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16

红土地之旅——千年宋城赣州

天数:5 天 时间:10 月 人均:2000 元 和谁:和朋友
玩法:美食,人文,自由行,徒步

发表于 2021-11-16 10:41

前言

  赣州,已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回到这千年古城了。古老的城区仍是这般古朴、亲切、具有年代感,纵横交错的街巷许多依旧保留着原始风貌,慢节奏的生活是那么的恬静......。你可以漫步在这千年的历史文化古城之中,漫步在往日斑驳陈旧的街巷,去寻觅千年古城的历史遗迹,去感受老城中普通百姓的市井生活。用一首邓丽君的《小城故事》这首歌,可以形象地比喻赣州这座跨越千年的历史古城。

  小城故事多

  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

  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朵花

  听像一首歌

  ......

  现如今你也可以驱车行驶在新区及周边郊县,去感受传统又古老的客家民俗与赣南风情,重温昔日共和国开创时的艰辛历程,拥抱融入红色沃土上的优美田园、自然风光。

  忆往昔,在历史长河中多少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在古老的赣州城中留下了他们豪迈潇洒的英姿!苏轼提笔挥毫:“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辛弃疾望江长叹:“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文天祥昂首挺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当我踏上这片红色的沃土,站在高高的古城墙上,眼望城下滔滔江水滚滚奔流,大浪淘沙,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时代变迁日新月异,看今日新赣州无不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往事越千年,已换了人间!

一、古城历史遗迹

  赣州说大也大,说小也小。说大,赣州市是江西省第二大城市,也是江西省的南大门,辖区除城区外,还包含18个县市,其地域之大在国内中东部地区很少见。说小,赣州古城(古称虔州)仅位于市区的章贡区界内,面积只有不到10平方公里。古城依水而建,三面环水,被赣江、章水、贡水所包围,地理位置险要,且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南迁的中原汉人(客家人)为躲避战乱的迁徙之地。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人文资源,自春秋战国、历朝历代,到此为官、游历的历史名人有苏轼、辛弃疾、文天祥、王阳明、孔宗翰等许多。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当地官民为了防御战乱,开始沿江修筑城墙,用青砖修筑的城墙4-5米宽,7-8米高,甚至10米,坚固结实,很好的抵御了外敌入侵,修筑城墙的同时,还根据城区地势及周围江河水系,科学的规划了城区供、排水系统(古赣州城著名的排水系统“福寿沟”),使这个沿江而建的赣州古城千年不涝。架设了多座跨江古浮桥,方便城内城外居民往来,这些古人的建筑成果与智慧仍然惠及至今。

  自古赣州就有“赣州八景”之称,目前城内著名历史建筑物与旅游景点众多,有环城宋代古城墙、郁孤台、八镜台、灶儿巷、魏家大院、蒋经国故居等历史文化遗迹,其中郁孤台、八镜台仍留有苏轼、辛弃疾、文天祥等文人墨客的赞美诗篇与绝句,城郊不远处还有一历史悠久,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的古代石窟遗迹“通天岩”。

赣州古城三面环水,被章江、贡江所包围

郁孤台位于赣州老城区西北部贺兰山(别名:田螺岭)顶,是城区的制高点,赣州宋代古城墙自台下逶迤而过。照片为郁孤台与辛弃疾像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南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近景,许多历史与近代名人都登过此楼并题诗作赋,匾额“郁孤台”三字为舒同老先生所提

贺兰山赣州城内的一座小山(与宁夏著名的贺兰山同名),郁孤台位于贺兰山顶最高处

八镜台建于北宋,是江西、赣州的著名历史古迹之一,建于宋代古城墙之上,台高三层,登台可眺赣州八景,台下章、贡二水交汇入赣江(三江汇合),向北奔流入长江,气势磅礴。塑像为宋代虔州(赣州)太守孔宗瀚(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翰将赣州的土城改建为石城,并在两江合流处的城墙上建起楼阁。飞檐斗拱,画粱朱柱。孔宗翰请苏轼题诗。苏轼在此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推出了赣州八景。

