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9.16

看北京古城遗痕,叹山水转圜沧桑之一(北海及团城)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发表于 2020-09-16 20:39

北京人常说北京城有六百年历史,还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个时间节点说的是明代北京城,严格说应该是明代皇城,就是现在的紫禁城

其实北京很早就有人了,最早的北京人是住在现在京郊龙骨山,也就是房山周口店,那是距今七十万年之前了。他们在那里住了好几十万年,后来搬到楼上住去了,就是山顶的洞里。我们管他们叫山顶洞人,这已经是距今三万年了。他们这些人都是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大家啸聚山林,刨坑而居,也就是相当于穴居人。又过了没多长时间,大概是两万年,北京人就从山里出来了。他们来到现在门头沟斋堂那个地方,在一个叫做东胡林村的地方平整土地开发了一片宅基地搭小房住了下来,这是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早期。你别看我这里写的顺序挺好,可是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和东胡林人之间是不是直系亲属?我也不知道。不过,目前考古界认为东胡林人是现代北京人的八百辈儿祖宗,而且东胡林人身上已经有了佩玉,说明他们有了相当像样的业余文化生活。你看,能在第四纪冰川时期生存下来,而且不远遁什么阿拉斯加的人,还就是只有北京人,生于斯长于斯。西方的那些人都是非洲智人的后代,那些非洲智人当时就耐不住冰川期的寂寞,从非洲流窜到阿尔卑斯山北、西伯利亚,最后到了阿拉斯加。

从东胡林人之后,北京的经济得到很大发展,社会也有很大进步,人口也不断增长。又过了几千年,北京西方那边就发生了武王灭纣的事件。周武王灭了商纣王之后就分封诸侯,武王姬发给他兄弟姬奭封了一个“召公”的名头。光有名头还不行,还要有封地,这个封地就是北京及其周边,叫做“燕”。燕的都城在现今京郊最南面的房山琉璃河镇。这个燕之都就叫做“燕都”,也叫“燕京”,这就是北京建城史的起点,时间是周武王十二年,公元前1044年,距今超过三千年。姬奭虽然得封召公,他其实还是主要在朝里上班,也就是在镐京办公。镐京在现今西安,离北京远着呐,是周武王拆了商都朝歌以后新盖的都城。姬奭虽然有了大宅,可是自己顾不上装修,就让他家大娃姬克去张罗。所以,这个燕京不是召公所建,而是召公之仔所建。

前面说的周口店猿人洞、山顶洞我都还没去过。上次去爨底下村时路过东胡林村,当时还有人在那里挖土,不让我进去拣土里的零碎儿,我也就没进去。琉璃河镇那里现在修了一个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据说给大家看一个大土坑。土坑旁边盖了一所房子,把坑里挖出来的泥瓦、青铜锅碗瓢盆用灯照着给你看。我觉着开车去那个地方有点蹩脚,就没去。

西周之后,北京就没有正儿八经地做过某都了,期间还被契丹人连着燕云十六州给割走。到了金代,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兴起灭辽大业,直到其弟金太宗完颜晟在天会三年(1125年)活捉辽天祚帝,灭辽成功。大金国初京是在现在的哈尔滨阿城,叫做上京会宁府。后来时任丞相的完颜亮在皇统九年(1150年)发动宫廷政变,无耻地弑杀金熙宗登上王位,史称海陵王。海陵王称王不久就把大金国都城从上京会宁府迁往燕京叫做“中都大兴府”,并且改年号贞元元年(1153年)。金中都的位置大概相当于现在北京城区的西南角,我上次去看的天宁寺辽塔就在金中都的城内。前些年开发丽泽商务区的时候,发现了金中都的一些痕迹,墙根儿的夯土之类。金代的都市建筑现在都已无存了,倒是在中都城外还留下来一些。上次我去看重修后的香山大永安禅寺就是金世宗时期的建筑,就是香山寺。

金中都城外还有一宗建筑留存了下来。在金中都之前辽代的时候,契丹人在金海挖土扩大湖面叫做太液池,挖出来的土形成二个大土堆。契丹人在这里修了行宫叫“瑶屿行宫”,就是皇家的御苑。这个太液池就是现在的北海,那二个大土堆一个是琼华岛;另一个是圆坻,就是现在的团城。金世宗——还是这个金世宗——扩建瑶屿行宫成为太宁宫,他在琼华岛上建了一座广寒殿,在圆坻上也建了一座殿,和广寒殿隔水相望。现在的琼华岛上变化很大,金代的东东就剩下当年从汴梁盗来的艮岳石了。当年金世宗在圆坻上建的是一座圆殿,现在也早就没有了。

现在我们说北海公园是北京最老的公园,说的就是它在辽金时期就已经是皇家郊游的地方了。金代的时候,北海公园是在城外;到了忽必烈进北京建立元朝的时候,北海可就是在元大都城内了,而且是紧挨着皇城。忽必烈建元大都的时候,在圆坻修了城墙改叫圆城,而且加高了圆殿叫仪天殿,修了重檐屋顶。最关键的是忽必烈建大都的奠基石现在还在团城,这是北京最古老的建城纪念品。

