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6

2020年后疫情时期的自由放飞(杭州-西安-麦积山-甘青环线-崆峒山-乾陵)

天数:20 天 时间:7 月 人均:8300 元 和谁:和朋友
行程安排和特殊准备

      2020年,庚子年,农历大年初一,我家所在的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宅家的日子里,每时每刻都关心着Covid-19疫情的变化,也常常关注园子里花开花落,从二月的梅花、茶花,到三月的玉兰花、海棠花,再到四月的晚樱、杜鹃......,冬去春来,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时,园区的大门终于敞开,我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陆续游览了市区和郊区的一些景点。疫情后重获自由的感觉真好,我们想飞,飞的更高更远,于是确定了目标:十三朝古都西安、沙漠艺术宝库莫高窟、大美青海海西和丝路河西走廊。考虑到全国范围内疫情尚未完全结束,为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我们决定全程自驾,沿途游览西安市、麦积山石窟西宁塔尔寺青海湖茶卡盐湖、大柴旦翡翠湖、阳关/玉门关敦煌莫高窟、嘉峪关、七彩丹霞、马蹄寺门源油菜花崆峒山景区和乾陵。7月上旬我们姐妹两家四人从杭州出发,全程用时20天,行程约7000公里,具体路线大致如下:

行程路线

    7月初全国新增确诊人数已经很少,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便有了特殊时期的特殊准备,其中手机和口罩必不可少,手机用于显示健康码,至于口罩, 所有景点都必须戴上方可入内。所以,门票+健康码+口罩=通行证,缺一不可。

特殊时期的特殊准备,千万别忘记带上口罩!
特殊时期的特殊的问候
旅途所见所思

      西安,是我们心心念念要去的城市,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秦始皇兵马俑是重中之重。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博物馆都在春节期间先后闭馆,3月中下旬起陆续开放,但都实行实名网络预约、全程佩戴口罩、分时段参观的政策,每日限定参观人数为正常时期的一半甚至更少,虽然进博物馆的手续有点麻烦,但参观人数的减少明显改善了参观环境,以往展馆内人满为患的景象不复存在了。另外,疫情防控期间几乎所有博物馆都停止了人工讲解服务,仅提供自助导览讲解设备,陕历博和兵马俑也不例外。因为我们是第一次走进陕历博和兵马俑这两座馆藏极其丰富的博物馆,参观时间也比较有限,所以找到人工讲解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终于我们通过携程网找到一家当地旅行社,定制了陕历博半日游和「兵马俑+华清池」一日游。

      在和旅行社客服交流过程中,我对这家旅行社产生了兴趣,这是由曾经的专职导游、在职大学教师和文博爱好者等组成的团队,尽管年龄、学历、职业不尽相同,但对于历史和文博的热爱好却是共同的。那天为我们讲解的是一位已经在陕历博做了四年志愿者的工程技术人员,他说当年650人报名当志愿者,培训后只有30人通过考核,其中仅10人具备讲解资格。30:650,这简直就是211院校的录取率啊!我不禁对陕历博的志愿者肃然起敬。那一天从下午1:30入馆至5:30闭馆,这位老师几乎一刻不停地为我们讲解,和我们互动,甚至最后预留了10分钟测试讲解效果。

      回想这次西安之行,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这位志愿者让我感受到“热爱”的力量。“热爱”是老师,可以把外行变成内行,并不断地探索和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热爱”激发热情,产生感染力,能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再现。当然,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得天独厚,历史文化底蕴特别深厚,有150座博物馆,如此丰富的资源,简直就是祖先留给西安人的一座金矿啊。

西安大雁塔夜景
陕西历史博物馆正门和讲解员老师;以下视频展示讲解员老师的风采。
瓦当,古代中国建筑筒瓦的前端部分,“秦砖汉瓦”反映了秦汉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左图:西汉时期的“汉并天下”瓦当。
昭陵六骏中的四骏(拍自碑林博物馆)。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昭陵六骏:唐太宗开国征战中所乘的六匹骏马,传由唐初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并雕刻。
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由两部分组成: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陵遗址公园(丽山园)
兵马俑二号坑(上)和帝陵封土(下)
二号坑出土的跪射俑。导游特意让我们绕到这位网红的身后,看看他鞋底疏密有致的针脚。

麦积山石窟 - 天水伏羲庙

      此次甘青之旅,敦煌莫高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莫高窟这个名字实在响亮,如雷贯耳,可我知之甚少,因此出发之前进行了“扫盲”,主要是通过“喜马拉雅”听一些相关的节目,听着听着,一个陌生的名字 - 麦积山石窟进入了我的脑海,令我心向往之。

