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08

美丽青岛的5天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5000 天 时间:11 月 人均:3000 元 和谁:和朋友

发表于 2024-03-08 21:02

青岛——2023秋游渤海第四站

序:这次渤海之行的主要城市:大连(含旅顺)、烟台(含蓬莱)、威海、青岛、济南、泰安。时间是的10月底到11月初,总时长22天。


第一天,天主教堂——信号山公园——基督教堂——老舍故居——大学路网红墙——台东步行街

第一站来到天主教堂,它的全称是圣弥厄尔大教堂,圣弥厄尔是《圣经》中记载的一位天神,他打败了魔鬼,保护人类。教堂于1934年落成,兼具哥特式和罗马式风格,建筑两侧各耸立一60米高钟塔,顶端立一4.5米高巨型十字架。外立面雕刻着简洁流畅的图案,庄重优美,古朴典雅。

图片


圣母像和侧门


教堂大厅呈长方形,可容纳千人,净空高达18米,开敞宽阔,人站在其间会感觉到自已很渺小,大概这样的反差能让人产生对神的崇拜感吧。室内装饰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穹顶、墙面和玻璃窗都绘着精美庄严的宗教彩绘,这也是此类建筑的特色。

图片

图片


告解室,又称告解亭、告解座,是一个用于告解仪式的小房间。大概就是电影里的葛大爷忏悔了一天,直到神父受不了了说“你的罪恶太多了,我这教堂太小,装不下”的那类地方吧

图片

教堂对面就是“安娜别墅”,它于1903年建成,已有100多年历史,是一座漂亮的巴洛克式建筑。

图片

别墅前的五色梅还在曼妙开放。

图片


下一站是信号山公园。这个欧式风格的公园,不但是观花赏绿的好去处,更是市区登山望远的最佳地点。因德占青岛时期在山顶建信号发布台,悬挂各类信号标志,市民称“挂旗山”或“旗台山”。1923年定名为“信号山”。山高98米,公园内造型优美的亭台楼阁,石阶小径蜿蜒于树荫之中,构成了恬静的园林风光。

图片


图片


山顶的红色圆顶蘑菇楼,内有精美壁画。

图片


图片


这也是一座旋转观景平台。极目远眺,青岛全貌尽收眼底。美丽的栈桥、岛屿与大海交相辉映,岛城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山光水色在这里一览无余。



落日给远处的建筑洒下温暖的金色光芒。

图片

公园向西不远就是基督教堂。它落成于1910年,是典型的德国古堡式建筑,风格凝重粗犷,线条清晰简练,坚固厚重的墙壁、半圆拱形花岗岩窗框、陡斜的红色屋顶以及绿色尖顶都给人一种宗教建筑特有的美感。可惜时间关系,没有入内参观。


图片


在青岛的街头走一走,古老而苍劲的树木诉说着历史。

图片


还有随处可见的欧式建筑。

图片


恒山路的彩绘墙。

图片


路过老舍故居。又称骆驼祥子博物馆,是老舍先生1934年受聘于山东大学,并创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的地方。一栋朴实无华的房子,如同大作家的为人。图片


小巫杂货店和咖啡馆。

图片

大学路的网红墙。

图片


台东步行街夜市和蚵仔煎。

图片


第二天,栈桥——琴屿路——小青岛景区——鲁迅公园——小鱼山景区——八大关景区——五四广场。

清晨来到栈桥,它处于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始建于1891年,素有“长虹远引”之誉。

图片


栈桥广场向东,路过鲁作博物馆,这是一家私立收费场馆,主要展出明清珍贵家具与艺术品。

图片


海军博物馆——中国唯一介绍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它陆地面积141.1亩,海域面积225亩,分为室内、海上和陆上三大展区,展出海上舰艇(长江舰、鞍山舰、济南舰等)、陆战装备(装甲突击车、步兵战车、水陆坦克等)、航空装备(歼击机、轰炸机、直升机、 水上飞机等)、岸防装备(导弹发射车、指挥控制车、高炮、炮瞄雷达等)等。是军事迷不可错过的好地方。可惜当天有几个小学同时组织小朋友的爱国教育活动,人非常多,我没有进去参观。

