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有一条唐晋以来文人墨客畅游的古道,自萧山西兴开始,沿着浙东古运河,过古鉴湖、会稽山,到曹娥江【1】后沿江而上至剡溪,过天姥山,最终溯源于天台山,被誉为“浙东唐诗之路”。
自驾线路(导航点)
梅坞村——嶀(tū)浦庙——石舍玄武岩——泉岗村——覆卮(zhī)山度假村
从梅坞古道徒步结束,自驾走京福线,沿曹娥江一路向南,途径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东山景区、王充【2】墓,即进入剡(shàn)溪流域。剡溪夹岸青山,溪水逶迤,历史上“剡溪九曲”胜景脍炙人口。无论是诗仙李白写下的“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还是诗圣杜甫笔下的“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古往今来,风景秀美的剡溪留在了诸多文人墨客的诗画中。
嶀浦村
这里是浙东唐诗之路剡溪起点,嶀山和嵊山相连处,剡溪从两山夹持而出,形成U形江湾,江流回转,险绝异常,形成了奇特的山水风光,留下了众多遗迹和美好传说。
剡溪口嶀浦潭,即谢灵运垂钓处。潭上孤崖绝壁处立一嶀浦庙。
104国道剡溪口嶀浦庙至清风岭清风寺间一段,为现存剡溪沿线景色最佳处,东晋王询称其为神丽之乡。李白名句“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被雕刻在此段山间。
从104国道转入801县道,要经过清风桥,剡溪在清风桥处开始分叉。
清风桥口设置路障,入口和出口都极窄,仅供一车通过(公交车司机的技术高超)。
沿801县道顺着剡溪开,转一个U型弯后进入060乡道,060乡道与801县道的交汇处即“仁村”。
仁村村
根据《竹氏家谱》记载,宋徽宗时,驸马竹简官封都尉,因于奸臣蔡京不合,辞官隐居剡县。见禹山山明水秀,甚宜耕读渔樵,遂安家落户。第七世孙竹禹均迁居至此,为继承和发扬先祖积德、慈仁、信义相先的风尚,故名仁村。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云:“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这里的谢公宿处,即谢灵运的始宁墅。他曾筑墅于剡溪边,并留下脍炙人口的名篇《山居赋》。
寻找谢灵运的始宁墅一直以来是历代文人的乐趣所在,仁村即始宁墅南界。
沿801县道继续开,看到溪后村即进入覆卮山山界。再往前开到石溪村,即到达石舍玄武岩景区。
石舍玄武岩
玄武岩景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下王镇石溪村(石舍自然村东北侧),是华东地区罕见的火山地质遗迹。其核心景观为柱状玄武岩,由第三纪末或第四纪初(约250万年前)多次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柱体大小均匀、紧密排列,形似琴键、蜂巢或织布机,当地俗称“布机岩”。
石舍玄武岩与北爱尔兰“巨人岬”、河北张北县“大疙瘩石柱群”并称世界三大火山岩原生地貌(同类景观在宁波象山花岙岛亦有分布)。
最为集中的柱状玄武岩,地处清白线公路的路边上,十八都江环绕而过。
山崖上裸露的方形石柱、石桩,层层叠叠,形似一排排木头,又似琴键整齐排列,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沿801县道一路盘山路上山,经过千亩梯田(拍照出片)、十八都江风景区(清溪漂流)、泉岗村(辉白茶之乡)、观音庙、覆卮山滑草场、覆卮山度假村(在建),全程16公里,累计爬升近700米。
清溪漂流
清溪漂流的起漂地——下王镇沙弄村。漂程3200米,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清溪漂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水不深,也不算急,但清澈无比,且两岸视野开阔,植被繁茂,原始风貌保存完好,乡村景观丰富多变。在漂流过程中,游客们既能欣赏到清新天然的山水风光,又能在亲近山水、娱乐嬉戏中享受回归自然、释放自我的快意,让人陶醉,让人忘情。
泉岗村
泉岗村位于嵊州市东北部,属四明山区。西接樟家田村,北靠上虞市,东接余姚市。东、南、北皆为山环抱,村北有海拔861.3米的覆卮山。村庄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县道清(清风)白(上虞白龙潭)线穿村而过。
早在1000年前,谢灵运就在此登山、饮酒、赋诗。
清朝同治年间,当地人始创前岗辉白茶(泉岗辉白),被列为贡品,后与1915年参加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奖,民国时期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覆卮山主峰
自驾导航的终点为“覆卮山度假区”,终点有免费停车场。
覆卮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嵊州市与宁波余姚市三地交界处,主峰海拔861.3米,是上虞区最高峰 。
其名源于东晋诗人谢灵运“登此山饮酒赋诗,饮罢覆卮(酒杯)”的典故。
这里,春夏间常见烟云缭绕,冬季则有白雪皑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下车徒步登山100多米,即可到达覆卮山顶,体验“一览众山小”。
南宋王十朋有诗云:“四海澄清气朗时,青云顶上采灵芝;登高须记山高处,醉向崖头覆一卮”。
我们登顶时,正好赶上一段太阳雨,云层压得很低,景色异常美丽。
从覆卮山顶到冰川石浪景区【3】,驾车29公里;若徒步过去,仅需1.5公里山路。冰川石浪附近,还有千年梯田、东澄古村等网红景点。
这次我们留个遗憾没有去,给下次徒步旅行留下空间。
注释:
【1】曹娥江,中国东海独流入海河流钱塘江的最大支流,因东汉少女曹娥入江救父而得名。嵊州附近又称剡溪,上虞境又称上虞江,百官附近古称舜江,下游段古称东小江。
【2】王充(公元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哲学家。王充年少时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里学习,拜扶风人班彪为师。王充历时三十年著《论衡》八十五篇(今缺《招致》一篇)。《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3】覆卮山及周边山区,有大浪、小浪、梅浪、乌浪、响石浪等大小12条石浪,是我国低纬度、低海拔地区规模最大的石浪群,堪称地文奇观。石浪形成于大约三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造就了奇特的石冰川群,乱石滚滚,如浪似河,不生草木,故名冰川石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