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影随行-内蒙古兴安盟游记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发表于 2006-07-07 20:14

春天从我的身旁掠过时,没有一丝的迟疑。而这个夏天,却又出奇的热情,徘徊不去。苍白的日光灯无聊地照着银白相间的的工作区,空调吹出湿冷的空气,数部各种不同频率的电话铃总在交替响起,窗外更是焦躁的天空,单调的工作、单调的颜色…而只有我的电脑屏幕里是阿尔山的云、阿尔山的水、阿尔山的树、阿尔山的颜色,和整个办公室格格不入。我在不停地回忆阿尔山,虽然没有触及她每一处角落,但从兴安岭外带回的气息,虽然短暂,却还是让我兴奋不已。



从四年前订阅的《内蒙古画报》上,我第一次知道了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余脉的西北方有一个边陲小城,一个全国最小的城市——阿尔山。画报图片上是阿尔山的五角枫林、周边开满杜鹃的湖泊、突兀的峰岭和清澈的流水,当一次无意中在CCTV-4看到介绍阿尔山的专题片后,这个小城便更加深刻地印在脑海中。从鄂伦春的篝火节归来后,我便开始寻找下一个出行的时机,虽然仅仅相隔十几天,时间却在确定的那一刻开始漫长,期待每一次的旅行,和喜欢的人去体验未知的过程,去览阅各不相同的风景。这已经是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第三次来内蒙了,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第一眼的蒙古曾那样美得让人心痛,大兴安岭的森林和蓝色的蒙古高原,一直是我心中真切的远方。

上网去找同伴顺利得很,和清茶一起爬过两次山,喜欢他在回应我时果断地决定。美女是曾经一起滑翔过的,也是在曾经的蓝色之声上最早认识的朋友之一。和不同的朋友远远近近出去好多次,却不得不承认跟有户外精神的朋友却最有默契。火车驶出车站,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那两个方向,而每次的心情却总是新鲜的,晚上六点多,我们到达了中转站——吉林白城。原计划傍晚六点钟到达的火车足足晚点了一个多小时,使得我们包车去看双塔和古城遗址的计划泡汤,去买到阿尔山的车票时,却又被车站要求出示边防证。虽然早前听说过前往边境地区需要边防证,但是近些年来这个证明都不是必需的了,如同去漠河满洲里,公民都可以自由前往并不需要这个证明,而距离开车还有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要我们出示边防证,这令我措手不及。到站前派出所一问,说要在所在地开,没有边防证不卖票。等待明早坐汽车的话不仅耽误一天,更有可能因为仍然需要边防证而使得我们滞留在吉林。虽然从没有从曾经去过的朋友那里得知要边防证这一说,更无心去了解这规定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只能庆幸自己临出门前收藏了朋友的电话,便在左右不安中打到阿尔山,欣慰的是那头告诉会找人来帮助买票,于是安心下来。

在最后时刻拿到了车票登上开往阿尔山的列车,也第一次在车上被逐一盘查身份证并问及前去的目的。列车一站一停,迷蒙中嘈杂的上下车声、乘客不满的叫骂声、还有那些聚集在灯光处雀跃的飞虫 让一路似乎不尽完美,可对我们而言,只要能到达那里,这些过程显然则有了一种特别的趣味。

清晨四点多被吵醒,划开窗帘,眼中所见已是云雾群山,因为五点多就要到达终点,于是干脆起来坐在窗口向外望去。兴安盟,以云雾缭绕的群山、茂密的森林、欢快的河水还有低矮弯曲的木栅栏以及朝阳投射的光影,生动地开始接纳着我们。面对这样的和谐时,我愿做森林中的一棵树,即使尚带着风尘仆仆的面容。在这样的清晨中,我愿将自己沉默,在一片花叶中去感受林地魂灵的欢愉,在一丝溪流中,感受山脉的律动。