博物馆北门建筑和南门,图片

从琴屿路可以看到海上舰艇展区:舷号531是鹰潭舰,国产第一艘防空护卫舰,南沙海战的功勋舰。

舷号101是鞍山舰,从苏联引进的驱逐舰,曾做为太平洋舰队旗舰诙街姓焦ψ恐�

图片


浪漫的琴屿路。

图片


向西就是小青岛景区,它原名青岛,德占时期被称之为“阿克那岛”。因其形状如同一把古琴,亦称“琴岛”,也有说是因海浪抚岸,有琴瑟之声,故称琴岛。它是青岛市名字的来源,也是青岛市的象征。

这里有漂亮的红礁石,海浪拍岸,涛声阵阵。

图片

坐在海边,那铿锵有节律的浪涛声让人忘倦,心胸瞬间开阔。



德占青岛后,约1900年在岛上建一灯塔,解放后对其重新修建,塔高15.5米,塔身白色.每当夜幕降临,灯影与波光交相辉映,飘渺如梦,形成青岛的一大胜景——“琴屿飘灯”。

图片


公园内林木葱郁,古意盎然。

图片


在漂亮的绿植花卉的衬托下,琴女雕塑那婀娜的身姿更显妩媚。


琴屿路向东是鲁迅公园。它是一座富有特色的临海公园。红礁、碧水、青松、幽径、亭榭逶迤多姿,山光水色,淡雅清新,是一处兼有园林美和自然美的风景区。



图片


鲁迅公园北侧就是小鱼山。它是4A景区,海拔60米,山虽不高却能远眺,登山俯瞰,可以看到沿海的一系列美景:信号山、八大关景区、栈桥、鲁迅公园、海水浴场等,前海美景尽收眼底。




图片


山上有"览潮阁",三层八角形高18米,绕阁一周,饱览"蓝天、碧海、青山、绿树、红瓦、黄墙"。两侧还有"碧波亭"和"拥翠亭"。


图片

公园因势造景,亭台廊阁有机结合,自然、园林、建筑相融合。这是文化长廊以及瓷板釉上彩壁画《八仙过海》,。

图片


下午来到八大关景区。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实际是十条),是以长城著名关隘命名,如紫荆关路、宁武关路和韶关路,以及横向的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居庸关路和山海关路。这里是著名的别墅区,包括了俄、英、法、德、美、日本和丹麦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人称“万国建筑博物馆”。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地方。

苏联公民旧址与简洁的小白楼。


图片


这些建筑少数建于德占时期,绝大部分兴建于1930年代。1931年—1937年,沈鸿烈担任青岛市长期间,要求建筑密度在50%以下,保护绿地,以及采用透空围墙等,使这里与通常的中国城市风貌大异其趣,到处是大片的草坪、郁郁葱葱的树木,是公园与庭院的完美融合。


金黄落叶与漂亮的花墙。


城区雕塑与景观小品。


图片

这里是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东西方的贯通,古典与现代的交相辉映。走在八大关,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廊,看过了时光的记忆。它以独特的宁静气质、浪漫迷人的风格吸引着众多游人。



傍晚来到五四广场。它是一处集园林绿化、喷泉雕塑于一体的现代化广场,是青岛市地标建筑之一。因五四运动而得名。主题雕塑“五月的风”,直径27米,高约30米,通体火红,更像一把火炬。寓意五四运动是点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火种”。

图片


绚烂的月季花。


暮色将至,远处的高楼大厦华灯初上。

图片


第三天,崂山仰口景区(太平宫——狮子峰——上苑——仙桃——寿字峰——觅天洞——天苑)——青山渔村——华严景区(法显广场——华藏门——华严寺——塔院)。

小时候看动画片《崂山道士》,对崂山有了深切的向往,仿佛那里充满了神秘气息,是能遇到神仙的洞天福地。

事实上崂山也的确不一般,它是一座5A级的历史文化名山。依海而立,气势雄伟,岚光变幻,云气离合,是闻名遐迩的海上仙山,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自古便被人们誉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图片


崂山形成于亿年前的白垩纪,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桑巨变,在大自然的雕凿中,形成了雄伟、壮观、奇特、秀丽的地貌形态。它的主峰“巨峰”海拔1132.7米,山脉以巨峰为中心,向四方延伸。东部和南部紧靠大海,形成山海相连的独特景观,岩深谷幽,风景秀美。

