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是山东省辖地级市,它位于山东省中部,北依省会济南,南临曲阜,东连临沂,西濒黄河,总面积7762平方千米。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古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之说。泰安城区就位于泰山脚下,城市依山而建,山城一体。
泰安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产生了大汶口文化;夏商泰安属青州和徐州;周属齐、鲁两国;秦朝归齐郡;西汉初设泰山郡;隋至宋未单列;元设州,明属济南府;清雍正设泰安府;民国初废州、府,所辖各县分属济南、济宁、东临;新中国成立后,设泰安专署,后升为地级市。
泰安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最有名的当属泰山和岱庙。
我们2021年5月11日傍晚由济南来到泰安;5月12日登泰山;5月13日上午参观岱庙,下午由泰安前往聊城。
泰山位于泰安市 ,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达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为山东第一高峰。
泰山以其磅礴气势,被尊为“天下第一名山”。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近两千年来,历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在泰山建庙塑神;无数的文人墨客为泰山所倾倒,在山上题字刻石,为泰山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使泰山成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杰作完美和谐融合的典范,成为国人的精神源泉和文明、信仰的象征。
据说现在有多条路线可以攀登泰山,我们选择了最经典的登山路线——红门线,因为这条路沿途有许多古寺庙、碑坊和摩崖刻石等可以欣赏。
拾级而上,首先来到“一天门”坊前,一天门坊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五十六年重建,巡抚都察院李树德题额“一天门”。两侧有明代人题“天下奇观”及“盘路起工处”碑,这里是登山天梯的开始,也是一系列古牌坊的开始。
“孔子登临处”坊,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地方。石坊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坊东侧有明嘉靖间济南府同知翟涛题“登高必自”碑,西侧有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碑。
“天阶”坊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高应芳题写“天阶”二字及对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
天阶坊的后面就是红门宫和红门。红门宫原为道教殿堂,后供奉弥勒佛,俗称弥勒佛殿,分东西两院,有过亭和更衣亭等,古时帝王官宦登泰,要在此更衣。红门为跨道门楼式建筑,红墙灰瓦,古朴简洁。
穿过红门,前行约一里路,到达万仙楼。万仙楼建于明万历年间(1620年),下层为石砌拱形门洞,门额南刻“万仙楼”,北刻 “谢恩处”;上层为三柱七檩五架梁的门楼,上覆黄琉璃瓦,颇为壮观气派。传说旧时帝王登山,地方官员护驾于此,帝令众回府,群臣在此谢恩。
继续前行一里多,看见一古建筑群,路右侧为斗母宫,它是供奉北斗众星之母,故称“斗母宫”。路左是三官庙,供奉天官、地官和水官。
离开三官庙继续前行约三里路,一根巨大的树干横在登山道上,这里就是四槐树。据说唐朝开国大将程咬金功成名就回到家乡时,在这里种四棵槐树,经过一千多年,其他三颗槐树已陆续死亡,仅剩的一颗槐树于1987年因暴雨树体倾倒而亡。
穿过倾倒的大槐树,抬头就可以看见壶天阁了。壶天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称为升仙阁,为跨盘道门楼式建筑,乾隆十二年拓建后改名为壶天阁,取自道家壶天为仙境之意。“壶天阁”的匾额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
廻马岭就在壶天阁之上,这里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景色十分优美,现有石坊一座,额刻“廻马岭”三字。
廻马岭往前走,就是中天门了。中天门大约登顶半程的位置,这里是个平台,平台中间有一石坊,上书“中天门”,中天门坊建于清朝,为两柱单门式石坊。
中天门至南天门,据说登山路更加陡峭,特别是著名的十八盘,就在这一段,我们知难而退,选择乘索道上去。
南天门位于泰山顶西南侧的石壁山口上,是登山盘道的顶端。门为城楼式建筑,它始建于1264年(元朝),明清多次重修。我们到此时,云雾缭绕,南天门犹如天上宫阙,好一番仙境。
走过南天门不远,在云雾中看见“天街”坊,天街坊始建于明代,1986年重建,为四柱三间三楼冲天式石牌坊,此坊高大雄伟,工艺精湛,是泰山顶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穿过天街坊,就进入天街,这是一段平路,路侧有些小店,千辛万苦攀登上来,走上这平路,还有商店可以补充所需,可不是来到街上了吗?是“天街”。
平路尽头,有一段非常陡的台阶,阶梯之上就是西神门。西神门是碧霞祠的西门,碧霞祠是祭祀碧霞元君的神府,神住的地方,当然叫“神门”。
碧霞祠初建于北宋年间,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主要有神门、乐鼓楼、钟鼓楼、御碑亭、元君殿等建筑。
出碧霞祠不远是大观峰,这里山崖陡立,石壁上布满了历代题勒,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登封泰山时御书的《纪泰山铭》,摩崖高13.3米,宽5.5米,全文1000字,书体为唐隶。文辞典雅,书法遒劲,颇具盛唐风格。旁边还有宋、清摩崖石刻数十处。