一片尖顶红色的房屋映入眼帘时,列车停靠到了终点阿尔山车站。走下火车,带着森林气息的空气遁入肺腑,连肚子都能感觉得到它的清凉新鲜。最先映入眼睛的是闻名的阿尔山火车站,这座车站建于1937年,是一幢东洋风格的低檐尖顶二层日式建筑,一层外壁周围是用花岗岩堆砌的乱插石墙,楼顶用赭色水泥涂盖。如今整个火车站保存完好仍在使用,是内蒙古的重点文物。站台虽然不大,但是相对于这个小小的车站建筑,则显得宽敞开阔,云雾低垂的背景下,我们好像到了一个袖珍的童话王国的入口,放慢脚步,不想让这可爱国度的来得这样突然。

出来站口,我们背包沿街道随意而行,领略这个边陲小城的风情,阿尔山坐落在大兴安岭的群山环抱中,因为海拔较高且位于兴安岭外所以温度比松嫩平原低了很多,我们也很惊奇的在这个7月盛夏的清晨口吐哈气。城市不大,只有几条街道,建筑除了少数的老房子之外,都是新建的欧式风格的建筑,宾馆和洗浴场所不少,最著名的疗养院被海神集团承包下来,是个FB的好去处。

简单休整过后,找了一辆出租车前往伊尔施,出阿尔山市区不远,路旁有一圆顶小亭,亭脚处有几人在下面水池边接水,这便是著名的五里泉,因为水质清纯,长年恒温,祛病健身,被称为圣水神泉,我们便将自己身上带的水全部倒掉,接满喝饱再接满,也学着别人那样用泉水洗手洗脸,泉水甘甜透彻,涤荡着一路的疲惫和尘埃。

玫瑰峰在前去往伊尔施的前一路口,所以便先转往玫瑰峰,快接近玫瑰峰的时候先路过了一个“自然生态博物馆”,因为没有打算进去,所以从门前飞速驶过了。之前看过其他朋友的功略,去玫瑰峰完全可以从自然生态博物馆的后面上山,在山脊上一路走过去,不仅可以逃票,也是一段非常好的一段徒步体验。登玫瑰峰门票15元,明信片型。资料上描述玫瑰峰是距今1.54亿年前中侏罗纪岩浆侵入而形成的花岗岩,后经地质构造作用的抬升和近250万年的侵蚀和风化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这里最大特点就是一草一木、一石一土,皆浑然天成。

在山脚下仰望,玫瑰峰一带是从平滑山中突兀出来的石砬子,因为天下小雨,更显出赭红色,十几座石峰形态各异,气象万千,有一种气势磅礴的雄壮之美。山石有的像披甲的战将,有的像直插云霄的宝剑,有的像嘶鸣的战马。玫瑰峰相对高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因为急于登上峰顶却也弄得气喘吁吁。俯望,这片千姿百态的花岗岩石林地貌一览无余:壁立千仞如狮如剑,错落有致。在滚滚乌云的映衬下,更显出罕见的雄浑和粗犷。攀爬到最前端的峰石处,并列的神女峰就屹立于眼前,山石之势坚强沉稳,如一位雍容女子的面容,迎向风雨,头发被这蒙古的风吹拂飘散。这神态,让人想起了那座世界最高的纪念碑,伏尔加格勒一上的雕塑——母亲,两者是那么的相似。山峰无语,只有盘旋飞翔的野鸽子发出清丽的鸣叫,据说这些鸽子是侵华日军的信鸽与本地鸽子的后代。战争的阴霾早已烟消云散,今天的野鸽传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消息。举目远望,森林草原尽收眼底,山下的几所红房子点缀在满目绿色中,通往东旗的公路像一条带子,优雅地伸展向北方。

饱览了壮美的风光,呼吸着雨雾弥漫的空气,我们继续向西北方向开去,那里是中蒙边境地带,口岸景区是阿尔山地区划分的四大景区之一,也是不要门票的景区,而其实就是通往口岸的自然风光。路上经过一处泥沼,我们下来车,发现这里却是哈拉哈河的一处大拐弯,好似微缩的长江第一弯一样。这个弯曲处土质松软,河岸还会在流水的切力下不断向后开扩。

哈拉哈河流域就曾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它孕育了森林草原文化和文明,特别是成吉思汗的漠北铁骑从这里崛起。它发源于阿尔山的摩天岭北部,上游穿越火山熔岩地段,在茂密的林海中曲曲弯弯向西,就在这里流出国境奔向蒙古国,然后在蒙古国绕一个弯后又流回注入中蒙界湖——贝尔湖,从贝尔湖出来的乌尔逊河在经过一路奔波又流入北方大泽——呼伦湖

