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5

终南山楼观台纪游

编辑
天数:5 天 时间:3 月 和谁:亲子

三十多年前两次到西安,南望青黛色的秦岭终南山峦,颇有些神往,但因时间关系未能履及。2025年2月7日至11日携妻儿到西安旅游,就准备花一天时间去一趟终南山了却心愿。行前研究山行路线,最终决定到楼观台。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我选择去楼观台最主要是领略终南山景,当然也是因为那里是古来问道修仙的源头。

2月7日下午,飞机飞跃秦岭,我特意俯瞰机翼下的壮观的秦岭山川,连绵的山峦峰巅和山坳依稀可见几处残雪。

从地形地貌上看,机翼下这一带谷地应该是秦岭腹地的商洛。

飞机过秦岭,进入关中平原上空,西安古城和咸阳机场附近的古代陵墩清晰可见。

2月8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附近的骊山北麓可见多处积雪,山色可看。

2月9日晨8时,我从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乘坐环山2号线公交车前往楼观台,花了2个多小时到了周至县古楼观台。

车东行不远就见到一座“仙都”大牌坊,牌坊后是一座老子骑坐青牛的雕塑。南行,一组新建仿古殿宇后,就是终南山峦。

走进“仙都”牌楼后的仿古建筑群,我以为穿过这组仿古建筑群后就可上山到古楼观台,结果这只是一片门票40多元的道教文化体验园,去古楼观台还要从园外两侧道路登山前往。正巧有开小面包车的当地人揽客前往楼观台显灵山老子铜像那里,遂花10元钱与人拼车上行来到显灵山麓。

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十五公里的终南山北麓的楼观台风景优美,依山傍水,茂林修竹,绿荫蔽天,是道教文化的发祥之地,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素有“天下第一福地”、“道源仙都”、“洞天之冠”和“仙都”的美誉。相传距今3000余年的公元前11世纪西周王朝的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名为草楼观,观星望气,静思至道。周昭王二十三年(一说二十五年)七月,见紫气东来,尹喜遂在函谷关迎请驾青牛薄板车西游入关的老子至草楼观到关,执弟子之礼。老子乃著述《道德经》五千言,并在尹喜在草楼观南的高岗所建的高台上为其传授《道德经》。草楼观遂改名为楼观台,老子著书说经处名为老子说经台,成为最古老的道教祖庭。

登上显灵山巅,位于高台上的老子铜像,高约24米,栩栩如生,参悟天地的手势寓意着天地和谐,万物归一。

站在老子铜像下的高台凭栏北眺,左前方一座小山巅树影掩映处的古建筑群就是老子说经台,显灵山老子铜像与庄严肃穆的说经台遥相对应,象征着老子道家哲学思想源远流长。

山下那座南北纵向黄色琉璃瓦屋顶仿古建筑群就是我刚才误打误撞经过的道教文化体验园了。

南望终南山,虽是冬末春初,仍是山青水秀,翠竹苍松,道家气象。

走下显灵山,沿竹影掩映的山路蜿蜒前行,前往说经台。

来到终南山古楼观门前,紧闭的红门之后就是说经台了。我决定先上传说中老子炼丹之地的炼丹峰游览后,再进说经台游览。

沿着石阶上山,这条通往炼丹峰的登山道被当地森林部门称为森林氧吧绿色健身步道。一路上行,来到半山腰,那里有怀苏亭,是纪念苏轼登临楼观台的纪念点。

亭已不存,只有一方沙孟海题字的石牌。

碑后书刻苏轼在北宋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游览周至楼观台所著《授经台》诗:“剑舞有神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碑刻上沙孟海书苏轼诗时前一句有误字。

离开怀苏亭,继续上行,经过一处香火袅袅的财神庙。一路上有不少当地香客携香上山烧香祈福,沿途有在财神庙焚香的,终点是登上炼丹峰巅的老君庙祈福。

离开财神庙,继续上山。沿途山坡上多了残雪,山上山下,终南山有了一份方外仙意。

登上炼丹峰巅,那里有一座老君庙,据说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灵应无比,是老子炼丹之地,不大的殿宇香火很盛,香客络绎不绝。

炼丹峰南侧还有一峰,峰下还有几户人家。在山巅有人家,还有几只鸡,真有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秦岭山野况意。

