芭拉婚后因难产去世,让他伤感不已,于1875年塑造了此雕像,那炯炯有神的眼晴令人难忘。下面《未婚妻(艾美丽·德·蒙福尔半身像)》,记录了作者之妻艾美丽一瞬间的幸福表情以及内心深处的不安。面容温文尔雅、恬静秀美,腰间饰有象征婚姻的橘子花枝。

↗《春天》(19世纪末),作者〔法〕希波里特·莫罗(1832~1927)。这座雕塑真是好:名字取得好,女人是春天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让人想起温暖、春意、春心、怀春;雕刻手法好,窈窕的身材,细腻的肌肤,飘逸的春装,让人不敢相信这是汉白玉做成的;表达的意境好,手持鲜花,向着阳光,面带微笑,表情恬淡,富有古朴典雅的美丽。

↗《高原玛丽》(1859)。作者〔英〕本杰明·爱德华·斯彭斯(1822~1866)。这件雕塑表现的是玛丽·莫里斯(Mary Morrison)。玛丽原是一位年轻的苏格兰女佣,后来成为苏格兰著名诗人罗伯特·彭斯的妻子。在维多利亚统治时期,彭斯为她创作的同名诗流传很广,玛丽因此广为人知。从衣服上别致的流苏造型,可以看出作者花了不少心血。

↗《童年莫扎特》(1883),作者〔法〕路易·恩斯特·巴利亚斯(1841~1905)。这件雕像采用制模法制成,表现“音乐神童”莫扎特勤学苦练的情形。据说根据欧洲法律规定,一套模具最多只能铸造十二座雕像。因为制作模具比较复杂耗时,制作者都非常珍惜,一套模具只铸造十一件雕像,这一件雕塑是模具的第四件。

↗《白天和夜晚寓意雕塑》(约1855年),作者〔法〕玛蒂兰·莫罗(1822~1912)。两位天使分别表现白天、黑夜。

↗《沐浴的维纳斯》(19世纪末),根据法国克里斯弗·加百利·阿尔格兰原件(藏于卢浮宫)创作。作品对躯体的刻画极其细腻,半裸的维纳斯头戴花环,自然前倾,左脚弯曲搁在岩石上,右脚浸入水中,单手护住即将滑落的衣裙,脸上有一丝淡淡的笑容,无一处不散发着女性的魅力。

↗《罗马修女》(1840),作者〔意大利〕乔万尼·安东尼奥·拉布斯(1806~1857)。这件作品被誉为“雕塑界的蒙娜丽莎”,光洁的面庞,微曲的头发,隐约的笑容,端庄的神情,给人以安详宁静的感觉。你看这汉白玉头巾,每一处褶皱都很逼真,仿佛真的是柔软的绸缎。

↗《但丁》(1908),作者〔法〕乔治·享利·勒麦尔(1853~1914)。但丁是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欧洲文艺复兴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而闻名。这件作品有两个特别之处,一是雕像质地为红碧玉、碧玉、粉色玉石、苔纹玛瑙、黄金等名贵材料;二是人物“一脸两面”,右边面对旧时代,左边面对新时代,表示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之初的一位诗人。

↗《中山陵·孙中山坐像模型》(1927),作者〔法〕保罗·兰多斯基(1875~1961)。这件作品是驻法使馆1927年定制的,孙中山身着中式传统服装和无传统翘头的便鞋,端坐在椅子上。底座上的六块浮雕展现的是孙中山生平六个不同人生阶段。在创作过程中,孙中山之子孙科一直住在雕塑家的工作室中配合雕塑;雕像制成后,宋庆龄表示,能从中读到丈夫的表情;南京中山陵高4米的大理石孙中山坐像就是照此版本进行雕刻的。作者保罗·兰多斯基的作品,还有巴西著名的巨型耶稣像。

