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才真正进入了滇西北的行程,前三天的行程不过是此次旅程中目的的“副产品”。所以,心里还真是有点小激动。盼望已久的期望就快实现了。
按行程来说,今天行程并不紧张。所以,8:30早餐后就先去了洱海公园。位于洱海南端的洱海公园,是大理当地人休闲之地,也是游览苍山洱海风景区的好地方。公园内有一座椭圆形的小山,因山的形状而被当地人叫做"团山"。
洱海公园由海心亭长廓、游泳场、望海楼长廊、动物园、植物园、花圃、钓鱼台、游乐场等部分组成。但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它是被市区公路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在洱海边,如海心亭长廓、游泳场、渔家女雕像;另一部分则在团山上。
由于海心亭长廓正在维修,我们就选择沿着278级石台阶直接奔向望海楼。由于山顶最高处海拔2049米,是观看苍山洱海风景区的最佳观景点之一。
这是278级、阔3丈余的青石台阶,犹如瀑布奔泻而下。可能高原的原因一口气还真上不去,中间还得喘口气。
百二河山,意思是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道边的树红黄绿相间,色彩缤纷
水天一色的洱海
在望海楼两侧有古朴别致的生肖石雕。憨憨萌萌的
一年四季、朝朝暮暮,洱海公园是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各种大理名花山茶、杜鹃、梅花、百合……应时斗媚
望海楼
望海楼长廊
洱海畔婷立着的白族渔家姑娘担着大鲤鱼的塑像,反映着女性的飒爽英姿。
在洱海边的“红嘴鸥”并不多。据说是因为在洱海不允许投喂食物,避免污染洱海。在西洱海就可以喂食(洱海的流出口)。所以那边的红嘴鸥特别多。想拍照红嘴鸥的可以到那边。
我们在洱海公园大约仅停留了一个小时。我们就沿杭瑞高速前往老姆登。
在滇西北,流淌着一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它的名字叫“怒江”。当它流经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时,形成了一条大峡谷,那就是“怒江大峡谷”。进入怒江的“美丽公路”,满眼都是怒江滚滚而来的江水、青山和白云。完全不一样的景色。正所谓“绵绵峡谷山无尽,悠悠怒江水长流”
怒江的“美丽公路”是国道219丙中洛至六库公路。公路全长286.86公里。起点贡山县丙中洛,途径贡山县城、福贡县,止于泸水市六库镇。沿途风光旖旎,碧罗雪山,石月亮,飞来石,江中松,老虎跳和奔腾不息的怒江水。组成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
地处滇西北、中缅边境的怒江州,长年交通闭塞。高山峡谷造成“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的深度贫困地区。而在中央的脱贫的政策下,绝大多数的居住高山上的贫困户迁移到山下统一的安置房。照片中黄色的楼房就是。所有的安置房都有“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的横幅
瓦拉亚窟酒窖。所谓"瓦拉亚窟",傈僳语,汉意为"蝙蝠溶洞"。三个天然洞口将多个大型溶洞连接成溶洞群,洞口紧邻举世闻名的大怒江,背靠雄奇的高黎贡山,面对险峻的碧罗雪山,西边是风景如画的芭蕉河。不知何故,竟被关闭,而且是长久性关闭。厚厚的水泥墙把洞口封了个严严实实。给慕名而来的游客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无限的遐想。
