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亲爱的用户:感谢您对游记业务的长久支持。由于战略方向的调整,我们将于2025-11-30 23:59 停止游记业务的运维。您已发布的游记会继续保留,但不再提供“编辑”功能。后续您可以通过【发布笔记】,记录您的美好旅行。

更新时间:2025.06.15

不丹:喜马拉雅的胎记。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玩法:美食,人文,徒步

发表于 2025-06-15 17:47


[ Bhutan ]

不丹


我去了一个超难吃的国家,

回来觉得很幸福。


几个外籍华人朋友嚷嚷着要去不丹,我正好要去泰国出差,时间刚好凑上,一时糊涂就答应了。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国家的名字,理论上,我们从边境翻过喜马拉雅山,就能到达这个神秘的地方。这种“轻易”,连飞机都害怕,帕罗机场也是世界上最险峻机场之一。要在喜马拉雅山坳里这么一个小国起降,相当于在天空比个深深的剪刀手。



老外们觉得那是东方净土,早年的lonely planet 已经为朝圣者定好了基调,一辈子必须去一次。我从来没这样计划的人,显然是被这种宏愿一棒打昏的。



难吃到想吃泡面


是的,我对那里的难吃程度一无所知。



第一天落地时,那青翠欲滴的高山植被和远处皑皑雪山,是让我充满新鲜感。那边的出入境简直是一座古庙,内外墙、窗户和柱子装饰着明亮的佛教符号和壁画。 手续简化得像中国乡镇的汽车站,简直,一站式出站。



第一天我还和帕罗的国家博物馆一块象牙上的小人差不多,后来就开始一天蔫过一天。



如果不是那些dzongs建筑 (堡垒),数千面在风中飘扬的彩色祈祷旗,到标志性的金顶佛教lhakhangs(寺庙)和chortens(佛塔)。暂时转移一下我饥饿的注意力,我简直有吃泡面的冲动。这里是正宗“白人饭”的国家,日常大家都一个白盘子,放点小菜和米饭。



相比体恤肉体,大家更愿意花点时间为神明奉献。所以,马路边上随处都是一路匍匐式跪拜的信徒,他们从一个神庙去往另一个。他们把自己保持在与草芥同等的高度,全然臣服。



相比之下,我的精神和肉体太过世俗,已经“不在服务区”。我只想赶紧吃点满意的,好让一路疲惫能褪去几分,于是赶紧跟着“菜场之王”雄赳赳去春天的不丹菜场见世面。虽然垂涎本地牦牛奶糖、白甘蔗、河紫菜、小雀瓜、不丹春菜、折耳根、果荚蕨、紫土豆…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墨绿杆子高原野菜,我虽然搞不清要怎么吃,就单纯想原地做菜。



真的来了城里最有名的不丹菜馆,吃的有机“盖浇饭”配奶茶。不过,这里蔬菜真的水灵到感人,不丹芝麻是纯圆粒的,和炒米一起嚼,香气充满上颚和鼻腔。



突然,家里的霸道神兽主动看上我,毫无准备地,手里多个真皮暖手宝,我脚麻都心甘情愿。这家我推荐,赢在暖心食材和暖手服务!



餐馆自带hot stone SPA,看起来是hot的,也有喜马拉雅stone,但那是我完全不敢往下泡的SPA。人家虽然和我们的生活习惯不同,可是原始文化还是够质朴天然。



我没想到…不丹这除了市中心,连泡面都难买。



你万一和我一样在不丹几乎饿到生病,请一定要试试市区的韩国餐馆。我去的三月刚好藏历新年,不丹不杀生,肉全是印度进口的冷冻肉品。但即使是这样,水平也远远超过当地其他餐馆。



到市区,吃的场景就丰富起来,瑞典的咖啡、俄罗斯的面包…不丹首都廷布除了有日本拉面和中国炒菜吃,还有两家令人惊喜的餐厅。我个人觉得San MaRu KOREAN RESTAURAN的Espresso Martin,Korean Yasik Barbecue的韩国烤肉,都在线。后面这家,不丹皇室夫妇都来了好几次。不丹先生和韩国太太求学时候在印度相识,真是为爱奔赴。



除了屈指可数的机会,我那几天胃一直处于无信号状态,和手机差不多孤独。好友Rosa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不丹不缺好食材,只缺个会处理食材的人。”我这几天吃饭,基本是闭着眼睛维持着生理功能。但到了不丹的各种“宗”(城堡),不得不睁大眼。秀色可餐,是真的。