麦积山,因形似麦垛而得名。
麦积烟雨
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麦积山位于西安市以西320公里、天水市以东(南)约50公里处,因形似麦垛而得名。据资料介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王朝长达1600余年的开凿和修缮,成为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大型石窟寺。 2014年麦积山石窟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包括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33处遗存。

      从上图可见,“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自长安/洛阳往西、经河西走廊进入天山山脉地区,再延伸至七河地区,总长约8700公里,连接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个国家,分布着不同历史时期诸多都城或宫城、中心城镇、商贸聚落、佛教石窟寺、古道、驿站、关隘、烽燧、长城、城堡、墓葬等共33处遗址,麦积山石窟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麦积山石窟究竟凭什么获此殊荣呢?官方资料说:麦积山石窟以其明显的反映中国佛殿建筑形象的石窟形式、最早期的经变画等遗迹,影响广泛,成为丝绸之路佛教艺术自东向西影响的转折性阶段重要遗迹。咋看去此话令人费解,明明佛教西来,传入东土,如何反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原来麦积山位于中原地区和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公元5~6世纪的北朝(北魏、西魏至北周)是麦积山石窟开凿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洞窟具有明显的“中国式窟体建筑形式、最早期的经变画、以及汉族化形象和服饰的塑像等遗迹”,反映了中原地区的佛教石窟及其壁画艺术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并渐渐西传至敦煌地区和西域。如此看来,丝绸之路的“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就了中原和西域两个地区佛教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麦积山石窟正是这种交流和融合的实证。

      遗憾的是直到旅行结束我们才知道“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内容,时光不能倒流,我们已经错过了这次机会,但如果哪位看官有心前往中原地区、河西走廊和天山山脉自由行的话,不妨精心设计一下游览路线,若能将位于中国境内的22处世界文化遗产“一网打尽”,那才叫做“满载而归”呢。

麦积山石窟广场

      进入麦积山景区大门,需要乘坐景区观光车抵达山脚,此处活跃着一批导游,他们身穿制服,手持麦克,像模像样地为有需要的游客一路导览至石窟广场(又称“瑞应寺广场”),然后笑容可掬地说拜拜了,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他们乃“杂牌军”而已,“正规军”要通过广场入口处的检票之后才被发现。“正规军“是由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培养出来的年轻人,显然他们的讲解要严肃的多,专业的多。

      在石窟广场入口处的橱窗里可以看到一些相关介绍,包括“麦积山石窟导游全景图”、麦积山石窟简介等,不妨在此留步,大概了解一下几个有名的石窟,比如004窟(又称散花楼、上七佛阁),005窟(牛儿堂),044窟(主尊释迦牟尼被誉为“东方蒙娜丽莎”),133窟(小沙弥的“最美东方微笑”),......。尽管这里介绍的大多是特窟,普通游客不见得有机会看到,但“散花楼”、“牛儿堂”、“千佛廊”这三个出了名的洞窟应该是必到的。

004窟 上七佛阁,又称散花楼,以下视频拍摄了部分散花楼。
004窟 佛、菩萨和弟子;左下角为“薄肉塑飞天”壁画(飞天照片来自网络)

      004窟开凿于北周时期,是中国现存仿宫殿式佛窟中最宏大的一座,七个帐形佛龛中塑有佛、菩萨、弟子和廊两侧的金刚,佛龛檐廊上方各有一幅飞天壁画,其中五幅是著名的“薄肉塑壁画”。所谓“薄肉塑”,是指人物的面部、手、足等以浅浮雕形式表现,而衣裙、飘带、乐器、香花等则绘制而成。这种将浅浮雕和绘画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使整幅壁画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效果。

右图:003窟(千佛廊);左图:009窟第四佛龛,顶部右方有一只共命鸟,为双头童子共有一个身子,具有鸟翅和鸟爪。
左:54窟(西魏);中:147窟(北魏);右:60窟(西魏)
左:菩萨和弟子(北魏);中:44窟 座佛 - “东方蒙娜丽莎”(西魏);右:133窟 小沙弥 - 最美东方微笑(北魏) 

      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人们说去敦煌石窟,参观的重点是壁画,而在麦积山石窟,欣赏的对象是雕塑。麦积山石窟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北魏时期人物脸上所绽放出来的微笑,比如147窟中佛陀慈悲宽悯的笑,121窟中菩萨和弟子俩颔首会心的笑,133窟中小沙弥虔诚纯净的笑......。感觉这个时期的人物雕塑大多秀骨清像,人体微微前倾,和蔼可亲。从历史上看,战乱、疾疫和饥饿应是北朝社会的常态,也许乱世中的人们希望通过这些既有神性又有人性的佛像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寄托美好的愿望吧。