建于古城墙上的八镜台。赣州古城,沿章江、贡江修复保留了始建于宋代的砖石古城墙3公里多,城墙的砖石中有许多刻有清晰的铭文,记录了修建年代。现城墙已辟为城墙公园供游人参观游览。

贡水边古城墙的建春门,是进出城内外进出的关口城门

古城建春门

赣州古城墙文物说明

进出古城的涌金门

进出古城的北门,还有一处西津门,目前古城保留了共四座古城门

八镜台古城墙下的瓮城局部

古城墙下沿江的滨江公园步行道与江边古榕成荫

城墙上的步行道。沿江修建的古城墙围绕赣州古城,城墙经过重新修缮供游人漫步游览,江边的古榕树枝繁叶茂横跨城墙

古城墙一角,具有斑驳的历史年代感

建春门外千年古浮桥,连接赣州古城与城外赣县,方便城内外居民出行。站在城墙上可见横跨贡水的浮桥及对岸赣县风光

赣州花园唐江南宋城历史文化街

站在古城宋城文化街军门楼上,俯瞰宋城街内游人熙熙攘攘,一派热闹景象

宋街一角,经修复的赣南古民居

宋城文化街一角(花园塘)

宋城文化街一角(花园塘)夜景

宋城历史文化街前的文化广场,四贤坊夜景

宋城历史文化街军门楼夜景

一座经修复不知名的古建筑,内设岭南古代文物,供游人免费参观

古街灶儿巷。灶儿巷是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明代称作姜家巷。清初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而当时衙役统一穿的是黑色(皂色)服装,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民国晚期,谐音成了“灶儿巷”,它是古虔州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古街灶儿巷

灶儿巷街景

灶儿巷街景,巷子里用青石板、鹅卵石铺的小路(石板路)

灶儿巷里的老字号

灶儿巷里的老字号

灶儿巷里的古老商铺门脸

街内古老民宅

街内民宅窗户的砖雕

街内民宅门口的石刻门墩

赣州古城内,荷包塘罗家巷,有一座在深巷中深藏不露的百年大院,它是城内规模最大的清代建筑群 —— 魏家大院,现已重新修缮,辟为客家文化展览馆。

魏家大院简介

魏家大院外一角

魏家大院“钜鹿堂”

赣州市内花园塘路,蒋经国故居(苏联建筑风格),蒋经国在赣州还有通天岩等三处故居。抗日战的1939-1945年期间,蒋经国从苏联回国后,任赣州地区行署专员,他借鉴从苏联带回的一些新思维与新生活方式,在赣州大力推行“赣南新政”,推行政府管理、土地及税收等方面的改革,极大改善了当地社会风气,缩小了贫富差别。

蒋经国故居一角

赣州老城的标准钟是解放后1953年建成,位于当时的赣州市中心的位置

老城沿街的老房子,随处可见“岭南”特色建筑,逛街、躲雨、防晒两不误老

老城内亟待拆迁或修缮的老房子

赣州老城区原赣州府附近的近代建筑物,一层临街建有“岭南”建筑风格的“骑楼”

  老城内历史上、民国及建国初期的建筑众多,随处可见,有许多已成危房,现亟待维修保护。在城外不远处,有一开凿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在宋代兴盛的岩壁石龛造像群,如今已辟为“通天岩”历史文化景区,那里丹崖悠悠,山灵水秀,至今保留着数百座石龛造像,一百多幅摩崖题刻,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一座石窟寺,也是我国最南端的石窟,因此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

通天岩景区正门,景区非常大,现在开辟了好几条旅游登山路线,林木、翠竹茂密,山崖陡峭崎岖,石龛造像、摩崖石刻众多,历史上众多名人到此参观或膜拜,据说此处还是避暑之地,夏日气温可比城区内低上好几度。

景区内“江南第一石窟”影壁墙

岩壁上的石龛造像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景区内丹霞地貌独特,巨大的岩壁上凿刻了数百座造像令人叹为观止

