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八仙宫,最早名为“八仙庵”,是西安地区规模最大、最著名、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相传是吕洞宾遇到汉钟离,“一枕黄粱”点破千秋迷梦而感悟成道之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来西安避难时曾住跸于此,慈禧太后亲题“玉清至道”、“洞天云芨”匾额和颁赐“敕建万寿八仙宫”匾额,光绪帝亲题“宝箓仙传”匾额。被西安人称为“求签最灵验的地方”。八仙宫是是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道教协会所在地,也是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八仙宫系唐兴庆宫局部故址,始建年代不详。关于八仙宫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据八仙宫碑石记载,宋时在此地下常闻隐隐雷鸣之声,百姓建雷神庙镇之。后有人于雷神庙看见八异人游宴于此,认为是“八仙”显化。遂建八仙庙祀之,称八仙庵。庵前竖有“长安酒肆”石碑,旁刻“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而据《列仙传》载:钟离权祖师于长安酒肆感悟吕洞宾,“黄粱梦觉”度其成仙,后人为纪念吕祖于此立祠祀之。另据专家考证,八仙宫其实是为纪念李白、贺知章等酒中八仙而修建的。唐朝时期,长乐坊老徐家用糯米制作的黄桂稠酒香气横溢,颇有盛名,李白与贺知章、张旭等八人慕名而来,多次醉倒在酒肆。后人于是在长乐坊立了一块石碑,并修建了“八仙庵”。
八仙宫的正殿是八仙殿。当然供奉的主角理应就是八仙了,可实际并非如此,这里的正位供奉着东华帝君,而八仙只能分别陪列两边。东华帝君被认为是道教全真教始祖,为“北五祖”之首,他授道于钟离权,钟离权又授道给吕洞宾,吕洞宾又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正是由于这种师承关系,他才当之无愧的端居正中享受人间香火了。八仙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明代以前八仙是谁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吴元泰在《东游记》确定了八仙,并进行了排序,被后人广泛接受。八仙即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最著名的故事应该是“八仙过海”了。这个民间传说故事是说王母娘娘在瑶池设宴款待八仙,八仙喝得酩酊大醉。辞别王母后来到东海,吕洞宾建议各人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海,各自卖弄本事。众位神仙纷纷响应,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铁拐李用的是铁杖(有说葫芦),汉钟离用的是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蓝采和有花篮,何仙姑有莲花,吕洞宾有长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分别投入水中而渡。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东海龙王之子见宝起贪心,抢了蓝采和玉板并将其掳入海中。另外七仙大怒,斩了龙王大太子,打伤了二太子,而东海龙王则与北海、南海及西海龙王合作,齐来参战,又请来天兵天将,一时之间惊涛骇浪。此时曹国舅拿出玉板开路,将巨浪逼往两旁,顺利渡海。后经老君、如来、观音三位调解说和,双方才停战。民间传说当然版本也各有差异,不必细究。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当年十月二十六日慈禧一行抵达西安,入东廓门(即今长乐坊与景龙池十字处),当晚就驻跸于八仙庵。慈禧太后赐给八仙庵1000两白银还亲笔题写了“玉清至道”和“洞天云芨”两幅匾额,并颁赐庙额“敕建万寿八仙宫”。光绪帝亲题“宝箓仙传”匾额。万寿八仙宫因此得名。为了防止闲杂人员入庵骚扰、保护庵产不受侵犯,慈禧太后还立赐主持道长李宗阳“皇杖”一柄,可持杖打人不受《大清律》约束。八仙庵是慈禧“西狩”长安的第一个落脚点,而后才改住南院门总督衙门和北院门巡抚衙门,总共在西安呆了一年多的时间。