位于天水市区内的伏羲庙

西宁塔尔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因先修建了宗喀巴大师(1357~1419)的纪念塔,后又建成寺院而得名。塔尔寺始建于明代1379年,1560年成为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

塔尔寺,因塔而建寺,故而得名。
如来八塔,典型的藏式佛塔,为纪念佛祖从诞生到涅槃的八大功德而建,塔内藏有宗喀巴大师曾用过的圣物。
祈寿殿,一座小巧玲珑的宫殿式建筑,围墙上装饰着砖雕。
塔尔寺的一所经院和放学后的学僧们
大金瓦殿

      汉语“大金瓦殿”,意为“大供养处”,殿内主供纪念宗喀巴大师的大金塔。左图中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相传是大师出生时剪脐带滴血处自然生出的菩提树。

酥油花馆

      上图是一座新建的酥油花展馆,用于供奉酥油花。酥油花是一种供品,塔尔寺供养酥油花已有近400年历史。导游说制作酥油花非常艰辛,艺僧们在严冬零度以下的屋子里用酥油调和矿物颜料,塑造佛像、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亭台楼阁等,色彩亮丽,形象生动。每年都有酥油花比赛,获奖的作品被放入展馆,供游客欣赏。原来,酥油花不是简单的花,而是一种以酥油为原料的雕塑艺术。

青海湖

      青海省因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湖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湖,却被称为“青色的海”,可能一是因为面积大,二是因为湖水咸。我们从西宁出发,沿京藏高速和京拉公路驱车约两小时,青海湖便跃入眼帘,一路过去,只见近处绿色的草地和远处蓝色的湖水相连,更有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点缀,令人心旷神怡。

进入青海湖区
近处的草原和远处的湖水相连
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青海湖二郎剑景区

茶卡盐湖

       离开青海湖继续西行两小时左右,就到了海拔超过3000米的

茶卡盐湖,在酒店老板的推荐下,我们直接去了“茶卡天空一号”,这是新开辟的景区,面积较大。“茶卡”是藏语,意为“盐池”,据说青藏高原曾是海洋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地壳变化过程中,部分海水积留在低洼地带,形成了众多盐湖。这里年降雨量小,湖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所以茶卡盐湖的含盐量很高,以盛产“大青盐”而出名。景区被冠以“天空一号”这个响亮的名字,且不论它是否排名第一,能将柴达木盆地里的盐湖和高高在上的天空挂起钩来,估计是因为盐湖和天空相映成趣,阳光下平静的湖面成了天空之镜。

天空之镜
“泉水湖”,茶卡的淡水湖。

     大柴旦翡翠湖,海西又一处盐湖区,由于湖水里所含矿物质浓度不同,在阳光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绿色,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翡翠,故名“翡翠湖”。 目前翡翠湖是一片正在开发之中的景区,暂免门票,自驾车可以畅通无阻地驶入,停泊在湖边。我们在景区内碰到大约由十辆汽车组成的车队,清一色的小伙子,围坐在一起,边喝啤酒边聊的嗨,得知他们来自湖北,立刻想到那曾经被新冠病毒肆虐蹂躏的重灾区,多少人被无情地夺走了生命,更多的人顽强地活了下来,我们不由地心生敬意,向他们竖起大拇指。

大柴旦翡翠湖,即使没有阳光,依然美丽。
他们是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盐湖
因所含矿物质浓度不同,湖水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绿色。
景区里除了汽车队,还有摩托车队。
保护区

阳关和玉门关

      离开大柴旦翡翠湖,沿柳格高速G3011一路北上,翻越海拔3800米的当金山口,便进入位于肃北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我们在阿塞克老县城石油小镇稍作停留后直接去了阳关和玉门关景区。阳关景区的主要景点有:阳关遗址和燧烽,玉门关景区的规模更大,内容也更丰富,主要有汉长城大方盘城遗址和小方盘城(即玉门关遗址)。玉门关遗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而阳关却没有,这令人好奇。

古丝绸之路上玉门关和阳关的地理位置

      从上图看玉门关和阳关都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相传玉门关因西域玉石经此输入中原得名,而阳关因其位于玉门关之南得名。据史料记载: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据两关焉。此处“两关”即“玉门关”和“阳关”,可见,它们都是西汉时期因疆域的西拓而设置的关隘,是扼守西域进入河西的大门。