  我国历史上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古时曾在赣州为官多年,任南赣巡抚期间,他带领平定周边匪患后,在赣州通天岩设立讲学堂,宣传自己的“知行合一”哲学思想与执政理念,并在赣南地区推广,如今这一哲学思想备受思想哲学界中外学者推崇,现在各大小书店到处都有王阳明的思想论述书籍售卖。据传赣州地区的方言的演变也与王阳明的推广简化有关系。他为官期间的足迹遍布赣南许多县乡,受到地方百姓所爱戴。为纪念王阳明为赣州所做出的贡献,在赣州市区有许多以他命名的道路、纪念物、塑像、祠堂等,在周边县乡也有许多以他命名的旅游景点。

  通天岩景区内,在王阳明讲学处设立了他的塑像与祠堂以此纪念。在郁孤台景区内也还有一处“阳明学堂”。

二、客家摇篮

  我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为了扩张疆土,经常南侵攻打中原汉人领土,迫使当地汉人为躲避战乱不断南迁至赣、浙、闽、粤等地的山区,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客家人,这些迁居来的客家先民都是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人。历史从晋、唐、宋代的几次战乱,及宋、明外族入侵导致的政权更迭,都使大量汉族朝廷官员及臣民跟随迁徙。

  从展出的史料中可以联想出,客家先民南迁时的艰辛与苦难。一队队流离失所、衣衫褴褛的男女老幼,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饥饿疲惫之色,挑着担子;怀抱婴儿;拄着拐杖;推着车子;赶着骡马车;牵着手互相搀扶着......,缓慢的前行,不时的有人因伤病、饥饿、劳累而倒下掉队,倒下的人也许再也爬不起来,再也到不了他们梦想中的家园!这一队队南行的人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什么地方是他们安身之所?何处又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无人知晓!走,走,一直向南,直到在赣南、浙西、闽西、粤北这些群山荒岭的蛮夷之地扎下根,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上述情景,让我回想起著名画家蒋兆和先生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画作《流民图》,尽管二者表现场景的年代相隔甚远,但表现出的苦难、绝望、期盼的情景是何其相似啊!

  据考证,赣州是历史上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地之一,被公认称为“客家摇篮”,现在仍有许多客家人聚集的古村落保存完好。如今在赣、浙、闽、粤等地,客家人除仍保留了原有中原汉民族传统习俗外,在饮食、建筑风格、文化特点等方面,也在客居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客家人习俗。今天赣州当地客家人及他们的后裔仍然很多,但仅从外观服饰、饮食文化与国内中原及其它地区的人并没什么区别,只在进一步交谈了解才能知晓某某是客家人的后裔,寻根是从中原何处迁徙而来。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标志性的住宅,也是整个客家民居的母体,它是一种将家、堡、祠三种功能融为一体的大型围合型、防御性传统民居建筑,一般用泥土或石料等建筑材料搭建。围屋的主人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将自家住宅及庭院建成高大的城堡规模,易守难攻,来防御外来入侵者及盗匪。位于赣南边陲的客家民居如今尚存600余座,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定南、全南、信丰、安远、寻乌等地。目前保存完好、具有代表性的有龙南关西新围、安远的东升围等古老的围屋城堡。

2000年后,在赣州召开世界客家人大会,后由客家人捐资修建的“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以此纪念客家人的祖先,永远纪念这段历史!

巨大的纪念坛全景

赣州龙南县著名的关西围屋,位于龙南县关西镇新围村(也称关西新围),是赣南至今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围屋。建于清嘉庆三年,竣工于道光七年,历时29年。因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外墙有三四层楼高,墙上设有瞭望射击孔,围屋四个角建有碉楼,瞭望360度无死角。赣南围屋与福建闽西围屋形状上有很大区别,赣南围屋大都是方形或矩形,而闽西围屋大都是圆形的。

关西围屋正门,门楣“关西新围”四个字为叶选平所提写。围屋的正门都不很大,便于封堵,遇到危险可以从内部封死出口。围屋内都掘有水井,只要围屋内储存足够的食物等补给品,在围屋内坚守几个月都没问题。

