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散记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发表于 2001-08-05 09:53

[西行纪事]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念书念到研究生,万卷总该有了吧,可惭愧的是我二十几年来最北只去过江宁,最南也只到过 杭州,这一次去 陕西可算是“行万里路”的良机。作为党员大学生“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的一员,出发之前当被问起去哪里时,我总回答“ 延安”,现在想来,仅用“延安”作答已不能囊括全部的行程,用“陕西”来回答更确切些。 [延安篇] 我们15日从 上海出发,经 西安转车,在火车上度过了两个夜晚,终于在17日清晨到达革命圣地延安。一下火车,便发觉这是一片与我生长之地有着许多不同的土地。这里的山,举目皆是,无论你站在哪个角落,放眼望去,都能见到山。这些山与江南的山是不同的,因为提到山,在江南你立刻想到水,山清水秀。而这里或许也由于水的缘故吧,黄河,这儿的山都离不开“黄”字。以前写文章时提到农民总会写“面朝黄土背朝天”,今天开始我们能真正体会到“面朝黄土”的感觉了。除了山,这里的水也不同于江南。信天游礼,陕北民歌李长听到的“延河水”,现在因为干旱,已经没水了。但延安并不怎么缺水,地下水压上来变成了自来水,尝在嘴里有种咸咸涩涩的味道。这里不缺水,缺德事堂。与上海菜的甜不同,延安的各种食物吃起来难得见到糖的踪迹。一筷子夹起来,能包括葱,蒜,椒,盐,醋,唯独找不着糖。“物以稀为贵”,这儿的糖很贵,一碗小米粥加一小匙要多付5角钱,糖比 米要值钱多了。这里的方言自然不同与甜美的吴侬软语,但却听来十分亲切而富感染力。几天下来,我们南方的同学也带这些许陕北味儿,总夹着“好不”“能行不”。 来延安之前,老师曾嘱咐我们,不要拿延安同上海比较,这样的差距或许是几十年的。现在看来的确是这样。哪怕是站在市区最繁华的街道上,你会疑惑这难道就是 中国革命的胜地,西北重地吗?要是在东部,充其量也只能算作个郊县。不过,在党史上,这座不大的城市里却留下了众多的烙印:杨家岭, 枣园宝塔山,王佳平,青 梁山凤凰山…… 在中国,没有几个城市的导游能自豪的带着你在同一个城市里看完的一处领袖故居后,又来到一处领袖故居,没有几个城市的导游能在你的面前爽快的扯着嗓子唱一段“兰花花儿”,也没有几个城市的导游能给你在窑洞前说几段鲜为人知的领袖趣闻,而延安的导游都可以。 在延安,我们没有住上窑洞,不过有幸去延安大学看到了窑洞群。当我站在操场上,通过相机的镜头观赏那一层层窑洞时,不禁为这壮观的景象所折服。几十个窑洞联成一行,一层层窑洞依山而建,上下共有6层。延安人说,住在窑洞里人更亲近水土,更能吸收自然的灵气,让我们这些成日穿梭于钢筋水泥的人羡慕不已。还有人戏言,当年毛主席与蒋介石的对弈,也是窑洞对楼房的胜利。这些民间传说不知对历史学家或建筑学家有否启发。 [壶口篇] 19日早晨结束了延安的活动之后,我们开赴 南泥湾。不过在南泥湾活动进行之前,我们安排了一个小插曲:去壶口。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和 山西的交界,从延安到壶口没有直达的公路,必须要翻越好几座山,自然不可能徒步而行。我们先花了2个小时由延安至南泥湾,安顿好行李后,轻装上阵,乘车前往壶口。从南泥湾到壶口行车约有5个小时的路程,如果你一路睡过去那就太可惜了。因为对于一直生活在南方的人,这5个小时能给你太多的“第一次接触”。第一次接触黄土高坡的雄伟,第一次接触沙尘暴的威力,第一次接触黄河,但可惜的是此时处于旱期,无法看到她的汹涌,若不经人指点,你很难认出这居然是母亲河。九曲十八弯,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我们的这辆小面包车攀山岳岭,说实话,真为它捏了把汗。如果在路上抛锚的话,我们肯定要喂狼了。 到达壶口已是午饭的时间,大家顾不上肚饿,立刻冲向瀑布。正如前面提到的,因值旱期,瀑布并不如电视里见到的那般壮观,倒有了些江南的灵秀之美。