      东汉开始两个关隘的命运大相径庭:东汉初年,朝廷无暇顾及边事,遂下诏“罢诸边郡亭侯吏卒”,敦煌郡被裁撤,阳关遭废弃。东汉之后,一座古城在阳关所在地区发展起来,但曾几何时这座古城也消失在了漫漫黄沙之中;反观玉门关,自阳关被废后它就是河西走廊西端最重要的关隘,在之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西部疆域有扩张也有收缩,玉门关的地理位置也几经变迁,但它始终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

      有人说:阳关是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此话也许不错,唱红它的正是唐代诗人王维,他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已经成为经典流传,诗中的“阳关”可能不仅仅指地理边界,更是一种心理边界,即中原和塞外的分界,中华文化与异族文化的分界。

茫茫大漠中的阳关故址
阳关燧烽

      成为经典传唱的还有唐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清杨昌浚赋《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从“春风不度”到“春风已度”,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玉门关,不仅揭示了汉代交通保障体系中的交通管理制度,更见证了从公元前2世纪~公元16世纪,中原农耕文明、草原游牧文明和西域绿洲文明之间的交流、冲突、兼容和融合的过程。

玉门关汉长城遗址,用芦苇和沙砾逐层夯筑而成。
大方城遗址
大方城,又称河仓城,是长城边防储备粮食的军需仓库,也是丝路上往来商旅补充给养的重要据点。
小方城(玉门关遗址)
出玉门关,沿丝绸古路,登观景台......
回头望,是依依不舍的故乡,朝前看,是“塞外”的一泓清水和一片绿洲,举目远眺,茫茫大漠,此景此情,令人百感交集。
“何须生入玉门关”,“唯思生入玉门关”,“但求生入玉门关”,“几人生入玉门关”..... 玉门关啊,玉门关,你见证了多少生死离别?多少家国情怀?

敦煌莫高窟

      出发前我们早早地通过敦煌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预订了莫高窟A类票,参观内容包括(1)在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球幕电影《梦幻佛宫》,(2)以25-30人一组,由专职讲解员带领参观莫高窟8个开放洞窟,(3)免费参观藏经洞陈列馆、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文物保护陈列中心和美术馆。根据我们的经验,若想按A类票路线游览,提前网上预定是上策,尽管也有人现场购票,但只买到了B类票。

      出发前我们充满期待,想亲眼目睹开凿于北魏中期的254窟(经典佛教故事壁画:萨埵太子舍身饲虎、释迦降魔成道、尸毗王割肉贸鸽等),初唐时期的220窟(第一个采用长安粉本的石窟,成为唐代窟的标杆);代表盛唐彩塑的45窟(佛像中国化、世俗化),五代时期的61窟(五台山图),神秘的藏经洞17窟。但现实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丰满,除了藏经洞,其它几个向往的洞窟无缘参观,而讲解员导览的八个洞窟,好像缺乏主题和脉络,缺少洞窟之间到关联性,显得比较泛泛,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在想来莫高窟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八个洞窟游览结束后,留足时间参观“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在那里可以看到八个复制洞窟:十六国时期的第275窟、西魏的第249窟和285窟、隋代的第419窟和276窟、初唐的第220窟、盛唐的第217窟和元代的第3窟,这些洞窟覆盖了莫高窟的千年历史,是敦煌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从洞窟模型的搭建到内部壁画的复原,按照原窟一比一临摹的,八个窟的型制各异,壁画和彩塑风格具有时代特点,参观游览完全没有时间限制,因此若能细细品尝这一道丰盛的敦煌文化的大餐,肯定会心满意足。

莫高窟外景
参观藏经洞 17窟
九层塔
参观复制洞窟第275窟
莫高窟的画师和工匠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璀璨的莫高窟艺术。

      回顾历史,西汉年间汉武帝由东向西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四郡,四郡的北面修筑了长城,敦煌西面设置了阳关和玉门关,敦煌成为汉朝西部疆域的重镇。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位于丝绸之路咽喉之地的敦煌不仅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同时也是宗教、文化、艺术的交汇处,于是催生了公元4~14世纪期间多元文明荟萃的文化艺术宝库 - 莫高窟和藏经洞

       然而,15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随着海上贸易航道的开拓和发展,作为陆路交通的丝绸之路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16世纪明朝政府实行close door政策,1524年嘉靖年间嘉峪关闭锁,敦煌被废,莫高窟渐渐荒凉。从某种意义上说丝绸之路成就了莫高窟,它的衰落也导致了莫高窟的沉寂。

