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0

“我们在太行山上“

编辑
天数:4 天 时间:4 月 人均:4500 元 和谁:和朋友

4月21日至24日,朋友刘晓新和吴舒民夫妇邀请我们去河南南部的太行山南部进行了为期四日的山水之旅。其精彩程度远超预期。禁不住要想把旅程历历道来,以供旅游爱好者参考。

我们这次旅游的形式是私人订制,私家小团。在旅游期间,始终有一位司机兼导游陪同。

我们的全程导游名叫张鹏强,是当地一家很大的旅行社(太行脚印)的员工。他的专职特长是做自驾组织的领队。带我们这个4人小团,那是大材小用了。他看上去完全是一个城市里长大的人,细问出身也是当地农村。和当地大多数农家一样,早已搬到县城买屋居住工作,不过依然保留着农村的户籍和责任田、宅基地。农民都说,现在进城容易回乡难。农民的身份已是相当的金贵,万万不可放弃。

张导开车技术极佳,导游经验丰富,服务周到,讲解详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导游。

本人实属相对资深的旅游爱好者(不是专业哈)。现年已经72岁,仍在孜孜不倦地在世界地图上努力填写自己的游历之处。不过,太行山还真没有列入本人计划中的旅游项目。因为,我所耳闻的中国旅游胜地,好像要数到至少二三十名以外,才能提到太行山吧。也正因此,对看到的很多景致,深感喜出望外。

印象中,河南不是旅游大省。网上一查,居然有15个5A级景区。和广东一起,并列全国第5。

我们这次将访问的景点,有以下3处是5A:安阳殷墟,武修县云台山,林州市红旗渠-太行山大峡谷。新乡市辉县万仙山,是4A。

第一日,安阳

第一天上午,我们是坐火车从北京南站直抵河南的安阳市。这样的高铁,平均20分钟即有一班。选择极为丰富。拜此之赐,500公里,我们仅花了两个多小时就抵达。

宾馆品质很好,价格合理。

墙上的画很有地方特色。
这里是旅店大堂。
这里是窗外景象。

经过改开以来40年,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充满了高楼大厦。这里自然也不会例外。但是,读者提醒我,这里怎么看不到一个人影?该不能是烂尾楼吧?晚上注意看看有多少灯火就能明白了。

安阳人口数十万,只能是中国的一座第四线的城市。这里之所以在中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完全是由于这里有华夏历史上堪称一流的考古遗址,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商代古都:殷墟。

而依托殷墟,我们就有了下面两个国家级,而不是省级,更不是市级的博物馆。人称到访安阳的游客,一定有一多半都是为了瞻仰这两座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

限于时间,殷墟的考古现场我们并没有去,去的仅仅是这座同样大名鼎鼎的殷墟博物馆。

以下三段文字,抄自《百度百科》。

殷墟博物馆新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坐落于洹水之滨,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占地262.5亩,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随着殷墟考古成果不断丰富,原殷墟博物馆难以满足保护展示需要。2020年11月,殷墟博物馆新馆开工奠基。2024年2月,殷墟博物馆新馆开馆。设8个展厅,地上共三层,是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专题博物馆,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之一。新馆聚焦“伟大的商文明”主题,设有3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 [18]博物馆采用华南理工大学何镜堂院士的设计方案,以《诗经·商颂》为源,以绿野草台、鼎立大地、层叠深邃、青铜装裹为形,以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为要,形成具有殷墟文化内涵和考古学意义的“中华之范、文明圣殿”。

殷墟博物馆新馆是殷墟考古和商文明研究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新馆的建设,致敬殷墟90余年的丰硕考古成果和一代又一代的考古学家,致敬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百余年辉煌。新馆为殷墟考古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让我们马上震惊的,就是这里的证实商代有大量人殉的墓葬实物。

这些残酷野蛮的场面,其它的出版物似乎都忌惮展示。他们乐于展示的首先是刻有文字的甲骨,然后是各种青铜器。那些容易看到。我这里为了让各位增广见闻,知悉一部分不堪为外人道的真实的历史,就例外一下吧。

