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18

兄弟姐妹初夏行——正定隆兴寺(下)

天数:3 天 时间:6 月 人均:300 元 和谁:和朋友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隆兴寺
正定
摩尼殿

发表于 2021-07-25 10:15

戒坛以北是第二进的庭院。庭院左右分别有转轮藏阁与慈氏阁。正中是隆兴寺的主殿大悲阁。大悲阁前左右又各有一座清御碑亭。整个建筑群左右对称有序,高低错落有致,庄重典雅,浑厚凝重,蔚为壮观。

东首的慈氏阁和西首的转轮藏阁,都是绿瓦歇山顶,面阔三间的两层木结构建筑。外表相似,而内部的结构和建筑手法却完全不同。转轮藏阁采用弯梁大斜柱建筑法,是我国早期木结构建筑的杰作,而慈氏阁则采用永定柱造做法,是我国现存宋代古建筑中的孤例。


转轮藏阁建于北宋,元明清三代都曾有重修,1956年又曾对此阁作了落架复原性重修。阁内正中装有一座直径七米的八角型木制转轮藏。转轮藏安装藏经书橱,人力可以转动,因而能方便地找到经藏中所需要的经卷。这座转轮藏是我国稀有的现存宋代小木作,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转轮藏。




慈氏阁建于宋代,元明清均有重修,58年也曾对此阁作了落架复原性重修。慈氏阁内有一座高7.4米的宋代木雕弥勒立像。慈氏就是梵文弥勒的义译,慈氏像是并未汉化的弥勒像。整体立像身体由独根巨木雕刻而成,造型比例适当,色彩鲜明,佛像面部金光灿灿,逾千年而其色不改,是寺内的又一珍品。据说这根古木是五台山的灵验树,当年滹沱河发大水时从上游漂流到此来的。记得北京雍和宫中也有一尊18米高独木雕成的弥勒佛,比这一尊要高很多。




站在佛像前,瞻仰许久,弥勒佛慈祥的目光在这里注视了数千年,此时此刻,我们来到这里,仿佛也超越了时空。

庭院正面,左右两座御碑亭形制相同,都是一间面阔,黄瓦重檐歇山顶。东首那座是康熙碑亭。亭内所立为康熙52年,康熙皇帝亲自写的“御制隆兴寺碑”。西首那座是乾隆碑亭,亭内所立为乾隆45年,乾隆皇帝所书的“重修正定隆兴大佛寺记”碑。两块高大的御碑下均有巨大的石雕赑屃,造型优美。因为游人都要来摸一下,所以已经被摸得光滑亮泽,十分耐看。






康熙碑亭的后面还有一座小屋,可以看到里面放着一块隆兴寺的又一件珍贵文物——龙藏寺碑。这是我国最著名的古碑之一,人们称其为一块“不发光的金子”。



龙藏寺碑刻于隋开皇六年(586),全称为“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文记载了恒州刺史王孝仙奉敇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情况。龙藏寺碑不仅具有史料价值,还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在南北朝到唐朝的书法艺术发展史上,隋代是汉隶向唐楷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这块碑的书法方正有致,苍劲有力,“上承南北朝余风,下开初唐书法诸家先河”,被著名的国学大家王国维先生誉为“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所以,后人也称其为楷书第一碑。


此外,慈氏阁的侧面,还立着一块嘉庆御碑。此碑立于嘉庆十六年,内容是嘉庆皇帝在当年西巡五台山,回銮正定驾临隆兴寺时的诗作——“隆兴寺敬叠皇考九言诗韵”。


接着就要参观隆兴寺的主殿——大悲阁了。

大悲阁,也称佛香阁,天宁观音阁,始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清代末叶以后,国力衰败,大悲阁日见颓败而无力再行整修。民国初年,大悲阁上部坍塌,铜铸观音暴露于外。1944年,民国政府援助落架重修大悲阁,但是却拆除了两翼的御书楼和集庆阁。

现存建筑是1997-1999年,政府依照宋营造法式重建的。此阁高35.5米,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副阶周匝。四层三檐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

大悲阁上檐下悬挂竖额,题曰“大悲阁”。下檐下挂了三块横匾,正中为“慧眼无边”,东为“调御丈夫”,西为“慈云广覆”。



“慧眼无边”和“慈云广覆”自然都是形容菩萨的法力,而这“调御丈夫”却初看有些费解。原来佛有十个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和世尊。调御丈夫乃是十名号中之一也。

佛陀大慈大智,能以种种方法调御修行者的心性,使之走上正道,正如驯马师善于调御马性,所以名号曰“调御丈夫”。有资料介绍,“调御丈夫”本是乾隆御笔,不过现在的横匾,落款乃是沈鹏。