这是怒江天险“老虎跳”,这里怒江江面很窄,约20米左右,两岸峰峦重叠,怪石林立,峭壁如削,江中有一块2米见方的巨石横卧江心,江水从巨石两侧跌落而下,浪花飞溅,惊涛拍岸,轰鸣声震耳欲聋,响彻峡谷。被誉为“怒江第一险滩”,在国际极限漂流界享有盛名。因此,“老虎跳”也成为了每一个皮划艇野水运动员证明自我,成就梦想的殿堂。
1983年3月19日凌晨2时30分,一块巨石悄然飞至,傲然屹立于一块近80平方米的扁型磐石上,当时,磐石上建有一幢福贡县民族中学三合小院校舍,巨石飞落立于院中,除北边小平房屋檐与飞石紧靠稍有损坏外,周围建筑毫发无损,卧居教师皆被惊醒,起身观之,“飞来之石”竟矗立院内,惊骇之余庆幸安然。
这块巨石刻下了这个故事
这就是那个“飞来石”。从这个角度看,是不是像“外星人”?有嘴、有鼻子、带着头盔和眼罩。照片中右侧房屋的房檐破损处就是这个“飞来石”砸的。不可思议的是,这么巨大的石头如何从天而降?又能够稳稳地挺立在那里?据说,当时查找了方圆十几公里都查不出这块巨石的来处。所以,才有了当地人的一种说法:公石找母石。认为下面的扁型磐石是母石,所以才能吸引公石来此而且还不伤害任何人和物。时至今日,怒江“飞来石”到底从何而来,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过了“飞来石”就快到了匹河,这是中国唯一的怒族乡。过了乡政府3KM右转就可以到达今天的目的地“老姆登”。自驾的朋友,要坚信导航。就是这样一条狭窄弯曲的山路,而且看不到任何提示。就这样开十几公里。提示大家,在这样的路上可别逞能。开快车在遇到会车时是非常危险的
经过十几公里的山路,当你看到如此美景就会说“什么都值了”
照片中左侧的像皇冠一样的山峰就是高黎贡山著名的“皇冠峰”;而右侧的天主教堂就是“老姆登教堂”。老姆登教堂建在悬崖边上,青砖红墙,白铁皮屋顶;简单朴实。是怒江最大的一座乡间教堂
老姆登基督教堂至今仍在被村民们使用来做礼拜。虽然在峡谷里,居住着怒族、傈僳族、白族、汉族、藏族等,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对基督教的信仰却是一致的
傈僳族姑娘背的这种背篓是以一种生长在中缅边境担当力卡山,海拔2800至3000千米地方所产的一种独特 实心无节竹为原材料制作而成。这种背篓是独龙族人民的主要装载工具,非常结实耐用。现在人们多当工艺品来装饰家居。
傍晚时分,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美丽的晚霞
夜晚“老姆登教堂”印衬在“龙潭”中庄严肃穆。龙潭-属于山顶湖泊。湖水为山中积雪所化和雨季的雨水汇集而成
我们到达老姆登正好是周六,赶上村民们做礼拜。
看着村民们做礼拜感想不多,就只有种不知名的感动……当你坐在里面听着他们唱诗班的无伴奏重唱时,自己的心灵就好像在接受着洗涤,心里会觉得很舒服、很自然。虽然觉得这种信仰多多少少有点迷信,但是它也是人们精神寄托的一部分
当夜晚时分,明月当空、群星璀璨。毫无城市中的光污染。星空显得如此明亮
D5 老姆登—知子罗—石月亮—远征军回国渡口— 怒江第一湾 —丙中洛观景台—重丁基督教堂
黎明时分,阳光洒在高黎贡山。晨曦初照中的皇冠山渐渐地被点亮
看到“皇冠峰”被一点点点亮的感觉就像奥运圣火被点燃激情
又是美好的一天开启了
早饭后,我们就驱车继续上山前往知子罗。
碧罗雪山下的山腰上有一个镇,它的名字叫“知子罗”。在傈僳语中,知子罗的意思是“好地方”。
曾经,知子罗确实是个好地方!
