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飞到河南自驾游-龙门石窟-凝固的佛国、静止的时间

编辑
天数:8 天 时间:11 月 和谁:夫妻

       游览完嵩山少林寺,驱车60余公里,直奔又一著名景区-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并称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又称伊阙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即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至清末1000余年间不断营造,尤以北魏和唐代为盛。

     大禹开凿的龙门山,就是现在龙门石窟所在。《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

洛阳东山宾馆

    看来看去,选择了洛阳东山宾馆入住。这是洛阳市的第一家五星级宾馆,地处龙门石窟风景区内,与龙门西山石窟隔伊河相望。东山宾馆占地五百余亩,仿宋建筑,山水园林风格,被誉为“洛阳的国宾馆”。

     酒店走廊里展示有很多出土文物(复制品),像个小型博物馆。

     酒店顶层有观阙阁茶室,入住酒店即赠送品茗券一张。进入茶室后方知,一张品茗券只能一人消费,但服务员问明后,依然热情地请我们就坐,并奉上2杯清茶,令我们心中涌起阵阵暖意。

    茶室面向西山,虽然高度仍嫌不够,但观景也还不错,能看到伊河对岸的西山石窟,还有河上的龙门大桥。  酒店宣传词曰:十一万尊佛龛隔河相望,寄托了无数的祈福与祝愿;入住东山,沐浴佛光、感受灵气、旺运当头、好事连连。

      茶室面对着西山石窟的宾阳三洞。

    从茶室下来,漫步宾馆院内,俨然公园是也。  

     宾馆院内清幽别致,山清水秀,翠柏竹林,鸟语花香,溪水瀑布,倍感轻松惬意,宁静致远。

      枫树叶正红。

      1号楼,应是档次最高的贵宾楼。

     树木掩映,曲径通幽。

      3号楼,半隐半露,犹抱琵琶半遮面,充满诗情画意。

    墙面上嵌挂有白居易的诗作:老住香山初到夜,秋逢白月正圆时,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

      又一诗作,唐·李频 :海内逢康日,天边见寿星,临空遥的的,竟晓独荧荧。

     通道尽头有一扇大铁门,门外便是香山寺。龙门石窟景区由四个部分组成: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

      但大铁门紧闭,隔门观香山寺一隅,有出出进进的游客。

     宾馆院内地势有起伏,道路多蜿蜒,落叶不时飘落,满目更多绿树。

     院内随意踱步,拐过一道弯,院墙处有一道通往白园的门,而且门大开着。

白园

   距门不远处遇一位保安,告知可以由此进入白园,至于几点关闭此门,他不清楚。既然已到门前,又是一处知名景点,自然该一逛。

     白园,为纪念性园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占地44亩,属于龙门石窟景区内的一处人文自然胜景。白居易晚年居住洛阳18年,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洛阳香山。

   洛阳香山既是龙门东山,这一山谷叫青谷,青谷的北坡有一座山峰叫琵琶峰,白园就围绕琵琶峰而建。园内古朴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曲径通幽,空气清新。

     白居易墓园。

     担心白园通往宾馆的门关闭,挡住我们的回路,若从外面绕回宾馆,可就远了去了。不敢在白园内久留,蜻蜓点水,匆匆一瞥,即回宾馆院内。

晚餐

     晚餐似乎别无选择,只能在宾馆餐厅。

     餐厅与我们下榻的5号楼略有距离,大厅内灯火通明,服务员正在进行餐前准备,像是有会议进餐。

     远远地,目光就被桌面上这块台布吸引,好漂亮的牡丹花,花红叶绿,洛阳可是牡丹花之城啊。

      连汤肉片,又品尝了洛阳水席一道菜品。

      槐花炒鸡蛋

    木瓜芥兰,配色贴切,味道亦佳。

      羊肉烩面,应该属于正宗了,味道很赞。

    不愧是五星级酒店,还享有洛阳“国宾馆”的头衔,厨师手艺正经不错,就是菜量太大,价格小贵。  

餐厅外景-宴宾楼。

     吃饱喝足,本该散步消食,可室外气温偏低,不宜逗留。又想起四楼的茶室,于是再度光临,即达到散步目的,又能看看龙门夜景,可惜效果一般,对面石窟漆黑一片,仅龙门大桥上有灯光。

     网上看到:2024年元旦前夜,龙门举办“夜游龙门”活动,灯火辉煌,盛况空前,附上一张网上照片。

     房间里温暖如春,24小时提供温泉水,洗澡水极充沛,洗浴酣畅舒适,之后美美地睡了一觉。

清晨

     为了避开游客高峰,尽早一些进入景区,7点即去吃早餐。宾馆环境棒到不能再棒,洛阳“国宾馆”头衔名不虚传,曾住过与之类似的太原晋祠宾馆,峨眉山红珠山宾馆,都是体量很大的花园式迎宾馆,令人一见倾心。

     早餐与昨晚进餐处不是同一个餐厅,宾馆院内行走几分钟,一路欣赏园林美景。

     宴宾楼,昨晚进餐之处。

    餐厅,我们的车就停在餐厅前的停车场。

      酒店宣传词有一句:山顶大型景观餐厅可俯瞰全城,尽揽万家灯火。

      餐厅外表很气派,内里装潢也不含糊,螺旋式楼梯,大理石台阶,墙面上浮雕画。

     餐食蛮丰富,只是主食保温措施不够,放置的有些温凉。

      西点品种挺多。

    羊肉烩饼(条)