图片

崂山是典型的花岗岩冰川地貌,山石在水蚀风化作用下发育丰富,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参差不齐、面貌峥嵘。被誉为“天然雕塑公园”,处处剑峰千仞、山峦巍峨以及各种独具特色的奇石怪岩。


崂山面积446平方公里,核心景区包括巨峰、太清、华严、仰口、九水五个。对比后我选择爬山难度小,山、海、道观集中的仰口游览区。仰口位于崂山东北部,背依群峰仙山,面朝碧波荡漾的黄海,风光特色以太平宫道观、海湾沙滩为主,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就有仙山胜境的美誉。景区以华盖迎宾、海上宫殿、太平晓钟、狮峰宾日、犹龙道经、仙山寿峰、奇洞觅天、天苑揽胜八景而闻名。

华盖迎宾和海上宫殿、

图片

崂山是道教重要发祥地,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美誉,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都曾在崂山修道。登上崂山的第一个主要景点是太平宫,它始建于北宋(961年),是全真道华山派道观。

宫内有犹龙洞、白龙洞、绵羊石、混元石、狮子峰等名胜古迹,是崂山道教兴起的主要奠基地。



绵羊石和狮子峰

图片

"混元石”。

图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崂山历有“神窟仙宅”之美誉,文人墨客慕名游览,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或传诵于世、或镌刻于石,不仅丰富了崂山的文化内涵,更使崂山盛名远播。

狮峰观日及题诗:诗为:“东方曙色渐相侵,栖鸟惊飞声满林。霞彩千条天簇锦,洪涛万里涌溶金。鱼龙变化神工力,山水奇观客子心。料得尘世应未觉,众生大梦尚沉沉”。清代文人孙风云作。

图片

诗刻“登狮子峰诗”,明代进士、监察御史蓝田作。“高峰危坐临沧海,暮雨萧骚冷似秋。潮落潮生天地老,日月圆缺古今愁。金丹负我何时就,碧海娱人可暂留。谁识远游轻举意,请从渔子买扁舟”。书法家蒋维崧草书

图片


题刻“云淡风清\永固河山”,刻于丁丑年,1937年也是丁丑年,不知和抗日战争有无关系。以及碑刻“上善若水”

图片


一线天和“寅宾洞”,寅宾出于《尚书》中的“寅宾出日”,恭敬引导之意。

图片

“犹龙洞”和“鳌老龙苍”“云是老子曾到此,后有济北黄石公”(顾炎武长诗《劳山歌》)

图片

“上苑仙境”及“上苑诗”。明代杨泽作“上苑盘松阵,半山宫殿森。嶙峋深石洞,烂漫叠花簪。峭壁文苔篆,螭岩曲鸟吟。仙人桥下水,声响戛鸣琴。”

图片




登山观海,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每当风疾波涌之时,惊涛拍岸,浊浪排空,迸珠溅玉,咆哮轰鸣。古往今来,皆以“山海奇观”称颂崂山。候仙石和山海奇观石刻

图片


仙桃景区,巨石酷似寿桃。

图片


“寿”字峰。主字高20米,宽16米,是中国最大的“寿”字。取自唐代欧阳询。

图片

远眺寿字峰。


图片

觅天洞是由峭壁夹缝中的巨石迭架而成,此洞盘旋而上,垂直百余米,在地貌学上属于“裂隙崩塌充填洞”。从洞口处仰视,裂隙有巨石相叠,磊然雄峙,宛若石城。这里山岩壁立、天地狭窄。游览这个奇洞,必须从下向上攀登,去寻觅广阔的天宇,因此取名“觅天洞”。


图片


它构型奇特,别具一格,自下而上分为多层,洞内盘旋曲折、惊险迷离。狭窄地仅容一身侧过,低矮处需弯腰匍匐,又有直立悬崖,只能登竖梯前行。时而晦暗伸手不见五指;时而岩石幽闭疑为路穷,偶一抬头又有巨石摇摇欲坠,有时忽然天光明亮疑为出洞,前行却又见石梁吊桥重入洞内,不知何处才是尽头。这一路要施展钻、爬、挪、越,拧等十八般武艺,还要手足并用才得通行,正因此洞有此险趣,只可进不可退,通行速度很慢,很多时候要低头颔首排队等候,所以建议赶时间或体胖年长者忽略这个路线。