↗带有古代士兵装饰的平面桌、一对卡蒙灯、一把英式椅,根据查尔斯·克雷森(1685~1768)作品制作。

↗《镶宝石意大利式柜橱》(约1860)。材质为橡木、乌木、宝石、青铜镀金,十九世纪佛罗伦萨工艺,整体像一座微型宫殿,繁复精巧的构造,衬托出家具的精美华丽。

↗首饰盒(1870年前后),作者〔法〕查尔斯·勒贝克(1830~1890)。底面呈八角形,上端开口,盒盖边缘呈圆弧形,四足呈陀螺形。底座为松木和杨木,金属件为黄铜和青铜镀金材质,铜胎画法琅。这件首饰盒是世界上最大的珐琅首饰盒,维多利亚时代英格兰最富有的人阿尔弗德·莫里森为妻子定制,高28.5厘米、长56厘米、深42.5厘米,制作难度极高。据介绍,世界上大多数珐琅制品长20厘米左右,巴黎奥赛博物馆的一面珐琅镜长18厘米,罗浮宫的珐琅首饰盒长23厘米。

↗《仙女座(大型青铜盆饰)》(1883),作者〔比利时〕皮埃尔·阿方斯·伯格特(1830~1900)。这件雕塑1885年曾在安特卫普美术世界博览会上展出,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青铜花盆。表现的主题是《珀耳修斯和安德罗美达》,一个英雄救美的神话故事。英雄是宙斯之子珀尔修斯,美女安德罗美是埃塞尔比亚国王的女儿。美女被拴在礁石上,海怪要吃掉她。英雄乘飞马赶到,手握长矛,打败海兽,救出美女。

已经大饱眼福,依然意由未尽,不忍心说再见

温州市世纪广场、市行政大楼

乘坐动车前往雁荡山,开始此次行程的重头戏之二:“东南第一山”雁荡山。

下车后“老三篇”,核酸“落地检”,查双码、测体温,一切正常后入住雁荡镇民宿。

雁荡镇原名白溪镇,1992年拜雁荡山所赐而改名。镇区在改造,道路不好走,但是浓浓的市井气息,让人感觉正常的生活又回来了。

雁荡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属于流纹岩火山地貌景观,共有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雁湖、显胜门、羊角洞、仙桥八大景区、500多处景点,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二灵一龙”被称为“雁荡三绝”。近年来又开发了“新三绝”方洞、灵峰、卧龙谷,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体验感。

我这次游览了灵岩和灵峰景区,印象深刻的是奇峰、怪石、异洞,还有飞渡表演、摩崖石刻等。由于要尽早回家,大龙湫、方洞景区没去,也因为今年秋季雨水少,大龙湫的看点瀑布没戏;方洞景区不大,有观音峰、铁索桥,可以乘索道上下,有网友说性价比不高。总的感觉,景色确实优美,正如元代文学家宣孝光所说“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深庞,莫若灵岩”。玩起来也不累,基本上是人在平地走,抬头看风景,不像有些名山很陡峭,上上下下费体力。游玩时间自己好掌握,两个景区五六个小时就够了,大多数景点都能走遍。

先到灵岩景区,主要景点有屏霞嶂、天柱峰、展旗峰、卓笔峰、独秀峰、卧龙谷、玻璃栈道、断肠崖,还有龙鼻洞碑刻、飞渡表演等。景区面积不大,如果一大早就来游览,可以先把其他景点玩完,再返回来看10点钟的表演。

在灵岩景区的路线:入口→徐霞客雕像→鲁迅头像→青蛙聚会→老僧拜塔→展旗峰→雄鹰展翅→宝塔峰→屏霞嶂→灵岩寺→天柱峰→天聪洞→卓笔锋→小龙湫(返回)→龙鼻洞(返回)→卧龙谷上山栈道→独秀峰→玻璃栈道→断肠崖→龙口湖(返回)→灵岩寺→飞渡表演→出口。

徐霞客雕像。中国最早的旅游达人徐霞客曾两度游览雁荡山,有一次攀登险峰时差点把命搭上,只因他特别较真,非要翻山越岭实地论证谢灵运所言是否准确。途中以纸笔记录所见所闻,不忘赞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鲁迅头像