当时的军队战力以战车的数量标记。比如“天子万乘,诸侯千乘。” 如同一、二战时的坦克数量。
这是本博物馆最壮观的一座现代雕塑。完美地复现了商代的战车和车战的场面。

这里还有许多其它类别的文物,比如各式的青铜鼎、爵。其它地方都容易看到。这里略去。

中国文字博物馆

与殷墟博物馆齐名的,这里有中国极其有名的第二座博物馆,就是中国文字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之所以坐落在这里,自然也是因为在殷墟出土了极大数量的刻有文字的甲骨和龟板。于是这里就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文字的发源地。

以下两段,也抄自《百度百科》。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

该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总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2007年11月29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期工程开工,2009年11月26日正式开馆。

这座博物馆的主要内容就是.0详细介绍中国文字从甲骨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再到楷书-行书-草书的完整演变。有很多的与文字有关的珍贵文物展示。

这两座博物馆都很大。我们上午赶路,只有一个下午的时间,浏览这两座国家级的博物馆,实在只能用飞马观花来形容。建议你们至少安排一整天的时间,上下午各用两三个小时来分别浏览两座博物馆,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了。

这里是在文字博物馆外休闲的人群。也看到鸽群与人群互相嬉戏的暖心场景。

看完两个博物馆,导游带我们去了本地一家颇有名气的地方餐馆,那里的八大碗,实在是实惠。

套餐100元,说是3-4人份。我们四位可能年岁已高,战斗力有限,可是剩了不少。

第二日,红旗渠,郭亮村,

以下两段抄自《百度百科》。

红旗渠,是位于中国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穿越太行山区的人工引水渠。干渠长70.6公里,干渠、支渠、斗渠共计全长约1500公里,由于多处渠段位于山腰的悬崖峭壁上,因此获誉为“人工天河”。红旗渠现为中国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林州市的主要象征[3]。该地区此前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当地县志记载从明朝开始此地旱年加总达400年。当地307个以上村庄为了解决饮水以及农田灌溉困难常常穿山挑水,远的每天要走二三十里路挑水。修建引水渠工程目的是为了引漳河水灌溉林县,故而又名“引漳入林”工程。

1960年2月开始修建,至1969年7月完工。该工程共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1座(一说152座),共挖砌土石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修建历时10年,全县50万人,有30万人参加了修渠工程。据官方报道,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共有81人死亡,其中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60岁,另有多人受伤。

这个解说特别提到:“1960年2月动工,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总干渠被迫停工。”“当时每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就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涝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终日挖山不止。” 

这是中国在人民公社时期,基层干部和民众不懈努力,留下的不多的伟大业绩之一。那个山西大寨,估计已经没有什么人去瞻仰了。但是,这里还有很多的人来。

老吴说,这里原先要沿渠道走两三公里,才能到那个“青年洞”。现在已经修了收费的专用旅游公路,可以直达该洞,但是就看不到很是壮观的长长渠道了。

这种情形的确常见,是景区非常常用的增收套路呀!

---------------------------------------------------------------------

此日我们看的第二个景点叫太行山大峡谷,地点在辉县。是由浊漳河只留露水河从太行山上切割而成。途中最精彩的就是下面这个湖泊。【请导游张先生告知它的名字】它的清澈实在让人赞叹。导游告诉我们,这个湖是下游林州市的水源。它的刻意得到珍视的清澈就不仅是用保护美景可以来解释的了。

再往上游走,河水自然变小。一路都有很多的大小水坝和建设的旅游设施。不过不是那么惊艳而已。

在太行山区,到处都可看到这样的小坝。想来,它的主要功能是层层拦截山洪带下的砂石,保持流水的清澈吧?