我去北海团城看看这个元大都建城奠基石吧。

我去北海最方便是坐地铁,倒一次就可以坐上六号线到北海后门。然后我就可以沿着北海东沿往南走,一直可以走到北海前门去看团城。

北海东沿一路有高大的林荫树。


去过北海的人都知道北海东沿北端路东是一带红墙,那里面现在是北海幼儿园。北海幼儿园的大门在北海后门外朝北开,其实这红墙里的建筑大门是在南面。这里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一个地方。


先蚕坛。北京有所谓的“九坛八庙”,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还有中山公园里的社稷坛,另外有先农坛和这个先蚕坛。中国是农业国,先农是六神之一,司农业,就是神农氏。先蚕坛是祭蚕神的地方,中国自古就敬蚕,因此有发达的丝绸业。据传蚕神是女首马身叫马头娘,古代皇家祭蚕神都是皇后出面,叫做“亲蚕”。

走到东门口就可以跨越陟山桥,这个“陟”念“智”,是登高的意思,就是过桥去登琼华岛上的假山。站在陟山桥上向南望。


琼华岛的东南角有一座我喜欢的小屋,冬季在此向雪烹茶或煮酒,悠哉游哉,天下无敌。那意境要和着陆游的“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及晴日,须仰首,便可见白塔出没于树梢间。


继续前行,便到了琼华岛上的永安寺门前。这座永安寺就是我在《访北京黄寺,探三百年不示人之密》文中所说“京城清早三寺”之一。第一座是东华门外普胜寺,现在是欧美同学会。普胜寺里最稀奇的是两座功德碑,寺庙里的功德碑一般都是竖立在大雄宝殿前。普胜寺里的功德碑却是卧碑,一块是顺治八年(1651年)建寺碑。


还有一块是乾隆九年(1744年)的重修碑。


这两块碑现在都在动物园北的五塔寺,那里现在是北京石刻博物馆,里面有很多石碑,只有这两座卧碑。卧碑形式的功德碑及其罕见,普胜寺的卧碑非常珍奇,可能算是天下唯一了,至少是北京唯一。

北海公园永安寺门前有两座石狮,它和其它寺庙门前石狮不同,这两座石狮不是面朝门外,而是面朝寺门的,因此被称为“倒座狮”。


永安寺门前有一座三孔石拱桥,既然它是在永安寺门前,当然就叫做永安桥。


永安桥南北两端各有一座四柱三楼的牌楼,北面这座因为额枋上有“堆云”二字,所以被称作“堆云牌楼”。


南面这座因为额枋上有“积翠”二字,所以被称作“积翠牌楼”。积翠牌楼后面就是团城的北墙和八字登山梯。


站在积翠牌楼下看白塔。



突然发现这牌楼下有两座石狮。


原来永安寺门前的石狮不是什么倒座狮,而是永安桥北面桥头堆云牌楼下的石狮,因为南面这座积翠牌楼下面也有同样姿势的两座石狮。所以说不仅读书不能不求甚解,观景也不能这样啊。

团城北面这架八字登山梯并不开放,若要去看团城是要从北海公园门外上去的。门外墙上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


你看,这“北海及团城”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同样是第一批的古建还有故宫、八达岭长城、雍和宫、天坛、国子监和颐和园这些著名景点,还包括了一些不是很著名的,比如白塔寺白塔、五塔寺金刚宝座、智化寺、云居寺塔和石经。

团城在辽代是一个土堆叫圆坻,到了金代在上面建了一座圆殿。忽必烈进入北京修建皇宫和元大都的时候,皇宫已经不在金中都皇宫基础上,而是在圆坻附近。忽必烈重修了圆坻上圆殿的屋顶,命名仪天殿。北海叫太液池,琼华岛叫蓬莱,圆坻叫做瀛洲,都是仙地,所以仪天殿也叫瀛洲圆殿。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又重修仪天殿,改名承光殿,还重修了环岛的城墙,这就有了现在团城的雏形。清代康熙年间,团城上的建筑毁于一次地震,虽有修缮,但仍不振。这次修缮时,圆殿被改成了方殿。乾隆年间团城得到一次大修,建筑都重建了,城墙也加了雉堞,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这次重修后的团城。

进门之后爬台阶登上团城,回头一看,这城楼子可是太牛了。它虽然就是一个小房,上面却是琉璃瓦单檐庑殿顶。


门房旁边立着一棵巨大的白皮松,一看就是古得不行,号称“白袍将军”。团城上还有很多古树。


我来这里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元大都建城奠基纪念物。这个纪念物是一口玉瓮,乾隆给它盖了个玉瓮亭。