徜徉炼丹峰巅,放眼终南山,风景宜人。可惜因时间关系,不能深入终南山区细品。

走下炼丹峰,回到大门紧闭的终南山古楼观门前,一问要从景区西门方向绕路进入说经台。

经过望仙亭牌坊,下行右拐沿着一条山路,进入古楼观台。

院内一株树龄800多年的银杏树,我初以为是传说中老子手植银杏树,但看古树名木标牌的树龄,才知非也。

古楼观台位于秦岭山脉的终南山北麓中部的山前台原和浅山区,建在海拔590多米的山岗上。虽处山之阴,但却尽得其阳,翠竹环抱,古木参天。南依秦岭,千峰耸翠,犹如重重楼台相叠,山间绿树青竹,掩映着道家宫观。山前梁岗起伏与扇形的土坎相连,面向如画的秦川渭水。古楼观台的主体建筑群是说经台(即老子祠),坐北向南,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蒙古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重修扩建,明清均有修葺。

说经台山门前西侧不远处有亭,亭内石碑镌刻的“上善池”为元赵孟頫所题手迹。

亭旁就是一石砌泉池,名为上善池,内有一石雕龙头终年吐水不断。

说经台山门前东侧不远处还有亭,亭内清代石碑镌刻说经台图。

进入说经台山门,沿石阶盘道,中轴线上自南而北蜿蜒而上。

经过灵官殿,来到台顶的老子祠。

门前的一对铁狮引起我注意,铁狮铸造于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雄威而不失灵动。

进入老子祠大门,回首大门,门匾“紫气东来”,自庭院内望向门外,别有气势。

庭院内就是老子祠主殿启玄殿,面阔3间,进深3间,歇山顶,青布瓦,抬梁式结构,檐下施旋子彩绘。此殿始建于秦,增建于汉唐,重修于明万历年间,殿内供奉道祖老子道德天尊。

在庭内苍松侧柏的映衬下,启玄殿古意森然。

过启玄殿,后面还有斗姥殿、救苦殿、后山门等建筑,中轴线两侧还有配殿、厢房、回廊、碑厅等明清古建筑。

说经台保存不少具有很高价值的古碑碣石,据说有唐以降诸代碑石42通,其中有唐欧阳询撰书《大唐宗圣观记碑》、宋米芾行书《天下第一山》、苏东坡行书《游楼观台题字》、元赵孟頫隶书《上善池》石碑等。因事先没有做好攻略,我错过了寻访这些古碑,只看到了元赵孟頫隶书《上善池》碑。

离开说经台,沿松林间道路北行,出景区门。

回首见门额“楼观台森林公园”,才知说经台、炼丹峰等这片区域都属于始建于1982年的楼观台森林公园。

出楼观台森林公园,一路北行。路东侧一带红墙,我以为红墙内是我到过的终南山古楼观历史文化景区道家文化体验园,及至右转到楼观大道见到宗圣宫遗址门额,才知这里是春秋晚期周代星象学家尹喜观星望气的草楼观故地。

宗圣宫位于楼观台风景名胜区前景区,迄今已有约2600年历史。 原系春秋函谷关令尹喜故宅,后因老子于此讲学而闻名,自周代起历代朝廷均曾相继在尹喜故居楼观台建庙立观。宗圣宫曾几经兴衰,唐初为第一次辉煌时期,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扩建,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春,唐高祖李渊亲率文武百官千余人到楼观台拜祭老君,并宣称:“老君乃吾圣祖也,今为社稷主,不有洪建,其可已乎?”于是诏改楼观台为“宗圣观”,取“宗述先祖圣哲老子”之意,赐米帛以供观中修补之用。唐玄宗时再次扩建,使其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皇家道观和道教圣地。唐代玉真公主隐居楼观修道近50年。宋、元朝为宗圣宫第二次辉煌时期,元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扩建整修,宗圣宫坐北向南,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有山门、宗圣宫、玄门、列祖殿、紫云衍庆楼、三清殿、文始殿、四子堂等。历朝历代有60多位帝王到楼观台拜谒祭祀,香火旺盛。宋章子厚“初入山门气象幽,春风先到紫云楼,雪消碧瓦六花尽,烟绕丹楹五色浮”,元萨都刺“瑶花琪树间霓旌,十二珠楼接五城”的诗句呈现了楼观台宗圣宫的盛况。明清两代楼观台遭受地震、山洪侵袭,兵祸之灾,逐渐衰落。清末时,宗圣宫已废毁,唯有说经台(老子祠)保存完整。2000年9月依照碑石所载元代宗圣宫全貌图在遗址东侧重修了一些殿阁。