图片

出得洞来,豁然开朗。峰石垒玉,松柏叠翠,秋叶迷人。

图片

图片


五指石和神龟石

图片

再向前就是仰口的最高点:天苑,

图片


置身于此,远眺山海,群峰攒簇,云雾缭绕,气势恢宏。崂山风光,果然不俗

图片


图片


游过天苑峰,坐缆车下山,乘公交前往青山渔村。不出所料,行程至此又该出意外了,公交车有一站是华严寺,我想起买票时有华严景区,不知道仰口的票能不能进去呢?给景区打了电话,这才得知,原来崂山门票是各游览区都可以进的通票,区别只在于包不包含通勤大巴!这在之前所有攻略包括购票时都没有详细说明,甚至客服自己都不太确定,在答复我之后,又再次核实完给我回电话确认的。原来以为这次只能游仰口,下午只计划了青山渔村一个景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我的安排,看看时间已经下午2点了,太清景区较远只能放弃,选择快速打卡青山渔村,然后去华严景区。

有最美渔村之称的青山渔村。房屋临海依山而建,红瓦粉墙次第呼应;站在高处远眺,崂山蜿蜒入海。

碧波荡漾的青山湾和掩映绿树中的青山村,恍若进入“山海仙境”。

图片


华严景区广场的法显大师像。他是西行取经第一人,比玄奘早了二百多年。公元399年,66岁的东晋高僧法显一行西出长安,经河西走廊,穿越敦煌,横渡“死人枯骨为标帜”的无人戈壁,爬过“终年白雪”的葱岭,进入天竺国(今印度)及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参拜圣地,寻求佛典。公元412年,79岁高龄的法显大师乘船回国,在长广郡牢山,也就是今天的崂山登陆。


图片


华藏世界门,

图片


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像。

图片


崂山之佛教始于魏晋,盛于隋唐、明代。华严寺三面环山,东邻大海,乃崂山现存唯一佛寺。几经兴废,历史颇久。在明崇祯时(1628--1644)由即墨人黄宗昌捐造,名华严庵或华严禅院。清初黄坦助慈沾禅师重建于今址,1931年改今名。寺门有三个金色大字“华严寺”

图片

大肚弥勒佛

图片

观音殿和天王阁

图片

主殿为三圣殿,供奉的三位神像为“华严三圣”,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

图片


山门外有塔院一处,内有九级砖塔,为该寺第一代住持慈沾墓塔。二苍松环抱塔身,名曰“松抱塔”。

图片


景区内林木茂密,环境清幽

图片


这里同样有很多题刻、碑石:“壮游”和“观澜”


图片


题刻“烟岚高旷”“华峰福地”

图片

凌云、禅、缘

图片


此时天色已晚,来不及到那罗延窟。“那罗延”梵语意思是“坚硬牢固”。相传“那罗延王”在这座石窟中打坐修炼,后凭藉神功拔地而起,冲开坚硬的花岗岩石层,成佛升天。僧侣们对此膜顶崇拜。视此窟为圣地,称之“神窟仙宅”、“世界第二大窟”。

带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崂山,还有另外三个景区没有去,特别是巨峰和太清景区让我念念不忘,相信一定会再来到美丽的海上仙山,欣赏这里的美景。


第四天,中山公园——青岛植物园——广西路建筑(邮电博物馆、红房子)——八大峡广场——青岛美术馆——天后宫(民俗博物馆)


中山公园历史悠久,始建于20世纪初,三面环山,南向大海,其东傍太平山,与植物园相接。这里正在举办金秋菊展,各种菊花争奇斗艳。

图片




图片


园内树海茫茫,枝叶繁茂。人不多,空气清新,悠闲惬意,

图片


这寿星塑像很讨喜,脸蛋被摸得光溜溜。旁边的会前村遗址被称为“公园的根”,会前村是可追溯至明代的小渔村。

图片


桃叶珊瑚和芦苇

图片

公园北门可看到电视塔

图片


来到青岛植物园,这里略显衰落,盆景园空的,仅有几株绣球花还在努力绽放。



这栋小楼倒很漂亮,据说是为俄国人设计的法式别墅,风格自由浪漫。


图片


路过湛山寺,市区唯一佛寺。1934年动工,1945年落成。风景秀丽,药师宝塔背山面海,水光山影,绿树婆娑,青岛十景”之一“湛山清梵”说的就它。

图片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独有的城市美学样式,其中广西路作为近现代欧陆建筑遗存数量多、保存好而充满浪漫、优雅的异域气氛,这里是青岛城市记忆的重要文化遗存,我特别喜欢这里的几座红色建筑。一座是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现在是青岛邮电博物馆,它是始建于1901年的木质双塔楼哥特式建筑,是青岛现存最早的邮电营业楼。