关西围屋一角

关西围屋一角

关西围屋内院的正门

关西围屋一处房间内部

关西围屋内环形长廊及周边房间

在龙南县一处已废弃,规模较小的土围,沙坝围屋

赣州全南县千年雅溪古村落,古村介绍及游览图。雅溪古村是一个充满年代感,留有岁月沧桑的古村落。村落始建于明朝,有着千年的历史,这里的村民大都姓陈,多为客家人。整个村庄依山傍水,村巷曲折,古老的围屋,向来往的游人诉说着久远的历史与传说。

雅溪古村落一处街景

雅溪古村落中的一处围屋,雅溪“土围”,村内还有一个“石围”

雅溪围屋内部,结构及房间布局

赣州市赣县白鹭乡现代的赣南普通民居

赣南典型的普通民居

老民居内部陈设

老民居内部陈设

赣南古老的祠堂

赣南老民居门脸

赣南老民居内的天井

三、红色印记

  赣州城区内很少有1949年建国前红色政权的印记,但在赣州市管辖的赣县、瑞金、于都、宁都、兴国、石城等周边市县乡基本上都是中华苏维埃政权的根据地,苏维埃政府首都就在现赣州市辖的瑞金市,建立在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红色政权,故瑞金市也被称为“红色故都”,红色根据地已基本将赣州城区包围。现在赣州周边县乡随处可见红军时期的遗留物与红色印记。红色历史文物等旧址在瑞金现存多处,有红色政权初创地叶坪革命旧址、沙洲坝红井革命旧址、二苏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大礼堂等历史旧址。这些旧址包括了红色政权各个机构的办公旧址,毛泽东旧居、亲自带人挖掘的水井(红井),政权重要的会议礼堂及一些使用物件等。新中国创立的艰苦历程就是从这里出发的。

  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经漫长的斗争,终于建立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国家,自己理想中的政权。据史料统计,在赣南苏区先后共有30多万人参加红军,10多万多子弟为革命付出了生命,所以赣南老区人民为共和国的建立付出的牺牲真是巨大的,参观后人们都会由衷地发出赞叹,真是太不容易了!正如歌曲《寸心》中唱的:

  ......

  每一寸土

  都有人奔赴

  每一寸天

  都以生死来守护

  每一寸心

  都将人间正道浇铸

  留下一页不朽千古

  ......

  回想现在,我们国家能够发展到今天,不就是靠着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而建成的吗?所以说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自己的长征之路,走好自己的长征之路,一代接一代,就能把自己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更加强盛!

赣州市的瑞金市作为中华苏维埃的红色故都,随处可见红色政权、领导人及红军时期留下的文物与印记,照片为瑞金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也称二苏大旧址),礼堂据说是由红色政权的领导人之一的邓发亲自设计建造的。

瑞金沙洲坝红井景区内的毛泽东旧居

毛泽东在沙坪坝居住时,为解决当地村民及红色政权工作人员吃水难的问题,亲自带人挖掘了一口水井,现这口水井已辟为红色旅游景点

赣州市于都县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于都河(也是贡江)边的红军长征出发渡口,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这里出发的,艰难的历程从这里始发。中央红军第5次反围剿后,在于都集结休整后在此渡河开始长征。无比敬仰!

赣州古城边树立的红军将领彭德怀1932年攻打赣州城的纪念碑

赣州市赣县明清古村落白鹭村,1931年毛泽东曾领导中央红军在此建立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

明清古村落白鹭村“福神庙”,1931年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中央红军团以上干部会,部署“第三次反围剿”斗争