莫高窟附近的鸣沙山月牙湖
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内的“听雷轩”不仅听到了隆隆雷声,还看到了两道彩虹,十分幸运。

嘉峪关

      告别敦煌,我们直奔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嘉峪关关城矗立在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南接祁连山天下第一墩,北连黑山悬壁长城,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素有“河西第一隘口”之称。关城整个防务系统由内城、瓮城、罗城、外城和城壕构成,建筑雄伟,结构严密。

嘉峪关关城的地理位置

      嘉峪关古为西戎地,秦属羌,汉属酒泉郡,唐属酒泉县,元属肃州路,明属肃州卫,清为肃州直隶州之地。1372年明洪武五年,征西大将军冯胜攻取河西,建关城,筑长城;1524年嘉峪关闭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门。18世纪中叶,清政府彻底平定了准噶尔叛乱,统一了新疆,长城内外成为一家人,嘉峪关便失去了军事防御和交通管制站的作用,仅保留着海关的特征,所有从新疆经嘉峪关运往中原的货物都在此纳税。

柔远门,意为朝廷对国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
关城(上),内城(下)
清代石碑(左),翁城(右)
汉代烽火信号表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值得参观。其实长城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若没有一套完整的信号系统 - 烽火制度,长城就无法发挥阻止敌人入侵的作用。比如,平时戍守者要居高望远,如果发现敌情,白天举旗燃草升烟(烽烟),夜间点燃柴草生火(燧火),明代还在柴草上加硫磺、硝石助燃,甚至鸣炮。只要烽燧烟火升腾,相邻烽燧也以同样方式报警,彼此呼应,敌情便传递至千里之外。

-------------------------------

张掖七彩丹霞视频

张掖马蹄寺视频

祁连山风光视频 

门源油菜花视频

崆峒山视频

       乾陵 位于陕西乾县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景区的讲解员告诉我们陵园仿唐长安城格局建造,分外城、内城和宫城,设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门,其规模宏大,建筑雄伟。陵园内现存华表、翼马、石狮、鸵鸟、六十一蕃臣石像、无字碑、述圣纪碑等遗存120余件,被誉为“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博物馆”。陵区的东南隅黄土台地上分布着17座陪葬墓,我们还参观了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出土文物展。

纵贯南北的神道和阙门
神道两侧有鸵鸟、仗马和牵马人、直阁将军(翁仲)......
武则天无字碑
六十一蕃臣石像和石狮

      鸵鸟和狮子,原产于非洲和西亚,汉代作为珍禽异兽由波斯朝贡而来;六十一蕃臣石像又称王宾像,他们是臣服于唐朝的周边部族和国家首领形象。陵园里的石人石兽、六十一蕃臣石像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旅行费用
费用
注意事项

想要提醒的是对高原反应的重视。

我们从杭州出发,经西安,至天水,一路感觉良好,但是从西宁开始到甘青环线结束,常常被高原反应所困扰。到西宁当天就发现原本较平稳的血压超标,西宁市的海拔高度仅2200米左右,自身没有感觉明显不适,但是血压的上升敲响了警钟。于是我们准备了氧气罐,在茶卡盐湖的旅馆住了氧气房,还增加了降压药量。

高原反应主要发生在甘清环线上,(1)从西宁到茶卡盐湖,得先后翻越海拔近3500米的日月山垭口和3817米的橡皮山口,(2)从大柴旦翡翠湖前往莫高窟,要经过约3800米的当金山口,(3)从扁都口去门源俄博岭垭口(3685米)和景阳岭垭口(3767米)是必经之路,(4)而从门源前往西宁和兰州,穿过达板山隧道是推荐路线(达板山垭口海拔3940米)。

甘青环线上几个海拔高于3500米的山口和垭口
达板山观景台
达板山隧道
达板山隧道附近,空气氧含量仅为14.88%。

       对于高原反应,一定要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不打无准备之仗。

结语

       2020年,不寻常的一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时至今日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已超过2600万,死亡人数超过86万。新冠病毒改变了我们许多行为模式,更留给人类太多的反思。有人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山”,是啊,人世间布满灰尘,我们都活在不确定性中,趁还未被砸中之前,多走走,多看看,多想想,而每一次旅行是一次学习,一种体验,一场修炼,一段记忆,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2020年后疫情时期的自由放飞(杭州-西安-麦积山-甘青环线-崆峒山-乾陵)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