然而,我的疑问是:千手观音乃是菩萨,尚未成佛,所以横匾题“调御丈夫”是否有些“越级”了。

大悲阁殿前设前廊。前廊柱上挂有乾隆御制的楹联:“具足神通,三界俯归一指;得大自在,四禅不隔微尘”。两边的廊柱也挂有楹联:“办得宝筏慈航,普渡大千世界;无有语言文字,是真不二法门”。这是果亲王撰写的。

前廊角还挂有一口铜钟。此钟铸造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为万历皇帝敕赐。原是正定崇因寺内的遗物,后移来此地。



大悲阁开三扇大门,正门上方横匾题曰“白毫相光”。两边也挂有楹联:“妙相显光明,非空非色;净因传定慧,不灭不生”,也是乾隆皇帝撰写的。

白毫相是如来三十二相之一,如来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名曰“白毫相”

进入大悲阁内,我们来瞻仰阁内供奉的这座铜铸千手千眼观世音。

大铜佛——千手千眼观音,又名大悲菩萨。唐代时,正定大悲寺里有大铜佛,契丹入侵时被毁。以后补铸了一尊大铜佛,又被后周周世宗镕化铸钱。到了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五月,宋太祖赵匡胤西征山西时驻跸正定,了解到了大佛被毁的情况。于是在开宝四年七月敕令重铸一尊更大的铜佛,并且扩建寺院,这就是现在的隆兴寺和观世音。


铜佛矗立在2.2米高的石须弥座上,通高21.3米。千手观音其实并没有一千只手,而只有42臂。不过42臂也就够多面手的了,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协调这么多的手臂。当然菩萨毕竟自有菩萨的法力。

42手各具姿势,有两手胸前合十,两手下垂,其余各手执兵器法器,宝瓶莲花,弓箭刀剑,或曲或伸,令人眼花缭乱。可惜两侧40双铜手臂均被毁,后来改为木制,仅前胸两臂仍为原铸。

据隆兴寺碑记载,大铜佛的铸造,是“先铸佛,后盖楼”,“就地支锅,屯土增高,分节铸,再加雕刻”。自铸莲座到铸头部,分7节铸成,最后添加木制的40臂。这尊室内铜佛的高度,保持最高记录近千年,直到20世纪初西藏扎什伦布寺内的铜佛问世,才被打破。

但对于大佛的铸造,流传着一个故事。话说当时铸佛像一直很顺利,直到铸佛头时,才遇到麻烦。因佛像太高,铜液吊上去就已冷却,无法浇注。后来,来了个化缘的老和尚。铸工问他可有什么好办法。和尚说,我老了,已经到了土快埋住脖子的年纪了,我能有什么好办法?铸工得到启发,用土堆到大佛脖子,然后推车运输铜液,铸成铜佛。

这尊观音像神态自若,比例均匀,衣纹流畅,线条细腻,颇具宋代艺术风格。神像形体之巨、形象之美实为罕见,这是中国保存最完好、最高大、最古老的铜铸观音像。


千手观音像上方悬有横匾,题曰“三摩妙地”。两边也挂有乾隆御制的楹联:“宝网绚云霞,现耆阇崛山,庄严自在慈容,间法相变相应身化身,那是本来面目;金绳悬日月,压恒河沙劫,普渡大千世界,示真语实语妙觉圆觉,共证无上菩提”。


观音神像下的底座也是一件宋代的珍贵的文物。须弥座四角的力士金刚,座底部的飞天、歌舞伎乐雕塑都是宋代的遗物,许多部分保存完好,很值得一看。



09年来时,大悲阁每个楼层都能上去,在上层可以更近,更清晰地观看铜铸观音的各处细节。但现在则上层封闭,一件不能登楼了。

大悲阁东有御书楼,西有集庆阁,各有天桥与大悲阁相通。御书楼又名东耳阁,御书阁。两楼始建于北宋,现在所见是1997-1999年依宋营造法式重建的。两楼均为两层建筑,高21米,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前带副阶。歇山顶两滴水,绿琉璃瓦剪边。

御书楼门上横匾为“惠泽广被”,两边的楹联为:“法润东土,融儒道同臻教化;经来西天,运悲智共参姻缘”。



集庆阁门上的横匾为“法雨惠施”。两旁的楹联为:“万法皆空,洞彻有无明佛性;一尘不染,屏却罣碍证禅心”。



这里还有一块“大宋重修铸镇州龙兴寺大悲像并阁碑铭并序”碑。此碑立于北宋端拱二年(989),碑文内容记载了大悲阁的修建和大悲菩萨像造的始末。田锡撰文,吴郢书丹。 碑文字体雄劲有力,潇洒飘逸,为书法艺术之佳作。