明清古村落白鹭村“崇撰堂”,1931年中央红军领导人朱德曾在此居住

明清古村落白鹭村古祠堂墙上,留有红军时期劝降国民党政府“白军”士兵的标语

明清古村落白鹭村古祠堂墙上,留有红军时期劝降国民党政府“白军”士兵的标语

四、赣南风貌

  赣州市地处我国南方的丘陵山区,红色的沃土(土壤大都偏酸性含铁),城区周边县乡基本被大小山岭所包围,山区林木、翠竹茂密,四季常青,雨水充沛,河流纵横绕城。在上世纪80年代前古城区内水洼水塘众多,近代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区内的水塘大都已填平,盖了许多的楼房,但这些年老城区看似不再新建高楼了,而且注重保护那些具有赣南历史文化特点的街区。老城区内有许多几百年树龄的大榕树遮天蔽日,南方特有的花草树木遍布城区道路两旁,美化着城市的大街小巷。

  在周边郊县,这些年封山育林,保护生态,赣州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80%,山上到处郁郁葱葱。记得上世纪80-90年代,赣州地区出了城区大部分公路都是砂石路,赣州到南昌开车要走10个小时左右,如今驱车去往任何地方,高速路及其它公路都非常方便,且顺畅平坦。久居城里水泥深林里的人,来到乡村山区,来到森林之中,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都会感到心情无比的舒畅,空气是那么的清新。这些年新农村建设,发展旅游,周边县乡村,依托本地的丛山峻岭、河流湖泊、茂密的森林、客家古村落等自然资源,发展了许多具有赣南特点的旅游景点,有丫山森林公园、上堡梯田、阳明湖、雅溪古村、关西围屋等,使得游人流连忘返!

  当你驱车行驶在赣南乡间的小路上,车窗外丛山峻岭、森林翠竹、河流山川、田园农庄,不时从车窗外闪过,路边的村庄农舍,大都经过复古修缮、装扮一新,白墙灰瓦,远远望去与周边的山峦树木交相辉映,互相映衬,犹如一幅幅美丽动人的风景画作,令人目不暇接吸引着每位路人的眼球。

八镜台龟角尾。站在八镜台上可见赣州三江汇流景观。照片江中堤坝左边为章江,右边为贡江,汇合后在正前方跨江大桥处为赣江,汇合向北奔流汇入长江。

八镜台边龟角尾,沿江参天的古榕树,遮天蔽日

老城内赣州公园内的多棵古榕树

章江边的滨江公园林荫步道

章江边的滨江公园树木裸露的树根

赣州市周边山区中茂密的竹林

城郊马祖岩公园里茂密的树木

早春二月!赣县客家风情园内河边盛开的樱花

赣县客家风情园内二月份盛开的樱花

赣州市龙南县路边山峦、树木、河流、农庄交相辉映,互相映衬,犹如一幅幅美丽、吸引人的风景画作

赣州市龙南县路边沿河风光

赣州市龙南县路边,田园农庄风光

赣州市上犹县阳明湖(原陡水水库),上世纪50年代兴修水利,拦坝蓄水后成一大型水库至今,后为纪念我国历史上明代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而改名为阳明湖。

赣州市上犹县阳明湖一角

赣州市上犹县阳明湖水清澈,湖中岛屿众多,植物茂密

赣州市上犹县阳明湖一角中一孤立小岛

赣州市赣县白鹭乡,明清时期的古村落白鹭村,村前池塘,仿佛安徽宏村再现

赣州市崇义县上堡乡,历史上当地辛勤的客家人不畏艰险与困难,在一千多米高的山坡上,开垦山地,围造梯田,形成如今层层叠叠的梯田景观,如天气好的话美景很是靓丽壮观。

赣州崇义县上堡梯田景区内一处山涧之间的铁索吊桥。

赣州崇义县上堡梯田景区,只可惜参观当天山上雨雾弥漫,能见度也就几十米,没能观赏到层层叠叠梯田及壮观的秋季金色的丰收场景。

因大雾弥漫,也只能拍些近处梯田的层层叠叠景观,实在是遗憾!