哈拉哈是蒙古的母亲河。传说很久以前大兴安岭上居住着几家猎户,有一天各家的人都进山去打猎采药。有一个叫达尔滨的少年因骑马摔伤了脚,留在家里照看不满周岁的弟弟,忽然有一只饿狼蹿进木房,叨起熟睡的婴儿就要逃窜。达尔滨不顾一切地扑向那只狼。饿狼同达尔滨厮打在一起。达尔滨的呼喊、婴儿的哭声,唤回了猎户的妻子。等她跑回木房时,只见婴儿趴在地上哭;达尔滨满身是血,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狼已断气,身上多处刀口还在淌血,肚子上插着一把腰刀...猎户的妻子把达尔滨抱在怀中,大声地呼喊着他的名字,但他终究没有醒过来。猎户的妻子猛地想起来长者的一句话:人的奶汁可以让善良的人重新睁开双眼。于是她便把自己的乳汁一滴滴地挤在达尔滨的双眼上。奶汁顺着达尔滨的脸颊流到草地上。猎户的妻子就这样不停地挤呀挤呀,开始流出的是奶,后来流出的是血...最后她昏倒在草地上,但她仍把少年的头紧紧地搂在胸前。不知过了多久,猎户的妻子被一阵阵流水声唤醒。她睁开眼睛,发现一条波光粼粼的大河正静静地从身边流过。猎户告诉她,达尔滨终究没能睁开眼睛,但是她的诚心却感动了上天,把她挤出的奶汁变成了这条宽阔悠长的河流;达尔滨正被河水轻轻地托着漂向远方。这条奶汁汇成的河流,就是今天的哈拉哈河。达尔滨则变成了今天的人间仙境——达尔滨罗。

再向前经过一个连部之后,便到了关卡,远远地我就在车里叮嘱女同伴们去负责说服边防小兵哥,以期望能够给我们放行到界碑处一观。或许是因为去年在东旗时候跟朋友到达边境那样顺利,使得自以为中蒙边境皆是如此,却不想那小兵哥态度严肃,坚决不准许我们过去。磨叽了好一阵,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大谈边关的辛苦、路途的艰辛、我们工作的艰辛和守边关的相同点.... 两位女孩把小兵哥说得都不好意思了,结果仍然是白费。往连部打了电话后,连长发话不准放行,于是我们也不再难为士兵,照了几张相后便从另一条路离开了关卡返回伊尔施,一路上风光无限,青色的山峦弥漫在遥远的天际里。

阿尔山的天气似乎喜怒无常,时而下雨时而艳阳高照,来时候阴云密布急雨当头,回来路上却感觉到阳光灼热。经过一处漂流点儿时候,本打算漂流,但似乎当地人都不会做生意,50元钱的漂流因为我觉得时间太短,欲砍去10块未果,因为漂过好多次所以对此不是十分感冒。不多是我们回到了伊尔施镇,沿着主道转了一周,伊尔施是一个归阿尔山管辖的很平常的小镇,但是有趣的是它却比阿尔山市大,人多而且更热闹。每15分钟有一辆小公共汽车往返于伊尔施和阿尔山之间。伊尔施这个地名来由据说是早前有一支军队驻扎在这里,番号是一二师,后来撤走之后当地的称呼演变成了伊尔施。