在怒江,知子罗是个传奇。它原来是怒江州府和碧江县府的所在地。后来由于地质专家认为这里是巨大滑坡体,会被泥石流淹没,有城毁人亡的可能,于是,在1974年怒江州府下迁到六库镇并撤除了碧江县,大名鼎鼎的碧江县就这样从地图上消失,而知子罗也成为一座废城。
撤县时,上面照片中这座从大理请来的工匠打造的县城新景观八角楼才竣工不久。没有使用一天就被废弃了
这是福贡县政府2011年12月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旧址-“知子罗”立的纪念碑。这里记载了知子罗的历史
墙上时代的印记依然还在,岁月只是给它添加了些许沧桑
只是在这里时光仿佛凝结了,所有的一切就停止在七、八十年代的模样
废弃的“工人俱乐部”
废弃的部队宿舍
这座废城依然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感觉。走在街上,看到的建筑似乎比人还多,部分撤了又回的村民成为这里唯一的生气。旧城建筑基本没有拆除,当年的县政府、县公安局、新华书店等等,如今大多被村民们充分利用,拿来作为民房或者养猪场等等
当年的百货商店
当年的邮电局
当年的信用社,现在被回来的人员当做餐馆
上图为原来的“新华书店”
原县公安局
原县武装部
原州政府办公楼
在离开知子罗之前,看到了几只火鸡。还能显得这里一点点的生气和人间烟火
继续前行,离开了知子罗我们就要前往丙中洛。在前往丙中洛的沿途依然有着许多国家3A景区
“石月亮”就是怒江最有名的景点之一
矗立与峰顶的大理岩经过上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构造变化和风雨溶蚀而形成的一个月形洞口。洞口北面有一巨大汉白玉悬岩,能把日月之光映射到洞口。
有文章是这样描述“石月亮”的:从远处眺望,透过石洞遥望山那边明亮的天空,恰似一轮皓月高悬于峰海山林之中,与天地融为一体,昼夜不落,有时日“月”同行,有时双月媲美,其刀斧神功,美轮美奂,宁人叹为观止。
1942年8月中国远征军第五军1700多人经历了千辛万苦就是从怒江对面撤回到国内的。
怒江美丽公路是国道G219的重要组成路段,也是滇西北旅游重要干线。
项目起于贡山县丙中洛镇,经贡山县、福贡县,止于泸水市城西。项目主线全长286.68公里,路基宽度8.5米,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慢行系统(骑行道、步道)全长321公里,一般路段4.5米宽、特殊困难路段3.5米宽。
项目概算总投资68.87亿元。
2017年8月25日,怒江美丽公路正式开工。
2019年12月30日,怒江美丽公路全线正式通车试运行。
我们此行就是沿着这条新修不到一年的“美丽公路”
2019年12月30日,怒江美丽公路全线正式通车试运行。这条从北到南贯穿怒江州全境的交通大动脉将贯穿起沿线30多万各族人民美好新生活
在离丙中洛还有十几公里时,我们就赶上了塌方。好在不是大塌方,道路抢修人员在大致清除险情之后就让车辆先通行了。我们在此等待了不到一个小时。虽然耽误的时间还可以忍受,但这让我们不免有些担忧。对于此行后面的不可预期性......上天护佑吧!