三、古城美食天地

  赣州地区的饮食习惯与湖南、湖北、四川等内陆地区相近,辣椒、腌制等食物较多,但也有自己客家人的饮食习惯,城区及周边18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些自己独特的美食风味,而且许多著名的饭店或老字号,都建在一些原始具有典型赣南客家风格民宿内,将历史文化传承与赣南地方饮食文化有机的融合,既品尝了赣南饮食风味,又了解了当地客家的历史与文化,令食客的味蕾大开。

赣州菜品风味总体来说味道偏辣,著名菜品有赣南小炒鱼、米粉肉、米粉鱼、米粉鸭、梅菜扣肉、三杯鸡、炒东坡(辣炒大肠)、荷包扎(荷叶包的米粉肉)、肚包鸡等等......,风味小吃有春条、艾米果、黄颜米果、碗儿糕、炒米粉......,再想想还有啥好吃的?想着想着,数着数着,口水就要流下来喽!呵,呵,呵,呵......。在赣州,你也还可以耐心地寻觅到一些独家秘笈菜肴、小吃,风味独特的饮品等,象石城县的番薯饺子,全南县的“擂茶”......。美食拍摄的照片不多,主要是见到诱人的美食后,往往都是垂涎三尺、狼吞虎咽、大快朵颐、......的只顾吃,而忘记拍摄了,呵,呵。

“一条巷子,一种情结,一道美食!赣州-渔湾里”,赣州市美食夜市街,这是一条久负盛名的老饮食街,现已修缮,每到夜晚,人群摩肩擦踵,拥挤不堪,煎、炒、烹、炸、蒸、煮、炖,十八般手艺齐上阵,香味充斥整条街巷,令游人与食客垂涎欲滴,流连忘返,就怕品尝不过来,肚子撑不下啊!

一处赣南典型老民居内的酒家内部布局与陈设

赣州小炒鱼,草鱼肉切块,辅以辣椒等及其它辅料煸炒,菜品微辣,鲜香可口,是赣州的著名菜品,也是到赣州品尝美食必点的一道菜,据传这道菜也与王阳明有些渊源,呵,呵,只是听说啊!

凉拌肉皮与炸番薯圆子味道鲜美可口

四、古城新貌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的赣州市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80-90年代前,赣州市区还主要集中在现章贡区的老城区那块狭小地块,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地域条件的制约与限制。记得,那时老城区有大片的老旧砖石木质房屋、沿街骑楼商铺都已年久失修,沿街许多道路都是鹅卵石、青石板铺设的狭窄街道,市区主要道路只有红旗大道等少量水泥公路(那时都没有平整的沥青路),车辆跨河出城也只有两座50年代建设的东、西河大桥,由古人设计建造的过河古浮桥仍作为主要交通要道在使用,这些陈旧的城市基础设施可能对于现在开发旅游、回忆历史来说,到是很有年代感旅游资源,但这与江西省第二大城市的地位与发展来说实在是不相符,也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市民的要求。

  从2000年后,市政府决定将章江西岸的大片地区规划为现在的新区,城市地域扩大了,城市的建设也开始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在新区已成为赣州市的主城区,一派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景象。现在新区的建设与国内其它大中城市相比,在市政基础设施上看不出有太大差别,同样是高楼林立,街道宽敞,繁华热闹,立交桥纵横交错,而且新建了多条章、贡两江现代化跨江大桥,方便了两岸市民的往来,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赣州市主要企事业单位也都已从老城区搬至新区,老城逐渐修复恢复原貌,一些老旧历史建筑也逐渐得到了保护与修复。

站在新区章江边,与老城区隔江而望

老城滨江街景,参天的大榕树

赣州市老城区贡水两岸

赣州市老城区贡水两岸,桥为东河大桥

赣州市新区,章江边滨江公园

  现如今,一个跨越了千年的宋代古城、客家的摇篮——赣州,已焕发了新春,向过往的人们展现着它的新姿,张开它的双臂,迎接拥抱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再次引用邓丽君的歌曲《小城故事》作为文章的结尾:

  ......

  看的看,说的说

  小城故事真不错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

  小城来做客

  赣州欢迎您!

  文末郑重声明一点!作者我本人并非赣州人,但确与赣州市有很深的渊源,呵,呵。替赣州市做广告了!哈,哈......!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赣州343
红土地之旅——千年宋城赣州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赣州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赣州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赣州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赣州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江西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