回到阿尔山已是中午时分吃过午饭后,我们一商量去城市周边徒步爬山。在陌生的地方徒步而不是用车送接到每一个人群喧闹的景点这是一种很畅快的体验。一切遥远都在自己的脚步下接近,一切的未知都在自己的亲历中熟识。事实上,走在城边的山坡上确实是一段让人欢快的旅程,7月的野花漫山遍野,目光张望的每一处,都是或红或黄、白、蓝紫色.神态各异的花朵。有意思的是刚到阿尔山仔细端详车站的时候,一个当地大哥看到我在拍火车站便自来熟地跟我聊天,说“拍这个车站干啥,上那山上多有意思”随后就指了指我现在登的山头,接着说“上面有草耙子,魏老五就被叮了,他是C型血差点没死了,要是A型B型就没事儿….”我不知道这位大哥说的魏老五是谁,也不知道是否真的A型B型被草爬子叮了就真的没有生命危险,不过我相信这世上没有C型血,同时也庆幸着自己是A型,真要被那东西叮了或许可以求得一丝侥幸… 也许是心理因素作怪,上山拍摄那些花花草草的时候,就总是觉得有什么东西顺着裤管爬到腿上,当时着实暗自惊恐了一阵,也许只是一只蚂蚁,这使得晚饭时候吃当地一盘特色菜“蚂蚁煎蛋”的时候总是感觉身上不那么自在。

从山上下到一个小村子,从人家的宅院中经过,被一只大黄狗恐吓之后再去爬最高的一座山头,下午时分酷热难耐,风景确是出奇的好,我相信这里每一座山都是鲜花遍野,绿草萋萋。到达山顶后发现上面一片居然是不长草的,碎岩也呈现出层层叠叠的痕迹,更奇怪的是还有两处圆圈长满绿草,而中间的扇面出却都是石子,整个圆形又都稍沉降与山顶的平面。不知道这是人为还是一种自然现象,附近岩石上还有大碗口样的石臼,似乎是远古冰川遗留的痕迹。
像是有无形的界限,当我们突破它的时候,冷风吹来,登山时的闷热就在一瞬间化为乌有。我想这风一直在吹着,无奈被这些高山挡住,些许的缝隙才让它降拂到小城中去吧。感受冷风舒爽着身体的时候,层层的云也从远方奔流而来,也许几分钟它就会飘到国界的另一端,风是自由的、云是自由的、无界,是多么的自由..

顶着一天当中的第六场雨回到住处,躺在床上便自然而然地睡着了,迷朦中感到阳光从窗外照射到我的床上,暖洋洋的舒服,阿尔山的天气就这样总在跟你开着玩笑。晚饭过后,打算先在城内散步然后去温泉博物馆游泳,夕阳的光辉中,城市周边的小村落里炊烟袅袅,新建的别墅整齐的矗立在路旁,我们感叹这小城和谐的环境,还有她和谐的生活。
雨来的就是转瞬之间,还未走路途的拐弯,豆大的雨滴急速地敲打着地面,我们紧紧依靠在路边的墙檐下,那雨线贴着眼睛贴着鼻尖从面前坠落,风打乱了雨,雨打乱了我们,我们打乱了阵脚,狼狈的跑到一家豪华宾馆里去。这宾馆叫做贵贺宾馆,据说是全兴安盟最好的酒店,一个标间要近500块钱,服务员还不断地向我们推销着晚上的娱乐门票“晚上来看演出吧,还有人妖呢..”

我站在那落地大玻璃窗前,外面的第七场雨,还是那么大..

矿泉泡过的身体滑溜得很,在被子里感觉自己像一条鱼,醒的虽早却懒懒的不想起来。去往乌兰浩特的火车是早晨7:30的,这里的火车站不提前卖票,都是几乎开车前一个小时才开始发售,好在列车也只有一列,只是大家要去往的地方远近不同而已。火车空空如也,空座多到可以随意躺着睡觉。在这个漂亮的车站前留影后,列车便缓缓驶出站台,轮轨驶过我和清茶前赴后继“卧轨”的地方,阿尔山就在这不停地转动中,成为一条遥远的直线…



列车驶出阿尔山半个多小时后,汽笛声提醒我马上就要经过南兴安隧道了。于是立刻从车窗探出头去拍下火车进入隧道的一刻。南兴安隧道距离白狼镇不远,至今是火车进出阿尔山的唯一通道,有军人在此常年把守。这条隧道也是当年日本关东军的一处重要的交通枢纽。东北沦陷后,日本为掠夺阿尔山的资源及军事扩张需要,于1934年3月开始修建这条隧道。隧道全长三千二百多米,为钢筋混凝土建筑,隧道中岩石多是坚硬的花岗岩,工程艰巨,历时两年多贯通。隧道洞口外有碉堡,碉堡下层还有关押劳工用的水牢,隧道内部还有地下暗堡。据说隧道的设计者是两位中国女工程师,在当时的条件下从山体两侧同时施工,贯通时误差不到一米,隧道建成后,工程师和几百名劳工全部被杀害。这隧道,是用中国劳工尸骨建成的。