而且水小也不是坏事,我们可以更接近瀑布。脱了鞋袜,赤脚走道瀑布边,胆子大些的甚至可以走到水较浅的上游踏入黄河里。瀑布飞溅的髓朱打在头发上,脸上,衣服上,令我们完全忘了这是在骄阳似火的正午。沿着黄河,踩在细细的黄沙上,夹在两岸的大山中间,我们由上游走道下游。在下游看瀑布,的确有了“壶口瀑布,天下奇观”的感觉。不过在下游,我们还发现了另一件趣事:六七个渔夫正站在礁石上捕鱼。靠我们最近的一位老渔夫看到了我们,招呼我们过去,还热情的指点我们如何过去,可惜尝试了几次,因技术有限无法靠近,我们只能在岸上观赏。礁石旁的水流十分湍急,老渔夫的动作也十分迅速,虽然捞了十下也未必有收获,但一会儿功夫便捕到了好几条银色的小鱼。老渔夫向我们打着手势,10条了。陕西的渔业 资源应不如江 南丰富吧,那老渔夫如此卖力的捕着鱼是为了什么呢?谋生?自娱自乐?或是在我们远道而来的游人面前展示一番绝技? 瀑布边有许多牵着驴的老汉,吆喝着“骑驴照相”。一位同行的女同学穿上红袄骑上驴“土”了一回。可惜那天我穿的是裙子,要不也不客更是不计其数,难怪有人说“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而地下城的代表恐怕就是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了 秦始皇陵还未发掘,其真正面目还不得人之,现在的 秦陵地宫只是依据史书记载而仿建的。陵墓的周围城“回”字形,原来陵高“五十丈”,也即115米,现在的风土高度为87米。我们由秦陵,实际上是拾级而上,登上87米的平台,“回”字得罪中央,陵墓的正上方。不能看到秦陵的实况,有些遗憾,但当你登上风土,看着南面的 骊山,层峦迭嶂,山林葱郁,北面的渭水,逶迤曲转,银蛇横卧,心中不免会有种采地亡灵气而成天下伟业的胆魄。 秦始皇陵周围陪葬坑众多,最著名的要算是兵马俑坑了。走进兵马俑,尽管只能占在看天管关,心里不免毛毛的。记起“古今大战秦俑情”里用活人座永的镜头,心理总疑惑每个俑里面是不是都藏着一个生命,是不是都埋着一段没有结局的爱情。 游玩了西安,这次西行也就结束了。不过在临行前,还要提及一笔本次西行的遗憾之处。第一,对于到陕西西安的人,不去 华山不能不算作一种遗憾。然而因为我们中去华山的那批人遭遇阴雨,并没有登上东峰看日出,所以我也就聊以自慰。而第二个遗憾,对于好吃的我来说应是最大的遗憾,及在西安没有吃到羊肉泡馍和洋竽擦擦。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能抱憾而归。当然在陕西的这段日子,我也尝到了许多不能算作美味但也极富特色的食物,尤其是面食,比如剁桥面,面皮儿,饸lao面等。果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陕西人的豪爽从他们的面上就可以篑见一斑。 离开陕西的那天,右下起了雨。离家那么天,我们都有些归心似箭。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之情,毕竟这许多的空间差异不是短短的半个月就能填补的。不过再来一次的愿望每个人都有,这儿有着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让我们流连,我们在心中默默的祝愿再来的时候,这里的山更青,水更绿,而孩子们笑得更甜。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西行散记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太空游游Ctrip星球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太空游游Ctrip星球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太空游游Ctrip星球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太空游游Ctrip星球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