玉瓮亭是琉璃瓦、琉璃墙砖。上面不是四角攒尖顶,而是单檐歇山盝顶。盝顶就是上面有一个平台的屋顶,人民大会堂就是盝顶。盝顶的中央是一个鎏金覆钵做为脊刹,规格相当高。


亭子里的那口玉瓮非常大,直径有一米半,现在四周用玻璃挡上了。据传,至元二年(1265年)忽必烈建大都时,有众玉石匠人得一块巨大的南阳独山玉。他们便将此玉雕琢成酒瓮献给忽必烈,忽必烈见之大喜,就把它做为元大都建城吉祥物供在琼华岛广寒殿中,命名“渎山大玉海”。凡遇元军胜仗,忽必烈便宣来渎山大玉海盛酒犒劳将士。元代曾经到过中国的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描述过这个渎山大玉海,此后玉瓮之名传遍西方。红胡子绿眼睛的外国人到了北京都要去北海看看这个玉瓮,然后当面“哇噻”一番。明末时,此瓮流落民间,直到后来被乾隆发现。乾隆十一年(1746年)把它运回北海,没有放回到琼华岛上,而是放在了团城,盖了这座玉瓮亭。乾隆还伙同一众翰林院文人各自拽诗一首,刻于玉瓮亭花岗岩柱子上,现在字迹已经无法辨认,只能看见一点痕迹,不知道的以为是“本乾隆丙寅年吉月祥日到此一游”。乾隆只找回了玉瓮自己,那基座不是原装。原装的渎山大玉海基座于1988年在法源寺被某人认出。

玉瓮上刻满了游龙走兽之流,还有生猛海鲜等物。乾隆发现这口玉瓮后又抓来玉匠精修了一遍,把上面的泥巴剔除,擦洗干净,还把龙鳞虾须蛤蟆掌用刻刀琢磨琢磨,看上去肯定是更细致了。乾隆虽然很牛,但是还没有忽必烈厉害,无论谁打了胜仗,乾隆都没有搬出这个渎山大玉海盛酒犒劳将士。

这口渎山大玉海是中国最早的整块玉雕琢而成的大型玉器,除了是元大都建城吉祥物,它还是中国玉器史上一件划时代作品。北京奥运会之后的某一年,有好事者请来九位考古、文博专家,评出了九件镇国之宝。这件元代渎山大玉海被这九位专家评为九件镇国之宝之首,说它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无它可出其右。而且在史上有完整的流传记录,元明清三代都有记载,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内涵。

来到团城的游客都要欣赏一下这口大玉瓮,并认真阅读旁边的中英文双语介绍。


站在团城门口除了能看见白袍将军和玉瓮亭,还能一眼看见主要建筑承光殿。


承光殿前肯定要有一尊铜香炉。


转过香炉就可以看见大殿正面,果然是承光殿。


这里消防水缸不是在殿下,而是在月台上,一边一口。这缸看上去并不是很精致,上面盖着铁盖,还用铁链子给锁上了,可能是怕翠花偷吃缸里的酸菜。看看它的吊环狮子,不像是青铜。


再看看香炉腿上的狮子,这是青铜的,让人摸得露出了里面的黄色。这个不是狮子,是叫辟邪兽。


站在月台前扶手踏跺台阶上向殿内望去。


殿内挂着一块“大圆宝镜”匾,那是慈禧的手笔。清光绪年间,北京城外一座村头小庙里有一个明宽和尚,他把小庙卖给本村大户得了一笔钱。明宽和尚揣着这笔钱下南洋,在缅甸被人捐赠了一尊玉佛。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明宽回京后把这尊玉佛献给了慈禧太后。慈禧则将此佛像供在了团城承光殿,还题了上面那块匾。缅甸时兴玉佛,造像确实也是这个样式,袒露右胸,身披金色法衣。

这座承光殿下面是一座五尺青砖基座,基座上有一圈琉璃砖瓦栏杆。月台和台基四面有带栏杆的台阶上下,这叫做“扶手踏跺”。大殿正面有月台,月台正面踏跺上没有丹陛,说明皇上不是每天都来。大殿是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的正方形,四面各有一间抱厦。大殿上面是斗拱结构重檐歇山顶,四面的抱厦上面是单檐卷棚歇山顶。



看看大殿的后面。


团城的建筑布局非常规整,承光殿是中心,前面有玉瓮亭,后面是从北海可以看见的敬跻堂。承光殿前东西两侧在通常钟鼓楼的位置是对面相向的两座亭子,叫做朵云亭和观澜亭。



承光殿东西两侧有配殿,下面这是东配殿。


承光殿东西两侧并排错后各有一座殿,叫做东西顺山殿。下面这是东侧的顺山殿叫古濑堂,西顺山殿叫余清斋。


北京古建中规格最高的顺山殿在颐和园,排云殿的东西顺山殿。下面这是排云殿的东顺山殿,怎么样?厉害吧?


这座团城虽然起自金代圆坻,可是已经看不到金代的痕迹了,被忽必烈、朱棣、康熙和乾隆都给铲除了。但是,这里却藏有北京现存最早的建城标志,就是那口玉瓮。香山寺是元代之前的金代所建,它也是在清代被重建,没有了当年模样。只有这口玉瓮,仍然保留了作为元大都建城奠基石的原样。所以,要想看原汁原味最古老的北京城遗物,那就必须要到北海团城来看这个“渎山大玉海”。


观瓮毕,心满意足,回家。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北京26986
看北京古城遗痕,叹山水转圜沧桑之一(北海及团城)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北京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北京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北京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北京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中国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