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30

湖北襄阳博物馆游记

天数:1 天 时间:12 月 和谁:夫妻

      2020年12月22日,下午。我们今天上午从武当山印象酒店出发,坐公交车到武当山火车站,买了普通的绿皮火车的硬卧票,到襄阳火车站。火车车厢里的人很少,准时到达襄阳。我们预订的民宿宾馆就在火车站附近,步行过去很方便,办理完了入住,我们到楼下简单吃了午饭,赶紧坐车前往襄阳博物馆

 

      襄阳博物馆的地址是在位于襄城北街1号的襄阳古城昭明台,昭明台也称钟鼓楼,为襄阳古城标志性仿古建筑。是为了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襄阳市博物馆正式成立于1975年4月28日,2006年6月加挂“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牌子,2010年12月加挂“襄阳市文物修复中心”牌子,为三块牌子一套班子。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国家二级博物馆”。

 

      经过在手机上预约,扫健康码,通过安检门,我们进入了博物馆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站立在大厅的青铜马,这件文物同时也是襄阳博物馆唯一的镇馆之宝。此马为1700多年前的魏晋青铜器,呈立状,马身高163厘米,身长163厘米,约有2吨重,灰绿色。先分体铸造,后合范包铸而成。形体精干,肌肉结实,头小微昂,面频平,颈短而粗,双耳上翘,双耳直立如削竹,两目凸出,翘鼻,张口露齿,双耳间立一长条状,额部鏨刻有阴线流苏,长颈丰腴,上部有直立毛,作引颈嘶鸣状。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四腿直立,两前肢微外张,后肢直立,马尾下垂。肌肉发达,躯体矫健。腿短而有力,前腿绷直,后腿抓地,写实性很强,动感十足。

 

      同时,该马还采用了抽象的手法表现其特点,耳呈三叶片状,骨扁平,前腿膝盖微凸,前额上部直接铸出象征当卢的花敏,双耳间的额头上有插璎珞的,又表现出了马的功能性特征,三角形马眼目视前方,显得炯炯有神,好像随时准备让主人骑上它冲向战场。该马造型精美、简洁,细节处理一丝不苟,马鬃、马膝盖、马蹄、马尾等栩栩如生。体形与真马大小无异,外形逼真,把东汉末期骏马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从造型看,该马似乎兼具西域汗血宝马和蒙古马的双重特征,可能属二者的杂品种,这使得它既有蒙古马的强大生命力,又有汗血宝马的速度和耐力。该马是目前国内出土的时代最早且体型最大的青铜马,绝对堪称“中华第一铜马”。

 

      襄阳博物馆基本陈列主题为:“聆文明之足音品南北之遗韵——襄阳古代历史文化展”,从馆藏近4万件文物中选取879件(套)各类精品文物,运用图片、实物、模型、音像等形式,集中展示了襄阳自20万年前以来历史文化的清晰脉络和深厚底蕴。展品分史前时期的襄阳、先秦时期的襄阳、秦汉时期的襄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襄阳和隋唐至明清时期的襄阳等五个单元,全面介绍了襄阳历史文化的发展概况。

 

      史前时期文物主要体现了襄阳文化主体特征基本以长江流域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为主,同时受到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冲击,兼具南北文化特征。

 

      先秦时期的文物,见证了襄阳作为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楚文化通过与诸姬文化交流、融合,楚国也由滥觞而鼎盛,从西周时期寓居蛮夷之地的小国成为“地方五千里”的泱泱大国,成就“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大业的历程。

 

      秦汉至明清时期,襄阳成为历代府、道、州、县治所,并一度成为全国的学术文化中心,作为为历代兵家所必争的战略要地,襄阳留下了大量珍贵文物,如反映了庄园经济的发展和“事其死如事其生”天地思想观念的汉代模型明器;反映南北文化及道、佛、儒家文化交流南北朝画像砖;反映唐宋时期不同窑系特征的瓷器;反映明代造像艺术,鎏金技术,铸铜技术和道教教文化的鎏金青铜造像和当时的篆刻工艺、用兵制度和官品制度的印章等。

 