八仙宫坐北朝南,占地126亩,现存殿堂建筑均保留明、清两代风貌,风格古朴,布局紧凑,庄严雄伟。中轴线上从南至北分别建有照壁、大牌楼(现在正在整修广场),山门、遇仙桥、灵宫殿、八仙殿、斗姆殿、聚仙阁等建筑以及后花园。两廊厢房东跨院分别有吕祖殿、药王殿及太白殿;西跨院有邱祖殿和宫内住持住房等,东西两侧殿堂自成院落。整个建筑布局规整严谨,错落有致,蔚为壮观。院落环境优美,清静雅致,奇花异草,古树参天。
此外,八仙宫里还有楹联很值得欣赏体会,如;此地饶千秋风月,偶来做半日神仙。酒常知节狂言少,心不能清乱梦多。门空宜入坐,院静好翻经。一念纯真金可化,三心未了水难消。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存心邪避任尔烧香无点益。人生百年把几年风月琴棋等闲抛却,是看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哪个醒来。得山水情其人多寿,饶诗书气有子必贤。……在素食堂前还有一个宣传话也很有意思:过日子,就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哈哈,把生活说活了。八仙宫内还有东西两个碑廊,保存有道教的经法及养生石刻,如《太上感应篇》《黄庭经》等,有历朝历代的名人书法、绘画碑石文化,如米芾、岳飞、文天祥、苏轼、郑板桥等人的作品,还有许许多的牌匾,如光绪帝、慈禧太后、赵朴初、于右任、任法融等人的,很值得细细观看一番。我将这些网址附录于后,有兴趣的可以一观。
尽管八仙宫是正式名称,但西安人还是称他为“八仙庵”,而绝少叫八仙宫的。八仙宫的门票3元,里边求签的人排成了长队,年轻人居多,可见还是比较灵验的。庙外卜卦的道士也很多,不过还是不推荐无事乱算卦的。庙周边有八仙庵古玩市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有兴趣可的去淘下宝。
随发片片一组,敬请欣赏。
八仙宫的广场还在重修之中。山门前的方形门柱上有幅对联:
百二山河周秦汉唐圣地;五千道德老庄钟吕仙籍。
山门殿面阔五楹。正中悬挂慈禧太后亲赐的“敕建万寿八仙宫”。下面门柱两边有楹联:
黄老思想出世入世无为向化;道家精神独善兼善顺应自然。
山门殿后的小屋两侧有联:
门空宜入坐,院静好翻经。
山门殿后是遇仙桥。据记载,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起初求道时于甘河桥(今鄠邑区甘河街道办)遇吕洞宾祖师授“五篇灵文”而得道。全真十方丛林,修筑此桥象征全真仙源,垂教后学。
遇仙桥正后方是灵官殿。面阔五楹,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间重修。殿门正中悬挂有邵力子手书“其道大光”匾额,门柱有两幅楹联:
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存心邪避任尔烧香无点益。
纠察三界神人铁面无私临破胆;赏罚九天善恶赤心辅正对生寒。
殿内奉祀护法神王灵官彩色塑像。青龙、白虎两将军的彩色塑像分侍两侧。
王灵官,本名王恶,后因萨祖师改名王善。是道教的第一护法神将,专司天上、人间的纠察和惩罚,掌管雷、火、风等自然之力,驱邪治病,保护道教的正统和安宁。
王灵官据说是宋徽宗(1100—1125年)时人。相传全真七子成道后皆得敕封,唯有邱处机不肯谢恩,问其原因,他说:“后世修行学道之人,如臣受那百千万苦而不退初心者,万中难选一也……好最难学,非学好不能了道。”帝及群仙默默无语,而王灵官对邱处机说:“后世若有修行之人、学道之士,他有三分修持,我有七分感应,他有十分修持,吾便随时照临。”邱处机闻听王灵官之言,方才谢恩,又与王灵官作礼。正因为此,道教宫观多把灵宫殿作为进入山门后第一个要朝拜的殿堂。民间流传有“上山不上山,先拜王灵官”的俗语,以表达对这位道教护法神灵的崇敬。
灵官殿前两侧有钟鼓楼。
钟楼的楹联:宝露凝芳霏烟泛彩;仙钟簇韵法教扬音。
鼓楼砖雕楹联:鼓调清越丰年大有;昭声警众福满神州。
灵官殿的两侧各有一个砖雕门楼,两边各有楹联。