火车陆续经过白狼、五岔沟等小镇,雨又开始下了,我们都昏昏沉沉的在车上打起盹来,耳边只有列车驶过铁轨的铿锵声,期待着乌兰浩特是个好天气。

穿越兴安岭,驶过茫茫的归流河,下午一点半,列车停靠在草原红城--乌兰浩特。“乌兰”在蒙古语当中是红色,“浩特”是城市的意思。乌兰浩特就是“红色的城市”。呼和浩特意为“青色城市”:锡林浩特意为“高原城市”,乌兰巴托则是“红色的英雄”…

出来火车站后随手拦下一辆小型的赛欧出租车,问到去罕山的价钱,司机是位长相富态的大姐,回答是四块钱。第一次打车听说过还有低于5元的,再问从罕山到5.1会址,回答是三块钱。我们在乌兰浩特停留的时间不长,但是所接触到的人们,却都是非常的真诚友好。后来又接触到的两个人,更加深了这种印象。

去罕山公园是为了看成吉思汗庙,在火车上就遥遥望见它在山顶的雄姿。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成吉思汗庙,据说很多蒙古国来的人,到了这里进门就跪拜他们的祖先。成吉思汗庙位于罕山山顶,呈“山字”型轮廓,是一座融汉、蒙、藏三个民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建筑。中间是正殿,东西两侧是偏殿,建筑上体蓝色圆顶方身、中轴对称,大殿正中的大理石台基上是成吉思汗金身铜铸坐像,两旁陈列着元代兵器,东西偏殿陈列着元代的服饰、书简和器皿。各殿天花板上绘有蒙古古代图案。壁上有表述成吉思汗丰功伟绩的大幅壁画,粉墙金顶、庄严肃穆。
我习惯于在各种庙宇中去祈求国家和亲人的平安,但是对于我崇敬的成吉思汗却没有去给他下跪。在大殿里,不时有人给这位大汗烧香叩头,一群男女来到这里,年岁稍大的一位大叔磕头上香后跟后面的人说:“这是我的祖先啊”,想必他是一位蒙古人,对成吉思汗的敬仰和尊崇写在他的脸上。但后面有一位穿着高跟鞋的年轻女士,手里拿着香,边向前走边问:“这就是成吉思汗么??”那一刻我觉得非常好笑,却又感到一丝无奈,如果她是蒙古族,会不知道她的祖先么,而如果她是汉族人,那么去给成吉思汗磕头心里是祈求什么呢?转过头来,却又不禁对自己的想法感到多余。


出来罕山公园去五一会址,路边的小汽车来来往往,很少发现有车厢顶部有TAXI字样,但是许多车又都是私营的出租。这次拦了一辆绿色的QQ,司机大哥说去五一会址四块钱,因为上一个大姐告诉过我们三块,于是就乐得地跟他砍价,后来为了不想在路边淋雨便咬牙狠心接受了4块钱的价格。车子朝向我认为的反向驶去,过了一会儿行驶到一个广场边停下,原来司机给我们拉到五一广场来了,得知错了这司机大哥显得很不好意思,连连说“那里也不远也不远,我不多收钱”。车子在城里绕了一圈,中途这大哥还下车把我们留在车里去问路,让我们感觉很有趣,最后经过一个灰色房子时候,我看到图片中熟悉的墙顶,连忙叫停。走近一看,“五一会址”四个字掩映在柳树之中,大门却紧锁着。我们几个隔着大门小门的铁网向里面张望着,院内是一座青砖建造的厅堂。五一会址因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这里召开并宣告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在此成立而得名。在大门处徘徊了好一阵,颇感失落,正当我们为求得安慰准备冒雨绕到后面去的时候,一位黑衣长发女士在从远处打着雨伞过来喊住我们:“那几个小孩儿,你们是哪里的?”我说“您是这里的么?”“对。你们从哪儿来?”“黑龙江,想上这里来看看,没有人啊”“走,我带你们进去,我看你们在这儿晃悠,一看打扮就是外地的,今天有值班的大爷,估计下雨没人他也吃饭去了…”大门打开了,我们感到真是意外,都高兴地跟在她后面,进到大厅内,这位姐姐说“你们自己看吧,今天不收你们门票的。”然后顺口问了我们一句“知道中村事件不?就是在我们这里发生的。”我们几人面面相觑,便按照布展的顺序,仔细看了起来。