青蛙聚会

老僧拜塔

展旗峰,高260米。传说黄帝征服蚩尤后,班师之际留下此峰。清代诗人袁枚在《展旗峰》中写道:“黄帝擒蚩尤,旌旗不复收。化为石步嶂,幅幅生清秋。”

雄鹰展翅

宝塔峰

天柱峰,高270米

作家莫言2008年11月游览雁荡山时应邀题字:“名胜多欺客,此山亲游人。奇峰幻八景,飞瀑裁九云。石叠千卷书,溪流万斛金。雁荡如仙境,一见倾我心。”

灵岩寺,初创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盛时有屋宇百余间,藏经千卷,时称“东南首刹”。寺院左右为天柱峰、展旗峰,后面是屏霞嶂,前面的广场是观看飞渡表演的最佳场地。

飞渡表演也有专门的观景台,座位和茶水要单独收费。我去的那天游人不多,每人收费30元,不过很少有人付费,大家都在广场上或蹲或站,仰着头观看,反正就半个小时。

屏霞嶂,又名灵岩,状如锦屏,五彩相间。据说能在这里看出九匹马,就会升官发财。

这里的竹子比较奇特,看上去是圆的,摸在手上却是方的。

鹰嘴岩

峰峦雄壮,巍然屹立

侧面人像,尖尖的鼻梁看上去像个外国人

干旱缺水,山溪断流

天聪洞

卓笔峰

这样看有点像冰淇淋。移步换景、步移景异、一景多看是很多名山的特色,雁荡山也不例外。

“有峰皆卓立,无瀑不狂飞”。民*国邮电工作者郭兰馨1937年游览雁荡山时,题赠雁荡山建设委员会委员潘耀庭。

小龙湫,山间的一道小瀑布,运气好的话会看到水从弯谷间倾注而下,但今年就别想了。猜一猜,“小龙湫”三个字是谁写的?答案是常申凯(Chiang Kai shek),蒋-介-石,民*国三十二年(1943)元旦。

天开图画,南宋理学家朱熹所书

龙鼻洞,位于插龙峰下,高200多米,深50米,宽12米,以洞内岩石的奇趣著称,北宋科学家沈括、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都来此考察过。洞内有泉水,老百姓认为龙鼻泉可以治眼疾,龙鼻石可入药,常加敲剥,民国时就在龙爪前设栏保护。

龙鼻洞内壁岩石上有历代摩崖碑刻94处,被称为“雁山碑窟”。碑刻内容有题名、题字、记游、诗刻等,涉及的官宦名士众多,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这些碑刻中,印象最深的是三块:一是唐代“包举来”碑刻年代最久远;二是前面见过的南宋理学家朱熹“天开图画”,被誉为“雁山一奇观也”;三是杨宗业草书诗碑最雄奇,在辽东抗清沈阳保卫战中,援辽总兵官杨宗业战死沙场,留在雁荡山的诗碑,浩气长存。

↗最久远:包举来;朝代:唐。这是龙鼻洞有据可考最早的摩崖。上图落款时间“壬寅”为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包举来曾在贞元十年(794)任武康县尉。由此可见,此刻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最雄奇:杨宗业草书诗碑;朝代:明。杨宗业,明万历时虞都(今山西永济)人,曾任浙江、山西总兵官。镇守浙江时在东南沿海平定倭寇。碑刻内容:“游过千溪百叠山,洞开龙鼻水潺潺。非自山灵留一孔,九秋久旱作甘泉。”杨宗业在雁荡山有两块诗碑,另一个在灵峰景区观音洞,也是草书。

↗岩性界线。由于不同时期的火山活动,山峰被一条水平的界线分割成两个部分,形成不同性质的岩石。上部的岩石有着书页般的纹理,下部的岩石因风化脱落变得像奶酪一样。

卧龙谷上山栈道

奇峰耸峙,怪石嶙峋

直上卧龙谷的电梯暂时停用

↗玻璃栈道,长近百米,宽约1米,2016年建成,采用3层夹胶钢化玻璃铺设。

走在上面不感到有多惊险。很多攻略上说这里能俯看小龙湫,我怎么没看到,是不是走的人多了,玻璃光洁度不够。

↗断肠崖,位于卧龙谷尽头,因金庸武侠名著《神雕侠侣》的同名电影在此取景,片中小龙女纵身一跃而得名。“断肠崖上叹绝情,绝情谷底哭断肠”,金庸的小说带红了多少景点啊。