东边:神仙都会周秦汉唐;道德恨深天地人师。门洞额:朝阳。
西边:江山锦绣民安物阜;言通圣典人杰地灵。门洞额:清虚。
八仙殿前有两通巨大精美的砖质碑楼。碑楼上的砖雕极其精致复杂,图案内容丰富,雕刻细腻逼真,寓意幸福吉祥。
东侧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万寿碑》,中间篆刻“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阳文玺印一枚。此碑可见慈禧太后徽号的全称: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祟熙。而慈禧死后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大清皇后之最,亦超过大清开国皇后及孝德、孝贞二位正宫,同时也超过入关后满清所有皇帝的谥号。碑阴详尽记录了慈禧、光绪两宫西行避难西安,赈济受灾百姓,颁赏内帑维修、敕建八仙宫等史实。碑言:“时方久旱,被灾州县至六十余属之广,哀鸿遍野,圣念恻然”。“缓刑本年租赋迨”。 “先后发帑银二百数十万两,南北漕粮又十数万石,省内外各属均得就食拯饥,全活灾黎逾亿亿万……轸恤有加。”。此碑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刻,升允(时任陕西巡抚)书,李宗阳立。
西侧为《重修西京万寿八仙宫碑记》。碑中记述了八仙宫的历史沿革及该次重修八仙宫的缘起经过。碑石上注明的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六月。碑阴是功德碑,记载有劭力子、杨虎城、孙尉如、戴传贤、于右任以及商会等人的捐款记录,其中劭力子、杨虎城捐款:大洋壹仟伍佰元。
八仙殿。明正德年间扩建,清康熙年间重修,面阔五楹,这是八仙宫的主殿,殿门上方正中悬挂着光绪帝御笔题写的“宝箓仙传”匾额。八仙殿内供奉着东华帝君和八仙。左边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张果)、李铁拐、蓝采和;右边依次为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何仙姑。
大殿外挂两幅楹联:
暮鼓晨钟警醒尘凡黄梁梦东华传道钟离授诀广垂慈度;
朱鱼清馨朗咏步虚赞洞玄全真阆苑琳宫新辉共仰仙踪。
桂殿仿琳宫珠箔银屏百二关河凝端色;
典章垂柱下琅函玉轴五千道德著名言。
道士们正在打着法器逐殿供奉诸神。
八仙殿的东边有一小跨院。
横额是:致虚极。 石宪章题。
两侧楹联:风云多赏会,物我俱忘怀。于右任题。
小跨院内景。左边是太白殿。
吕祖应化仙迹图。浮雕长达八米,将“吕祖出道”、“黄粱一梦”、“化水为酒”、“度化三仙”“长安酒肆”等经典故事绘作长卷,系全国道教界首个以吕祖文化为背景创作的大型浮雕。
下面是吕祖的主要事迹文字介绍。
再回到中轴线上的斗姆殿。此殿正在维修之中,斗姆像也被用红布包裹起来了。
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年间重修,面阔五楹。原来殿门正中就悬挂着慈禧太后所书的“洞天云籍”匾额。殿内正中供奉着斗姥元君。斗姆是道教信奉的女神,传说为北斗众星之母。“斗”指北斗七星,“姆”指母亲。斗姆有九子。长子为天皇大帝,次子为紫微大帝。余七子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即北斗七星。
斗姆像常塑为三目四首,左右各出四臂。
斗姆殿原挂有楹联:
人生百年把几年风月琴棋等闲抛却;
是看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哪个醒来。
斗姆殿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跨院,称为东、西跨院。其中西跨院有慈禧太后题写的“玉清至道”牌匾。
东跨院。正门上写着“阆苑”。两侧有两幅楹联:
三宝至尊统御一元造化;清虚妙道衍称万世玄宗。
酒常知节狂言少,心不能清乱梦多。
里面为一四合院。东边是药王殿。南边是太白殿,北边是吕祖殿。
吕祖殿。创建于清康熙初,嘉庆年间重修,面阔三楹。殿门门楣上悬挂着宣统三年的“福民寿世”匾额,殿门两侧楹联:
看下方扰扰红尘富贵几时祇抵五更黄梁梦;溯上界茫茫浩劫神仙不老全恁一点度人心。
殿内奉祀吕纯阳祖师。