我们今天要到的第二个景点是大名鼎鼎的郭亮村。现在太行山的景区已经被多重瓜分。这个郭亮村如今属于辉县的万仙山景区。不过景区的确并不是设卡收钱而已,而是实实在在地为景区提供了投资极为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简单地说,至少那些高品质的景区内部公路都是由景区当局投资修建的。

下面是万仙山景区入口处。

以下直到★★★★★,摘自导游给的《太行山挂壁公路简介》。

郭亮挂壁公路——太行明珠、绝壁芭蕾

又称郭亮洞、绝壁长廊,全部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其中主要负责开凿的十三位村民被称为郭亮洞“十三壮士”。

1972年村里人自发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锉,在无电力、无机械的恶劣条件下,历时5年,用掉12吨钢材,打烂了4000把铁锤,在悬崖峭壁上开凿而成。

 夜幕下的挂壁公路,犹如一条蜿蜒攀附于悬崖峭壁上的巨龙。

 郭亮村被誉为“太行明珠”、“中华影视村”,“最危险的村庄”。

 郭亮洞被列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排在第2位)、“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排在第3位)。郭亮洞在1976年被外界发现,当年,日本名古屋电视台开拍专题片《开拓太行山的人们》,惊称其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历史小档案:修建时间:1972.3-1977.5,长度1300米,侧窗:35个。

驾驶难度:★★★

风景指数:★★★★★

这个隧洞其实比较宽阔,可以双向行驶。但我们导游的车是8座的SUV,还是过不了。我们只好租景区的车,上下两行。其实很多人是走着下去和上来的。这被允许,也更精彩。

现在我们去郭亮村已经不需要经过这条挂壁公路了。在下面这张照片对面的高高山崖上,有景区修建的高标准沥青马路,绕道数十里,不用挂壁,就开到了这太行山的第三重崖上。

据我观察,这段太行山,一共由五重沉积岩在漫长地质时代中垒叠而成。最高的两层是现在的峰顶。中间的第三层的顶端部分最结实,行程太行山现在的绝壁大体都在这第三层。下面的两层就是谷地和谷低。出去东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的南段了。

下面几张郭亮村挂壁公路的照片都从对面新修的公路边上摄得。

这里很多步行游览者耶!好像这样比驾车经过更过瘾耶!这段挂壁公路长1300米,一个小时,就足可走个来回。
右端有个小停车场,就是这段挂壁公路的终点。下面就是盘山公路了。
这里是村里通往挂壁公路的起始处。

下面这段视频我们用手机摄在对面山崖顶上的公路旁。

中间悬崖开口处下面有一个水潭。“浚谷之下,必有深潭。”夏天水量充沛时,这里有一个相当壮观的瀑布。可惜我们来得不是最好的时候。

这是他们老村的入口。

在这里拍摄过很多影视作品。故得此名号。

这是景区在郭亮村建的停车场。

这里已经有一个“挂壁公路博物馆”了。可惜我们根本没有时间进去参观。
这里显然是一个表演场所。不知道何时表演,表演什么。
这是一处真正的老屋。也有鲜花装点。

这是我们仅有的一段郭亮村挂壁公路的视频。【请问你们还有没有?横过来的最好。】

这张照片好似不错。
村民告诉我们,前面这个炮楼是当年日本人占领此地时留下。

我很诧异这座炮楼为什么没有被毁掉。当地人告诉我,那是故意保留下来的日本人侵华的罪证。

这是我们在山里居住的酒店。设施可算三星。

这是他们的大堂。很有书香气耶!

第三天,昆山,锡崖沟。

南太行一共有七处挂壁公路。我们这次旅行看了三处。昨天的郭亮村名气最大。但今天看的两处更有过人之处。

以下至★★★★,也摘自导游给的《挂壁公路指南》。 

昆山挂壁公路——惊险绝伦、山水画卷

昆山挂壁公路是全球最美的公路之一,它以其特有的陡、窄、长、低、险吸引着全国各地的自驾车爱好者去体验它的迷人之处。

 行进在隧道中,犹如钻进怪兽的身体里,充满刺激和惊喜。要驾驶车辆走这条隧道,除了勇气,还需要娴熟的驾驶技巧和丰富的山路驾驶经验。

 昆山隧道低矮狭窄,伸手似乎就能摸到洞顶,洞顶垂石嶙峋,侧窗龇牙咧嘴,至今未加整饰。

温馨提示:昆山挂壁公路有着五个特点:第一长(2200米,是南太行七个挂壁公路中最长的),第二窄(单车道,仅部分地段有会车空间),第三高(相对垂直高度在300-500米之间),第四陡(部分路段坡度达到30度),第五急(很多地方是90度急弯或回头弯)。

 历史小档案:修建时间:1992.4-1993.5,长度2200米,侧窗:156个

驾驶难度:★★★★★

风景指数:★★★★ 

这个隧道只能单向行驶,而且只能由景区的车和人来行驶。我们下去又回来,两趟通过隧洞。否则我们也取不回自己的车呀!