普那卡宗是不丹的心脏,历任王在此继位,修建于1657年,坐落在Pho-chu公河和Mo-chu母河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是不丹的最美城堡。两岸盛产不丹红白两种水稻。



我到市场上买这种生长周期长达120天的红米,会有深红、花红、浅红…淡妆浓抹。这并不是不丹人有意玩颜值,是不同抛光程度给不一样粗精粮需求的人食用。这红米淀粉含高,是熬一锅粘粥的首选。



那天是一年一度普那卡节,我正好赶上了最后一天,法王赐福。Dress code不为餐厅吃饭,纯为在圣地尊重宗教信仰。



僧侣们在热场时甚至头戴“假Y具”跳舞,和观众出格互动,甚至拿着塑料袋讨要钱财。我一看人拿着塑料袋来了,吓得赶紧掏钱,为的少尴尬。这里是有强烈生殖崇拜的地方,毕竟小国寡民,理解就好。




饮食习惯和地理有关


在不丹,如果穿着传统服饰,一般是高级上班族或者政府工作人员的象征,或者,就是有重要的活动,盛装以示尊敬。



我入境后吃过最好的本地饭,其实是在不丹外交部食堂…听起来很吓人,其实就是一个简陋的印度馆子,叫Nima restaurant。我的邻座全是身着不丹传统手工毛织服饰的公务员。男人裙子一样的连身及膝上班正装叫“帼”(Gho),内着齐小腿中筒袜。



不丹饮食受印度影响很深,随佛教、贸易与各种印度教师的输入,不丹的佛教饮食也成了各种发达国家的游客来此“修行”的一部分。


小国必有过人的生存方式,这里英语是母语外的第二语言。不丹街头巷尾都是英语流利的居民。欧洲人觉得不丹是东方梵蒂冈,他们过来“吃苦度假”,语言当然也是基础。



白人的语言与白人的饮食,在不丹是通行无阻的。“白人饭”的One plate制式是那么的无缝链接。这里基本只有饭、蔬菜、芝士辣椒、土豆和茄子之类的…就是一顿饭,而且大多数餐馆千篇一律。连我期待很高的Swiss restaurant(不丹第一个拿到本地国籍的瑞士人开的)也是如出一辙。那比普通中国社区食堂精简许多,可以说精简得不能再精简了。



你如果问欧洲人,食物怎么样?他们会说:“food here is from heaven.”什么叫仙女吸风饮露也能活,我这凡人算是领教。



Nima这个食堂显然是国际化改善伙食了,只要经营印度菜。印度Roti卷着芥菜、长豇豆、萝卜和辣椒,我加了印度烧鹰嘴豆chana,咬起来的香脆感让我幸福。



当然,吃辣的话,也可以加点那包辣牛肉块一样的东西,其实是不丹当地的vegan sausage,吃起来有一点肉的韧性,我觉得很像不丹辣条。



Vegetable manchurian其实是炸蔬菜球,manchurian这个代表满族人地缘文化的词,让我对这个喜马拉雅山中心神秘小国的马背美食传承浮想联翩。这里表示好吃的方言读起来是“jinbell ra”。像不像马儿Jingle bells ring呢?



不丹北高南低,海拔落差较大,最低海拔为97米,最高海拔为7554米。全国大致可划分为北、中、南三个主要地形区。


北部高山区: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没有森林覆盖,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主脉,这里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常年被冰雪覆盖。其中,冈卡.普恩苏姆(Gangkhar Puensum ),至今为世界上最高的未攀登山峰。那是不丹最高的山峰,海拔7,570米,它是世界上第40高的山脉。因为有各种政治与宗教原因,不丹是禁止攀登的。吃,就别想了…


中部河谷区:位于北部高山区和南部丘陵平原区之间,地势相对平坦,气候温和,是不丹的主要农业区,也是许多寺院和城堡的所在地。我这次去的地方在中部靠西,主要是普那卡、帕罗和廷布。



南部丘陵平原区:海拔较低,气候湿润多雨,适宜发展农业和林业。不丹这儿餐后水果经常是西瓜,道理就在这。



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麓,东、西、北三面与中国西藏接壤。辣椒、奶酪与米饭共同构成了不丹餐食的基础,其中红米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尤为珍贵。不丹与尼泊尔很近,但并不接壤,两国之间隔着印度的锡金邦。南部与印度相邻,而尼泊尔位于不丹以西,中间被印度领土隔开。东部地区(察什岗、芒嘎)以米饭和香辣猪肉(phaksha paa)等猪肉菜式为主。中部地区(布姆唐、宗萨)以荞麦薄饼(khuli)和酥油茶为主,蔬菜和水果也很丰富。南部地区(次朗、桑孜、萨尔邦)种植热带水果,喜食奶酪炖土豆(kewadatsi),饮食更印度。高原地区则以大麦、玉米、牦牛肉和块茎蔬菜为主。



