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地坑院大名,陕州地坑院景区位于被誉为黄河明珠、天鹅之城的三门峡市陕州区,这里地处河南省西部,与山西省隔黄河相望,距陕西省潼关亦很近。此趟自驾河南游,三门峡市恰好与开封、郑州、洛阳位于东西走向的一条横线上,且距离不算很远,非常适宜自驾游,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纳入行程。
路经渑池西服务区 ,这里出现地坑院标志。渑池县,隶属于三门峡市,是闻名遐迩的人类远祖起源地和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现地。
小浪底水利枢纽到陕州地坑院140多公里,恰好与从洛阳直接去地坑院距离相当,走了一趟小浪底,只不过向北多拐了40公里而已,也算顺路。自驾游玩得就是灵活机动、随心所欲,只要有了新的想法,随时可以变更行程。
陕州地坑院,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是中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中国农民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地平线下的千古村落,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民居建筑-地坑院,以奇特普真享誉中外。
4000多年前,陕塬先民道法自然,遵循八卦,融天地人和水土命为一体,在黄土塬上平地掘坑,四壁凿洞,依穴而居,世代繁衍,薪火相传,形成了“地平线下古村落”,造就了“人类穴居活化石”。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便是地坑院的真实写照。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评为中国五大神秘古村落之一。
地坑院的门洞中,通道多用砖铺成阶梯形,门楼多用砖瓦精心砌筑,俗称“穷院子,富门楼”。
作为景区里的地坑院,许多院落各有陈设主题,单有名称,这个院落叫:摄影院。
砖石砌窑脸,带雕花的木制门窗,青砖铺地。地坑窑院虽系农家小院,但受历史传统文化影响,建造还是十分讲究的。
地坑院建造时,在平地上向下挖一个6-7米深,长12-15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大土坑做为院子,然后根据院子大小,在坑的四壁挖出窑洞(窑洞孔数也多有讲究);窑洞大致高约3米,宽约4米,进深8-12米;窑洞两米以上至顶端为圆拱形。院中植树,院内有排、渗水井(渗坑,足够大,深5、6米甚至更多),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景区在地坑院原有的基础上,将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内设不同主题,全方位向世人展示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从一处院落进来,无需再上上下下,即可走到其他院落。
这个院落叫:张灯结彩,排列齐整的大红灯笼覆盖了整个院落,红色灯笼与黄土窑壁颜色极搭,相得益彰,十分喜兴。
戏曲院,墙上挂满戏曲脸谱。
院落正中建有一座像模像样的凉亭。
陕州一带流行的地方剧种不少,有河南梆子、眉户、扬高戏、蒲剧、曲剧、豫西花鼓等。
地下参观了几处院落,再上到地面,变换一个角度欣赏一番地坑院。
地坑院在地面的四周砌一圈青砖青瓦房檐,用于排雨水,房檐上砌高30-50 厘米的栏马墙(也称女儿墙),在通往坑底的门洞四周同样也有这样的栏马墙。这些矮墙一是为了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二是为了人们在地面劳作活动和儿童的安全所设,三是作为装饰,使地坑院看起来美观协调。
古代先民充满智慧,地坑院建造巧妙,颇具匠心,窑洞院与大地相通,藏卧于黄土地中,与大地融为一体。
地坑院是在黄土塬中开挖出的民居建筑,从现代绿色生态建筑的角度看,绝对属于“原生态建筑”;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来看,又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典范。
一位建筑师感慨道:整个村庄建在地下,是建筑生根于大地的典型代表,其自然风格与乡土气息充分体现了敦厚朴实的性格,乡村住宅寓于大自然之中,好像是大自然的延续。
在地面看,“张灯结彩”的院落不止一处。
眺望远方,黄土高原的山山峁峁就是地坑院的躯体,与生俱来的自然风貌就是它的容颜。
地坑院的通道装修各异,有的还点缀有绿植藤曼,生意盎然。
在地坑院里种植花草树木,是营造中必不可少的工序。地坑院种树也很有讲究,“前梨树,后榆树,当院栽棵石榴树”,长成后,树冠高出地面,露出树尖。
景区导览图显示,景区一隅保存8座原生态院(未经开发的地坑院),大概眼前这两座院落既是,院子较小,窑洞也少,窑洞门脸用草泥抹面,而非砖石砌筑,虽然显得有些简陋,但看上去更为古朴。
相比之下,这边的院落显得“高大上”,单看房檐围栏就气派了许多,院落宽大,还有不少装饰。
院落中有一座长长的灶台,数一数,排列着九口大锅。
被这处院落吸引,也是意犹未尽,再度进入地坑院内观览。
这叫穿山灶,蒸、煮、炸、炖、闷、保温,一溜九口大锅,功能齐全。
穿山灶,又叫火龙灶,是陕州十碗席制作过程中逐渐演变形成的一炉多灶、灶心相通的独特火灶。设计巧妙,结构合理,节能环保,为陕州一奇。
穿上花棉袄,系上蓝头巾,扮一回黄土地婆姨。窑洞的墙壁、窗户上贴窗花,是当地传统民俗。
窑洞客厅,中式家具,四平八稳。
杨家院,开挖时间1896年,历时10年建成。12孔窑洞,总面积224平方米,院子在村里面积最大,此院住过杨家六代人,曾四世同堂。
茶艺院
陈家院,开挖时间:1895年,12孔窑洞,总面积320平方米,主窑长15米。陈家人居住117年,2012年迁出。
地坑院,扛着犁铧和风雨,传承历史与文化,既不张扬,也不沉默,存在就是一种诉说,经年绵长的诉说。
翻拍几张地坑院景区图片,聊补走马观花印象之不足。
窑洞家居,别具一格,浓浓乡情,泥土气息。
彩灯绚丽绽放,气势恢宏,唯美大气。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河南三门峡境内保存的较好,特别是在陕州区东凡塬、张村塬、张汴塬这三个高台平原地带,许多村民仍居住在地坑院里,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天井院。
景区前打造出一条马嵬驿(陕州)百味巷小吃街,集秦、晋、豫三省名优小吃一百余种,但不见什么客人,很多店铺大门紧闭。出景区必经此街,我们无欲无求,看看极富当地特色的建筑也不错。
前方稍远处一座拉索桥,依稀可见梁柱上大字,地坑院玻璃天桥。景区宣传词:站在玻璃天桥上,远望黄河蜿蜒,近看地坑院落,胆战心惊之余,更可享受凌空而行的快乐。
用时一个多小时,看罢地坑院,景区距三门峡市区只有11公里,道路畅达。入住三门峡市天鹅韵国际酒店,令人十分满意的五星级酒店,地理位置优越,极具性价比。
今日游览了黄河小浪底和陕州地坑院二处景区,各具特色,收获颇丰,回味无穷,且行程轻松,节奏舒缓,一路享受了自驾游的乐趣。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暑期清凉亲子旅行,五天四夜走进老家河南 33790
- 低风险地区的八日游 19911
- 开封旅游,走进清明上河园,一朝步入画卷 一日梦回千年 11721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