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5

正定是个好地方

天数:1 天 时间:9 月 人均:77 元 和谁:和父母

    正定县,一个坐落于华北平原的不普通的小县城;一个全国最没存在感省会之一石家庄下辖县。

    正定古称常山、真定,取自“真正安定“之意。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虽然只是一个小小县城,但存在的文化古迹之多,可以与网红城市西安、南京相媲美,并且毫不逊色!

 

    正定县位于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城南滹沱河与市区接壤,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中部。

    正定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属恒山郡。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此为正定“三山不见“中:恒山、常山、中山三个名称都有山字,而不见山,其中两山的最早出处。           

    正定城概貌,基本为四方城建,东南一角缺失。外郭呈“官帽”形,取“天满西北,地缺东南”之意,西北饱满,东南稍缺,凹处可减缓滹沱河水冲刷城墙。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东门名迎旭,西门名镇远;南门名长乐;北门名永安。

     正定的瓮城比西安、南京旧城都大很多,足见其军事地位的重要。城内府衙、兵营、文庙、道观、城隍庙、寺院等错落分布。“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为正定繁荣的佐证。元代时,大量波斯人跟随蒙古大军来到正定城内从政、经商、传教、定居。甚至吸引了到中国游历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关注。由于时代更迭,大部建筑均找不到踪迹,但仍存在不少文物古迹,尤其是4座高耸的宝塔,可以说是一大奇迹。

    清顺治元年(1644年),属直隶省。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府为正定府,辖一州及正定等十三县。这是“正定”最早名来。   

 

 

    俗话说“大地方出小人物,小地方出大人物”。正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名人辈出。“百岁帝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一代名臣梁阁老,北洋人龙王士珍。

    赵陀,据说活了103岁,因他曾经当过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越国”的国王,所以后世称他为百岁帝王。毛主席曾高度评价他是中国历史上“南下干部第一人”。

    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想必家喻户晓,不必多说。在正定东北门内有赵云庙。

    一代名臣梁阁老,梁梦龙(1527年-1602年),字乾吉,北直隶真定人,今正定县北圣板村人。明朝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史书评价他为官秉直,战功卓越,受到了万历皇帝加官进爵等一系列的奖励。梁阁老是明史有传,百姓传颂的名人,人称“梁阁老”。著有《史要编》、《海运新考》。至今正定城内历史文化街区中段还留有梁氏宗祠和蕉林书屋。

    正定近代知名人物王士珍(1861—1930),字聘卿,南牛乡牛家庄人。北洋三杰之首(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被称为“北洋三杰--龙、虎、狗”),先后担任北洋军政要职,直至陆军部长、总参谋长和北洋政府总理。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为保护老百姓免遭战火,王士珍曾多次调解直皖等各路军阀的纷争,最大限度减少万民涂炭。

     王士珍故居位于县城西门内中山西路,隔街与其为纪念两位母亲而建的王氏双节祠相对。建于1912年,距今已超百年历史,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原有东中西三路,总占地约一万平方米,现仅存中路,为两进四合院。一进院内原有两株紫藤,此为德国公使从印度移植到此,现只留西侧一株紫藤。这是大院落成后,德国公使送给王士珍的礼物。1949年后,历史学家范文澜来华北抗大工作,曾在此居住,写下了不少的历史著作。之后陆续被作为正定县委机关、公检法机关的办公地。1982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底开始对外开放。

    正定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常山战鼓,正定高照(中幡)。常山战鼓队为按照三国时赵云出征时的战鼓队列进行表演,多次参加国家大赛并获奖。

    正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现存隋唐以来建筑38处,国保级文物在全国县级行政区中位居第二。

    正定城东门内有一座千年古刹--隆兴寺,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京外第一名刹”。因寺内铜铸高大的千手千眼观音,当地老百姓俗称大佛寺

    隆兴寺,原名“龙藏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就是被西方称作中国最厉害帝王的杨坚,统一南北朝后,创建隋朝的第六年开始建造。龙藏寺碑被誉为“隋碑第一”碑。

    一直到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敕令在寺内铸造铜佛,千手千眼观音,并盖大悲阁,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开始建成。千手千眼观音堪称世界之最,摩尼殿是世界古建筑孤例,八角形藏书阁,是目前留存最古老的转轮藏。

    清康熙与乾隆年间,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为永葆皇权,康熙皇帝下令改龙藏寺为隆兴寺,并在寺庙西侧修建了行宫。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曾多次在南巡途中在此驻驾。

    有寺必有塔,正定除了规模宏大的隆兴寺,还有就是保存至今的“正定四塔”,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须弥塔临济寺澄灵塔广惠寺多宝塔。四座宝塔,建筑精巧,各有特色。

    临济寺澄灵塔坐落于阳和楼东南侧,临济寺内,俗称青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济寺为临济宗祖庭,澄灵塔为金代建筑,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澄灵塔既是中日人民友好的历史见证,又是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纽带。

 

 

 

    天宁寺凌霄塔,始建于唐代。塔身分九层,四至九层为木构。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塔心柱结构形式,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称:这种塔心柱结构,“我国仅河北正定天宁寺木塔尚存这一结构形式,是极为珍贵的实例”。

    广惠寺多宝塔,当地人俗称花塔。此为异域风格的佛塔,位于历史文化街区东南侧,南城门长乐门的北侧。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该寺始建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明代中期曾予以修葺。清代后期,寺院废毁,唯塔尚存。根据塔的结构形式和第一层内壁上正隆六年(1161年)墨迹推断,该塔应为辽金时代遗物。

    这座佛塔造型和结构独特,与我们常见的塔不同,为国内孤例,世界罕见。塔身第1层平面呈八角形,4个正面又另加扁六角形亭状的单层套室多宝塔。塔身呈锥形,周身有浮雕的虎、豹、狮、龙和佛像等五彩雕塑。宝塔经过了近1300年的风吹雨打,朝代变迁,屹立不倒,真是奇迹。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须弥塔,又称雁塔,比西安大雁塔建造年份还早,位于历史文化街的北侧。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至清后期,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现存的建筑为显著的唐代风格。与其他寺院的布局不同,开元寺并非采用的中国古建筑惯例,中轴线风格对称布局,而是塔和钟楼并列而立,真实呈现了佛教寺院建筑从早期以塔为中心向晚期以殿为中心的过渡情况。

    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塔身下部砌石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字。开元寺钟楼是中国现存的唯一唐代钟楼。

 

正定,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历史文物的低调小城,在这个网红城市爆炸发展的时期,以独有的步伐朝着小而美的休闲城市,稳步前行。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正定是个好地方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