环顾四周,确实险峻,称为断肠崖很贴切。

剧中小龙女纵身飞跃之地……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故人。

↗龙口湖,小龙湫瀑布的源头。这么浅的一潭水,哪能成就白练当空的瀑布。

又见卓笔锋

回到灵岩寺,正好赶得上10点钟的飞渡表演。

飞渡是一项传统杂技表演,起源于山民攀崖采摘石斛的行为,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2016年12月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内容包括直渡和横渡,直渡是模仿古代药农的采摘石斛行为,从天柱峰顶自上往下爬行。横渡是在天柱峰和展旗峰之间长250米的绳索上进行杂技表演。

飞渡表演的雏形与雁荡镇下灵岩村一名农民仇昌早有关。1883年,他在两棵树之间拉上稻草绳,学猴子攀援爬绳,练就臂力,经过不断摸索、改良装备,将技艺流传下来。1916年,仇昌早的孙辈仇家都在天柱峰进行直渡表演,成为特色旅游项目表演第一人。1929年,当地农民侯兴勉牵头,研究出一套在天柱峰与展旗峰之间进行横渡滑行的空中表演动作。1958年后,飞渡表演一度中断。2001年开始,飞渡表演再度兴起,每天在景区进行,横渡采用钢丝绳,直渡采用尼龙绳,表演的安全性、观赏性大大提高。

直渡表演开始了。只见一位穿红色上衣的人,用手抓住绳子,从270米高的山顶纵身跃下。

依靠两根绳子,三纵两跃,疾速向下,演示各种采药动作。

每下降一段距离,就弹跳一次,像一只啄食的鸟儿。在滑到一大半时,突然双手一松,在大家的惊呼声中,已经平安着落,挥手告别。

横渡表演开始,通过一根钢丝绳从天柱峰滑到对面的展旗峰。

只见他一会儿疾行,一会儿撒花,一会儿翻跟斗,行云流水般自如,令人惊叹不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飞渡是古代雁荡山人同自然斗争的产物,体现了勇于冒险的精神和敢于致胜的斗志,与奇峰怪石、摩崖石刻一道,构成了雁荡山引人入胜的特色文化。

山谷干涸,滴水不见,少了几分灵秀

好大的山洞

天柱峰摩崖石刻,“天不塌赖以柱其间”“壁立千仞”

↗“雁荡奇景,贵在天然”,田纪云1986年题写。

灵岩景区入口处的石刻,国画大师潘天寿1960年代题赠灵岩寺住持守觉法师:“一夜黄梅雨后时,风青云白更多姿。万条飞瀑千条涧,此是雁山第一奇。”

灵岩景区的行程结束后,乘坐景区公交前往灵峰景区。公交车换乘很方便,免费。时间实在紧的话,也可以打车。

灵峰景区入口马鞭草种植工程

灵峰景区的特色是奇峰异洞、摩崖石刻,主要看点有双笋峰、果盒桥、合掌峰、观音洞等,灵峰夜景也是不少游客喜爱的特色项目。

空气质量非常好,可惜疫情原因,当天游客人数不到500人

在灵峰景区的路线:入口→骆驼峰→双笋峰→凝碧潭→果盒桥→象鼻岩→灵峰古洞→东、西瑶台→合掌峰→观音洞→一指观音→金鸡峰→天冠峰→出口

↗骆驼峰

↗双笋峰

↗未命名岩石,像一名侠客的背影

↗凝碧潭

↗果盒桥,长14.3米,宽2.2米,横跨于凝碧潭。始建于清光绪廿八年(1902),后多次损毁并重建,目前所见为1982年修建。

果盒桥与凝碧潭、果盒亭构成“果盒三景”。

↗果盒亭

“吾恋”,辽宁作家协会副主席迟松年题写。

↗“雁荡之胜,甲于东南,犹以泉石冠天下”,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原副主任姚耕云题写。