大厅内陈列有照片等文物,内容就是从“中村事件”开始的。以下引用一段关于“中村事件”的介绍:
“中村事件是日本侵犯东北的重要历史事件,1931年5月间,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及其同伴井杉潜入兴安岭索伦屯垦区一带进行间谍活动,不久被东北军下属之兴安屯垦军第三团发现并予以逮捕,搜获大量其从事间谍活动的罪证。团长关玉衡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此事,出席会议的军官对日本的侵略行径深恶痛绝,一致主张将中村等人处死。6月26日零时30分左右,中村等四人被秘密处决。其尸体和所携物品,除留下重要文件资料上报外,一律焚烧灭迹,投入洮儿河内。在审讯中村时,中村佩戴的手表被屯垦三团司务长李德保拿走。后来,他去洮南府嫖妓时,将其押于大兴当铺内,最后为日方所获,导致消息走露。7月中旬,关东军特务机关寻获中村之手表,得知中村等人被秘密处死的详情,决定借此煽动反华情绪,为侵略制造口实。8月17日,日方公布中村事件情况报告,借机在国内煽动对华作战狂热。日本国内对华强硬空气高涨,形势十分险恶,被张聘为东北外交委员会委员的老资格外交家顾维钧感觉情况不妙,“关东军在日本军部的指示或教唆之下可能采取激烈的行动,或许用武力夺取沈阳,进行恫吓”(《顾维钧回忆录》第1册,412页),为此他先写信给张学良,后又专门赴平劝张关注日本关东军之动向,防止突发事件。但张对顾的告诫并不重视,也未对东北的兵力部署作相应调整,一个月后,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人民从此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中村事件”遂成为“九一八”的导火索。

展览的照片中,就有描述入本侵占中国时期的介绍,其中一张阿尔山车站的照片,引起我们的兴趣,因为我们刚刚从阿尔山回来,那小小的火车站如今以黑白照片的形势排列在日本侵列中国的史实中。九一八”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东北。1932年6月,兴安盟在“伪满洲国”统治下设立兴安省,省府驻王爷庙(如今的乌兰浩特市)。苏联对日宣战后,王爷庙的日伪分子处于极度混乱状态,伪“兴安陆军军官学校”400多名青年军官学生起义,后来成为内蒙古人民革命斗争的一支武装力量。1946年1月内蒙古东部一些民族上层人士,在兴安盟的葛根庙召开了东蒙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东蒙自治政府,并建立了东蒙自治军。兴安盟也同时成立。随着自治运动的深入发展,中共中央于1947年3月发出批示,决定成立统一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王爷庙隆重召开了有各盟旗、各民族、各阶层392名代表参加的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以乌兰夫为主席的内蒙古自治政府。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布正式成立,从此,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区诞生,为中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王爷庙改为乌兰浩特市。

在我们的眼中,在五一会址与这位姐姐的相遇成了我们在兴安之旅的一个颇为生动的告别。雨已经停了,乌云渐渐飘散,天空似乎比来时更亮了,走过乌兰浩特的广场、街道,看在草坪上吃草的小鹿,看着兴安盟庄严的长楼,看那在街边欢畅卡拉ok的人们,还有车站前可爱的小狗,陌生的城市,给我们留下的是生动、朴实的印记。
期望着有机会再踏上前往内蒙的旅途,去看那里的自然风景,去邂逅那里纯真的人们。

[完] LEMON

Korea@China.Com



(阿尔山)


(阿尔山的街道)


(悠然自得)


(成吉思汗庙)


(兴安岭上的留影)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如影随行-内蒙古兴安盟游记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太空游游Ctrip星球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太空游游Ctrip星球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太空游游Ctrip星球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太空游游Ctrip星球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