过了塌方点不远,我们就到了“怒江第一湾”
此时,由于塌方耽误的时间使得阳光已经偏离了第一湾下面的村庄。不过依旧挡不住其美貌
怒江公路一直穿梭在云里雾里。越接近丙中洛,公路便越细越多急转弯。一面是峭壁,一面是怒江。急流的怒江深陷谷底,青蓝的明艳水色却又让人如醉如痴、如坠梦里
山路一转,挣脱了回环曲折。宛如柳暗花明。视线豁然开朗,仿佛突破了时空,一头扎进了世外仙境。只见一处四面环山,一面向江。西高东低的山坡成片的农田、眺望远方‘遥远的皑皑白雪的雪山映衬着蓝天白云。这就是世外桃源--丙中洛,人神共居之地。
上面这张照片,大家不要误会。这看起来与“怒江第一湾”非常相似。甚至在网上也有不少人误以为这是“怒江第一湾”。其实,这是有明显差异的。在丙中洛观景台看到的是“桃花岛”,而不是第一湾。桃花岛是有两座吊桥相通的。当春暖花开之际,这里就可以看到桃花点点
丙中洛是在怒江上难得的一片相对平整的大片土地。四周群山环抱,满目苍翠。放眼是美丽的田园风光。层层梯田黄绿相间。一弯怒江沿大山边缘画了个弧线流向远方。 丙中洛也是通向西藏“丙察察”线的中转处。
丙中洛是滇西北三大山脉即高黎贡山、怒山、云岭所环绕,与三江,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区
重丁教堂始建于1908年,前后用了整整10年的时光于1918年投入使用
丙中洛被称为“人神共居”之地,除了怒江的这一地里特性外,应该与这里的宗教有关。如今,怒江流域基督教、天主教、藏传佛教和睦相处。而在19世纪末,法国的传教士就进入怒江传教。
教徒们正在排练
“普化寺”始建于五百多年前。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在当地有着重要的地位。多种不同的教派都可以在这里和睦相处。上图为佛教之地
这是藏塔。所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多种信仰共存的人文风土。
今天虽然旅途有些劳累,但能够按计划到达丙中洛。途中的塌方所造成的延误产生的一丝丝阴影,也都被眼前的美景冲刷地荡然无存。
D6 天 丙中洛—丙中洛观景台—石门—秋那桶—雾里村—滇藏界—茶马古道—雾里村内—贡当神山—怒江第一湾观景台—丙中洛全貌观景台—桃花岛
今天,天刚刚露出鱼肚白。我们再次来到了丙中洛观景台。就是想观赏到桃花岛的晨雾、丙中洛的晨雾和炊烟以及嘎娃嘎普雪山的“日照金山”
如愿以偿,真的让我们看到了我们想看到的一切。简直无法用“美”来形容
早餐后,出发前往其他景点
“石门”因怒江两岸峭壁高耸入云,地势险要。像是怒江通往西藏的北大门。据说,在2001-2004年端午节前后,连续发现了颜色各异的10米有余大蟒蛇出来晒太阳。巨蟒的出现使得此处变得更加神秘。历史上佛经也曾有过记载
前往滇藏界之前,先在雾里村对面的观景点观看雾里村全貌。
原始,原汁原味的村落。从怒江对面望去,比身在其中更漂亮。早晚的炊烟和江中的云雾营造出仙境般的画面。美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由于后面我们还要进入到村里,所以在这就不详说了
滇藏界--是云南与西藏的分界线。前面说过“丙察察”线,就是丙中洛-察瓦龙-察隅的简称,也是驴友对这条冒险之路的昵称
多少驴友由此进藏之前,都会虔诚地摆上尼玛堆并向对面的雪山叩拜以求上苍护佑。保佑在丙察察一路顺利平安
在此的雪山时隐时现、神龙见首不见尾。更显得壮观和神秘莫测
蓝天白云、高山森林、皑皑雪山、清澈见底、滚滚而来怒江水构成一幅美丽的油画
沿途风景不断,随意找个地方停下来就够你享受一番的
因泉水从高山悬岩涌出飞流直下。飞泻多级台阶形成飞瀑。十分壮观
“雾里村”原来想出村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峭壁上的茶马古道,从村口走到老吊桥需要半个小时;另一种方法就是走溜索。上图为茶马古道;下图为原村民走的老吊桥“朝红桥”。现在已完全放弃无法使用了。
现在已经使用的无名新桥
路标清晰地看到通过茶马古道进入雾里村的距离
今昔对比,三座不同年代、不同功用’的桥同框
通往雾里村的茶马古道非常漂亮,沿途移步一景,处处是景。来雾里村游玩,强烈建议走一走这条茶马古道。但必须提醒各位注意安全。这里一边是峭壁怪石嶙峋,容易碰头。一边是悬崖和滚滚怒江水。而且这里是土路且土质疏松。走路不赏景;赏景不走路。安全第一!