我对新修的仿古建筑没有兴趣,只看了保存较完整的宗圣宫遗址区域,那里有几处殿堂遗址和古树遗存。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株老子手植古银杏树,已有2580多年树龄了,为陕西古树名木001号。此树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场大火将树干中部烧空,但仍依靠树皮输送养分存活下来,生命力可谓顽强,堪为奇迹。

老子手植古银杏树北方,有一颗已枯死的古侧柏树,树旁竖立着元至正三十年(公元1293年)八月《楼观先师传碑》,记述了尹喜等三十五位高道的修行事迹和学术活动。

宗圣宫遗址中轴线最北端是文始殿遗址,文始殿供奉尹喜,作为老子道德五千言的第一传人,著述《关尹子》九篇,道家尊其著述为《文始真经》,尹喜被道教尊称为“九天仙伯文始先生无上真人”。西汉道教初创,奉老子为教主,尊《道德》五千言为经典,称《道德经》。老子著《道德》五千言,传于尹喜。“楼观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楼观道派在两晋南北朝间形成,至唐进入鼎盛期,天下道教此为宗。

文始殿前东侧竖立有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大元重修文始殿碑记》石碑,碑的另一面镌刻“文始之殿”四字,笔力遒劲。

沿宗圣宫遗址中轴线南行,老子手植古银杏树北侧是三清殿遗址。三清殿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道教三清祖师。此殿为元代建筑,在“文革”时被毁。

殿前西侧一株树龄700多年的古柏,造型高古,很有意韵。

三清殿遗址旁有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奉圣旨给地公据碑》,记述了朝廷颁布圣旨,要求太平上清宫归还楼观祖业地事。

三清殿遗址前一对青石座狮,雕制于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值得一看。

三清殿南行就是紫云楼遗址。相传这里原先是尹喜结草为楼、观星望气的草楼观所在地,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改建,元朝时形成壮丽的建筑群,取名“紫云衍庆楼”,简称“紫云楼”。

紫云楼附近有株名为“三鹰柏”的已枯死古侧柏,树梢状如三只老鹰,故名。

继续南行,中轴线上是一尊唐代石雕牛。据说,此石牛造型以秦川牛为范本。

继续南行,有一株侧柏,名为系牛柏,相传老子曾在此柏系所骑青牛。我看此柏铭牌所标识树龄只有710年,看来已非老子当年所系的侧柏了。

宗圣宫遗址古树除了老子手植银杏外,还有10株树龄逾700多Ian的侧柏,古韵浓郁。

系牛柏下小水池里有一尊元代所雕的石牛,牛为卧姿,神态安详,比例匀称,大概就是摹状老子的坐骑青牛了。

过牌坊,南行就见一道石牌如屏,镌刻“天下第一福地”。

此为南宋吴琚所书,原碑刻在说经台。

“天下第一福地”碑往南就是宗圣宫的南门,从宗圣宫遗址布局来看,南门似是正门,建筑布局自南向北。

宗圣宫正门外两侧的一对明代石狮子,高约1.4米,据说是从别处移置而来,并非宗圣宫原物。

游览完宗圣宫遗址,我的终南山楼观台之旅也告结束。终南山北麓的这片山峦依山傍水,茂林修竹,风景优美,而以宗圣宫、说经台为中心的道教胜地遗址,更使这片山林别有一份道源仙都的气韵。问道遗踪在,登仙往事悠。老子遇尹喜而述《道德经》的历史传说和道家故事,尽在终南山苍松翠柏残血林泉之间。

离开宗圣宫,来到楼观大道环山2号线公交车站已是下午3时半,站牌显示上一班车是下午3时,下一班车要下午5时才经过。下午4点多半有一辆周至开往西安的客运大巴经过,我便搭乘这辆车二十元回返西安城。

入夜,西安大唐不夜城华灯璀璨,梦回大唐,有点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终南山楼观台纪游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