手指方向的山头上有王莽岭景区的索道。

这条挂壁公路,应当是南太行之最。它的长度和侧窗数目(156个)都是之最。而且只能单行。

这是去程下行。

这是上行了。

下面一段视频最长,达五分钟。

这是昆山挂壁公路的出口处。四围景色绝佳。这个挂壁公路是单行线。必须在此处协调上下行车流,错开行驶。

又是一处类长城佳境。

下面就是今天的第二个节目了。

王莽岭是又一个景区了。属于山西省陵川县,与河南的辉县交界,不属万仙山景区管。这里要另买门票啦。不过设施也是满周全的。

这个景区似乎知名度不高,但旅游设施到真是应有尽有。

这个景区很有一些景观。我们限于时间,只看了锡崖沟挂壁公路。

以下第三次摘自《挂壁公路指南》。

锡崖挂壁公路——峡谷深邃、壁立千仞

锡崖挂壁公路是南太行山区开工时间最早、方法最原始、工具最简陋、施工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挂壁公路。

 锡崖沟村,传说仙人曾在此冶锡炼丹而得名。这里阡陌纵横,梯田高叠,溪流潺潺,古桥飞架,世外桃源。

 从1962年起,全村830口人整整苦战三十个春秋!在头上壁立千仞、脚下万丈深渊的悬崖峭壁上,用钢钎、铁锤等落后工具在北边的王莽岭绝壁上凿出了一条明明暗暗高差达600米,7.5公里长的“挂壁”公路,锡崖挂壁公路在山壁上曲折三层,写成“之”字攀上山顶。创造了人间奇迹,成为罕见的人文景观。

2009年,被评为山西省仅有的两处“新中国60大地标”之一。

历史小档案:修建时间:1962.3-1991.6,长度1500米,侧窗:36个。

驾驶难度:★★★★

风景指数:★★★★★

山西是一个高原,平均海拔在千米以上。山上的小河,要想长大,就还是得流向东边的河南。

这回是我们的导游自驾把我们带下去的,没有回头。

出了这个第三挂壁公路,便见一小溪,从发源地一个泉眼,(可惜我们当时小瞧了它,没有摄像。)一路向东向下,穿过一个高高的峡谷,见证小溪变小河,然后慢慢变大变深,变成中河,然后一连串的小坝小水库。最后变成洋洋大坝大湖。【请导游告知这条河的名字。】

这个峡谷就是这条小河用亿万年的功夫切出来的呀!

小河切出来的河谷,属此处最为险峻,名叫“黑毛沟大峡谷”。

我们导游的一个并行的同事的客人带有小无人机,把这个黑毛沟俯瞰了一番。他还把几段小视频分享给了我们。

在这里,应当就有我们。谢谢那位驴友!谢谢分享给我们的导游!

现在这条河更大了。

现在就成了一个壮观的湖泊了。

查资料,得知这个人工湖名叫宝泉水库,位于两省(河南、山西)三县(辉县、修武、陵川)交界处的辉县市薄壁镇境内,平均海拔1150米,距辉县市区50公里、新乡市70公里、焦作市60公里,总面积约78平方公里。小西沟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

我还得知,这里也是一个一个5A级景区。可惜我们下去并没有进这个景区。路过的只是一些非常一般的地方了。

这条标语,实在不像是当地农民能够想出来的呀!