雾里村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宁静美丽的小村庄。村里约有60户人家,有藏、怒和傈僳族。清晨这里常常被雾气所萦绕,是名副其实的雾里村。这里风景如画,怒族人的木屋错落有致建于田野上,伴着渺渺炊烟,静谧和谐。就是一幅完美的田园风光的画卷
可以想象出当年这条茶马古道是如何一锹一铲挖出来的。靠人力修出这样一条道路的艰难
在这条挂壁茶马古道上,有的地方只有一人宽。村民们还拉上了警示线并挂上了“注意安全”标牌
在这条茶马古道上,你的相机总是放不下来。总是想着把眼睛能看到的都记录下来。但实际上相机所记录的永远不是眼睛所看到的,因为眼睛所看到的还包含着大脑所感受到的。
这里的房屋有着几个特点:吊脚、木屋、石片为瓦
云中雾里桥是横跨“雾里河”的一座2014年修建的桥。保障了村民的出入安全
两种不同的自制梯子。可以看到他们原始的梯子样式。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该不见踪影了。故特留此照
由于村内根本没有可供车辆使用的道路,所以在这里看不到任何车辆。所有的物品都需要马帮来运输
一只漂亮的公鸡
小桥流水人家加上满地黄金甲。远处还有绿色的怒江水相伴。简直了!
依山傍水、蓝天白云、苍山翠绿、炊烟渺渺、吊脚木屋、田园如画
现在的马帮已不是驮运盐巴和生活用品。都是建筑材料,可见生活都改善了。在脱贫脱困方面,看来真是下了大气力,光为了这一处小小的村落就修建了两座大吊桥
上了这座吊桥,就要离开了雾里村。真是有一种依依不舍之情
要想俯瞰到“怒江第一湾”,丙中洛的“贡当神山”’处是最佳观景点。“贡当神山”是丙中洛十大神山之一,意为白色狮子。因山形酷似狮子而得名。岩石诠释乳白色的羊脂玉大理石
但这里上山之路,在导航上是找不到的。想要来此亲身体验就一定要找当地人指引
在这条路上会车,只能在弯道而且必须有一侧的车辆停下来才能勉强通过。真不知如果没有赶到弯道时是如何会车的
穿过这样一座养鸡场
走过这样一条小道
就可以看到如此辽阔的美景
就在此处藏塔傍边就可以看到丙中洛的全景
丙中洛为立体气候,冬可观雪景,春可赏野花,秋可走田园,夏可览江河。嘎哇嘎普雪山终年积雪
在丙中洛还有一处被称为“桃花岛”的村庄,这就是扎那桶村。这是怒族人的小村庄。我想由于在丙中洛观景台能够看到她,而且又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桃花岛。所以,才有许多的游客来此亲身体验,我们也是慕名而来。
小村子三面环水所构成的一个半岛状的小平原。千里怒江在这里环绕而过,宛如一条碧色的玉带托拱着这个小村庄
一般来说,称之为“洛”的地方多为藏族聚集地;称之为“桶”的地方,则是怒族、傈僳族聚集地;称之为“当”的,则是独龙族聚集地
按风水大师之说,这里依山傍水。背靠的还是碧罗雪山,村子又被怒江所环绕。清晨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般。四季花开。就是现在十二月依旧有着花开
现在的桃花已经凋谢,但能看到一排排桃树也能够想象出桃花盛开时的景象
层层农田、木屋和桃树、恍如世外桃源,在农作物生长茂密之时,斜坡上的木屋房,色彩深浅不一的绿地上加上桃花点缀。真的就是“世外桃源”了
在一天之内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景色真是一种享受。
又一天结束了,更加期待明日神秘之地--独龙江之行
未完待续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普者黑—大理—石林—抚仙湖—昆明十天亲子自由行 53394
- 手写一封情书,给大理的柔软时光 56087
- 彩云之南,待得越久越想隐居(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三城游) 4640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