      8点,酒店电瓶车送我们到龙门大桥东头(住店客人享受的服务),去往龙门石窟景区的景区车在此发车。

     谁知来早了,景区车8点半才开行,工作人员说有等车的功夫,已经走到了。 说得也对,步行走过龙门大桥,还可以且行且看风景。

龙门石窟

   龙门大桥,位于龙门山口处,跨越伊河, 是连接龙门东西两山的重要通道。龙门大桥建成于1962年,全长303.8米,是当时世界上拱圈最薄的大跨径三孔空腹式石拱桥,仿照著名的河北赵州桥修建。

     龙门博物馆

     景区大门,巍峨、气派。

      景区环境很棒,沿河一条宽敞的林荫大道,路旁设置座椅,供游人休息、观景。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

     从龙门大桥下穿过。

    大桥上“龙门”二字,笔锋苍劲俊逸,是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亲笔题写的。

     “龙门石窟”匾额,为郭沫若先生书写。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这些形制瑰异、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域外文明交汇融合的珍贵记录。

   宾阳三洞

    宾阳三洞,中国正史中唯一明确记载开窟缘由、过程及用工等内容的皇家石窟工程。乃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文昭皇太后所开凿的功德窟,始建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后因宫廷内乱而未全部竣工,仅仅完成了居中的宾阳中洞,南北二洞主体造像到唐代雕凿完成。

     近距离观赏石窟需沿台阶步道上行,且需上下反复多次,对于腿脚不便之人有些吃力。

     虽然才8点多,游客已经络绎不绝,不过数量还算不很多。看报道,今年元旦假期三天,龙门石窟景区累计接待游客9.63万人次,那才叫人山人海。

       摩崖三佛龛

     摩崖三佛龛,唐武周时期营造,系三世佛题材,因武周政权结束而中辍。所留下的半成品是研究雕刻工序的重要资料。

     沿河大道风光旖旎,道路宽敞,地面石块铺就,只是从昨日来到龙门,就感觉此地的风较大,大概河谷地形使然。

    洛阳牡丹石,又名牡丹玉。墨绿色的石体上嵌有天然形成以白色,青色为主的牡丹花形图而得名。其花形逼真,花姿百态,图案清晰、淡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梅花玉,我国特有的历史名玉,产于洛阳,因其天然的花纹,酷似梅花而得名。

      伊河对岸的香山寺。

      万佛洞,位于龙门西山中段,因洞内南北两壁雕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故名“万佛洞”。

     万佛洞是龙门石窟有确切纪年的,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结构为前后室,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窟顶雕有一朵精美莲花。

     穹顶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

     莲花洞、老龙洞、老龙窝泉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

网上借用照片

     老龙洞,因与传说中曾有龙居住的老龙窝紧邻,故而得名。老龙洞是利用自然溶洞开凿的,洞壁凿满小像龛,题材十分丰富。

    老龙窝泉,位于龙门西山中部老龙洞北侧,为一南北狭长水池,泉水自山窍深处涌出,聚于池中形成深潭,而后东注于伊河。潭水幽静碧绿,饮之甘冽。

卢舍那大像佛

     卢舍那大像佛,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宏伟、艺术最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

     卢舍那大像佛,唐高宗初开凿,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

    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种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极高成就。 

    这组佛像共九躯,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是根据武则天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其右侧为大弟子迦叶,左侧为小弟子阿难,继而为普贤菩萨(左)、文殊菩萨(右),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等,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卢舍那是报身佛,意为光明遍照。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露出祥和的笑意,神态睿智而慈祥。

  

     龙门二十品,从龙门石窟现存北魏时期的造像记中精选出来的二十块题记,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魏碑体的珍品。

    清代武亿曾说:“龙门不仅为石镌佛场,亦古碑林也”。“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体的代表,它基于隶、形于楷,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众多的石刻题记中精选出来的魏碑书法精华。

   古阳洞,是北魏孝文帝为祖母冯太后营建的功德窟,开凿于北魏时,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石窟

   洞内小窟十分多,精巧富丽,是研究北魏石窟艺术的珍贵资料。洞内的题记书法质朴古拙,是研究书法史的珍品。

   药方洞

   药方洞,因窟门甬道侧壁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这些石刻药方初刻于北齐,完成于唐初,共有药方153个,现存药方140个,这些石刻药方可治疗疟疾、狂言乱言、呕吐反胃、瘟疫、癌症等40种疾病。

      凭栏眺望,伊河对面是东山石窟。

    伊河上的漫水桥

      景区出口,景区游览为单行线

     从漫水桥上过伊河,而后可以顺序游览东山石窟和香山寺。

   

  卢舍那大佛像竣工之日,武则天亲率文武百官参加开光仪式,并在伊水东岸礼佛击鼓奏乐,至今这里尚留擂鼓台

     擂鼓台处是位置极佳的观景平台。

  

    香山寺,由此登阶上行可达。近在咫尺,又是龙门景区一处知名景点,若不是地处半山腰,肯定不能错过。无奈跑了半天,爬上爬下,颇感疲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忍痛割爱了。同样原因,东山石窟也免了。

     “登临香山寺,眺西山石窟,观伊阙风光,尽享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龙门石窟的开凿年代晚于敦煌莫高窟和大同云冈石窟,但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优美。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而且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的趋势,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飞到河南自驾游-龙门石窟-凝固的佛国、静止的时间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