      襄阳博物馆自1975年成立以来,截止2019年底,通过考古发掘、社会捐赠、民间征集、接收移交、调拨等多种形式,共收藏不同时代、不同类别的文物和标本,即馆藏文物数量6685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12件(套)、二级文物385件(套)、三级文物4738件(套)。其中已定级的藏品种类齐全,馆藏文物包括青铜器、古字画、碑贴墓志、石刻木雕、陶、铜、瓷、铁、铅锡、金银、漆木、玉、石、玛瑙、料、水晶、蜡、骨、牙、角器及书画、拓片等,质地多样,类别丰富、形制各异,时代跨度大,上起旧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当代。

 

      尤以商周青铜器较具特色,最为集中的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的诸侯国青铜器,有铭青铜器的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涉及的诸侯国包括鄂、邓、曾、楚、郑、鄀、蔡、黄、卫、弦、应、吴、徐、许、秦等。

 

      还有一批完整的三国时期文物、战国至清代自成序列的馆藏大司马青铜鼎、铜镜、内容丰富的南北朝画像砖、小型明清道教造像、数千张馆藏原始拓片等也具有一定的特色。馆内革命文物、文献及资料为空白。先秦时期的文物,尤其是大量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构成了襄阳馆藏文物和历史文化的特色。

 

      襄阳市博物馆现在占地面积4202平方米,建筑面积9739平方米。共七层,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其中地下室为设备间、会议室、库房;一层为序厅、接待服务中心,二、三层为基本陈列展厅、文物库房和办公室;四至六层为临时展厅。展厅面积3200平方米,库房面积1200平方米。

 

      参观完博物馆后,还可以顺着楼梯登上昭明台,俯瞰整个襄阳古城。襄阳古城昭明台是襄阳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山南东道楼,位于襄阳城中心,跨北街西南而建。青砖筑台,中以条石拱砌洞,洞高4.5米,宽3.5米,台上建5开间重檐歇山顶式楼,高约15米,东西各建横屋4间,西南有鼓楼、钟楼各一,此楼雄踞城中,巍巍壮观,古誉为“城中第一胜迹”。山南东道楼始建年代不可考,屡毁屡建,楼名屡改,先后用山南东道、南平、镇南、昭明台、古高斋、钟鼓楼诸名。民国期间,建鄂北图书馆于楼上。抗日战争时期襄阳沦陷,楼毁台存。上世纪九十年代,襄阳市政府根据在考证昭明台100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在原址以北50米处重建,重建了此建筑,但风格与原貌有所变化,仍定名为昭明台。

 

      昭明太子为梁武帝长子,生于襄阳,辑《昭明文选》,垂于后世。昭明台始建年代待考,根据历史记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 原名"文选楼",唐代改称"山南东道楼",旧有唐李阳冰篆书"山南东道"四字石刻。明代更名"钟鼓楼",嘉靖时称镇南楼,清顺治重建后定名昭明台。

 

      北街是古襄阳城内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之一,1993年建成仿古步行一条街,历时3年完成。重建的昭明台是用现代建筑材料建造的,台基上按魏晋风格建3层楼阁,整个建筑高达34米。集购物、游览、文化娱乐于一体。老字号店铺林立。

      襄阳作为一个有2800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襄阳拥有数万件珍贵文物,博物馆的所在地昭明台是襄阳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号称全国最长的仿古文化街北街的龙头。襄阳历代均是兵家必争、文人墨客云集之地,地面地下文物十分丰富。

 

      襄阳博物馆现有文物近七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古字画、古籍石刻珍藏丰富见长。一名文物专家介绍:“唐代名家吴道子画的孔子像、唐代诗人王维画的孟浩然像石刻等都堪称国宝。青铜器物数量也居全省同类城市之首。襄阳市博物馆在极大程度上集中了襄阳地区现已发现的几千年的艺术精华和历史瑰宝。对于一个地级城市的博物馆来说,无论是从馆藏文物的数量,还是展厅的主题设计,以及展品的选择与陈列方式,都是可圈可点的,襄阳博物馆确实非常值得一看。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湖北襄阳博物馆游记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