↗象鼻石

放大看,大领导赵**的手笔

灵峰古洞,位于山坡中间,是元至正元年(1341年)地质灾害自然形成的倒石堆积洞,洞内有七个相连的山洞,还有地下河。这个山洞是向上钻进山体里面的,进洞需要向上爬几十级台阶。石阶很窄,仅能容纳一人上行,好在可从另外一个方向出去。

云雾洞,也称许愿潭

出了灵峰古洞的洞口,眼前豁然开朗,不大的山顶上建有东瑶台、西瑶台。

东、西瑶台视野开阔,是观赏奇峰异石的最佳地点。这里也是很多国产古装剧的取景地,如《琅琊榜之风起长林》《仙剑云之凡》《神雕侠侣》《扶摇》等。

↗北斗洞道观

合掌峰,灵峰景区最高的山峰,高270米,犹如巨掌,直插云天。

“雁荡第一洞天”观音洞位于合掌峰中,高113米,宽14米,深76米,洞名原为灵峰洞,因洞内曾置罗汉五百身,又称罗汉洞。后立观音巨像,又因岩壁奇石似观音而改称观音洞。

洞内倚岩建有九层楼房,从山脚要经过403级逶迤石阶,才能到达最顶层大殿。沿途可见名人雅士的题字碑刻。

“神游”,当代知名画家、温州永嘉人林曦明题。后面一个字很容易念错,是草书“遊”字,不少人读成“神色”。

山门上方“观音洞”三字,为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所题。两边楹联“胜境人知游雁荡,名山我欲礼观音”,是当代著名画家谢雅柳的手笔。

“无上妙境”,曾任民*国浙江省难民救济委员,建德县县长、仙居县县长的王惟英题写。

洞内第一大殿天王殿,供有四大金刚。楹联为“泉可洗心如皎月,峰长合掌礼青天”。

洞内岩壁还有很多名人碑记

著名学者邓拓题诗:“两峰合掌即仙乡,九叠危楼洞里藏。玉液一泓天一线,此中莫问甚炎凉”,在赞美观音洞的同时,阐述了人生哲理。

纵观雁荡山的诗词歌赋,吟咏赞颂的居多,明万历浙江总兵杨宗业的这块碑刻却洋溢着金戈铁马的豪情:“按剑徐行过雁山,千形万状异长安;心存画像恭明主,一臂东南静海天”。在众多寻幽访胜的雅士骚人中,“按剑徐行”的只有杨宗业一人。

玉釜泉

“心”字石,星云大师写于Tai*wan佛光山。大师说:“我写字凭借一份‘与人结缘,给人欢喜的心’;不要看我的字,请看我的心——我心里有一点慈悲心”。此“心”包含三重含义:一是观音洞有洗心泉;二是意味着禅心;三是表达华严经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之意。

抬头一看,罅缝处一线天光倾泻而下。

远处的双笋峰变成了一对巨大的蜡烛

↗一指观音

↗金鸡峰

熟悉的合掌峰、双笋峰

看,松鼠

飞速一跃,箭步上树

↗天冠峰,高120多米,状如礼帽

灵峰夜景很有名,时间关系没来得及观赏,这里借几张图片以飨诸君。

↗犀牛望月

↗情侣峰

↗相思女

↗阿婆峰

↗鲸鱼喷水

再见,雁荡山;再见,温州

不同的地方,熟悉的配方

行文至此,2022防疫时期的系列游记告一段落。回想一年来与病毒斗争,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因时而变、调整优化……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吃好喝好,加强锻炼,有空出来走走看看,增强免疫力,就是应对疾病最好的方法,千万不要像少数人,抢药囤货——专家说戴口罩可预防新型病毒,于是口罩脱销;专家说双黄连可抑制新型病毒,于是双黄连售罄;专家说连花清瘟治疗奥密克戎,于是连花清瘟买不到;专家说多运动,增加身体免疫力,你们就跟聋了一样!

感谢阅读。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2022防疫时期的旅行:逛温润文明之州 游雁荡灵岩灵峰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