欣赏了大观峰的摩崖石刻,往前走就可看到青帝宫。青帝是先秦祭祀的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五帝(五方天帝)之一,是古代帝王及宗庙所祭祀的主要对象之一。
过了青帝宫,再往上走,就是玉皇顶。玉皇顶内有玉皇庙、迎旭亭、望河亭和东西禅房登建筑。庙院中央有块极顶石,上刻着“泰山极顶”和“1545米”,旁边还有“古登封台”碑等。
玉皇庙山门下有一块方形石碑,通高5.2米,碑上不刻一字,即泰山“无字碑”,据说是汉武帝所立,是他封禅泰山的标志。
玉皇顶附近有几处著名的摩崖石刻是必须打卡的,“五岳独尊”、“登峰造极”、“仰观腑察”等。
玉皇顶旁,还有孔子庙可以看看,然后步行回到南天门索道站,乘索道回到中天门,再在中天门乘旅游车到天外村,从天外村乘出租车返回红门停车场,算是泰山一日游圆满结束。
岱庙位于泰山脚下、泰安城区中部,是中国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灵,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它始建于汉代,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泰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
“遥参亭”是岱庙建筑群南北轴线上的第一组建筑,它是岱庙的入口。古代帝王凡有事於岱宗,均先在此“草参”,再入庙祭祀。
“遥参亭”后是岱庙坊,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牌坊高低错落,通体浮雕,造型雄伟,精工细琢,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
岱庙坊的后面就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它们以南北轴线为轴,贯穿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东、西侧配以汉柏院、东御座、唐槐院、雨花道院等构成。它与北京故宫、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正阳门位于岱庙坊后,门楼高近20米,共5间,为九脊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24根四方明柱,檐下斗拱出三翘四,远远望去翘檐翼然,翩翩欲飞。正阳门的两扇朱红大门上镶有九九八十一颗铁制馒钉,象征着岱庙的尊严,古时候只有帝王才能从此门进入。
走过正阳门,进入一个宽阔的大院,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通古老的龟趺碑,西侧为祥符碑,为泰山现存最早的石碑,是宋真宗加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而在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立的封号碑(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碑高8.2米,宽2.1米,厚0.6米,碑阳文已模糊不清,碑阴刻“五岳独宗”四字;东侧为宣和碑,是宋宣和六年(1124年)为纪念重修岱庙而立,高9.25米,宽2.1米,厚0.7米,碑阴刻“万代瞻仰”四字。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配天门前,配天门是取孔子语“德配天地”而名,是岱庙的第二道门,它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建筑。
配天门之后是仁安门,仁安门始建于元至元三年,取意于《论语·里仁篇》中“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它面阔5间进深2间,为九脊歇山顶式建筑,屋面较为陡直,上覆黄色琉璃瓦。仁安门下有一道匾额,上书“天下归仁”四字,采自泰山大观峰上唐玄宗所书《纪泰山铭》。
天贶殿是岱庙主体建筑,“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为重檐庑殿式,上覆黄琉璃瓦,檐下8根大红明柱,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大殿重台宽广,雕栏环抱,在殿前露台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御碑亭,内有乾隆诗碑一通。天贶殿虽历经数百年,古貌犹存。它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天贶殿后面是岱庙的后院,院西侧有一座残破的铁塔,为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铸造,六角十三层,抗战时被日本侵略者轰炸所毁,现仅存下部四层,即一层塔座和三层塔体。东侧有一铜亭,又名“金阙”,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铸造,为铜铸仿木结构,造型优美,铸工精致,系明代铸造艺术精品,它与北京颐和园铜亭、昆明鸣凤山铜亭并称“国内三大铜亭”。
岱庙东侧的东御座,始建于元代,原为迎宾堂,是达官贵人的住憩之所。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拓建,改为驻跸亭,成为御用之所。
殿前松柏下,东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广生帝君之赞碑》,西有驰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残字碑,这是泰山石刻中最早的作品,镌刻着秦始皇功德铭和二世诏书,由丞相李斯篆书。
岱庙东西两侧还有汉柏院、唐槐院,这些古柏树、槐树,虽历经千年,但仍郁郁葱葱。
岱庙里还有许多石碑,背后承载着许多故事等待着人们去探寻。
————本节完————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山东】三天自驾三座城,去探寻不同美景 277396
- 飘雪的季节 浪漫山东行 44840
- 把青岛耍透6日自由行 睡《西虹市首富》城堡拍大片 泡最网红咖啡馆 37391
评论