图片


而另外的红房子美术馆(崂山矿泉1900博物馆)和红房子音乐家,被认为是青岛最漂亮的德式青年风格建筑。它们建于1905年。以小众的红砖色彩为主体,展示华丽复古的美感。

百年风雨,时光变幻,如今的广西路静谧又祥和,重重欧式屋顶跃动于层层翠绿之中,令人心旷神怡。漫步欣赏街道两侧建筑,风格多彩、气质各异,不同的街景和小路,又是那么的融洽美好。



八大峡公园,位于栈桥西,因区内8条马路以8个峡谷命名,且有与青岛著名的“八大关”东西并峙,争芳斗艳之意,故称“八大峡”。实际上它是十大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刘家峡、龙羊峡、青铜峡、红山峡、明月峡、三门峡和观音峡。这是一个海滨景区,沿海漫步,可一览海岸风光。

图片

下午来到青岛美术馆,它原为“万字会”旧址,通过三进布局,将罗马柱廊式、中国宫殿式、阿拉伯式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集中,万字会是“世界红卍字会”的首创机构,它根源于道院,倡导“儒、佛、道、耶稣、伊斯兰五教归一”。是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慈善团体,也是源起济南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民间慈善组织。1953年该组织自行解散。


图片


中式配殿和大殿展厅

图片

美术馆展览以油画、水彩等作品为主。不同风格的建筑和谐统一、相互融合,院内环境优雅。

中式凉亭和罗马柱廊式展厅

图片


美术馆附近的童第周故居。

图片


路过一栋很有特色的绿色建筑,以及青岛人民会堂。

图片


天后宫(民俗博物馆),始建于明成化1467年,原名“天妃宫”,清康熙(1684年)改名“天后宫”。是有500多年历史,古香古色的明清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二进院落。有戏楼、钟楼、鼓楼等重檐歇山式建筑,后院正中为天后殿,另有东西配殿、东西厢房、山门等。

图片


这里游人不多,古木游鱼,金钟麒麟,环境幽雅,可惜正值馆内维修,未多停留。

图片


图片

第五天:奥帆广场——燕儿岛公园——小麦岛公园——海之丰广场——青岛雕塑园——石老人浴场——青岛世界园艺博览园

奥帆广场与五四广场近海相望,依山面海,飞帆渺渺,风景宜人。


奥运火炬雕塑,高20.08M,取2008年北京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和第十三届残奥会之意,“渊源共生,和谐共融”

图片


蓝天,碧海,白帆,美不胜收。“飞帆渺渺和云水,岛屿青青日落时”


图片



浪漫的情人坝。这里原是奥帆中心的主防波堤,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在这里举办,殷剑取得帆板项目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冠军后,她的未婚夫在堤上向她求婚成功,从此情人坝的名字便不胫而走,“牵手走过情人坝,再大风浪也不怕!”

图片


“燕岛秋潮”是青岛十景之一。燕儿岛突出海中,礁石林立,每逢秋季大潮,惊涛骇浪拍打堤岸,激起高浪喷泻如雪,犹如万马奔腾,场面十分壮观。今天不算大潮,虽没有传说中的汹涌气势,但也浪花翻滚,涛声阵阵,别有一番风光。


图片


图片


小麦岛是通过一座桥梁与陆地相连的美丽海岛,因其形状像一只卧着的小麦而得名。这是我在青岛最喜欢的公园,没有之一。它面积15.7平方公里,不算大的环形岛屿,拥有着湛蓝清澈的海水,金色细腻的沙滩,平坦宽广的大片草坪和繁茂葱郁的树林。