一路多有类似这样的旅游设施。

当地人告诉我。十年以前,这些设施统统没有。因为民众还没有这样的需求。现在就如雨后春笋了。而且因供不应求,还在不断的扩建中。

第三日晚,岸上小镇

第三天晚上,抵达我们行程的最南端,河南焦作县修武乡的岸上小镇。这个小镇的现代化,实在让我们震惊。因为它的风格和那些我们看过的所有景区都不类似,过于的现代化,而且是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就像是一天就变出来的。而且事实上,它也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变出来的。

以下一段,网上抄来。

美学经济引领乡村振兴,品质打造“网红”新地标。近年来,云台山景区以“美学经济”为引领,以民宿为重要切入点,邀请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设计师,针对岸上小镇打造民宿美学新亮点,帮助并引导群众从普通酒店向优质民宿升级,推动乡村度假小镇建设发展,逐渐形成了“南有莫干山,北有云台山”的云宿品牌。岸上小镇不仅成为游客青睐的民宿小镇、年轻人追捧的“网红”新地标,还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河南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示范村、河南省第一批美丽小镇,当地群众人均年收入也从景区开发建设前的260元增至现在的5万元。

一排全是民宿民宿民宿!

民宿民宿民宿,都是民宿!!!

三条标语,很是小资。

这是我们借宿的民宿内景。圆窗后那位应该是老板。他们都是本地的农民。我问他们怎么会懂得设计那么漂亮的民宿,哪里来的资本,又从哪里学来经营民宿的经验?他们告诉我。这个民宿是在2018年由当地政府组织,背靠云台山景区,由一个普通的村庄整体升级的。所有的建筑都是政府牵头请来大城市的著名设计师分头设计的。一家一家都是分别设计的,这样才没有任何雷同。资本也都是政府牵头由国有银行提供的。每户借款上百万,多的数百万。至于经营技术,政府当然有出面组织培训,但更多的自然是在实践中逼出来的。他们有统一的网站,统一的规矩。

2020-2022年,新生的岸上村遭遇新冠疫情打击,苦苦熬过严冬三年。政府的帮助就是让他们暂缓还贷(仅还利息)。如今,这里已经重新开始渐入佳境。

第四日,云台山风景区

最后一天,我们看了这个景区。导游告诉我们,这里应当安排两天。但我们只有大半天。下午15点就要出发去百公里以外的火车站,新乡赶回北京的火车。

上午我们仅仅看了这个景区最著名的景点,红石峡。

这个峡谷的确非常精彩。但也有致命的缺陷,就是高度和长度都有限。所以称为“盆景峡谷”,名副其实也!

这里很像《桃花源记》中说的入口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个支柱的设计很别致天然。

这些通道应当都是人工开凿而成。

这里可以回望到我们还没进入峡谷前摄影的那座桥。

那个小船荷花,仔细看,都是塑料制的。天然荷花哪能常开不败呀!

出口了。这个紫藤长廊挂的都是塑料花。好在够多够长。也是很美的。

这个峡谷也有70米(23层楼)那么高。终点有五道缆车可以上行。一人10元人民币。上去是一个很漂亮的水库。可惜相关的照片都找不到了。

最后一天的中午,我们乘缆车(每人往返120元好像是)上了天台山。这个天台山有两座缆车,分别在前山和后山。最理想的是从一边上另一边下。在山上玩一天。这样再加上红石峡等,一天时间就不够。安排两天就好了。

山上其实还有颇多景点,足够玩上一整天。限于时间,我们就只能精简到仅看一个景点,玻璃栈道。

看完这个景点,下午15点。然后我们就一路快马加鞭,坐车回到新乡,乘高铁历时两个多小时在夜间回到北京。无甚可述。

不过需是再次深谢我们的东道主吴先生和刘女士为我们提供的这次收获满满的旅游机会。深情厚谊,感佩在心!

还谢谢导游张先生的一路指导和关照!

一路深感行色匆匆,太多地方都没有尽兴。依导游张先生的说法,大概需要10天,才能把太行山南段的主要景点走遍。我到网上查了一下,此言实在不虚。本来从网上抄来一些照片,想给自己和各位读者一点进一步的虚拟大餐。可惜被网站平台禁用。推荐各位,一定要找机会来这里看看哟。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我们在太行山上“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