朋友送的不丹美食邮票,把我感动坏了。人总是一边嫌弃,一边爱。



我觉得一个地方最多人吃的美食,是有生命力的。不丹的国家美食邮票里少了一样“餐桌标配”,叫Ema datshi辣椒奶酪炖菜,Ema意为辣椒,Datshi意为奶酪,这看着是一个酱菜,其实已经是莎拉了。Ema Datshi作为不丹的国菜,由牦牛奶酪、大蒜、油、辣椒、洋葱和西红柿炖煮而成,通常与红米饭一起食用。有些人喜欢奶酪味浓厚,质地浓稠的,有些人则喜欢汤汁多的。



还少了一个碳水之王Momo。这里的饺子和包子都叫Momo,是餐桌十有八九会上的主食,我吃过奶酪包菜馅的,特别难忘…老少皆宜的不丹Ngaja其实就是热奶茶,炒米是灵魂,也应该有位置。



我也不想承认,不丹的吃喝已经悄悄在我心里撒下种子。也许非斋戒月来会不一样?也许遍地松茸的夏秋更不一样?看,我都开始自己瞎编借口了…



不丹不乏高奢酒店,比如安缦之类的。我初次听闻,这样偏僻的小国却有如此的配备,是非常吃惊的。到真的到了,我才明白,因为行程太苦,才要歇斯底里花钱。


到不丹来,不少普通人会选择住当地人家里,而徒步狂魔要的是住帐篷(跟普通酒店一比,条件差不多)。他们会邀请你到他们家吃饭,坐在温暖的地毯和矮小的木桌中间,坐在地板上。几个小时后,你会温暖、饱腹又困倦地离开。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徒步,海拔:3,120米(10,236英尺)。要不是目的地是不丹最具标志性的冒险之一—虎穴寺(Taktsang Monastery) :这里常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我应该会在山脚等队友。

虎穴寺坐落在陡峭的悬崖上,据传是8世纪莲花生大师冥想的地方,也是我终于克服身体极限的地方。



大家都在讨论莲花生大师驾虎伏魔,而我连饿都架不住。拨开丛丛沿路春野菜的美味,我见到一波三折的瀑布,像飞流直下的口水,激荡着我。



这里的野生油柑子泛红,果香浓一些。中国我们熟悉的荠菜随地拔,欧洲人喜欢的苦苣、酸模叶…多到发指。


路边的荨麻草,给我手指一道滋辣辣的闪电,那就是尼泊尔人春日尤物。



不丹人特别爱摘艾叶,他们的艾叶类似我们的艾草与鼠曲草的结合体,叶片厚厚的,长着可爱的白色绒毛,一摸一手清香。



这里还有不少野生草药,比如老鸛草和千里光。要是没这些“仙气”吊着我,我早和路边狗狗一起躺下了。



成就感当然有,不过身体总是诚实的。



徒步之前,我懒如上图,徒步之后,我累如下图。



我腿里的肌肉成了粗麻绳,还好有COMO Uma Paro的Como shambhala按摩,把身体里面的大纠结捋顺。不然去不丹虎穴寺爆hiking六小时,第二天是走不了路了。



能量补充剂是下山时候自己做徒步领队的专业厨师做的印度红烧肉Phaksha Paa(红辣椒与猪肉慢炖),还有印度糖油果子Ladoo…总之,小白要严肃对待徒步,之前躺平,之后只能平躺。


这里的高级酒店,住在里面,你会以为是在欧洲…门里门外差别巨大!