图片

可爱的海豚雕塑。

图片


在这里可以眺望到遥远的海岸线,欣赏海滨美景。


也可以在长满草坪的山坡上看书、晒太阳,虽然已是深秋,草地不再是绿色,但金黄的山坡也别有风情。


小麦岛东侧就是水准零点景区,能看到世界最高“海上妈祖女神”雕塑、可机械开合的海上彩虹桥。

图片


海之丰广场是比较常见的滨海景色。

图片


青岛雕塑园给了我意外的惊喜,它包括一座美丽的雕塑馆。(可惜又是周一,没有看到内部展品)


图片

以及室外雕塑公园。公园在草地林木中布置着很多雕塑,各种主题、不同风格、材质,值得慢慢欣赏。

喜欢大胖鸟和几何图案,给人许多想象的空间。右下角雕塑是致敬希区柯克,我非常喜欢的悬疑大师。

图片

这里的市政井盖、小品都是非常漂亮的。

图片


石老人浴场。这里海水清澈,滩平坡缓,空气清新、向东可眺望到矗立于海中的巨石“石老人”。


图片


青岛世界园艺博览园,占地约187公顷,4A景区。2015年开园,内有植物约1700种,植被覆盖率达71%,空气清新,时值深秋,游人很少,佑大静谧的园内似乎只有我在漫步。




握手的绿雕和金黄的树木



也有建筑和湖水

图片

中华园内的梯田造景和云南风情

图片

北京的四合院布局

图片

让人惊艳的是莲花馆内,深秋中仍在绽放的一株睡莲,

图片


室外的植物不多,必须进植物馆看看。这里的水母大世界再次让我惊艳。海月水母、赤月水母、黑星水母、大西洋水母、煎蛋水母、彩色水母等十几个品种,在灯光的映照中宛若一个个小精灵翩翩起舞,轻盈而优雅。

图片


图片


拍到一只大黄鳐(魔鬼鱼)


蝴蝶兰,紫花凤梨,长寿花。曼陀罗,红运当头以及木槿,凤仙、琴叶樱等

图片



图片


热带植物


大厅里的多肉馆,各种可爱的肉肉



晚饭是一份海鲜豆腐砂锅。

图片




第六天(上午),大鲍岛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劈柴院——里院——里院博物馆——洛川家美术馆——圣心修道院旧址)——老舍公园


我住的地方叫做劈柴院,开始仅仅以为是个沿袭下来的地名,像西安的骡马市那样。直到这天早晨,我近距离接触青岛的街巷,才发现原来百米处真的有一座劈柴院,而且这里还很有来头,它曾是个演艺大舞台,也是青岛的平民娱乐中心。民国时期,一些著名艺人都是在劈柴院里崭露头角的,如相声演员马三立,山东琴书演员商业兴与关云霞,西河大鼓演员刘泰清,评书艺人葛兆洪、王宝亨等。后来各种商场、饭馆也汇集劈柴院,在这里集中了商业、餐饮、娱乐各个行业,一时热闹非凡,上世纪40年代《青岛晚报》专门设有“劈柴院”栏目,每天报道发生在这里的新闻。

图片


现有还保留着戏台。

图片


青岛的建筑多种多样,风格各异,其中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青岛本土文化特征的,莫过于里院建筑。它由西式洋楼与中式四合院巧妙结合而来的,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达到鼎盛。从平面布局来看,里院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西方近代规划,但每一个院落内部却兼具中式建筑的特点,属于院内天井式的居住院落,因而又称其为“华洋折中式”。大鲍岛街区涵盖了187个里院。漫步这里,欧式建筑的风格充满时光的印记,又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时尚活力。



图片


图片


还有里院博物馆和展览馆,详细介绍每个院落的历史和特点。这是四合院形式的里院的内部。

图片


修旧如旧,一些老建筑的清水砖墙面





洛川家美术馆是个人展馆,不大,展出一些水彩画。一楼是很精致的咖啡馆,它家的小花花。和街道卡通

图片


圣心修道院旧址

图片

老舍公园就是一个街心公园。孔子塑像

图片

下午离开了美丽的青岛,前往下一站——济南。


(抱歉啦。传图太慢,少了很多图,凑合看吧)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青岛7760
美丽青岛的5天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青岛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青岛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青岛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青岛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山东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