大悲阁背面甬道东侧生长着一棵古槐,其树龄已达1300多年,是隆兴寺内最老的槐树。据传,赵匡胤曾在树下看到树上有祥云围绕,所以决定大修隆兴寺。



大悲阁后面,有弥陀殿。弥陀殿建于明正德5年(1510)。清代做过大修。此殿五间面阔,单檐歇山顶。殿内供明代泥塑阿弥陀佛。



殿内有两方石刻,一方刻“絜矩”二字,此乃儒家伦理思想,象征道德上的示范作用。两字是清乾隆十六年(1715年)正定知县高崶所书,此石刻曾安置于县衙大堂,解放后移到这里保存。另一石刻 “容膝”二字,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题,“容膝”之意是形容“居室之窄陋,只能容得下两个膝盖。”


弥陀殿后,是全寺最北端的建筑——毗卢殿。此殿五间面阔,重檐歇山顶,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原先是正定崇因寺的主殿,1959年因拆迁移建到此地。



殿内石须弥座上供着一件珍贵的铜铸佛像——“千佛绕毗卢”。佛像高6.72米,由三层莲座,三层佛像,叠置而成。三层莲座的每一瓣莲叶上铸刻有一尊小佛,共计一千莲叶一千尊佛。每层莲座之上端坐四尊毗卢佛,每尊佛的头上戴着五佛冠,上面又铸刻着五尊佛。因此,整座雕塑总计有1072尊佛像。千佛雕像,千姿百态,各展风采,是国内罕见的铜铸佛教艺术珍品。据说这是明神宗朱诩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祈福所御制的。



毗卢殿是中轴线上最后一座殿堂。殿后有院墙,从院墙小门进入,是隆兴寺的后花园——龙腾苑。

隆兴寺所占的位置,原是十六国时后燕慕容熙的宅院,这所宅院的名称便是——龙腾苑,

龙腾苑是一座新建的明清式园林,占地40余亩。来到园内,首先注意到的,是金代的广惠大师经幢。经幢以汉白玉雕制而成,是金大定二十年(1180),为纪念隆兴寺住持广惠大师而建立的。



假山上的这座亭子是“明远亭”。



这座“三世中丞”石坊,是真定府知府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御史许瓒、许金、许守谦,祖孙三代而立的功德坊。在长久的岁月中,石牌坊不知所终。2001年重修正定南城门外护城河的石桥时,发现了这座牌坊,然后被搬迁到这里。



龙腾苑中有龚止湖。湖畔这座是龙泉井亭。龙泉井亭始建于明代。亭内有八角形的古井——龙泉井。据传此井有“龙潜其中,求雨有应”,故称“龙泉”。




据《隆兴寺志》记载,龙泉井是“水漂木、地涌铜”的所在。据传在宋代兴建隆兴寺时,建造寺庙佛像的木料和铜都是从这口井里涌上来的。但这类故事,杭州净慈寺的济公运木古井也有。不过隆兴寺的建造是在北宋,净慈寺的建造是在南宋,究竟谁是谁的翻版,还真不好说呢。

龙泉井旁,还存放着一些从别处移来的石雕佛像,也都是一些珍贵的文物。


绕着龚止湖走了一圈,回到了大悲阁庭院。



然后向西拐入到了方丈院。方丈院包括雨花堂、北正房和东、西厢房,是一串幽静的四合院。使人觉得,即使是出家当了和尚,待遇还是不一样的!方丈院中的雨花堂尤为雅致。慈禧与光绪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曾在逃难途中居住过这里。

这是方丈院的影壁。绿色琉璃浮雕的图案是双龙戏珠。



雨花堂北镇坛墙边有“攀松古藤”,也是隆兴寺内的一道景观。“隆兴寺志”记载:古藤“盘绕古松之上,高二丈五尺,形如伞盖。春季花发,香气袭人。相传年久,栽植岁月无考。”



方丈院内正在举办“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梁思成既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也是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梁志成曾三次来到正定考察,他与夫人共同完成的《正定调查纪略》,为正定的文物保护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3年4月,梁思成首次来正定考察古建筑时,就曾在方丈院中暂住。

这是正在举办展览的正房。大门两边悬挂的楹联是是粱启超写给儿子梁思成的集李白、杜甫诗句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上联出自李白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下联出自杜甫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此联勉励儿子要清清白白做人,勇往直前做事。当然,也值得我们每个人以此自勉。



看完了方丈院,也就结束了隆兴寺的参观。人们总结隆兴寺有六绝:

“第一绝”是我国现存古代建筑中的“艺臻极品”——摩尼殿

“第二绝”是摩尼殿内最美的观音——五彩悬塑自在观音像

“第三绝”是世界上最高大、最古老的铜铸佛像——千手观音像

“第四绝”是我国最早、体量最大的转轮藏——宋代转轮藏

“第五绝”是我国最精美的毗卢佛——毗卢佛铜造像。

“第六绝”十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隋代龙藏寺碑。

现在六绝也都已经看过,离开隆兴寺也就没有遗憾了。接下来的行程是去往荣国府参观。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正定149
兄弟姐妹初夏行——正定隆兴寺(下)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正定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正定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正定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正定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石家庄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