不丹晨雾撩人,比如在COMO UmaParo呆着,可以在早餐厅看山谷日出。至于早餐,培根鸡蛋卷的那款培根可以说是万中无一的。厚,而且多汁。这里的鲜牛奶也相当清甜。早餐可以多吃一点,吃完去射箭。



红米粥,大部分中国人会觉得给生的就好,我们自己烧的应该好吃很多…不丹人喜欢加姜丝、香菜再加没烧熟的青菜,有点提神。只要敢吃一口,等于吃了一个回笼觉。



不过会玩的老外更爱寄宿家庭。从普纳卡到廷布再到新兴的哈阿地区,不丹不缺丰俭由人的酒店,包括东部和南部的特殊生态营地。朋友让我徒步住帐篷,我还是礼貌拒绝了…相比之下,寄宿家庭才会有沉浸式体验。不丹家庭确实每天都过着这样的生活:田地被播种,庄稼被收获,Ngaja在装饰着复杂祭坛陈列的房间里供应。祖母们在厨房里炖着一盘的Datshi闲聊。总之,这里的日常很宁静。



年轻的导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听说这里的姑娘,只要小伙能从房子外墙爬上楼,就能留宿,是吗?”


“以前有,那要姑娘同意啊!”导游笑着说。


这个国度,有太多有趣的文化。譬如路边修路、修下水道、运输的蓝领其实是士兵,他们被赋予捍卫国家的神圣使命。“苦力”其实是一种神圣的权力,也是另一种意义的现代修行。



信仰之国有胎记


不丹,带着喜马拉雅的原始记忆,山脉里的胎记一样。不丹人到了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走不丢。


我觉得吃东西很苦的地方,必有闪亮,德国的建筑、瑞士的钟表、冰岛的极光、不丹的信仰…每天想要吃好吃的,那是多大的欲望啊。一听苦尽甘来的酥油茶就知道,那和信仰息息相关。正如贫瘠的土地才能长出真正强的动植物,精神也是一样。


我突然悟到,对美食苛刻,其实是一种贪欲。普通人,简单一点,自然会幸福。



不丹文化术语是lamsol,意思是“沿着一条路走”。


因为,我几乎天天看见在马路上见沿路朝拜的人,向导告诉我,他们会绕着寺庙“前进”。看着目标是庙,其实是来生脱胎换骨的另一个自己。不丹的孩子是不愁出路的,很多人顺其自然,不工作也可以去做修行者或者艺术家。



这里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不丹皇家美术学院大概是全世界最慈悲的艺术学府。年轻人没有学历、背景与任何出身限制,只要想学习,就可以申请去修佛教艺术。他们的庙宇,壁画完好程度惊人,几乎常修常新,没有毁坏的可能。圣殿里的地板上都镶嵌着天珠、蜜蜡、青金等宝石,无人盗窃。



这里有三十多种不一样的艺术专业课程。学院美术馆里年轻艺术家做的贴花唐卡惊为天人,是真丝锦缎料加金箔堆贴的,还嵌真珠宝,售价仅1万美元一幅。那大概是我看过的最精美唐卡,不能拍照,却已经印心里了。



我是第一次去传说中的古法藏纸厂。藏纸原料来自喜马拉雅山脉海拔6500米以上的地方,生长的一种叫“瑞香狼毒”的灌木树皮(The Daphne Bark),对昆虫等有微毒,又因为质地坚韧,于是抄的佛经、画的唐卡可以经久不坏。



不丹造纸业是藏族传入的。这可以追溯到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中原造纸术传入西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公元8世纪,为译经的需要,藏族造纸业就地取材,又成了独特存在。



现在这种藏纸昂贵,大部分用途被白卡纸代替,但质感无可取代。



不丹的土地上没有缺乏。


我这种在吃上吹毛求疵的人,竟然在第三天,和自己达成了妥协。因为条件的限制,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对吃的要求。


学会低一度感受世界的好,这里的菜肴油脂少,但几乎全是有机的,饥饿的时候,任何东西都变得很好吃。



无关宗教,每个人使命不同,每个国家分工也不同,哪怕是宗教国家。印度也许是天堂地狱之间让人感悟生命虚空,泰国是在灯红酒绿里让人看透欲念,而不丹,是用“简单”教人放下的。



本质上说,这里是教人幸福的。按照一路上寺院给我的解释,人生三大烦恼:贪(desire)、嗔(anger)、痴(ignorance),我审视自己,试着提醒下自己。真的会不同。



这里路上的狗表情温柔,能随时俯地睡下。陌生行人,会随时用微笑迎面问候。我在等候,路过的小和尚会给我芒果汁喝。



幸福,先从善待周围人做起。然后,照着不丹人说的“Collect moments, not things. Fill your life with experiences.”



神 婆 问

你 喜 欢 不 丹 吗 ?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道德经》


Food Bless You!

《风味人间》顾问

《神一样的餐桌》主人

《食野中国》《人间值得369》制片人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不丹76
不丹:喜马拉雅的胎记。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不丹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不丹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不丹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不丹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亚洲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