吕祖即吕洞宾,号纯阳子,传说他在唐时两次考进士都不中,最后随汉中离学道,汉中离授他以“延命之求”。吕祖殿是八仙宫中求签人最多的地方,游客排队,香火旺盛。
药王殿。建于清嘉庆年间,面阔三楹,坐东朝西,供奉药王神孙思邈。
大门两侧楹联:
道通天地术通圣;儒中隐逸医中真。
孙思邈(581—682年)是唐朝著名道士,也是医学家。他精通老庄百家之学,精医术,长期居住终南山,为人医病,并着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生论》、《福寿论》、《保生铭》等,被后人尊为“药王”。成道后,被封为“妙应真人”。
太白殿。建于嘉庆年间,面阔三楹。坐南向北,与吕祖殿相对。
殿门上有一副楹联:诚则金石可穿,骄隋则义必败。
殿内供奉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对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金星”的神化,是道教神仙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地位仅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之下。在道教中太白神有富贵功名象征之说。
主要职务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负责传达各种命令,因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阴阳家则认为他是武神,掌管战争之事,主杀伐。只要金星在特殊时间、区域出现,便是“变天”的象征,是暴发革命或政府变异的前兆,代表要发生大事了。
殿内有“吕祖百字碑”,碑文如下: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 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吕祖殿壁画。
西跨院也为一个小型四合院。正门上写着“琳宫”。两侧有幅楹联:
轻鸥白鹭定吾友,绿竹高松无俗尘。
门内上方有石宪章先生写的“德贵”牌匾。
四合院的北边是邱祖殿。西边是云隐堂。
云隐堂坐西向东,殿门楹柱上有联:此地饶千秋风月;偶来做半日神仙。我和高堂今天前来此地也算是做了半日神仙。
北边是邱祖殿。面阔三楹。正门上方悬挂慈禧太后题写的“玉清至道”牌匾。
内外柱各有一幅楹联:
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磻溪苦行龙门炼养道功备而德充;东莱阐教西域应聘陈一言而止杀。
里面供奉的应该是邱处机了。邱处机是王重阳一个很重要的徒弟,金代元初道士,是道教全真派“北七真”,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之一。因以74岁高龄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
南边是办公场所,圆形门外有幅联:清心不入重泉梦;厚德应垂千古名。
中轴线上的聚仙阁。这也是中轴线上最后面的一座建筑。面阔五楹,重檐歇山式建筑。一层正中下方悬挂任法融道长写的牌匾,两侧楹联:
仲尼曾兴犹龙叹;尹喜请留道德篇。
财神殿。殿名为任法融所题,供奉赵公明。
八仙宫素食。上面的宣传话语我觉得很好:过日子,就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哈哈,把生活说活了。
不过这素食价格也不是太便宜。中规中矩罢了。
花园。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园中到处绿植,环境清幽,满目苍翠,令人心静神安。
快游完了,没想到出门又看到了一幅联:一念纯真金可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八仙庵灵官殿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大型碑刻长廊。很值得细细观看一番。
庙外面的八仙庵古玩市场,里面各种古玩琳琅满目。
偷得浮生半日闲,人生有味是清欢。八仙庵真的是很值得一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